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阻滞用于肩锁部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肩锁部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选用神经刺激器定位引导下在颈丛与臂丛神经移行处行颈臂丛神经阻滞,Ⅱ组选用传统的直接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结果Ⅰ组麻醉效果优19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Ⅱ组麻醉效果优7例,良7例,优良率为70%。2组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阻滞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对肩锁部位手术是一种较好而又可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入室后静注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待患儿入睡后行腋路臂丛阻滞;B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全麻,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记录手术前、手术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苏醒期表现及麻醉药用量.结果 手术时,B组的BP、HR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清醒时间缩短且苏醒期躁动较少.结论 镇静务件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用于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肘及肘关节以下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记录臂丛阻滞30 min后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以及臂丛阻滞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效果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效果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臂丛阻滞操作时间、成功率、止血带痛和患者满意度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管损伤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刺激器用于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优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尤其适用于肘及肘关节以下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临床上更安全快捷的方法。方法:30例择期行上肢的儿童(2~12岁),ASA分级1~2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S和神经刺激仪引导组NS,两组均结合传统的解剖定位。局麻药均为0.2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1:1混合液,药量为0.5mL/kg,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阻滞效果、术中静脉药丙泊酚的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无差异,神经阻滞效果均完善,术中丙泊酚用量少,术后清醒早,US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明显短于NS组(P〈O.05),且US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NS组(P〈0.05)。结论:超声在小儿臂从神经阻滞中有明显的优越性,明显缩短麻醉完成时间,减少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的效果。方法:50例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或手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n=25)。A组:经皮神经刺激定位组;B组常规体表肌间沟定位。两组均使用浓度为0.375%罗哌卡因。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能满足手术的定位穿刺成功率。结果:A组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定位穿刺成功率明显短于B组。(P〈0.05或P〈0.05)。结论:经皮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时间,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体表定位的肌闽沟臂丛N阻滞,且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自控式镇痛泵在肘关节术后疼痛控制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例肘关节手术患者均在麻醉下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神经刺激器定位经腋入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术后均安置自控式镇痛泵,从术后第一天开始在医生引导下按时进行疼痛和功能锻炼的观察并记录。结果:术后需使用肌肉注射止痛药物3例;术后14天,20例肘关节手术患者屈曲达94.7°±20.3°,前臂旋前达50.8°±9.2°,旋后达71.5°±18.5°;出现环小指麻木3例。结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肘关节术后不但镇痛效果好,而且功能锻炼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辅助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神经阻滞组(A组),氯胺酮组(B组)。观察围术期循环动力学、呼吸变化,术中谵妄、恢复期躁动、清醒时问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静注丙泊酚后1min后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B组)(P〈0.01或P〈0.05)。A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结论:小剂量丙泊酚辅助小儿肌间沟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酮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5月收治的上肢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给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B组各时间点的MAP、HR变化比较平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A组各时间点的MAP、HR变化波动较大,且MAP和HR明显高于术前(P〈O.05),两组SP02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B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的吞咽反应、感觉疼痛和有应答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可以减少氯胺酮用量,麻醉效果较好,患儿苏醒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阻滞的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于阳江市中医医院行臂丛阻滞麻醉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臂丛麻醉,观察组40例,给予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患者T_1~T_5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对采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臂丛阻滞麻醉,有利于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提高镇静效果,减少患者恐惧及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辅助臂丛阻滞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肌间沟或腋窝径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采用TCI技术按目标血药浓度2μg/L泵入异丙酚,对照组用咪唑安定静脉给药(0.08mg/kg),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术后不同时点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程度,评价麻醉效果以及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泵入异丙酚后5min,Sp(O2)和HR有明显下降趋势(P均〈0.05),但对血压影响不大,苏醒明显延迟;观察组术中OAA/S镇静评分为2~3分,术后再入睡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臂丛阻滞麻醉,采用目标血药浓度2mg/L,镇静效果确切,可提高臂丛阻滞麻醉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针灸治疗腋路连续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上臂、手臂、手掌桡侧、手腕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在极泉、曲池、合谷、小海、阳溪等穴进针,并给予电刺激,频率为2 Hz,初始电流1 mA,然后在超声引导下定位行腋路连续臂丛阻滞,对照组取腋动脉搏动最上点做皮内小泡,行解剖定位臂丛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术中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术中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阻滞可以缩短神经组织起效时间,提高麻醉效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组(F组)和臂丛神经组(N组)各20例。