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华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161-116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治疗方法较多,联合用药的疗效确切,现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氟吡格雷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将79例ACS病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39例,入院后3d内口服阿司匹林300mg/d,后改为100mg/d至两周;联合用药组40例,阿司匹林服用如前,同时加用氯吡格雷75mg/d。于两周时采静脉血,应用比浊法分别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集聚率。【结果】联合用药组与阿司匹林组相比,两种不同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平均集聚率均明显下降(P〈0.05或P〈70.01),其中以ADP诱导的血小板平均集聚率下降更显著,联合用药组阿司匹林抵抗(AR)与阿司匹林半抵抗(ASR)总发生率较单用阿司匹林组明显为低(P〈0.05)。【结论】氯吡格雷用于ACS可明显减少阿司匹林抵抗,从而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肠溶阿司匹林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肠溶阿司匹林致冠心病住院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连续收住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心内科的1074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查阅病历、门诊和电话随访),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服药时间和剂量、双联抗栓(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既往消化道病史、吸烟史及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胃黏膜保护剂等情况。结果肠溶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黑便、呕血或大便潜血阳性)发生率为5.96%(64/1074),其中年龄≥70岁、300mg阿司匹林、消化道病史或吸烟史是肠溶阿司匹林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联用PPI和胃黏膜保护剂可减少出血(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龄、300mg阿司匹林、消化道病史、吸烟史这4项指标为独立危险因素,联用PPI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高龄、吸烟、消化道病史是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如需服300mg以上肠溶阿司匹林时,建议加服PP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仅口服阿司匹林一种非甾体抗炎药200例患者,用药过程中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集两组患者吸烟史、现病史、既往史,行凝血常规、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胃镜检查,经单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出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Hp感染、既往溃疡病史的患者在观察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 Logistic回归后表明年龄>60岁、糖尿病、Hp 感染、既往溃疡病史和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 OR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60岁、糖尿病、Hp感染、溃疡病史是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其抗血小板活性与时间的关系。【方法】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30例,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先给氯吡格雷300mg负荷量,后给予75mg维持量,用光集合度计检测,不同浓度ADP和胶原诱导血小板凝集时,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活性。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结果】全部患者均在术后2~4h拔出鞘管,无穿刺部位显著血肿形成者。【结论】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增加300mg氯吡格雷负荷量,随后75mg维持量的治疗,在摄入氯吡格雷后48h,其抗血小板活性达到峰值,且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对比2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血小板凝聚率,并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4.29%,高于对照组的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PT、APTT指标水平及血小板凝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T、APTT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凝聚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70岁、胃肠病史、慢性肾功能不全、用药时间 3个月、合并糖尿病、酗酒史是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较高,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强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控措施,以降低出血风险,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接受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391例联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双抗组)为研究对象,以502例单用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单抗组)为对照,回顾性总结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AS9.0软件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双抗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抗组(7.1%vs.3.4%,P<0.01).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年龄≥65岁、服药时间≥3月、既往有消化道病史是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联用PPIs或胃黏膜保护剂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显著降低(OR:0.415,95% CI0.226~0.762,P=0.0035).结论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明显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患者高龄、长时间服药、既往消化道病史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促进因素,应用PPIs或胃黏膜保护剂可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韩业晨  张抒扬 《临床荟萃》2008,23(10):686-68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成为人类第一大杀手[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脑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和血栓形成,血小板的活化是其病理生理的核心[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吡格雷治疗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7例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服用氯吡格雷(75mg,qd)及肠溶阿司匹林(100mg,qd)。治疗同时,两组均给予扩容、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等。总疗程为8周.观察不良反应。入选前和治疗后4周及8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其血常规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实验室各项参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对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影响;但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且治疗组的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时照组,但无严重事件发生。【结论】服用氯吡格雷治疗青年急性脑梗死较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但是否可能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则仍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行溶栓治疗的老年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连用4周。