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整理服用人参引起“上火”的文献报道,对服用人参导致“上火”的传统阐释和现代机制 研究进行总结及分析。方法:通过手动检索国内外关于人参及“上火”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传统中医药学及生物 化学、药物化学等,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服用人参过量或不当可能会导致“上火”,中医理论认为补气 过,生气速于血,“气有余便是火”。现代研究认为,服用人参过量或不当会引起机体内白介素、多巴胺、肾上腺 皮质激素等水平升高,导致人体出现睡眠障碍、口腔溃疡、鼻出血等症状。服用人参导致“上火”的化学成分认 为有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g1、田七素三种单体成分及人参二醇、人参三醇、次生人参皂苷等一类成分。服用 人参致“上火”的相关机理研究结论有矛盾。结论:人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与“上火”时机体 内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存在相似性。服用人参致“上火”的化学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缺乏科学可信的实验数据 支持,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上火"是基于传统概念对机体特殊临床状态的一种表述,民间则是对身体出现异常热象的俗称。现代生活节律加快和社会竞争压力加大,情志应激成为引起现代"上火"症状流行的重要原因,而"上火"则通过影响机体生理功能导致常见病的发病、复发及加重,危害机体健康。该课题组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发现,"上火"是情志应激负荷下诱发的神经、免疫及代谢等机体多系统生理功能的失衡状态。"上火"本身不是一种病,但却能引起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该文综述了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探索"上火"症状与常见疾病易感性的关联性和关联机制,旨在为现代医学改善"亚健康"状态和现代疾病的防治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11):F002-F002
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时,经常用到“上火”这个词汇:牙痛,说是“上火”;眼睛红肿、口角糜烂,说是“上火”;小便赤黄、大便秘结,也说是“上火”。那么,这“上火”一说有没有科学道理可循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诉为“上火”时出现“已病”舌象的诊断意义。方法:以303例主诉“上火”的案例为基础,分析“已病”舌象与问诊资料的关联性。结果:①所有案例中,53.14%的“上火”者具有2个以上的“上火”诱因。复合诱因以不内外因(饮食因素、劳累)与内因(压力大、情绪不好)的组合为多见。当多个“上火”诱因同时存在时,舌象表现为“已病”的机率明显增加;②29.95%“上火”者为经常上火,其舌象表现为“已病”的机率明显增加。结论:当舌象表现为“已病”时,多已不是“欲病”的上火,而属“已病”的中医热证。在中医体检中,有效地区分“欲病”与“已病”十分重要,而“已病”舌象是区分两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为什么会“上火”?为什么有时人们治疗“上火”效果不佳?近日,由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现代中药研究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抗生素”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的中医治疗“上火”课题研究取得了进展——提出“三级靶向”理论,破解人体“上火”之谜。  相似文献   

6.
人为什么会“上火”?为什么有些人经常“上火”而效果不佳?近日,由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现代中药研究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抗生素”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的中医治疗“上火”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三级靶向”理论,破解人体“上火”之谜。  相似文献   

7.
758例体检者"上火"体验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上火”的症状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58名志愿者的上火的原因、症状、应对措施等进行调查。结果:91%的人有过上火的经历,在调查中的发生率为4.2%。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尤其是老年女性,上火后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不同性别者的上火症状亦有差异。结论:中国人日常所说的上火是一种具有燥象和热象特征的亚健康状态。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促使其发生的重要原因,症状的差异与性别、年龄相关。纠正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是预防和缓解上火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人为什么会“上火”?为什么有些人经常“上火”而治疗效果不佳?最近,由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现代中药研究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抗生素”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的中医治疗“上火”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三级靶向”理论,破解人体“上火”之谜。中医治疗上火“三级靶向”理论,是对古代中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滋阴”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该学说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以治病应以滋阴降火为主。“三级靶向”理论认为,人体的生命之水——阴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津、阴和精。“津”浓度小,流动性大,如汗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火与体检数据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组t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体检人群中的261例上火者及121例非上火者的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t检验:上火组的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BUA)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比重(SG)低于对照组(P<0.01)。②Logistic回归:性别、年龄、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素氮(BUN)、尿维生素C与上火相关(P<0.05,OR<1)。结论:提示体内的代谢废物蓄积可能是“上火”的物质基础之一。肾脏的排泄功能对清除“上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火”是一个中医特有的词汇.属于中医“热证”范畴.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症状。“上火”的常见症状包括口腔溃疡、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牙龈肿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口臭、长青春痘、心跳加快、颜面潮红、全身燥热、心绪不宁、食欲下降、小便发黄.  相似文献   

