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脑功能治疗仪结合针灸治疗与单纯针灸治疗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有运动功能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仁和医疗生产的脑功能治疗仪结合针灸,对照组单纯给予针灸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减少,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评分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功能治疗仪结合针灸治疗对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较之单纯针灸治疗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者采用康复治疗仪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仪治疗.结果:两组经过康复后,Fugl-Meye评分都明显上升,但是治疗组的上升幅度更加,两组对比也差异明显(P〈0.05).结论: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吞咽障碍治疗仪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颈部特定穴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吞咽电刺激仪刺激特定颈部穴位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康复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平衡、转移及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S—QOL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术后实施康复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效果。方法:选取龙岩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26例PS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63例对照组和63例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6.83%、84.1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巴氏指数(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PSD的效果突出,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其生存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应用认知功能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18 年 10 月 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 104 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 = 52,常规治疗)和观察组 (n = 52,常规治疗+认知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高于对 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脑卒性中后失语症患者应用认知功能训练可改善其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赵爱英  姜布平 《河南中医》2014,(7):1274-1275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疗法配合强化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强化步行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分显著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疗法配合强化步行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并减轻其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另予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康复科2003年5月~2009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功能训练、针刺、物理因子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在治疗2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应用Fug-Meye运动功能评分系统与ADL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治疗组患者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功能再建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00例,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脑功能再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修订的巴塞尔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ugl-Meyer运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功能再建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优于单一的现代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功能再建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00例,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 治疗组予脑功能再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修订的巴塞尔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B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Fugl-Meyer运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功能再建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优于单一的现代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辅助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分析.方法:将40例(年龄1-3岁)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进行治疗30d,每次20min,1次/d,对照组仅进行30d的常规康复训练,分别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进行评定,婴幼儿发育量表(CDCC)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定患儿整体运动情况,用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定患儿智能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88及PDI和M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GMFM-88及PDI和MDI评分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能力及智能水平,在治疗脑瘫患儿,辅助脑功能治疗仪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观察组即行早期规范化肢体功能训练。结果:观察组经系统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悬吊运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早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早期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早期介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两组2个月治疗前后Holden功能步行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根据Holden功能步行分级,治疗组总有效率82.5%,对照组6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对提高早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但综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导致急性偏瘫的患者,均行常规内科治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治疗后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n=40)治疗后给予早期康复综合护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均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估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采用神经内科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我科100例急性期入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神经内科检查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神经内科检查及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NIHSS、ADL及FM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ADL及FMA评分均优于照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与康复综合治疗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16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2例,观察组8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规范康复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2组患者Rankin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The Chinese Stroke Scale,C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4、26天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规范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焦虑心理,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脑功能康复治疗仪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26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142例为甲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脑功能康复仪进行康复治疗,126例为乙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0天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SNSS评分及BI评定.结果:甲组SNSS评分及BI指数高于乙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功能康复仪对脑卒中患者,有效的促进恢复神经功能,可有效的加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时间,有效改善康复过程中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早期康复护理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体位疗法、感觉刺激、肌张力锻炼及心理护理等,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神经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分析两组肢体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在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