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抗体对孕鼠早期流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孕鼠随机分成流产模型组、IFN-γ抗体组、流产模型+ IFN-γ抗体组及正常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子宫蜕膜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滋养层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血清测定数据显示,流产模型组IFN-γ、IL-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L-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流产模型+IFN-γ抗体组IFN-γ、IL-2水平低于流产模型组,高于IFN-γ抗体组;IL-4水平高于流产模型组,低于IFN-γ抗体组.免疫组织化学Bcl-2和Bax蛋白阳性产物光密度值比值(Bax/Bcl-2)流产模型+IFN-γ抗体组低于流产模型组.结论:大鼠血清中3种细胞因子IFN-γ、IL-2、IL-4表达的改变及滋养层细胞凋亡可能是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应用IFN-γ抗体可降低孕鼠IFN-γ、IL-2水平,升高IL-4水平,抑制滋养层细胞的凋亡,从而使流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3.
干扰素γ诱导因子:白细胞介素18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IL┐18的发现背景与命名自1982年以来,国外一些研究者相继报告丝裂原和细胞脂多糖(LPS)致感染小鼠内毒素休克后分泌高水平的IFN-γ入血,而仅经T细胞丝裂原处理的小鼠无此现象[1~6]。因此,LPS不可能直接刺激T细胞,有学者认为可能有未鉴定...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IL)-35是由调节性T细胞(Tregs)分泌的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它属于IL-12家族一员,表现出特有的生物学功能,在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IL-35的免疫调节功能及其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为临床上免疫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重组白细胞介素-1α(rIL-1α)可显著增强小鼠对单核细胞李氏杆菌感染的抵抗力。而重组γ-干拢素(rIFN-γ)在抗李氏杆菌中起着关键作用。作者在本研究中探讨了联合应用rIL-1α和rIFN-γ进行免疫治疗产生抗菌能力相加或协同怍用的可能性。结果在感染后3天同时应用rIL-1α和rIFNγ比任何一种单独应用更能增强抗菌力,尽管这还不能说明两种细胞激活素(Cytokine)间的协同作用。检测应用时机的试验表明,当在李氏杆菌攻击的同时应用rIL-1α和rIFN-γ,可获得最强的保护作用。在原发性李氏杆菌感染期比较单独和联合应用rIL-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及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黑龙江省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7例患者,将病人分成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慢性冠脉病患者组,分析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并对这两组病人血清中IL-17与IFN-γ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分析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方面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不同组别间IL-17及IFN-γ因子表达情况分析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与正常组相比IL-17表达明显降低[(22.19±5.02)pg/mL比(44.90±9.41)pg/mL],IFN-γ明显升高[(7.48±3.60)pg/mL比(5.30±0.71)pg/mL]而慢性冠脉病组与正常组相比IL-17和IFN-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IL-17与IFN-γ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间具有负相关的趋势(r=-0.69)。结论血清IL-17水平可随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而降低,对评价不同类型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D大鼠细菌性重症肺炎模型中的IFN-γ、IL-6、TNF-α含量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Ⅱ组、模型Ⅰ组和对照组,每组分为3小组,前两组每小组8只,对照组每小组4只。其中,模型Ⅱ组和模型Ⅰ组分别接种相同浓度不同剂量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液,对照组接种剂量相同的生理盐水。分别与接种后的第2、4、6 d分批处死动物,动态观察动物的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Ⅱ组和模型Ⅰ组的IL-6、TNF-α于接种后第2、4、6 d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尤以接种高剂量菌液模型Ⅱ组升高明显;IFN-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尤以接种高剂量菌液模型Ⅱ组下降明显;而模型Ⅰ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诸多细胞因子可能参与重症肺炎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接种一定浓度菌液剂量的增加,致使大鼠肺炎明显加重,IL-6、TNF-α、IFN-γ较一般肺炎变化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9.
