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切口感染又称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外科病人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控制好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腹部外科手术SSI相关的因素很多.本文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预防相关因素的对策。方法:选择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判断手术后是否合并切口感染,分析整理切口感染的因素,如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性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切口类型(Ⅰ、Ⅱ、Ⅲ类)等方面,并对切口分泌物进行培养。结果:98例手术患者中,各类切口感染率以Ⅰ类切口最低,Ⅲ类切口最高;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年龄〉51岁手术感染率明显上升;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手术时间≥2h的感染率较〈2h的高;住院时间≥14天的感染率最高。结论:切口类型、住院环境、手术类型等都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应该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管理措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0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例数,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病理类型、切口类型以及术后引流情况与发生切口感染的关系。结果: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5.7%(40/112),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病程、手术时间、病理类型、切口类型及术后引流情况有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注意改善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急性阑尾炎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婧  钟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107-108
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腹腔的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深部切口感染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它可导致患者死亡率、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增加,患者满意度下降。因此,我科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1原因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60岁以上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47例(81%)术前有重要器官病变,主要是心血管疾病39例(6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8例(31%),糖尿病5例(25%)。术后并发病主要在心血管系统8例(32%),呼吸系统3例(39.7%),伤口裂开2例。无吻合口瘘、伤口或腹腔感染发生。结论:老年人外科手术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心肺疾病,其次原因是急诊手术、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年龄大、营养免疫状况低下。应根据老年生理病理的特点和器官功能的状态,术前全面评估和准备,术后加强监测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于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外科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1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58.82%),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11.76%),姑息性捷径术3例(17.65%),剖腹探查术2例(11.76%)。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随访10例,1a生存率为80%,2a生存率为70%,3a生存率为60%;节段性十二指肠切术后随访2例,平均生存期11.2个月;姑息性捷径术后随访3例,平均生存期10.5个月。剖腹探查术后随访3例,平均生存期12.56个月。结论:外科手术切除是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最基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方法:7例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理改变、阑尾位置变异及粘连严重造成手术困难、手术操作时间、术中阑尾化脓穿孔坏疽、腹腔渗出液较多污染切口的logistic评分呈正相关(r=0.72,0.77,0.64,0.62,0.93)。?结论:病理改变、阑尾位置变异及粘连严重造成手术困难、手术操作时间、术中阑尾化脓穿孔坏疽、腹腔渗出液较多污染切口是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无菌手术的573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我院进行骨科无菌手术发生切口感染共9例,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57(%).2008,2009和2010年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58%,1.61%和1.47%.在9例切口感染病例中手术时间〉2.5h的为6例,1.0-2.5h的2例,〈1h的1列,其构成比例分别为66.67(%)、22.22(%)、11.11(%).结论:引起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分别为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手术时间长短、手术月份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行小儿急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手术54例,其中腔镜手术28例(腔镜组),并与传统手术26例(普通组)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肠管排气时间、术后恢复进食的时间、切口感染率、止痛剂使用率、疝复发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小儿腔镜组与普通组比较,腔镜组切口感染、需抗炎治疗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后肠管排气时间、止痛剂使用次数、阴囊水肿情况均优于普通组(P〈0.05或〈0.01)。住院费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25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术中保护切口、术后加强切口管理等处理后切口感染情况,并分析切口感染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BodyMassIndex,体重指数)、病程、切口选择、手术时间、是否留置引流管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中86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86%,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BMI、病程长短、切口选择、手术时问、是否留置引流管以及病理类型均有关(P〈0.05)。结论:肥胖、病程长、手术时间久、炎症较重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切口感染率较高,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术中尽量保护切口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26例来我院普外科手术的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陡分析。结果:经分析得之,126例外科手术患者中有9例存在切口感染切口,其感染率为7.14%。