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纯西医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及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显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本疗法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席占东 《新中医》2012,(8):120-121
目的:观察骨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单纯松解手法治疗;治疗组予松解手法及骨诊疗法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下降,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用骨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叶家旭 《河南中医》2014,(12):2447-244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SV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高压氧(HBO)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HBO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HBO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动脉颈椎病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丹参、黄芪注射液,治疗组给予辨证施治.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辨证施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魁  ;佟春媛 《河南中医》2014,(9):1719-1721
目的:观察夹脊温针、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治疗组用夹脊温针、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两组均以7次为1个疗程,休息1 d,继续下1个疗程,3个疗程后由专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9%,治疗组有效率为9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温针、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针灸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无效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采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优于单独采用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TCD检查两侧椎动脉血流参数指标情况。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检查两侧椎动脉血流参数指标Vp(收缩峰期内的最高血流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针刺疗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思余  吴亚军 《河南中医》2014,(10):2030-203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推拿治疗,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调气活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60例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调气活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气活血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对照组以穴位注射于颈3~6夹脊穴及天柱(双侧)、风池(双侧)治疗。结果:痊愈率对照组为12.00%,治疗组为30.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1.33%,治疗组为97.34%,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枕下三角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嘉玮 《新中医》2011,(4):79-8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快(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VA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作用,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2例予以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求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43例采用针灸治疗;B组44例采用单纯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治疗。结果:A组治愈率60.47%,B组81.82%,两组比较(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后,对椎动脉(V A)和基底动脉(B A)进行检测,其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 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 m)显著上升,博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耳穴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在治疗前和两疗程后,检查两组患者的头颅多普勒(TCD),观察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同时对患者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两疗程后的主观症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痊愈率34.22%,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痊愈率16.67%,统计结果表明,两组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痊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有明显改善(P〈0.01),主观症状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组首次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肯定,对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有明显改善,同时,对主观症状的改善,起效快,即时效应明显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脊柱微调主体疗法的临床预期。方法:临床组患者在脊柱微调疗法基础上辅以常规手法进行治疗。参照组单纯口服氟桂利嗪进行治疗。结果:两组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而临床组改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颈椎动脉痉挛改善明显(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寰枢关节位移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而临床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脊柱微调主体疗法进行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优化颈椎正常解剖结构,安全性好,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