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散发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微卫星DNA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D2S441、D2S119和D2S1233个微卫星DN标记位点不稳定性,研究SNPCC发生机理的分子基础。应用PCR-SSLP扩增微卫星D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流方法对31例临床诊断为散发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的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的D2S441、D2S119和D2S1233个微卫星DNA标记位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1例中,2例在所检测的3个位点均存在微卫星DNA不稳定性。提示微卫星DNA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既往已确认有微卫星不稳定的大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随访调查研究,筛查遗传性非息肉病型大肠癌家系及早期遗传性非息肉病型大肠癌。方法选取已确认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阳性大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66例,进行随访。对尚未发生恶性肿瘤的63例无症状筛查对象行电子大肠镜检查,病变组织取病理活检,组织行HE染色,经病理医师诊断。结果66例筛选对象中已有3例发生恶性肿瘤,其他63例筛查对象中肠镜检查发现结肠绒毛状腺瘤1例,大肠息肉7例,遵循Amsterdam标准Ⅱ确诊4个HNPCC家系,其中结肠腺瘤病例出现在HNPCC家系中,属于癌前病变。结论具有遗传背景的MSI阳性的大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有可能是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对这些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的随访观察,有望早期发现HNPCC家系和早期遗传性非息肉病型大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散发性大肠癌(SCRC)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5个微卫星位点,采用PCR-银染法检测50例散发性大肠癌石蜡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根据出现MSI的位点数多少,SCRC分为3型MSl-H肿瘤(n=8.16%);MSI-L肿瘤(n=7,14%)和MSS肿瘤(n=35,70%).SCRC3种表型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相互比较时,MSI-H肿瘤与肿瘤部位、年龄、组织类型及肿瘤淋巴细胞浸润有相关(P<0.05),而MSI-L和MSS比较其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SCRC3种表型与性别、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和生存率均无相关(P>0.05).结论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MSI-H肿瘤明显不同于MSI-L和MSS肿瘤,而MSI-L和MSS肿瘤没有明显差别.MSI可能不是SCRC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近年美国已达46/10万,国内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已达30/10万,因此大肠癌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通过揭示癌变发生机理的不同,有人将大肠癌分为两类:一类称为染色体不稳定性大肠癌(CIN),它涵盖了80%以上的散发性大肠癌,其发生的始动因素主要是APC基因缺陷,经过多阶段、多基因突变而致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关系。方法 采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4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的第2、5、17号染色体的4个位点的MSI。结果 4例HNPCC均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MSI。HNPCC多位于右半结肠、低分化、粘液腺癌多见。结论 MSI是HNPCC常见的分子学事件,HNPCC有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中微卫星 D N A 不稳定及复制差错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10 个微卫星位点, 应用 P C R-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39 例散发性大肠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在多个位点上发现了较高的微卫星 D N A 不稳定( M I) ,其中 D3 S1317 位点上 M I为44 % , D3 S966 上 M I为26 .6 % , D2 S123 和 D2 S119 上 M I分别为36 % 和25 .7 % 。结论: M I阳性率和肿瘤组织学分类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因而微卫星 D N A 可以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帮助。同时,在散发性结肠癌中也存在较高的微卫星 D N A 不稳定,这可能与某种 D N A 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提出HNPCC在临床和基因水平上的筛查策略.报道1例典型的HNPCC家族的临床资料.方法 提取肿瘤组织、正常组织DNA,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检测1个家系3例HNPCC患者的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3例先证者3个肿瘤组织均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3例均表现为hMSH2蛋白表达舁常.结论 典型的HNPCC病例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率较高,hMLH1、hMSH2蛋白免疫组化的检测可作为HNPCC可疑家系的临床筛选,以及DNA测序前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中微卫生DNA不稳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中微卫生DNA不稳定及复制差错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10个微卫星位点,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39例散发性大肠癌组织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散发性大肠癌p53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ang J  Zheng S  Pan QR  Deng YC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3):1130-1133