11.
中医理论认为“火”是人体正气之一,没有“火”,人体的五脏六腑得不到温养,便失去生命力。人体内的“火”过多,则会戕害机体,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压力的加重、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因素导致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应激源的无序变化使得人们更容易身心疲劳而“上火”。近年来人们对“上火”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很多学者对“上火”的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从“七火”概念、机理、治疗方法三个方面的认识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人们对“上火”的进一步认识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食物“上火”的机理,以生花生、炒花生为例,对它们的结合水含量进行分析,从化学热力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探讨食物“上火”的机理,认为食物“上火”与其中的结合水因氢键被破坏而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13.
食物“上火”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食物“上火”的机理,以生花生,炒花生为例,对它们的结合水含量进行分析,从化学热力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探讨食物“上火”的机理,认为食物“上火”与其中的结合水因氢链被破坏而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蛋白组学技术研究牙龈炎,筛选实热“上火”血清差异表达蛋白,为实热“上火”机制引起的牙龈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实热”上火牙龈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iTRAQ),并对血清蛋白质进行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GO、STRING)筛选并鉴定出实热“上火”者与对照者人群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结果:筛选出实热“上火”牙龈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43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的有27个,下调的有16个。C反应蛋白(CRP)、载脂蛋白家族(ApoC2,APOD,APOM)、血清淀粉样酶A(SAA)、凝血因子12等显著上调,而α-1抗胰蛋白酶(AAT)、热休克蛋白(HSPB1)、微管蛋白等显著下调。结论:实热“上火”牙龈炎组脂质代谢异常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分析凝血功能下降,易造成出血,筛选的差异蛋白可为实热“上火”牙龈炎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阅食物“上火”的机理初探——水分子氢键与“上火”的关系一文后小识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刘炳凡食物“上火”,是个复杂问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征象。但过去机理不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文从中医理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用科学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比如情绪波动过大、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但是“上火”也分很多种,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  相似文献   

17.
进入春季,气候干燥,是个非常容易上火的季节,“上火”是个中医名词,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舌疼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因此,在这个容易‘上火”的季节里,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多种天然而美味的方法以灭“火”。  相似文献   

18.
黄连上清丸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比如情绪波动过大、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但是“上火”也分很多种,如上焦火、中焦火、下焦火。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  相似文献   

19.
论"上火"与应激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上火”是传统的概念,没有特异性的生理指标,且因人而异。“上火”是一种生理过程中不协调的应激性反应,是失去机体内环境稳定状态的身心疲劳综合症。“上火”为由内而生,余气所致,虽不为病,但持续的余气如不能及时疏解,则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力等生理机能低下,结果导致积劳成疾。“上火”是心理情绪反应,除对中枢神经递质影响引起的精神不振外,“上火”也可以诱发体内能量代谢低下带给人们疲倦感。常言有心宽火降,心静自然凉,尽管人们可以通过减少工作量,调整生活习惯与精神状态,改善生活环境达到“泻火”目的。但事实上,单凭心理上的调整可能远远不够,因此需要针对不同人群的各自特症以相应的药物及健康食品等加以改善。如今,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体力上的劳累已不再是人们疲劳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人更多是在面对环境变化,生活习惯改变及物理化学等各种应激源带给人们的身心疲劳与“上火”。本文在简述近年来人们对抗应激研究现状的同时,也对“上火”与应激反应加以说明,旨在为“上火”这一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的认识提供参考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医和西医看来,上火都不算病,可以归纳到亚健康或亚临床的领域。如果从现代的应激学说来看,我们认为上火是一种属于代偿范围内的急性应激反应。大多数情况下,能够通过短时期的自我调整或简单的干预,恢复到正常。但是,别看上火不起眼,民间有句话叫“小洞不补,大到一丈五”,就是说“小”与“大”之间不是不可逾越的。上火处理不好,或者经常上火,也可能会转成大毛病。那么,这个大毛病会是什么呢?首先就是壮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