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评话     
①阳明经表风寒邪气,过经入腑结于阳明胃,使津液之腑不能正常游溢精气,寒水互结于胃,形成阳明蓄水证。寒气与饮邪互结与胃,与膀胱无碍,故小便数及因小便数而致的大便硬,口渴较轻者少少与饮水,重者以化气、行水、生津的五苓散进行治疗。太阳蓄水与阳明蓄水,均以口渴为主症,所蓄部位不同,就有小便数与小便不利的区别。②阳明胃肠虚实更替,以降为顺,以通为用,若邪入阳明,气机郁滞,更替失常,升降无节,不仅阳明胃肠本身的功能失常,也可连带其他经络脏腑的气机不能调畅。不大便是阳明腑实证的见症,但阳明气郁证也可出现不大便。小柴胡汤证可见于六经病的多个病群中,也可见于六经病以外的其他疾病中。③“得汤反剧者,属上焦”,其病名称作“上焦吐”,呕吐虽与胃气上逆密切相关,但有时并非胃家本身病变,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气机逆乱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浅析张志聪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伤寒论》三阳阳明病相关论述,为更好地理解及临证运用伤寒阳明病相关理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宗印》《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等著作,旁参其他医家关于《伤寒论》及六经气化学说的相关研究文献,简要解析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并从症候表现、病机本质、方药选用等方面阐释其对三阳阳明病的分析论述。[结果]六经气化学说为张志聪依照运气学知识,将六气气化和伤寒三阴三阳病脉证并治体系具体结合的学说思想。三阳阳明病症候表现,在不更衣、内实、大便难等“胃家实”症状的基础上各有不同侧重,太阳阳明病兼有小便数,正阳阳明病强调腑实,少阳阳明病兼有心烦。太阳阳明病病机为太阳阳热之气入于太阴脾土,脾阴受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正阳阳明病病机为阳明燥金之气及悍热之气侵袭阳明本腑经所致液少津亏;少阳阳明病病机为三焦受邪,少阳枢转不利,误治失津而阳明液损。太阳阳明病方选助脾输津、通腑行便的麻子仁丸;正阳阳明病方选推陈置新、荡涤攻邪的大承气汤,少阳阳明病方选承热畅中的调胃承气汤或疏导气机、交通阴阳的小柴胡汤。[结论]基于六经气化学说对三阳阳明病机的分析探究,揭示了人体无...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与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明腑实证是由于太阳病误治症,伤阴转属阳明或由阳明经证内热伤阴,化燥成实所致。其病机是热结胃肠,热邪与糟粕互结,燥实内阻,腑气不通。燥屎不去,非但邪热无以肃清,反而更伤津液,助长热势,因此,阳明腑实证非用下法不可。然其下,又不能以一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报》2013,(7):949-951
目的:探讨"汗下留邪动膈扰神"及"变通应用栀子豉汤"的机理。方法:从《伤寒论》第76条、第77条、第78条、第80条、第81条、第221条、第228条及第378条入手,对栀子豉汤证进行分析。结果:①栀子豉汤证病机相同轻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从虚烦不眠—烦热—热不去,是留邪更多,扰神更重,邪热更深;从心中懊憹—胸中窒—心中结痛,是邪郁渐重,气滞更甚,气机不通。②《伤寒论》中具有攻下作用的丸药只有抵挡丸和大陷胸丸,分别治疗蓄血重证和大结胸证,蓄血证血热互结于下焦,大结胸证水热互结于上焦。蓄血下后,瘀血去热独留,其热应在下焦,本证微烦是邪扰心神,其热必在上焦而不可能在下焦,故栀子干姜汤证是大结胸证以大陷胸丸攻下后所致。③栀子汤类方后均有"得吐者,止后服"的注脚,吐只是服药后郁热因势宣泄发越得一种表现形式,而非药效使其必然,临床有服后得吐者,绝大部分不会出现服药后呕吐的情况。但"得吐者,止后服",结论:应用栀子豉汤可能会出现药后反应,提示服用栀子豉汤类药物用量的度,更重要的是提示栀子豉汤类证的主要病位在上焦,凡病位在上的得吐以后就不要再服药。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胃肠道损伤的现代医学治疗效果欠佳。该文从六经辨证角度探讨脓毒症胃肠道损伤的辨治,认为脓毒症胃肠损伤发病机制主要为外邪侵袭,迅速内传,形成表邪未解、里实已成、三焦气机阻滞的病理状态,即为少阳阳明合病,其治疗当采用和解少阳、通腑泻热、疏利三焦之法,可选大柴胡汤治疗。