γ干扰素的负向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γ干扰素作为Th1型细胞因子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γ干扰素具有抗炎和对免疫应答的负向调节作用。γ干扰素通过调节NK细胞受体及其配体的表达,负向调节NK细胞和CTL细胞的效应功能;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并作为调节性T细胞早期短时分泌的重要介质,抑制初始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控制T细胞的效应功能和诱导T细胞的凋亡;抑制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活化、扩增,并促进T细胞活化后的凋亡。γ干扰素在细胞和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诱导免疫耐受,抑制GVHD,内源性γ干扰素已成为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保护性因子。深入探讨γ干扰素在免疫应答不同阶段和在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的作用及其机制对于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并设计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免疫系统依赖细胞间联系和协同作用中的自身识别使免疫系统有效地发挥作用。免疫反应基因的产物Ia抗原大概是被识别的自身决定簇的重要位点。Ia抗原主要存在于非T细胞上,它可刺激T细胞分化为具有辅助功能的细胞以及具有抑制功能的细胞,并产生各种因子,包括白细胞间介素2(Interleukin 2,IL 2),即T细胞生长因子(T Cell growth factor)。这种因子与其 相似文献
11.
12.
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IFN-γ和IL-4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选择了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人及正常人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急性发作期病人的IL-4分泌细胞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病人血清总IgE也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在两组病人之间无明显差异。PHA-诱导的IFN-γ活性在病人和正常对照组之间也无明显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急性发作期病人,IFN-γ和IL-4之间,IFN-γ和血清总IgE水平之间存在着负相关。进一步表明由于病人体内IFN-γ和IL-4之间的不平衡是引起哮喘发作和血清IgE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吴炯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3,(1)
T细胞生长因子(TCGF)或白细胞间介素-2(IL-2)和免疫-或γ-干扰素(IFN-γ)是具有强有力免疫调节特性的淋巴因子。IL-2对于在体外的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痰上清液及血清中骨桥蛋白(OPN)、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初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6例,正常对照组8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痰上清液及血清中OPN、IL-18和IFN-γ水平.结果 肺结核患者组血清中OPN、IL-18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痰上清液中OPN、IL-18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中含菌量越多,痰上清液中OPN、IL-18和IFN-γ水平越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痰上清液及血清中OPN、IL-18、IFN-γ水平明显升高.肺结核病变局部免疫反应更强烈,产生更多的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一种多效价的细胞因子,最初认为其主要由Th2细胞产生,随后的研究发现Th1、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9以及CD8+T细胞和B细胞均可以产生IL-10 另外固有免疫细胞以及角质形成细胞、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也产生IL-10.IL-10通过与细胞表面IL-IOR1和IL-IOR2相互作用并主要激活JAK.STAT通路发挥生物学作用.IL-10可以抑制抗原提呈细胞的活化,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以及提成抗原的能力,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参与免疫球蛋白(Ig)的类别转换以及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等的发生.IL-10在炎症,多种自身免疫病以及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4及γ干扰素与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2名正常儿童和27名过敏性哮喘患儿,对其PBMC在体外培养时加入丝裂原PMA和PHA刺激后产生的IL-4和IFN-γ用BA-ELISA方法进行测定。结果正常人和哮喘患儿PBMC经刺激后,上清液中IL-4的浓度(?)±s分别为86.25±36.97pg/ml和212.70±92.86pg/ml。经统计学处理t=4.53,P<0.01有显著差异,表明过敏性哮喘患儿PBMC体外合成IL-4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上清液中IFN-γ的浓度(?)±s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白细胞间介素-2(IL-2)在分子水平的某些研究进展,如IL-2的来源、性质、互补DNA的克隆化和全部核苷酸顺序的分析,以及对IL-2多肽链一级结构氨基酸顺序的报导和cD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此外,还概略论述了IL-2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γc家族新成员:白细胞介素2l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 2l,IL-21)是最近发现的γc家族新成员,和IL-2、IL-15、IL-4高度同源,主要由活化的CD4^ T细胞产生。IL-21受体复合体由特异的IL-21受体识别亚单位和γc信号传导亚单位组成,高表达于胸腺、骨髓基质细胞、外周B细胞和NK细胞。IL-21能促进骨髓NK细胞增殖与分化,与抗CD40抗体协同刺激B细胞增殖,与抗CD3抗体协同刺激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0.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6,(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60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组、免疫清除期组和非活动期组,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另收集2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IFN-γ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反比,IFN-γ/IL-4比率与HBV DNA载量和血清ALT水平均呈反比。此外,从免疫耐受期到非活动病毒携带期,T细胞的IFN-γ水平逐渐增加、IL-4水平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免疫耐受期患者的T细胞表达IL-4增加且IFN-γ减少,到非活动携带期其细胞因子表达逐渐恢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其外周血CD8~+T细胞的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率均明显增加。结论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的IFN-γ和IL-4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与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