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黄芪注射液载入修饰胶原促进血管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黄芪载入胶原支架内,通过对胶原支架进行修饰,观察黄芪是否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及探讨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5,10μL黄芪注射液载入修饰后的胶原内,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CAM,Chicken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实验模型,从胶原周围微血管再生数量、胶原内血红蛋白含量、胶原干重、CD_(34)抗原免疫组化标记等指标来考察黄芪注射液对肝素修饰后胶原促血管再生的作用.结果:黄芪联合肝素修饰后的胶原能够产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当的疗效,血管计数、胶原血红蛋白含量、CD_(34)的表达均显著性增加(P<0.01,与单纯胶原组比较);与单纯胶原组相比,胶原+黄芪10ul组胶原干重显著增加(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载入修饰后的胶原具有良好的促血管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新生血管内皮整合素αvβ3和整合素β3亚基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补阳还五汤),通过立体定位向脑内苍白球注入Ⅶ型胶原酶0.5 U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和模型组灌服蒸馏水,余各组灌服补阳还五汤及其益气组分、活血组分药物。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检测各组术后3、7、14、21、28d各时点血肿周围新生血管内皮整合素αvβ3和整合素β3亚基的时空表达。结果 除假手术组,各组新生血管内皮整合素αvβ3和β3亚基的表达趋势大致相近,7d时各组表达达到高峰,益气活血组高峰延长至14 d,且各时点的表达较模型组增高(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通过益气活血作用,能调节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新生血管整合素αvβ3和β3亚基的表达;通过参与脑出血后的血管新生,影响微血管系统重建,从而达到修复损伤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对脑组织VEGF和ITGαvβ3的表达及脑皮质区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内皮生长因子(VEGF)、ITGαvβ3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模型缺血侧大脑皮质区VEGF及CD34的表达。结果补阳还五汤可以显著升高血浆中VEGF和ITGαvβ3的表达(P<0.01),增加缺血侧大脑皮质区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促使血管生成,改善脑循环,促进缺血脑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对下肢慢性溃疡愈合的疗效及对组织学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由第三方数据管理机构将257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27例和对照组130例。通过标准化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下肢创面临床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创面肉芽组织内微血管计数、羟脯氨酸、血红蛋白及VEGF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治疗后,2组创面肉芽组织内微血管计数、血红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试验组创面肉芽组织内VEGF水平显著增高。结论:生肌玉红膏对下肢慢性溃疡愈合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肉芽组织分泌VEGF,促进胶原合成,进而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微血管新生,改善血流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种子育麟散治疗不孕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中药组通过腹腔内注射丙氨瑞林、尿促性腺激素、注射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建立控制性超促排卵模型大鼠。造模开始的同时中药组给予种子育麟散7.2 g/(kg·d)灌胃,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每次2 ml,连续9天。于孕5天后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同源框(HOX)A10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HOXA10、整合素αvβ3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HOXA10蛋白及HOXA10、整合素αvβ3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HOXA10蛋白及整合素αvβ3、HOXA10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种子育麟散能够提高大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HOXA10蛋白及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可能是其治疗不孕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芪对肝素修饰后胶原促血管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血管再生已经成为治疗心脏搭桥手术不能完全缓解的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新型治疗措施。本研究主要探讨中药黄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载入修饰后的胶原促血管再生的疗效,并探求黄芪与生长因子有无协同作用。方法:以定量计数胶原周围微血管再生数量、胶原内血红蛋白含量、胶原干重、对胶原内血管生长的病理免疫组化标记等指标来考察黄芪对肝素修饰后胶原促血管再生的作用。结果:黄芪联合肝素修饰后的胶原能够产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当的疗效,联合运用黄芪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具有协同作用的趋势。结论:就血管再生疗效而言,黄芪在本胶原中可以替代或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及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系统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分别以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贝复济)和生理盐水为阳性和阴性对照,作用于绒毛尿囊膜(chrioallantoic membrane,CAM),通过一级、二级血管计数,初步评价麝香保心丸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并通过观察它对培养的牛肾上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管腔结构形成的影响,验证其促血管生成效应;同时检测麝香保心丸作用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mRNA表达及其上清液中VEGF、bFGF含量,初步探索其作用机理。结果:麝香保心丸组CAM上血管数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麝香保心丸组内皮细胞及管腔数目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前者细胞表达VEGF和bFGF mRNA明显增高,上清液中VEGF和bFGF含量明显增多。结论:麝香保心丸能促进CAM及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心肌梗塞(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塞(AMI)模型,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组、麝香保心丸(阳性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蛋白的表达,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灰度值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丹参注射液组大鼠MI边缘区MVC和MC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丹参注射液组大鼠缺血心肌局部MVC和MVD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作用相似(P>0.05)。