大柴胡汤适用于脓毒症胃肠损伤的少阳阳明合病的病证特点,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及药理研究亦表明其对多种疾病导致的胃肠损伤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大柴胡汤加减用于脓毒症胃肠损伤的治疗,乃古方新用,可为中医药干预脓毒症胃肠损伤提供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升结肠癌,具有起病隐匿,易出现梗阻及肝转移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大肠癌属于中医"肠蕈"范畴,中医药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长其生存期。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杜怀棠教授,基于"百病皆生于气"的理论,认为大肠癌基本病机是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阻滞,邪毒蕴结肠道,最终形成阳明腑实之证。六经辨证而言,大肠癌当属少阳阳明合病,而肝郁气滞是引起大肠癌发生肝转移的重要促动因素。因此,杜怀棠教授治疗大肠癌侧重于通降阳明腑气,调和少阳气机,取大柴胡汤通利腑气、调和三焦、畅达情志的功效,随症加减治疗大肠癌,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潮热证治     
发热如潮水之来,不失其期者,谓之潮热。现结合临床病例,就其证治试作介绍。 一、阳明潮热:伤寒病在阳明,邪热入里,与肠中糟粕搏结而成燥屎,形成腑实证时可见日晡潮热。阳明旺于申酉戌,日晡正当申时,故尔热甚,并伴有口渴多汗,腹部胀满拒按,谵语,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沉实或滑数,治以泄热通腑,方用大承气汤之类。 例1.陈某,男,5岁。1972年8月14日诊。发热一周,初时恶寒,继则心烦口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中载有三个承气汤方,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张方都是针对“阳明腑实证”而设。阳明包括胃和大肠两腑,阳明证则包括经证和腑证。阳明经证是指无形的热邪盛于经(脉),热多散漫,主要症状是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一般称为“四大”;阳明腑证则是指有形的燥屎与热邪相结于腑,热实集结,其主要症状是腹满痛、不大便、潮热、谵语、脉沉实等。也可以说:经证偏重于热,有热无结;腑证偏重于燥,有热有结。中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阳明腑实证的病机主要是热邪与燥实结聚于肠,致使腑气不通,…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胃肠积热证的内涵,促进胃肠积热证相关性疾病的诊疗和科学研究。[方法]查阅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胃肠积热证的研究文献,参考《伤寒论》阳明病热证的相关理论,按照胃肠积热证的含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诊断、相关性疾病5个方面汇总探析其内涵。[结果]胃肠积热证的含义是因无形热邪或有形热结而致的胃肠阳热偏盛的状态;其病因病机或是太阳病、少阳病失治误治转属阳明胃肠而致,或是饮食情志失调、素体胃肠热盛、外邪直中胃肠而致阳明胃肠本证;其临床表现以恶热、易汗出、口臭、口渴喜凉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脉滑数等为主;其目前尚无客观、统一的辨证诊断标准;其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都有着重要的关系。[结论]胃肠积热证是一种阳热偏盛的状态,其形成或源于阳明胃肠之本,或因太阳病、少阳病失治误治而致胃肠阳热偏盛,临床表现以里热实证为主并与临床多系统疾病的发生都有着重要的关系。目前胃肠积热证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因此,对胃肠积热证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胃肠积热证诊断标准的研究,对提高临床多种疾病诊疗效果和促进中医科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3,(9):1287-1291
