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140例需要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穿刺)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经颈内静脉穿刺),对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需要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超声组7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65例(92.9%),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62.8%),总成功率为91.4%,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声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4.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为6例(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标记法,且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避赍.并发症的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点位置的不同对穿刺成功率和失败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需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的病人376例,采用胸廓平行进针法(Ⅰ组)和改良法(Ⅱ组)各188例进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观察两组穿刺总成功率、一次、二次、三次成功率和失败率。结果:两组间年龄、体重无差异,穿刺总成功率Ⅰ组98.40%、Ⅱ组100%,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O.05),Ⅰ组一次成功率82.98%、二次成功率9.57%、三次成功率5.85%,Ⅱ组无二三次穿刺和失败率:Ⅰ组发生3例穿刺并发症。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并发症的多寡与操作熟练程度密切相关,但与穿刺点的定位也有很大的关系,作者推荐采用锁骨切迹作为锁骨下静脉穿刺定位点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接受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84例,其中52例颈内穿刺,32例锁骨内穿刺,观察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颈内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P<0.05),并发症少于锁骨下静脉穿刺(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较锁骨下静脉穿刺易成功,且对血管损伤较小,保留时间长,拔管后静脉可快速恢复,较少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超声引导穿刺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预防并发症。方法:由资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操作规程(2010年版)将32例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A组行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盲穿置管术,B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结果:A组患者穿刺置管成功10例,成功率71.4%,穿刺成功平均花费时间12±4.8min,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约14.3%,B组穿刺成功18例,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成功平均花费时间6±2.3min,发生并发症1例,发生率约6.3%。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可极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内、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0例应用颈内、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锁穿62例,颈穿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并发症和技术问题。结果 62例锁骨下穿刺一次成功55例(88%),其中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48例颈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46例,其中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结论颈内与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均具有一定风险,途径选择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抢救治疗的需要和操作者的经验三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成人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成人肾囊肿患者行穿刺治疗的临床资料,按穿刺引导方式分为超声组和CT组,各43例;分别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和CT引导下行穿刺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与cT组比较,总有效率、治愈率较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成人肾囊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可行性。方法:6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34例PICC置管为A组,3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比较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A组与B组相比,插管一次成功率明显为高,穿刺时间明显较短,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三种中心静脉置管方式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10例分别通过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三种置管途径输液或化疗的住院患者资料,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置管过程中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是误穿动脉,留管其间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是血栓形成。通过三组之间两两比较,除感染的发生率颈内静脉组要高于股静脉组,其余各组之间,无论是总的发生率,还是每种并发症的单项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置管方式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应用中,不仅要考虑年龄、体质、病情等临床情况,也要考虑各种可能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肿活血汤配合低分子盱素钠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疗效。方法:将所收治髋部疾病及损伤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消肿活血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钠及低分子肝素钠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小板计数、血液流变学、下肢周径变化指数的改变,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确定D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B两组术前各随机因素无差异。治疗前后比较血小板计数于第4天和第7天时有统计学差异(P〈0.01和P〈0.05),A组优于B组;下肢大腿肿胀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于B组;小腿肿胀变化无差异(P〉0.05);血流变治疗前后全血黏度低切、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优于B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彩色多普勒对比,DVT发生率A组为10%,B组为16.67%,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肿活血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者术后血液高凝、高黏状态;可能会更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深静脉置管法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次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深静脉置管分为两组:股静脉置管组55例次和颈内静脉置管组43例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总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深静脉置管的操作技术,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条件随机选择一种置管方式,达到能迅速补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或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135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内同定方法不同分为A组(锁骨钩钢板组)67例和B组(克氏针张力带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优良率及并发症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法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到2011年2月间84例锁骨中段完全移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8.1%,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59.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临时气囊漂浮电极不同静脉心脏起搏途径的植入及起搏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80例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右股静脉)、B组(右锁骨下静脉)、C组(左锁骨下静脉)、D组(右颈内静脉)各20例,各组应用相应的静脉穿刺途径植入临时气囊漂浮电极进行右心室起搏,对4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时间、电极植入至成功起搏时间、电极植入深度、成功率、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B组、C组静脉穿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D组穿刺时间最短;②B组、C组、D组电极植入至成功起搏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③A组起搏电极植入深度最深,为(63.11±2.33)cm(P<0.05),B组、C组、D组电极植入深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④A组成功率最高(100%),B组、C组、D组各有1例换用其他途径。各组比较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4种临时气囊漂浮电极静脉心脏起搏途径均安全有效,但右侧颈内静脉途径电极植入时间短,起搏迅速,并发症少,更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的效果。资料:选择2010年5月一7月在我院l'l诊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组,各100例。方法:改进组采用改进的穿刺法,传统组采用传统法进行穿刺。对比2组接受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受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改进组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0%高于传统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优于传统穿刺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导管留置时间长。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零。结论在肿瘤患者治疗中,PICC宜用于输液而颈内静脉置管宜用于晚期肿瘤化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浓肝素封管法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方法: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血透患者20例、治疗组10例,采用浓肝素封管法。对照组10例为回顾性病例,采用稀释肝素封管法,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导致的拔管率,封管间隔时间、封管次数及导管使用寿命。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导致的拔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封管间隔时间及导管使用寿命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封管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浓肝素封管法具有保留时间长,可减少封管次数,降低并发症等,该方案实用、经济,优于稀释肝素封管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红文 《西部中医药》2013,(10):130-131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送管方式对提高老年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都选取上肢手背静脉或前臂的头静脉作为穿刺部位,统一选取一次性22号“Y”型管正压静脉留置针,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第1组采用直接进针穿刺法;第2组采用单送外套管穿刺法;第3组采用退针芯送外套管穿刺法。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结果:第3组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第2组(P〈0.05),第2组高于第1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采用退针送外套管法行浅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会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1月闻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比较经直肠及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阳性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会阴前列腺穿刺阳性率为32.43%;经直肠前列腺穿刺阳性率35.71%,差异无统计学意5L(P〉O.05)。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29%;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直肠组显著多于经会阴组(P〈O.01)。结论:经直肠与经会阴两种穿刺方式阳性率相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的并发症少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中不同镇痛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活的实施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行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镇痛,B组行2%利多卡因镇痛,C组不采取镇痛方法,就三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完全流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A组显效率显著优于B组(P〈0.05),但A组、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中采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静脉推注,镇痛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了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20.
周欣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84-84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前行血管超声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09年02月~2012年4月期间进入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312例,随机分组:观察组162例采用穿刺前B型超声定位,对照组160例穿刺前未行B型超声定位.对照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62例患者100%一次性穿刺成功,出现并发症(误伤动脉等)为0例.对照组160例患者94例一次性穿刺成功,58例2针以上穿刺成功,8例出现误伤动脉,其中1例放弃颈内静脉穿刺.结论:无超声引导穿刺情况下行穿刺前超声定位后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可以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降低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