经对比发现,其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年龄过高以及住院期间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是普外科手术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于易引起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各种不良因素,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导致胃瘫综合征(PG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发生PGS(以下简称观察组),其余患者未发生PGS(以下简称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身因素、手术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本80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共有60例发生PGS(8.06%),其中有10个因素是造成PGS形成的原因(P〈0.05),但性别和手术原因不是造成PGS的原因(P〉0.05),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Loigstic回归分析发现,按照OR值依次幽门梗阻、B—U式、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存在不良心理反应。结论:PGS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中应合理处置幽门梗阻,选择采用毕I式胃肠重建方式;积极治疗合并疾病;加强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大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巨大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8例巨大听神经瘤手术并发症中,令聋86.8%(59/68),面瘫735%(50/68),颅内血肿2.94%(2/68)、切口感染和脑脊液漏2.94%(2/68)、颅内感染7.3%(5/68)、后组颅神经损伤88%(6/68)、肺部感染14.7%(10/68)。肿瘤全切除61例(089.71%),次全切除7例(10.29%):伞绀无死亡病例:66例(97.06%)痊愈出院,2例(2.94%)好转出院。结论:巨大听神经瘤手术难度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和治疗颅内、肺部感染,加强呼吸道管理和脑神经损伤后的护理等.可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腹手术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2010年我院开腹胆囊切除术23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88.4±21.4)min,术中出血量(95.6±7.0)ml,术后排气时间(2.5±0.6)d切口(8.0±1.2)cm,10例术后服用止痛药,平均输液(7.5±1.0)d,住院时间平均为10d有3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基层医院对胆囊结石并肝硬化可以开展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预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9月间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和有无发生全身炎症反应分组进行细菌DNA和细菌培养,比较术后不同组别患者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阳性率、感染发生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术前2 h 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术后2 h呈阳性12例(15.0%)、24 h呈阳性16例(20.0%)、48 h呈阳性14例(17.5%)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手术组和非胃肠手术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手术组(35.4%)和中手术组(6.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SIRS组(43.33%)和未发生SIRS组(4.00%)PCR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阳性组患者SIRS发生比率较高,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由高到低分别为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结论:细菌DNA检测和培养可有效预测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感染情况,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切实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感染发病及病因变化。方法:检测1996年1月~1999年4月本院60例高胆感染病因,与1989年1月~1992年4月34例对比伴发疾病情况。结果;伴发细菌性感染疾病减少(P<0.05),农村病儿中存在感染潜在危险因素仍较多;非细菌病原体检出占33.33%,以KORCH感染(9/20)、HBV感染(10/20)、HBV感染(10/20人)、混合感染(5/20)居多,与细菌混合感染比例(6/20)也高。结论:新生儿高胆感染病因复杂,应加强检测,细菌感染防治应特别关注农村病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的影响,以此为临床防控感染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6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及肝功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切口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腹腔内感染率和腹腔外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1-3)一8一D葡聚糖浓度及内毒素术后第8天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保持患者肝功正常,减少腹腔内外感染的发生,对于临床防控感染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8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优缺点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08年期间18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技巧.结果:18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手术成功169例(94.0%),延长切口11例(6.0%).手术时间为(50.0±5.0)min.肝外胆管损伤1例,术中予以修补,放置T管.无切口感染,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的基础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经济、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情况及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后,干预组患者中切口愈合达到1级43例,2级16例,3级1例;经统计分析发现干预组中1级切口愈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8,P〈0.05)。干预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占1.67%(1/60);对照组中有7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占11.67%(7/6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干预组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5)。60例干预组患者中有5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而对照组中仅有45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干预组的满意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组(75.oo%),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58,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伤口愈合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妇科手术氯胺酮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进行超前镇痛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3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氯胺酮0.5mg/kg+生理盐水稀释成6ml麻醉前硬膜外腔注入;B组(对照组)15例,麻醉前硬膜外腔生理盐水6ml注入。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结果:A组12例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ologue scale,VAS 0~1分)无痛占80.0%,B组5例占33.3%,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1)。呼吸抑制、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幻觉等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进行超前镇痛可降低创伤导致的疼痛致敏作用,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布比卡因,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