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EMI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行EMIC(EMIC组)和45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对比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切口感染率及住院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总管结石发生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消化不良、腹胀和腹泻发生率方面,EMIC组低于LC组;在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情况、切口感染、住院时间及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方面,EMIC组与LC组差异无显著性。EMIC组随访期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保证手术彻底性的前提下,EMIC是一种安全且值得推广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在手术指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等多方面均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8月我院收治的92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LC组和LRCL组各46例。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胆总管内径、腹痛、腹泻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比较,LRCL组显著优于LC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12个月LC组较LRCL组胆总管内径显著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腹泻发生率的比较,LRCL发生率4.43%,LC组发生率8.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特点是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重要的是保留了胆囊的生理功能,避免了胆囊切除所带来的并发症,在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84例术前胆囊收缩率≥30%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LC和LRCL,分别于术后3、12、24个月进行随访,B超测量胆总管内径,统计腹痛、腹泻、脂肪泻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个月LC组胆总管内径(7.6±0.4)mm,显著大于术前的(5.3±0.7)mm(P< 0.05);而LRCL组术前与术后比较胆总管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个月LC组腹痛的发生率57.6%,高于LRCL组的15.2%(P<0.01).LC组术前无腹泻和脂肪泻,术后3个月腹泻发生率为34.8%,脂肪泻发生率为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LRCL组腹泻及脂肪泻的发生率术前及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腹泻、脂肪泻的发生率差异最为显著,LC组显著高于LRCL组(P< 0.01);LC组在术后24个月仍有少数患者存在腹泻(4.3%)、脂肪泻(6.5%),与LRC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LC后胆囊功能缺失,术后2年内包括腹痛、腹泻及脂肪泻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LRCL保留了胆囊亦保留了胆囊功能,术后2年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326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0例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组166例则采取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结果两组手术用时和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3.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采取腹腔镜保胆手术效果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可降低患者术中损伤,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术后并发症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LRCL手术治疗59例(LRCL组)、采用LC手术治疗51例(LC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LRCL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饮食恢复时间均显著的低于LC组患者(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KK、VIP及PGI水平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术后LRCL组血清CKK、VIP及PGI水平显著高于LC组(P〈0.05);术后1年随访,LRCL组患者的上腹胀痛不适3.39%显著的低于LC组患者的15.69%(P〈0.05),两组患者的腹泻、消化不良、结石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RCL组术后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显著小于术前,胆囊收缩率显著高于术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RCL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较LC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且具有维持患者术后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改善患者胆囊壁厚度和收缩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81-4383
目的观察双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行双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质量、炎性因子指标及胃肠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IL-6及NF-α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胃泌素及胃动素均下降,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胆结石患者行双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恢复佳,炎性表现轻微,胃肠功能干扰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100例术前胆囊收缩功能≥30%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分别于术前、术后3、12、24个月行:(1)超声Lundh试餐试验检测空腹胆囊容积、最小剩余容积、最大收缩率;(2)超声测量空腹胆总管内径宽度变化;(3)大便苏丹Ⅲ染色。结果术前、术后空腹胆囊容积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最小剩余容积、最大收缩率在术后3个月明显上调,其中最大收缩率在术后24个月达到(61.4±12.3)%,明显优于术前[(41.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例患者术前有脂肪泻发生,术后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胆总管内径(0.5±0.2)cm、术后胆总管内径(0.5±0.1)cm,胆总管内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能够较好地保护胆囊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万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5):32-33
目的:分析胆结石患者实施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生理、心理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4月截至2022年1月收治的83例在本院行手术治疗胆结石的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参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其中参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排气、住院方面消耗的时间均是比参照组更少的,统计也证实两组之间的差距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主观症状、社会状态、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等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相应评分,统计也证实两组之间的差距有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前评估两组的心理状态情况,得到的结果是没有差距的(P>0.05),护理干预后再次评估,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减少,尤其是观察组减少的程度比对照组更大,统计也证实两组之间的差距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6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统计也证实两组之间的差距有显著性(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临床中实施治疗,选择微创保胆取石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均较为显著,但微创保胆取石术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平坦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玻切)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来本院眼科治疗的21例恶性青光眼患者进行25G微创玻切术,切除中轴及周边基底部玻璃体,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眼角膜情况、前房深度、眼压及并发症的差异性。【结果】术后患者的眼角膜水肿均明显消退,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16±0.32)mm加深到术后的(2.37±0.59)mm ,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眼压由术前的(33.23±6.81)mmHg降低到术后的(16.92±4.51)mmHg ,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手术后眼底可窥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5G微创玻切术能够加深前房,降低眼压,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恶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采用MIPPO技术治疗35例股骨干骨折患儿。