比较两组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患者 ST-T 的改变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6%,显著低于对照组23.3%(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判定 ST-T 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6%和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比6.7%,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复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住院患者2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栓弹力图分析其 AR 情况,270例中76例有 AR 者作为AR 组,194例对阿司匹林敏感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AS)组,对比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 AR 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AR 组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几率为39.47%(30/76),显著高于 AS 组的12.37%(24/194),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270例患者中54例复发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作为复发组,216例未复发心血管事件者作为未复发组,复发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抗血小板用药依从性差、AR 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年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未复发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未复发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AR、抗血小板用药依从性差、糖尿病、年龄是冠心病患者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 AR 与复发心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关系。【结论】AR 会增加冠心病患者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以Rockall危险性积分评估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患者的危险级别,并据此给予专项护理对策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于2014年1月起对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Rockall危险性积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专项护理,以2014年1~12月间护理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本院2013年1~12月间护理的51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23%,明显优于对照组76.47%的临床总有效率;其再出血率(8.77%)和临床病死率(1.75%)及并发症发生率(5.2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7.45%和9.80%及25.49%),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09±0.59)d和(12.06±2.45)d,分别较对照组的(3.26±0.92)d和(16.76±3.02)d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2.98%,优于对照组的76.47%,其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肝硬化AUGIB患者进行Rockall危险性积分评估,并据此给予分级专项护理,可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从而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可于本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288例乳腺癌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出现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变类型将其分为子宫内膜息肉组(n=209)、子宫内膜增生组(n=47)、子宫内膜癌组(n=32).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胃肠道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GIVM 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及30例健康人肠黏膜中促血管生成素‐2(Ang‐2)、Notch‐1、DLL4的表达;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50 mg/L、100 mg/L、200 mg/L沙利度胺对HUVEC细胞Ang‐2、Notch‐1、DLL4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50 mg/L沙利度胺组中Notch‐1的mRNA表达量减少,100 mg/L沙利度胺组中Ang‐2,Notch‐1的mRNA表达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00 mg/L沙利度胺组中Ang‐2,Notch‐1,DII4的mRNA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50 mg/L沙利度胺组中 Ang‐2、Notch‐1的蛋白表达量下降,100 mg/L ,200 mg/L沙利度胺组中的 Ang‐2, Notch‐1,DLL4的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GIVM组织中血管扩张扭曲。Ang‐2的表达明显增高。DLL4和Notch‐1的表达在病变组织中亦明显增高。而胃肠道血管畸形(GIVM )患者非病变组织及健康体检者正常肠黏膜组织中Ang‐2、Notch‐1、DLL4均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结果】GIVM 与Ang‐2、DLL4和Notch‐1的表达密切相关,且沙利度胺可抑制Ang‐2、DLL4和Notch‐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8例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其中以呕血和黑便为首发症状6例,呕血和暗红色血便2例,仅呕血6例,仅黑便4例.出血病灶位于胃体11例,胃窦2例,胃底1例,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2例,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内1例,十二指肠球部前壁1例.采用内镜下治疗15例,其中金属钛夹钳夹止血12例,硬化剂(聚桂醇)注射2例,金属钛夹联合硬化剂注射1例;15例中有12例止血成功,止血率为80%,3例治疗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单纯药物治疗2例,1例未行内镜治疗直接手术治疗.经以上治疗,18例中有17例治愈.[结论]Dieulafoy病以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表现,金属钛夹钳夹止血及硬化剂注射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内镜治疗失败患者,外科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胺碘酮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凝血功能及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在本院行PCI手术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西洛他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西洛他唑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心肌重塑率及血小板凝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奥扎格雷对老年动脉硬化高危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浆TXB2的影响及安全性判断。方法筛选81例在我科住院具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与奥扎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和空白对照。治疗前后测定全血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并观察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结果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血栓素B2水平显著下降,奥扎格雷组仅血栓素B2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奥扎格雷组耐受性更好。结论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显著又经济,奥扎格雷尚不适合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时间(PT)对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消化内科住院并确诊为肝硬化的500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n=236)和非出血组(n=264),并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①单因素分析:两组ALB、PT、Child—Pugh评分、消化道出血史、腹水、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等N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B、PT、腹水及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ROC曲线:ALB曲线下面积为0.810,最佳阈值为16.35g/L,敏感度为0.806,特异度为0.692;PT曲线下面积为0.774,最佳阈值为22.75S,敏感度为0.722,特异度为0.860。【结论】联合检测ALB及PT水平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