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影响,寻找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纳入统计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采用NDS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价以及观察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NDS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FMA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电针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电针结合康复训练与电针、康复训练3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各30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康复训练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电针组和康复训练组,且治疗组ADL能力评分和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电针组和康复训练组。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运动功能的改善具有协同治疗作用,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评价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从K患者入院并筛选分组后开始给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证候积分值。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百会穴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9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每组30例。对照Ⅰ组予单纯西医治疗,对照Ⅱ组在对照Ⅰ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Ⅰ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百会穴治疗,3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3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脑血流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较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结论艾灸百会穴能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愈、好转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影响,寻找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列入统计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A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B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A组采用电针治疗,B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采用NDS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等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价以及观察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NDS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与治疗前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电针治疗在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针药综合治疗缺血性中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悦  梁宏宇  凌方明 《新中医》2002,34(3):49-50
目的:观察比较中,中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血栓通,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降纤酶,康复训练),进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愈显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指数进步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但血液流变学改善则劣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优势互补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疾病及康复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波形交替电针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脑梗死下肢瘫痪者分为四组,每组30例;Ⅰ组应用波形交替电针法治疗,Ⅱ组应用疏密波电针法治疗,Ⅲ组应用断续波电针法治疗,Ⅳ组应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结果治疗10星期后,各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Ⅰ组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明显优于Ⅳ组(P〈0.05),Ⅱ组、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形交替电针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取肩髑、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行热补针法,留针20min,共治疗3星期。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星期进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cheH旨数评定量表评估。结果:治疗组显著进步14例、进步12例;对照组显著进步6例、进步11例、无进步7例,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Banhel指数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71.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P〈0.05),Ban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胶囊对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口服益肾活血胶囊,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活血胶囊能有效促进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针刺治疗前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经静态平衡仪检测的变化观察,研究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30例用常规药物治疗,针药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施以针刺治疗。治疗20 d后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血脂指标、FM-B平衡功能评分;并对58例患者进行静态平衡仪检测,比较治疗前后左右下肢负荷比例偏差,重心标准偏差,目标达成率,恢复平均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明显(P0.001),针药组较药物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针药组更显著(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血脂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静态平衡仪显示针药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药物组治疗前后左右下肢负荷比例偏差、重心标准偏差、目标达成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睁眼时的恢复平均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闭眼时的恢复平均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与重心标准偏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M-B评分改善明显(P0.001),针药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01)。静态平衡仪所观察各指标除了治疗前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睁闭眼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指标在睁眼与闭眼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FM-B评分的改善较药物组明显,针刺介入可显著降低中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针刺治疗可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断续波、疏密波电针和传统针刺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9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分别采取断续波电针、疏密波电针和传统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5),B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愈显率均显著高于C(P〈0.05),但A、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断续波电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效果显著,疏密波电针次之;电针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有效,断续波电针可能是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化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三化汤治疗组28例和西医对照组30例.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法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别,对比其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用...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期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53例进行卒中单元治疗,中西组53例加用针灸及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NIHSS)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结果:两组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均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增加了患者的生存几率、增强了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回归家庭的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丹红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西医常规处理。对照组使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1d。观察患者治疗后NFD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脂改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1.25%、95.00%,对照组分别为28.75%、937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78.75%、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1天观察组患者的NFDS评分和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和LDL-C均降低,HDL-C均升高。组间比较,TG、LDL-C和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协助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血脂含量,临床疗效优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参芎葡萄糖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阿加曲班和参芎葡萄糖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对照组为80.0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加曲班联合参芎葡萄糖能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适量放血疗法治疗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同时配合早期一次性适量放血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2组均以治疗28天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变化情况及血肿吸收情况。结果:基本治愈率治疗组为26.32%,对照组为1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4%,对照组为8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血肿吸收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同时配合一次性适量放血治疗中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促进颅内血肿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1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补阳还伍汤加味,治疗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两组总疗效的变化。结果:补阳还五汤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与西药对照组74.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并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殷克敬教授经络诊查选穴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经络诊查发现的异常经脉的腧穴选穴为主,再辨证选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辨证选穴治疗;2组均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Fugl-Meyer评分2组治疗后均升高,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shworth评分2组治疗后均降低,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shworth分级情况2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络诊查选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可较好地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剌、中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用康复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治疗。治疗前后对Fugl-Meyer指数、改良的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医证候疗效、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指数、ADL评分、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