R组和F组给予患者静注丙泊酚1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呼叫不能睁眼),R组静注瑞芬太尼0.25ug/kg,F组静注芬太尼1ug/kg。N组行患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1.3%利多卡因15mL。R组和F组推注药物完毕即刻、N组麻醉完全起效后开始采用Hippocrates法进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复住时间、麻醉恢复时间、麻醉效果、发生呼吸抑制、使用阿托品或麻黄碱的例数、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R组和F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N组(P〈0.05);3组患者复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和F组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N组(P〈0.05),且R组比F组更短(P〈0.05);R组和F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和手术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N组(P〈0.05),且R组手术医生满意度高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起效快,麻醉效果满意,恢复快,手术医生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霍静  田冲 《中医临床研究》2014,(28):120-121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采用针刺推拿配合中药热罨包和药物治疗1~5个疗程并进行随访.结果:30例患儿中痊愈23例,占76.67%,好转5例,占16.67%,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仪结合电火针在神经阻滞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仪结合电火针在腋路臂丛阻滞神经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60例拟行前臂、腕部和手部的择期手术患者,被随机分入异感定位组(B组)和针灸治疗仪与电火针结合定位组(A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臂丛阻滞的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后的麻醉效果。结果A组的臂丛阻滞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但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阻滞后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好于B组(P〈0.01)。结论用针灸治疗仪与电火针结合用于臂丛阻滞的神经定位,其输出功率、电流强度可调性好,引起肌颤的反应完全能达到神经刺激器同样的效果,经济性及适用性都较好,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全麻用于肩关节镜手术在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药用量等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肩关节手术的患者90例,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对照组,45例)和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组(观察组,45例)。术中连续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等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及硝酸甘油用量、苏醒指标、拔出气管导管即刻及拔除气管导管30 min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全麻药及硝酸甘油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即刻及拔除气管导管30 min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供术后镇痛,且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全麻药及硝酸甘油用量少,麻醉苏醒快,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邓柳玉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0):67-68,7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产瘫患儿疗效。方法:将71例确诊产瘫的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电针治疗为主,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33例单纯采用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无效率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78.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佳;对各型臂丛神经的效果观察显示,全臂丛型的疗效较上干型、下于型差。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是提高产瘫患儿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有效经济的方法,治疗越早,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注治疗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儿采用针刺、穴位注射恩经复及运动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肌注恩经复加运动训练的方法。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肌电图改善率分别为93.3%和9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及肌电图改善率分别为83.3%和7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恩经复穴注治疗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优于常规肌注恩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方式对行中医手法复位术肩关节脱位患者的优劣势。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2例患者按半随机法分为七氟烷组(A组)、利多卡因组(B组)和异丙酚组(C组)。A组20例患者使用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21例使用利多卡因臂丛阻滞麻醉,C组21例使用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记录患者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VAS评分法[3]评定复位时的镇痛效果,并以自制量表评定手术医师的满意度。结果:A、B、C3组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100.00%、76.20%、95.2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麻醉诱导时间、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和医师手法复位成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时间、手术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医师手法复位成功时间和手术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施行中医手法复位术的肩关节脱位患者选择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方式,麻醉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鞘内药物注射合并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t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旋提手法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之前,加臂丛神经鞘内药物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86%,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治愈率为25.71%,总有效率77.14%,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臂丛神经鞘内药物注射合并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