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晓娟 《四川中医》2008,26(7):118-11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偏头痛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每晚服氟桂利嗪5rag,疗程均为1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8.96%,总有效率96.54%;对照组治愈率23.21%,总有效率67.8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中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70.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中风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治疗,且无副反应,起效快。  相似文献   

3.
醒脑开窃针刺法治疗脑梗塞早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我们于 1 999年至 2 0 0 0年开展“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塞早期临床研究” ,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来源 ,均为住院病人 ,按 1 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研究的诊断标准 ,全部 6 0例均经神经内科临床诊断和头部CT证实为脑梗塞 ,病程不超过半月 ,无心、肝、肾衰竭 ,无血液病。针刺组 3 0例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3 8~ 79岁 ,平均年龄 6 0 .1岁。对照组 3 0例 ,男2 2名 ,女 8名 ,年龄 3 2~ 79岁 ,平均年龄 6 1 .5岁。病灶部位 :基底节、豆状核、丘脑、内囊、颞顶叶、额顶叶。全部病例均伴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采用醒脑静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醒脑静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94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经过28天的治疗之后,观察组中患者的脑功能缺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具有明显效果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来源于门诊和病房共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长者89岁,年龄最轻者40岁;缺血性中风者48例,2例脑出血开颅术后。缺血性中风病例中2例为双侧脑梗塞。2中医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  相似文献   

6.
正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痰浊、瘀血、肝风"等病理因素蒙蔽清窍而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石学敏院士依据此病机在1972年提出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其治疗方法主要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辅以疏通经络,并强调针刺手法过程中的手法量学以标准化、规范化整个针刺过程。中风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醒脑开窍"针刺法以调神、开窍启闭立法,治以"醒脑开窍",取穴以阴经穴位和督脉穴为主,改变了以阳经为主治疗该病的传统配穴原则。"醒脑  相似文献   

7.
朱彩霞 《河南中医》2019,39(6):940-94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试验组5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elocity systolic,VS)及舒张期血流速度(velocity diastolic,VD)、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趋化因子Fractalkine(chemotactic factor,FKN)、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 0. 05); MCA的VS值及BA、MCA的VD值明显升高(P 0. 05);血清CRP、FNK水平明显降低(P 0. 05),ADL评分明显升高(P 0. 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血清CRP、FNK水平,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癔病8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癔病在临床中常见 ,其症状复杂多变 ,可以类似多种疾病 ,主要包括精神、运动、感觉等方面症状 ,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百合病”、“脏躁”等证。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本病 84例 ,均获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4例患者中 ,男性 2 5例 ,女性 5 9例 ;年龄最小1 7岁 ,最大 5 9岁 ;病程最长 1年 ,最短 1小时。其中癔病性抽搐 9例 ,癔病性呕吐 42例 ,癔病性瘫痪 6例 ,癔病性失明 1例 ,癔病性失语 2 6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主穴以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配穴 :以对症、循经为主 ,如癔…  相似文献   

9.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呃逆4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呃逆40例天津市东丽区中医医院(300300)冯玉俊天津市西青区医院吴奇方关键词呃逆针刺疗法醒脑开窍笔者从1994年9月至1995年9月采用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呃逆4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28例,女1...  相似文献   

10.
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 (ACI)的效果.方法选择病程为 6~ 24h的 ACI确诊病例 380例,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组 (治疗组 )200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 (对照组 )180例.两组常规用药治疗相同,治疗组同时行规范化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检测 TCD指标,并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及 TCD指标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辅助治疗 ACI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增加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1.
卢荣  杜小正 《河南中医》2020,40(4):637-640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后弛缓性瘫痪的主要方法有:头针、体针、电针。就目前研究来看,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弛缓性瘫痪尚存在以下问题:①当前针刺治疗方法多样,无论从选穴、手法、介入时机、补泻、刺激量、留针时间和疗程等方面均有差异,暂无统一操作标准和疗效评定规范;②有效样本量少,尚无公开的循证康复医学指南可依;③目前对于中风后弛缓性瘫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恢复期,而对急性期的研究较少;④医师在治疗过程中,忽视了中风病不同病理阶段的病因病机,而始终沿用同一治疗方案,这对病程某一阶段疗效或许较好,但远期疗效却并不尽如人意,从而影响针刺疗法在本病临床治疗中的推广运用。今后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实施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科学严谨地观察针刺疗法治疗ACI后弛缓性瘫痪的确切疗效;②进一步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制定规范统一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定标准,便于针刺疗法在本病中的推广和应用;③深入探索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选择针刺疗法治疗本病时可参照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Brunnstrom分期理论,根据不同阶段的运动模式而选用最佳治疗方案,促使ACI弛缓性偏瘫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高乐  牛红月 《河南中医》2014,(7):1260-1261
目的:观察芒针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名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芒针深刺中脘、关元、水道。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结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尿失禁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人迎联合刺络治疗脑梗塞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7例脑梗塞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人迎联合刺络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缸%,高于对照组的67.86%(P〈0.05)。结论:针刺人迎联合刺络治疗脑梗塞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董华  倪光夏 《中医杂志》2018,(23):2031-2033,2056
目的对比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前循环及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50例(前循环组)、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45例(后循环组)。两组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每日1次,1周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治疗后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ADL评分均升高(P <0. 05);并且前循环组NIHSS评分低于后循环组,而ADL评分高于后循环组(P <0. 05)。前循环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总有效率和显效率(94. 00%、34. 00%)高于后循环组(80. 00%、13. 33%)(P <0. 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均能促进前、后循环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对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后循环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活血通络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3月进行康复治疗的60例脑梗死后丘脑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法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MPQ)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明显上升;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VAS、PPI、PRI评分则明显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络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后丘脑痛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石菖蒲醒脑开窍的有效部位筛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对石菖蒲醒脑开窍的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试验,小鼠正常血脑通透怀试验,观察石菖蒲系列提取部位对缺氧小鼠生存时间和小鼠正常血脑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石菖蒲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有4个部位能提高血脑通透性,其中以挥发油,β-细辛醚作用最好。结论:石菖蒲挥发油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10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均采用腹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62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3%。结论:腹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体针并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组200例、体针组100例,分别采用头体针及体针治疗,1次/d,连续治疗30次。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麻痹指数、麻痹程度。结果:头体针组患者的麻痹指数、麻痹程度明显改善,优于体针组(P〈0.05)。结论:在传统针刺穴位(体针)的基础上配合头针治疗面神经麻痹比单纯体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5.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液流变学、hs-CRP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中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常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醒脑开窍法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寻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醒脑开窍配合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123例,与单纯常规输液治疗组治疗123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值均有明显好转(P〈0.01)。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评价拔胃管的天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配合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