模型组VEGF,bFGF-β,IGF-1蛋白表达及其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丹参注射液组VEGF,bFGF,PDGF-β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IGF-1蛋白表达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5)VEGF,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灰度值低于麝香保心丸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有促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bFGF,PDGF-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组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血管新生作用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心梗模型后,将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麝香保心丸、益气活血组方。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心肌边缘区微血管计数(MVC)和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和bFGF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VEGF和bFGF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结果:益气活血组方和麝香保心丸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梗死心肌边缘区微血管计数和微血管密度都显著高于后者(P<0.01)。益气活血组方、麝香保心丸组中缺血心肌VEGF和bFGF表达以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余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组方能明显促进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上调心肌VEGF和bFGF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l)模型,随机分为川芎嗪注射液组、麝香保心丸组(阳性对照)、模型组(阴性对照),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蛋白的表达,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灰度值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川芎嗪组大鼠MI边缘区MVC和MV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川芎嗪组大鼠缺血心肌MVC和MVD较模刑组明显增加(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作用相似(P>0.05)。模型组VEGF、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及其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川芎嗪组四种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模刑组(P<0.05),但低于麝香保心丸组,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灰度值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VEGF蛋白表达灰度值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有促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bFGF、PDGF-β、IGF-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是从研究整合素αvβ3和claudin-1蛋白在宫颈鳞癌不同分化程度中的表达情况,有利于对揭示其在宫颈鳞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判断宫颈鳞癌预后.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整合素αvβ3和claudin-1蛋白在宫颈鳞癌高分化及低分化样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αvβ3在低分化组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0.05).claudin-1蛋白在高分化组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结论:整合素αvβ3在宫颈鳞癌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之间的呈负相关,随着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整合素αvβ3呈表达上调.claudin-1蛋白在宫颈鳞癌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之间的呈正相关,随着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claudin-1蛋白呈表达下调.整合素αvβ3,claudin-1蛋白有可能对评价宫颈鳞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来研究表明,脑缺血发生后,神经受损区域通过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改善缺血区局血液供应,帮助缺损神经功能恢复,但机制不详。整合素(integrin)是分布在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其中αvβ3是整合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血管新生的标志,而FAK(focal adhesion kinase)则为整合素αvβ3介导血管新生的下游信号因子。因此应明确整合素在血管新生中的地位作用,为今后的研究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促愈熏洗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大鼠模型肛门部创面修复效果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肛瘘模型组、促愈熏洗方组和高锰酸钾组(阳性对照),连续干预14 d后,观察大鼠创面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检测创面局部血流量和新生毛细血管数; 剪取创面肉芽组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管生长相关因子和炎症因子的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肛瘘模型组创面愈合率、局部血流量、新生毛细血管数、肉芽组织VEGF、Ang-Ⅱ、IGF-1R、PDGF、TGF-β1及p-Smad3/Smad3表达均降低,IL-6、IL-12、IL-1β及TNF-α表达均升高(P<0.05); 与肛瘘模型组比较,促愈熏洗方组和高锰酸钾组创面愈合率、局部血流量、新生毛细血管数、上述血管生长相关因子及TGF-β1/Smad3均升高,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5),且促愈熏洗方组改善效果均优于高锰酸钾组(P<0.05)。结论:促愈熏洗方可有效促进肛瘘术后创面大鼠模型肛门部创面愈合,可能与通过活化TGF-β1/Smad3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长相关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联合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调节基因1(TUG1)沉默对缺血再灌注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成对照组、模型组、sh-NC组、sh-TUG1组、黄芪多糖组、黄芪多糖+sh-TUG1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音速豪猪蛋白(SHH)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DCFH-DA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升高,TNF-α增多,ROS升高,SHH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sh-NC组比较,sh-TUG1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降低,TNF-α减少,ROS含量降低,SHH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降低,TNF-α减少,ROS降低,SHH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sh-TUG1组、黄芪多糖组比较,黄芪多糖+sh-TUG1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降低,TNF-α减少,ROS含量降低,SHH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黄芪多糖联合TUG1基因沉默能减少缺血再灌注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减轻氧化损伤,抑制炎症介质分泌,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H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祛瘀生新法对脑梗死大鼠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促血管新生角度研究祛瘀生新中药对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祛瘀生新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各治疗组给予祛瘀生新汤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7d后进行检查。