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学生抑郁倾向的特点及中医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接受心理调查存在抑郁倾向大学生患者136例进行临床分析,分析存在抑郁倾向大学生的特点,并给予患者中医心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情绪变化。结果患者干预后CES-D、BDI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早期中医心理干预,能避免患者发展为抑郁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在守护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该思想对于构建预防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特征,并就"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心理病因研究中,从教育层面提炼出保护缺失。本文从保护缺失的定义、成因、分型、影响、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中医心理病因的发展、中医心理家庭治疗、中医心理治未病之家庭教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躯体上、精神和社会诸方面的完美状态。然而常人眼中的健康者却有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 1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及干预的必要性 80年代,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气虚兼气郁体质患者主要的心理状态,描述与分析气虚兼气郁体质患者的情志病患病倾向并提出心身整合治未病健康管理思路。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和《SCL-90项症状量表》对祈福医院中医养生心理康复科门诊200例被评估符合气虚兼气郁体质的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入选200名气虚兼气郁体质的中医门诊患者中,9种心理状态的分布按人数多少排列依次为:焦虑(153例)、强迫(147例)、躯体化(145例)、抑郁(140例)、敌对(131例)、敏感(123例)、恐怖(96例)、偏执(94例)、精神病性(93例)。结论气虚兼气郁体质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强迫、抑郁等的心理状态,同时性别因素也影响着心理状态的分布,因此在中医体质调养的同时,更需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阈下抑郁人群的团体中医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采用前 后测试验设计,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用抑郁自评量表(CES D)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 17)对600例样本进行测试,在符合入组条件的189例样本中,随机抽取了 36例进入干预组,36例进入对照组。心理干预结束后(8周),使用 CES D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对实验数据使用 t检验分析。结果:8周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后测评分均低于前测,且前后测分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的前后测分差大于对照组前后测分差,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扶阳抑阴”思想的团体中医心理干预方案在改善阈下抑郁人群的负性情绪上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状态辨识是中医健康管理的核心。本文从状态的概念、特征、内涵和状态辨识,探讨中医健康管理特点,包括三观并重、时空统一、整体个性三个方面,为中医健康管理提供理论遵循和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褥疮是指由于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软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而发生的皮肤黏膜变性坏死。褥疮临床分为4期:1期:局部皮肤发红,迁延24h不消退;2期,组织进一步恶化形成压迫性皮炎,皮下形成水泡,结成痂壳;3期,组织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奠基。"治未病"始见于《周易》,易医同源,中医在其发展过程中吸取了易经的许多哲学思想,后世医家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事物都是以发展变化为运动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所以《周易》提出了居安思危的理论,告诫人们要防患于未然。如《文言.乾》指出: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相似文献   

10.
抑郁状态作为一种心境虽然没有明显的抑郁症状,但个体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却会对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具有不良的影响。本文对大学生抑郁的心理成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大学生抑郁状态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希望对于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其发展具有启发价值,旨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促进未来社会人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与抑郁症中医辨治异同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常诚 《陕西中医》2009,30(2):184-18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抑郁症中医辨治异同。方法:归纳相关资料,对命题进行分析。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和抑郁症在病因病机、病位症状程度上均存在差异,并导致两病各阶段的中医治疗重点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讨在社区内进行中医心理干预,建立较为完善的社区中医心理干预网络的可行性,达到提高社区居民心理疾病知晓率,降低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危险因素水平,降低社区居民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最终提高居民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56-957
文章概括帕金森病患的心理特征表现以焦虑、抑郁、恐怖以及认知障碍为主。中医认识疾病强调心身整体观念,对于帕金森氏病亦强调心理干预的重要作用,利用暗示转移、移情易性、顺情从欲、劝说开导、激情疗法、修身养性、情境疗法等中医心理学具体方法,对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倡灵活采用中医心理学治疗方式对帕金森病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联合穴位干预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住院孕产妇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对照组80例。2组均按照常规进行入院后宣教,包括入院介绍、住院环境、责任医生及护士、病房作息时间、注意事项等,同时,由接受过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的资深护士积极与孕产妇及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给观察组孕产妇予穴位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后7、21、42天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心理支持的同时配合中医穴位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产后抑郁患者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心理状态,为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住院分娩的378例产妇,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心理状况后,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包括产前住院环境介绍,讲解待产与分娩的有关知识等,同时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并使用中医养生调理哲学思想指导患者。结果:接受心理干预后绝大多数产妇很快能从产后抑郁的困境中走出。结论:实施心理护理与干预,对产后抑郁具有积极有效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心理干预护理乳腺癌手术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干预组20例中医心理干预。常规护理同对照组。连续干预2d。观测临床指标(心率、血压、焦虑值)、不良反应,判定疗效。[结果]临床指标(心率、血压、焦虑值)护理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心理干预护理乳腺癌手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体针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7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常规的神经科治疗,治疗组加用头体针配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口服治疗。每日1次,4星期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第1疗程后、治疗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NI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郁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心理干预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的抗抑郁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卒中基础治疗和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和心理干预.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抗抑郁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的68.89%(P<0.05).结论 针刺结合心理干预治疗PSD,能较好的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可促进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Method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85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were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Forty-three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acupuncture plu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ce every day, five sessions per week, and rest at weekend. Forty-two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Fluoxetine Hydrochloride, 20 mg, once per day.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continuously for six weeks. The change of the score in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was observed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summari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7%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90.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05). In the intra-group comparisons of HAMD scores two, four and six weeks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In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point, the differences in HAMD scor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Regarding the adverse events, 5 cases had nausea, 3 cases had dizziness, and 6 cases had poor appetite in the control group; no obvious adverse events happen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nclusion: Acupuncture plu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is as same a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Fluoxetine Hydrochloride in therapeutic effects, but it does not have adverse re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