目的:探讨《伤寒论》关于柴胡类证的辨证治疗。方法:对《伤寒论》中第98条、第101条、第104条、第147条、第149条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少阳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少阳病大致可分为气郁证、水郁证、气水同郁证。由于气郁程度的不同,还可分为气郁证、气滞证和气结证。②少阳病气机不畅而成气郁者,典型证候就是小柴胡汤证。少阳气郁较重而成气滞者,以大柴胡汤证为代表证候。如果少阳气机郁结日久不解,导致气机结滞而成柴胡加硭硝汤证。邪入少阳,影响水道,即会形成少阳水郁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③少阳气郁证呕而不渴,小便自利,是病在气分,气郁不畅,但气机郁结也会波及水道,兼有水道不利,所以小柴胡汤证间或有小便不利症状;少阳水郁证渴而不呕,小便不利,是病在水分,水郁不化,但水道郁滞也会波及到气机,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亦有胸胁满微结。④少阳气水同郁证与少阳气郁证、少阳水郁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少阳气郁证伴有水郁,是气郁不畅影响了水道的通调;少阳水郁证伴有气郁,即水道郁阻影响了气机的通畅。而少阳气水同郁证是气机与水道共同发生病变,郁滞较深,症状较重,涉及到与少阳相关的经脉和脏腑,是少阳气郁和少阳水郁误治后病变加重的证候。⑤柴胡类证并不全是少阳病,而少阳病中的大多证候属于柴胡类证,这就是柴胡类证与少阳病的关系。结论:《伤寒论》关于柴胡类证辨证治疗的条文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案例介绍蒋健教授用麻子仁丸治疗脾约证的经验及其学术思想。蒋健教授认为:脾约证乃是以脾胃(为主)及其相关脏腑功能紊乱,津液代谢失常而偏渗,导致同时出现“大便鞭”和“小便数”的病证;麻子仁丸主要通过润肠通便的途径,恢复相关脏腑津液代谢功能,从而纠正津液偏渗;脾约证之“大便鞭”是否同时具有“小便数”,是与一般性便秘的鉴别点;脾约证之“小便数”,还当与淋证等病证作出鉴别。诊断脾约证最有力的证据便是用麻子仁丸治疗以后,“大便鞭”与“小便数”能同步改善,或“小便数”能改善。脾约证是客观存在的,用麻子仁丸治疗脾约证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大、小柴胡汤是《伤寒论》的著名汤方,专为少阳病而设。运用小柴胡汤必须掌握其要点,随证加减,唯柴胡不可更;大柴胡汤证由小柴胡汤证演化而来,是病邪由浅入深,病情由轻转重,邪热传入中清之腑所致。用大柴胡汤取其外解少阳和内清相火之腑实的作用。少阳所主的部位在半表半里,外与太阳相连,内与阳明相邻,故少阳病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或兼见阳明之证,其病势不一定按规律出现,加之因患者体质、宿疾、误治等因素,都能使病情有不同变化,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兼变证。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中"脾约"证系由热病伤阴,导致胃肠燥热,大便燥结不通,由于燥热于内导致病家大量频繁饮水以解渴润燥,从而出现小便数的现象。这种胃与脾之间的纳快运慢、纳多化少的不协调状态,即是所谓的脾被胃所制约的"脾约"。麻仁丸润燥通腑泻热,为治胃肠燥热便秘而设,燥热去,燥屎通,则"脾约"自解,小便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认为脾胃肠湿热是中风湿热证发病率升高的始动因素。基于“脑-脾胃-肠”轴理论,提出中风湿热证病位在脑,但与脾胃、大肠密切相关。湿热致中,易于蒙上,困遏清阳,阻滞气机;湿与热结,易犯中焦;湿热氤氲,易于流下。防治中风,应树立脾胃、大肠脏腑发病观,治以祛湿清热、通腑开窍,方用藿朴夏苓汤、三仁汤、菖蒲郁金汤等。  相似文献   

15.
关于"脾约"的内在涵义、与麻子仁丸证的关系,以及麻子丸证的病机为胃强脾弱均存在争议。本文从《注解伤寒论》入手,结合对《伤寒论》原文及其他医家的相关论述后认为,在理解"脾约"时需把握两点:"脾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受到约束,津液但输膀胱;患者需有小便数、大便硬等临床症状;"脾约"为"太阳阳明"的一种转归,根据病势之不同,可分为小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等。"脾约"不等同于麻子仁丸证,但麻子仁丸证属于"脾约"。麻子仁丸原方是针对胃肠燥结之实证所设,若患者兼有脾气虚或脾阴虚,麻子仁丸原方并非适宜,故在临床运用该方时需注意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6.