结果祛瘀生新汤各组VEGFmRNA表达水平、VEGF蛋白细胞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均有所增强,特别是祛瘀生新汤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增强尤其明显。结论祛瘀生新中药可以增强线栓法脑梗死大鼠脑组织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有一定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疏肝活血方促进缺血组织HIF-1α,HGF,VEGF mRNA 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方对肢体缺血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裸鼠64只,随机分为疏肝活血方组、模型组和正常组,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周观察各组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肌肉组织一般形态学及微血管数的改变,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HGF,VEGF基因在缺血肌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疏肝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裸鼠肢体的缺血状态;术后2~4周,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的微血管数(MVC)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HIF-1α,HGF和VEGF的mRNA表达明显强于模型组。结论:疏肝活血方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能够明显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HIF-1α,HGF,VEGF的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7.
芪芍合剂对关节炎大鼠炎症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药组方芪芍合剂对大鼠II 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炎症及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用II 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建立CIA 模型,造模次日始用芪芍合剂(40 g·kg-1·d-1×4周)灌胃,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造模第4周大鼠心脏采血分离血清进行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体内IL-1β,TNF-α,VEGF,MMP-2以及MMP-9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中药可以降低大鼠IL-1β,TNF-α,VEGF ,MMP-2,MMP-9 的表达.结论 IL-1β,TNFα,VEGF ,MMP-2,MMP-9 共同促进CIA 大鼠炎症的形成和发展,中药可能通过抑制它们的表达而发挥抗炎及抗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方对肢体缺血后代偿性血管新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裸鼠120只,随机分为疏肝活血方组、疏肝方组、活血方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周观察各组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肌肉组织一般形态学及微血管数的改变,应用Western蛋白质印迹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疏肝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裸鼠肢体的缺血状态。术后2-4周,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的微血管数(MVC)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缺血肢体肌肉中HIF-1α、HGF和VEGF的蛋白质表达明显强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疏肝活血方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能够明显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HIF-1α、HGF和VEGF的蛋白质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芪术颗粒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 endothelial cells,LSECs)中整合素αvβ3-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protein kinase,ILK)/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10%CCl4橄榄油溶液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原代分离肝纤维化大鼠及正常大鼠LSECs。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芪术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芪术颗粒0.5倍、1倍、2倍剂量灌胃,阳性药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三蒸水灌胃,每天分别灌胃2次,连续灌胃5次。制备含药血清及正常血清。将制备的正常血清加入到正常组大鼠分离出的LSECs,其余组将对应的血清加入肝纤维化大鼠分离出的LSECs,常规培养48 h,Western blot检测LSECs中整合素αvβ3-IL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SECs中αvβ3、磷酸化ILK/ILK、磷酸化AKT/AKT蛋白表达均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及芪术颗粒各剂量组大鼠LSECs中整合素αvβ3表达均降低(P 0.05,P 0.01),随芪术颗粒剂量的增大,αvβ3表达逐渐降低;磷酸化ILK/ILK、磷酸化AKT/AKT蛋白的表达均减少(P 0.01),尤以芪术颗粒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与阳性药组比较,芪术颗粒高剂量组LSECs整合素αvβ3、磷酸化ILK、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芪术颗粒可通过抑制肝纤维化大鼠LSECs整合素αvβ3-ILK/AKT信号通路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芪丹通脉片含药血清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CAM),观测芪丹通脉片含药血清对CAM新生的促进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芪丹通脉片含药血清对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芪丹通脉片能够明显促进CAM血管新生,但弱于bFGF组;芪丹通脉片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增加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的数。芪丹通脉片能够上调VEGF的表达。结论:芪丹通脉片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其机制与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以及上调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