【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访时间5~16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获得完全愈合,愈合时间2.5~4.0个月,平均3.6个月。根据Klemm关于股骨骨折的功能恢复分级标准评估:优28例,良7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MIPPO技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微创、牢固、骨折愈合率高及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特别是治疗长斜形骨折或靠近股骨两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继发脑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本院首次发病且于起病24 h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硬通道组采用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软通道组采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治疗后d7、d14、d28行头颅C 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中及引流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硬通道组和软通道组d7、d14、d28血肿体积明显缩小,d7、d14、d28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 P <0.05);与硬通道组比较,软通道组d14、d28血肿体积及周围脑水肿体积明显缩小,d7、d14、d28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 P <0.05),d2、d4、d6引流出脑脊液中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减低,血S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降低( P <0.05)。【结论】采用软通道微创治疗脑出血继发脑损伤患者,能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血肿周围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研究立体定位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科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立体定位联合微创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两组疗效,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血肿大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为(7.5±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5,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的发生率为2.5%(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 (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P<0.05).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血肿破入脑室、血肿>40.0 mL、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血肿形状不规则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OR>1);其中凝血功能异常、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和血肿形状不规则是高危因素(OR>2).患者是否伴有冠心病和立体定位联合微创手术是再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OR <1).[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立体定位联合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和神经功能缺失少等优点,为减少再出血应控制危险因素,尤其注意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异常、出血部位和血肿形状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分别行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内固定术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的50例单节段胸腰椎(T11~L2)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和体征。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内固定组16例,开放复位内固定3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内固定前后矢状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9~21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经皮微创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均显著优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组( P<0.05),两组住院时间均为12 d( P<0.05)。所有患者内固定术后3个月矢状位Cobb角显著低于内固定前,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微创系统治疗单纯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矫正效果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颅脑外伤行开颅术后矢状窦,横窦附近迟发性血肿的患者手术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2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行开颅术后矢状窦,横窦附近迟发性血肿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取1998年1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开颅术后矢状窦,横窦附近迟发性血肿患者29例患者中26例行二次开颅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显效及总有效率(60.42%,95.83%)及远期疗效(78.7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62%,76.92%,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9例中的3例保守治疗患者死于脑疝。结论颅脑外伤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硬膜外血肿,选择硬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预后明显优于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0)治疗老年(〉65岁)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胫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LCP结合MIPP0治疗,术中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骨折线长度选择适宜LCP,并根据生理弧度给予预弯,选择内踝向上作切口,置入钢板,透视对位良好后,螺钉固定。对照组给予开放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对照组(93.3%VS7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v820.0%,P〈0.05)。【结论】老年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LCP结合MIPPO治疗可取的满意疗效,且应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 MIPPO 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术后3个月 X 线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2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肩关节 Neer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6±9.7) 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71.9±9.2)min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49.7±37.1) mL ,明显少于对照组(245.4±46.1)mL ;观察组切口直径为(7.8±0.7)cm ,明显小于对照组(15.2±1.4)cm 。观察组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4/3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均未发现肱骨头坏死、腋神经损伤等情况,骨折均愈合;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均未发现肱骨头坏死情况,但有1例腋神经损伤,骨折均愈合。【结论】MIPPO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传统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复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33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另33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手术切口为(4.5±1.2)cm,明显小于对照组(18.6±3.4)cm;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1.3±3.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4.2±2.6)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为(112.3±23.5)mL和(116.4±22.6)mL,明显少于对照组(208.6±13.6)ml。和(224.2±31.7)mL;观察组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为(1,5±0.2)d和(7.2±1.4)d,明显短于对照组(3.7±1.6)d和(13.6±2.3)d,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Voo(1/33),明显低于对照组21.21%(7/33),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肝部分切除优势突出,对肝血管瘤患者创伤小,有助于患者早日出院,其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