一、胰病治肝患者刘某,女性,24岁,黔阳县针织厂工人,左肋下疼痛已多年,近年来逐渐加剧,一九七八年经黔阳地区某医院确诊为慢性胰腺炎,几经住院治疗,均只能缓解急性症状,持续性疼痛迄未休止。就诊前已发病十余天,于一九八○年八月来我院门诊求治。证见头晕、削瘦、倦怠心烦,心怯善惊,左肋下疼痛拒按,向背及小腹部放射。自觉腹内发热,胸闷纳呆,短气似喘。呕吐痰涎,口渴喜饮,口泛酸味。小便短赤,大便结。脉弦细而滑。证属肝郁阳亢,气机阻滞,升降失常。治宜疏肝解郁。通络导腑。拟方:柴胡、白芍、旋复花、党参、当归、川芎、没药、大黄、地龙、川栋、延胡、楂肉、  相似文献   

17.
谭令  任北大  程发峰  王雪茜 《中医学报》2019,34(11):2349-2352
胆囊息肉样病变在临床上可分为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和吸收消散期。活跃增长期是息肉逐渐形成阶段,王教授认为此阶段多为肝气郁滞证,因肝气疏泄失常,气机郁滞,是有形实邪逐渐积聚的阶段;相对稳定期是息肉病理变化趋于稳定的阶段,此阶段由于气机郁滞,痰湿内生,郁而化热,致湿热内蕴,脉络不通,胆气不利,通降失职,病久则瘀血内生,致痰瘀互结,故相对稳定期可分为湿热内蕴证和痰瘀互结证;吸收消散期为疾病向愈的阶段,息肉的病理改变逐渐恢复正常,此阶段相当于中医的邪退正衰期,故此时以肝胆气虚证为主。王师临证注重标本同治,审证求因,固护脾胃,截断病势。  相似文献   

18.
1四逆散证的四逆,是由于少阴气机不利,枢转不力,不能发挥其枢转阴阳的功能,而致阴阳之气敷布异常,阳气不能达于四肢;由于气机的不畅,水道亦因之失常,肺气不降则咳,心气不布则悸,水道不畅则小便不利,气滞不通则腹痛、泄利下重。2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本证既非"热结旁流",更非阳明腑实。是由于少阴心与手太阳小肠互为表里,心火亢盛,下移小肠,小肠不能泌别清浊,致使正常走入肠道的胆汁也随之而下,所以自利清水色纯青;由于泌别清浊失职,水分不能化生津液,自利清水同时而见口干燥;热伤气滞,气机窒塞而心下疼痛。其总的病机是热邪亢盛,火移小肠,泌别失职,气机窒塞。3少阴三急下证,则是邪从少阴本而热化的实热证,邪热鸱张,火势愈旺,伤津损气的结果会越来越严重,故用大承气汤急除邪热,釜底抽薪。其病机重在热,是热极而津伤。"急下之"就是要及早、快速地泻下热邪,与病情的性质有关,与燥屎有无无关,所以不能因为用大承气汤,就非和阳明拉上关系,这里的"急下之"正是后世温病学家"温病下不厌早"的理论渊源,"少阴三急下证"是与伤寒、中风截然不同的温病。  相似文献   

19.
肺癌发热、肺癌胸水和肺癌胸痛统称为肺癌难症,治疗棘手。中医认为,肺癌发热乃因痰热瘀互结上焦,致上焦郁闭不通,宣发肃降失常,营卫不和所致,与《伤寒论》小柴胡汤证病机相似,故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肺癌胸水是邪毒痰瘀结聚于(胸)肺,肺失宣肃、水停为饮。论治肺癌胸水宜着眼于整体之"虚",以不致泻肺太过,重伤正气为原则;肺癌胸痛主要原因是邪毒蕴结,气滞血瘀,不通而痛。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活血止痛为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10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六经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从仲景六经理论出发,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六经证候特点,把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按照六经分型标准进行六经分类,同时对其进行临床分型。结果:104例患者中,三阳型(太阳型22例、少阳型58例,阳明型15例)为95例,占全部病例的91.35%,三阳型中以少阳型为主要,占全部病例的55.77%。而三阴病8例(太阴型1例,少阴型6例,厥阴型1例),占7.7%。太阳阳明合病1例。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六经分型以三阳病为主,以少阳病为最多见,三阴病较少;本病有着明显的六经证型的分布规律,适合六经理论辨证治疗,扩大了六经理论的主治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