目的 观察散发性大肠癌 p5 3突变及其与微卫星不稳定 (MI) /复制差错 (RE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BAT 2 6 ,D2S119、D2S12 3、D3S12 93、D8S2 82、D13S16 0和D18S5 8等 7个微卫星位点 ,采用PCR银染法或ABI373自动序列分析仪检测MI/RER ;自动序列分析仪直接测序确立p5 3基因外显子 (E) 5 8突变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P5 3蛋白表达。结果  5 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 ,P5 3E5 8突变率为 38 2 % (2 1/5 5 ) ,蛋白阳性表达率 6 0 % (33/5 5 ) ,两者符合率 4 2 %。MI阳性率为 2 7 2 %(15 /5 5 ) ,RER为 14 5 % (8/5 5 )。MI/RER阳性肿瘤较阴性者 p5 3基因总突变率和点突变率高 (MI组分别为 5 3 3%对 32 5 %和 5 3 3%对 30 % ;RER组为 6 2 5 %对 34%和 6 2 5 %对 30 2 % ,均P >0 0 5 ) ;但P5 3蛋白表达率则低 (MI组为 4 6 7%对 6 5 % ;RER组为 5 0 %对 6 2 % ,均P >0 0 5 ) ;而错义突变率和突变在CpG位点分布未见差异 (40 %对 30 %和 2 0 %对 12 5 % ,均P >0 0 5 ) ;另不同(CA)n位点MI对p5 3突变 /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MI/RER对p5 3E5 8突变无明显影响 ,MI/RER +肿瘤 p5 3突变倾向于高发 ,蛋白表达则呈低发 ,而错义突变率和突变在CpG位点的分布则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本质的认识,了解其家庭易感性及聚集倾向。方法 对5例HNPCC家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NPCC的主要特点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灶好发于右半结肠,伴发大肠以外器官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轻。结论应对HNPCC患者及其家族严密监测、随访,以便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寻找更有效的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为乳腺癌的发生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18例正常乳腺组织,39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和78例乳腺癌组织的DNA,参考文献选取D2S443、D11S988、D21S1436、D3S1766、D2S2739这5个微卫星位点,在基因库中查出相应的引物序列,PCR扩增位点的DNA,然后用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后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ER2、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8例正常乳腺组织未见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发生,39例乳腺良性肿物组织中有5例至少1个位点发生MSI,MSI的发生率为12.82%(5/39)。78例乳腺癌中有35例至少1个位点出现MSI,MSI的发生率为44.87%(35/78),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365,P=0.000),MSI的发生率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HER2表达有相关性(分别为P=0.018,P=0.04,P=0.039)。结论:乳腺癌中普遍存在着MSI,并且MSI更多发生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及临床分期晚的病例中,提示预后较差的乳腺癌病例中MSI的发生率更高,MSI可能是判断乳腺癌临床分期的一个分子标志,有助于对乳腺癌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庭肠外肿瘤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肠外肿瘤的病变特点来探讨其发病规律。方法 采用Amsterdam标准Ⅱ收集HNPCC家系 ,对收集的 9个家系进行病例查阅、随访和回顾。结果 在 9个家系中 ,有 2 1例肠外肿瘤发生 ,4例为同步肿瘤 ,1 7例为异步性肿瘤。常见的为胃癌和子宫内膜癌。结论 大肠外肿瘤是HNPCC家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常见的为胃癌和子宫内膜癌。对其家系成员应定期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35例结直肠癌及正常大肠粘膜的细胞DNA含量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和病理组织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35例直肠癌中26例(74.3%)为DNA异倍体.DNA指数(DI)与病理分级及Dukes’分期相关,DNA倍体与病理类型及Dukes’分期无关。因此DNA含量与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AgNOR和肥大细胞与大肠癌诊断及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44例大肠癌,12例大肠腺瘤,16例癌旁粘膜做AgNOR计数及肥大细胞计数。结果 AgNOR和肥大细胞计数在大肠腺瘤及腺癌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AgNOR计数随大肠腺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多,两者呈负相关。肥大细胞计数随大肠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AgNOR和肥大细胞计数对大肠癌诊断,分级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珍珍 《医学综述》2011,17(7):1001-1004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不同于散发的结直肠癌,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研究透彻。它的发病基础主要是DNA错配修复基因系统的缺陷,如hMLH1、hMSH2等,不能把复制过程中出现的DNA序列的错误纠正过来,从而引起了肿瘤的发生。另外,它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如CpG岛的甲基化。转化生长因子β/Smad、Wntβ/-catenin信息通路参与了HNPCC的侵袭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研究了大肠癌组织中C-Ki-ras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中C-Ki-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的突变频率为53.6%;而C-Ki-ras基因第13位密码子的突变频率为18%.结果提示C-Ki-ras基因的突变可以做为大肠癌诊断的一个极好的分子遗传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中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阳性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与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对91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行P16、hMLH1、MINT1、MINT2和MINT31共5个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分析散发性结直肠癌中CIMP阳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应用荧光标记多重PCR法扩增两个微卫星位点BAT25和BAT26,分析两个微卫星位点状况,探讨CIMP与MSI的关系.结果 91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共检出CIMP阳性者22例,阳性率为24.2%.CIMP阳性者与CIMP阴性者相比,前者好发于近端结肠(P=0.02)、分化程度上低分化癌多见(p=0.03)、组织学类型上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多见(P=0.04).27.3%的CIMP阳性病例表现为MSI,54.5%的MSI病例表现为CIMP阳性(P=0.02).结论 CIMP的散发性结直肠癌具有好发于近端结肠、低分化癌及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多见等特点,CIMP与MSI两者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甘嘉亮  高枫  唐卫中  刘小健  郭云  张小龙 《广西医学》2011,33(12):1557-1560
目的 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1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荧光标记PCR检测国际通用的5个微卫星位点,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MSI检出率为24.39%(10/41),其中MSI-H为9.76%(4/41),荧光标记PCR与多重荧光PCR检出率接近;散发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