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调查和评价我院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骨科手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25例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125例骨科手术患者经过抗菌药物辅助治疗后,痊愈i00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6.8%。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12例,发生率为9.6%。结论: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S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收集的183例ADR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单一、合并用药ADR的发生率以及ADR的治疗结果等。结果:男性ADR发生率(59.56%)高于女性(40.44%),儿童及老年患者发生率较其它年龄段高(45.90%):127例ADR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69.40%),143例由静脉滴注引起(78.14%);ADR常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寒战、发热等,严重病例较少,联用药物越多,引发ADR几率越高;经治疗174例ADR患者好转、治愈率达95.08%。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监护水平,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对12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茵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有76例,占63.3%。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86例,占71.7%,停止注射,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加强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2009年来我院治疗的8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氯氮平的使用频率最高(36.8%)、喹硫平(35.6%)、利培酮(33.3%)紧随其后;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占60.9%。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趋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胃溃疡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按照简单随机法将112例急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痛消失时间、用药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后6个月临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7d内胃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有效降低,患者胃痛消失时间、用药时间缩短,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6个月复发率为8.93%,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21.4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有效发挥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迅速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减低临床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癫痫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与服药剂量、年龄、疗效、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参考。方法:利用SPSS10.0软件辅助分析2240例/次儿童丙戊酸血药浓度数据与服药剂量、年龄、疗效、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儿童丙戊酸血药浓度与剂量有一定的差异,血药浓度在各层次组均能达到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约为7.2%,其中治疗窗内的发生率为6.5%,治疗窗外的8.3%。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有效范围窄,个体差异大,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对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服用降糖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不良反应中,代谢障碍与营养障碍发生率最高(6.4%),胃肠受损发生率最低(1.4%):磺脲类降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非磺脲类促泌剂(P<0.05)。结论:患者服用降糖药物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医生对于降糖药物还需进一步认识,提高降糖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在老年分裂症患者中的发生情况。方法:对98例住院老年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了调查。结果:在老年患者中药物不良反应率达61.2%。结论:老年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选择和使用慎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l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问运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出现不良反应病例1100例,进行在回顾分析。结果:1100例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600例,血液系统反应167例,肝肾功能损害200例,腹痛、头痛67例,痉挛性干咳33例,双硫伦样反应33例,其中〈10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36%,10min--24h发生率为27.27%,1d-3d发生率为24.18%,〉6d发生率为12.18%,用药10min-24h与1d--3d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O.05,其它时间段对比P〈O.05。结论: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只要是严格掌握用药禁忌,避免与其它药物混合运用、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变化,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2月78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和慢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对胺碘酮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显效36例,有效39例,无3例,总有效率96.15%。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应遵循简单、有效的原则,慎重选择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以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张元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194-194,220
目的:对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ADIK)的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涉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抗菌素药物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年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的关系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结果:78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生于男性患者41例,占52.56%;女性患者37例,占47.44%。16岁以下儿童19例,占24.36%;16~60岁成年人17例,占21.80%;60岁以上老年人42例,占53.84%。引起的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中青霉素药物30例,占38.46%;头孢菌素类药物23例,占29.48%;喹诺酮类类药物18例,占23.08%;β-内酰胺类药物7例,占8.97%。其中引起19例儿童不良反应的药物中,有10例是由青霉素类引起的。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65例,占83.33%;口服给药9例,占11.54%;肌肉注射4例,占5.13%。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52例,占66.67%;胃肠道功能失调21例,占26.92%;过敏反应5例,占6.41%。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做到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上半年首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历260份,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2.7%,多为二联用药与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少。结论:我院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时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象,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科疗法治疗胃溃疡出血症的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80例胃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治疗,并给予适当的护理。通过观察患者的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来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7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而观察组治愈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间治愈率和不良反应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溃疡出血患者采用内镜治疗并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2009年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应用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药物情况。结果:销售金额(DDDs)排序前4位的分别为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500例患者中共发生不良反应有40例,发生率为8.0%。结论:本院消化性溃疡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在临床上应严格掌握使用消化性溃疡药物的指征,避免盲目无指征地滥用,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合理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门诊输液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本组62例门诊输液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皮疹、瘙痒、皮肤发红为主,共41例,占66.1%。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最大,占43.5%。儿童及老年患者发生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较大,分别为27.4%和38.7%。29例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发生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占46.8%。结论:加强对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耳穴疗法为主防治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1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耳穴疗法防治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采用常规治疗加耳穴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现便秘的时间。结果:两组在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干预治疗后,干预组便秘发生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14%),显效率分别为92%与71%(P〈0.05)。结论:耳穴位疗法为主防治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集的149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51个品种,其中头孢菌类药居首位(37例,占24.8%),其次为大环内酯类(33例,占22.1%),喹诺酮类(28例,占18,8%),青霉素类药物(22例,占14.8%)。不良反应的分类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我院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应用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1~12月骨科病历791份中符合围术期要求的581份病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1例骨科围术期使用了抗菌药物的患者术后再经过抗菌药物的辅助治疗后,有455例痊愈,109例病情好转,但没痊愈,无效率为2.9%(17例)。其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64%(56例)。结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提高骨科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反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的急诊抢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0例急诊收治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患者,冠心病37例(41.1%)、高血压25例(27.8%)、糖尿病10例(11.1%),心力衰竭15例(16.7%)及心脏风湿性瓣膜病3例(3.3%)。本组90例患者经急诊抢救治疗并均随访3个月,显效60例(66.7%)、有效21例(30.0%)、无效9例(10.0%)。24h内显效28例(31.1%),1周内显效48例(54.4%)。5例(3.5%)发生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可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诊心房颤动药物复律效果良好,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因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积极保护患者心肌及心脑血管,合理运用抗凝药物,提高救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相关作用因素,以更好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早找到原因对症处理。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两年间共16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观察病例中,女性的药物不良反应96例明显高于男性64例;婴幼儿病例数为20例,构成比为12.50%,中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总构成比为61.78%,较其它年龄段人群高;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出现皮疹瘙痒症状为最多见,构成比占到61.25%;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构成比达到77.50%。结论:此次病例观察发现性别、年龄、使用药品种类、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差异,医师正确使用药物,重点关注输液反应,护士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患者配合医护工作等,是预防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