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中医学的精气学说与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的源流作了追溯与比较。认为哲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是先民运用观物取象的思维方法对自然现象和人体的生命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而中医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的产生,则是古人运用同一思维方法认识人体自身生命现象的结果。中医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并非源于哲学的精学说与气学说,反而对哲学的精学与气学说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气阴阳及五行哲学内容的形成及其对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中医学的哲学思想由唯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组成。五行学说应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哲学思想阐释世界的普遍联系性。指出,中国传统的哲学在其自身完善成熟的过程中也不断向当时的医学领域渗透,最终使中医学理论成为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的文化产物。  相似文献   

3.
认为中医学的哲学思想由唯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组成。五行学说应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哲学思想阐释世界的普遍联系性。指出 ,中国传统的哲学在其自身完善成熟的过程中也不断向当时的医学领域渗透 ,最终使中医学理论成为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的文化产物  相似文献   

4.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阴阳学说是中医哲学的基础。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类似于西方的唯物辩证法,即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看事物。中医哲学的阴阳学说类似于西方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笔者就整体观念和阴阳学说在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免疫与共鸣学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利清 《国医论坛》1999,14(2):13-14
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最基本的一条就在于继承其思想精华,并将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建立新理论。笔者以中医学阴阳学说、整体观念等理论为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联系现代科学知识,对免疫与共鸣学说进行探讨。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使"免疫"概念逐步上升到哲学高度,这就为免疫理论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提供了条件。因为中医学就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上并共同发展起来的。本文中,免疫指维持肌体独立性,使之免受外在的及内在的各种因素侵犯、干扰。而根据中医学阴阳学说及马克思主义矛盾论,肌体有免疫系统,则亦必然有一与之相对立…  相似文献   

6.
李刚  韩雪 《光明中医》2022,(7):1281-1283
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五行学说重视事物内部的普遍联系,哲学之五行由于受历史条件及认识角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学以五行配属五脏,吸收五行学说之精华,结合中医学辨证的思维特点,探索中医五行思维模式,应用于临床诊疗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燕平 《中医研究》2007,20(6):60-62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中医五行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是关于认识疾病根本规律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是物质性的整体,人的存在、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运动的结果。中医学用此学说阐明生命的起源、本质,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它有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其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占居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概念。“行,即运也,动也”。它不是研究精神和物质关系的,而是研究事物运动规律,阐述事物及事物不同方面动态关系的学说。王强同志认为五行学说“基本上是属于唯心主义的”,中医学及东方文化应是开放体系,一方面是由于不了解中医五行学说的本质内涵,另一方面是由于替换了哲学概念,混淆了哲学范畴。在我国历史上,对于“五行”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中医学中的“五行”却具有特定的科学含义,并且已经与中医脏象、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理论融为一体,成为研究生命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五行学说中医学的核心理论部分,是用于说明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指导临床治疗的理论工具。由于部分教师对五行学说的曲解,致使中医学生认为五行学说牵强、局限,产生了对五行学说科学性的怀疑。本文通过从五行的实质、起源、相生、相克及互藏等方面阐述五行理论的科学内涵,说明五行学说是对五种运动形式的概括,在中医学上发挥的是哲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气一元论"是以气作为宇宙万物之本原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在"气一元论"思想体系中,气是哲学、医学乃至整个民族传统文化最基本、最独特、最高的范畴,是中医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本质结合点,是中医理论体系整体观、功能观、运动观特点形成的哲学基础,以此产生了整体思维、取象思维、变易思维等思维方式,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建构,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医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西医理论的区别入手,通过分析两者在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上的差异.提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观点符合现代的认识论—系统论。并提出要解决中医的缺陷和推进中医的发展,必须以整体兼容还原的方法,来研究出中医理论特别是五脏实质的微观本质,以探索中医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气交是指天地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万物的生存与变化都依赖于天地之气相交,阴阳相合而成。哲学巨著《周易》明确提出阴阳的概念并阐述世界万物是通过阴阳二气交感而化生的。《内经》把《周易》气交理论与人体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原来的哲学概念升华为医学理论,贯穿于中医理、法、方、药的各个方面。《周易》是中医理论的渊薮,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上源于《周易》,“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性理论复杂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金锐  张冰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340-3343
中药药性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总结的反映药物及其作用性质的概念。中药药性理论是研究中药药性的形成机制及运用规律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从发生学上看,中药药性理论与药物本体及药物作用密切相关,并且深受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等哲学思想影响,具有复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药性的形成具有多源性特征,其早期的确定途径不唯一,其对应的功效作用不唯一;第二,药性的表达具有多样性特征,其表征指标多样,其实际表达的影响因素多样。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应关注这些复杂性特征,注意药性与功效的辩证统一,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寻找共性。  相似文献   

15.
"天"与"人"(或称"天道"与"人道")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古老而又极其重要的哲学范畴。中国古代哲学就是围绕着"天人之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在先秦与两汉时期,天人问题竟成为当时哲学讨论的中心课题。因此,"天人"问题也渗透到生命科学的探索领域,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一对重要范畴,深刻地影响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中医药学"天人相应"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6.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学就是在阴阳五行的哲学基础上得到了成长、升华。阴阳五行讲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相互制约及动态平衡,但是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其最核心应是调和、和谐、协调之意,即阴阳五行的核心是“和”。  相似文献   

17.
五行学说是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其中"五行-五脏"配属理论为大家所熟知。目前针对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大都从哲学、数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尚缺少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深入探究。本论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结构隐喻的角度解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并从特性赋予模型理论分析"五行-五脏"这一概念隐喻形成的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膳食养生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珍熙 《天津中医药》2008,25(5):425-427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理论,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四气五味学说等中医理论基础之上,并强调食物的禁忌原则;其食物搭配与烹调以气味和合为核心,并且注重饮食活动的科学规律性,强调因异制宜、辨证施膳.传统食养学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上理论和原则.  相似文献   

19.
医学与哲学,虽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然而相互之间存在彼此渗透影响的关系。医具哲之理,复为哲所用,如元代著名儒医朱丹溪受到宋儒理学的深刻影响而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学术理论;而明末清初哲学家方以智的哲学成就与医学理论的启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待 --论中西医学的交流与结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中西医学能否结合,怎样结合等问题,从“形而上”与“形而下”,“道”与“器”等哲学命题展开,就这两门医学科学的哲学主导思想,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察其异同,求其辩证统一,引出中西医学是可以结合和理应结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