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容侠  王钦娥  柯玉学 《现代护理》2007,13(14):1298-1298
目的分析甘利欣和强力宁联用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用甘利欣150mg,后者用甘利欣150mg加强力宁100ml(每1ml含甘草酸单铵2mg,盐酸半脱氨酸1.5mg,甘氨酸20mg)进行静脉点滴,1次/d;1周后测2组病人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含量。结果甘利欣和强力宁联用后AST和ALT含量明显低于单一用药,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甘利欣和强力宁联合运用可有效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使病人血清中的AST和ALT迅速恢复正常,联合使用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甘利欣及甘利欣单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甘利欣150mg,各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甘利欣150mg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1次/d。均3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15d、30d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胆红素(S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TBL下降及A/G升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进行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双环醇治疗;对照组接受甘利欣胶囊治疗;均在不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2w,观察治疗第1、2w后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在治疗第1、2w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5.0%和75.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疗效好,明显优于甘利欣胶囊。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72-1274
研究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疗效。选择接诊的80例因抗结核药引起的肝损害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治疗前停止使用抗结核药。治疗组使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983,P=0.0007);治疗组在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后,其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甘草酸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因抗结核药物而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与血清转氨酶增高(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麟士 《临床荟萃》1999,14(10):475-477
转氨酶有数10种,但通常系指丙氨酸转氨酶(ALT,GP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GOT)而言,许多脏器和组织均含有这两种转氨酶,其分布的次序大致为ALT:肝>肾>心>肌肉;AST:心>肝>肌肉>肾,但肝内AST绝对值超过ALT。整个肝脏内转氨酶浓度比血清高1000~5000倍,只要有1%肝细胞坏死,便足以使血清中酶活性增高1倍;或当肝细胞通透性增加时,即使无坏死,转氨酶也可自肝细胞逸出,使血清中酶含量增加。因此,血清转氨酶活性的测定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一种敏感而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来文献报道药物所致肝损害摘要如下。1胺碘酮例1:男,67岁。因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150 mg静脉注射应用19 h,总量1 350 mg,出现肝损害,AST高达3 671 U/L,停药经降酶保肝对症治疗,半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2:男,70岁。因心律失常给予本品150 mg+5%葡萄糖液20 ml静脉注射,然后将本品300 mg+5%葡萄糖液50 ml以4ml/h持续泵入,次日,当泵入约450 mg时,患者出现少尿、恶心、厌食症状,查肝功能:AST 1 324 U/L,ALT 712 T/L,肾功能:BUN 20.4 mmol/L、Cr 312μmol/L,即停药,予保肝对症治疗,18 d后肝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本品所致肝损害可能是致命的,在长期用药过程中有15%~50%患者出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提示应用本品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以防漏诊肝肾损害[1]。2心律平男,45岁。因房性早搏给予心律平150 mg口服,每隔8 h 1次,次日查肝功能异常,ALT 211 U/L,AST 72 U/L,TBIL 26μmol/L,患者诉乏力、纳差,治疗3周后,复查肝功能无好转,ALT 407 U/L,...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凯西莱对老年性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凯西莱0.2 g/d,静脉点滴,共10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变化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ALT、AST、Tbil较治疗前降低(P<0.05),Alb差异无显著性,仅1例患者出现皮疹.结论凯西莱治疗老年性药物性肝损害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胆管炎(AC)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胆管炎患者112例作为AC组,另选取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以及不同严重程度AC患者血清ALT、AST的表达差异。结果 AC组患者血清中ALT和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轻度AC患者血清中AST和ALT表达水平低于中度AC患者,中度AC患者血清中AST和ALT表达水平低于重度AC患者。治疗后,AC组患者血清中AST和ALT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5)。AST和ALT联合检测诊断A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 62%和97. 31%,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P 0. 05)。结论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清中AST和ALT表达明显升高,ALT和AST的联合检测可作为急性胆管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雷  林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78-8878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水飞蓟宾胶囊组)40例与对照组(肌苷组)40例,与抗结核方案同步进行,观察两组肝功能损害的情况.结果 抗结核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肝功能ALT、AST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病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水飞蓟宾胶囊对治疗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AST/ALT比值及血小板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12例慢性肝纤维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比值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肝纤维化患者血清HA、C-Ⅳ、LN及AST/A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成正相关,随着肝纤维化的加重发展而逐渐增高,而PLT与肝纤维化分期成负相关,随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经统计肝纤维化指标与AST/ALT比值和PLT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HA、C-Ⅳ、LN、AST/ALT、及PLT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永丽 《山西临床医药》2009,(26):2029-203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认识,从而注意尽量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11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各项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抗结核药主要为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链霉素(S)等等,治疗方案主要为HRZE,HRE(S),HRZ(S),HL(利福喷丁)E(S)等等。结论:重视和监测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如有药物性肝病发生尤其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者要及早停药保肝治疗,在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方面血清总胆红素(TB)比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12.
酒精性肝损害病人83例,分3组,第1组26例,肝脂肪变性,半数病例病程10年。第2组22例,慢性迁延性肝炎。第3组35例:肝硬化Ⅰ期9例,Ⅱ期15例,Ⅲ期11例。检查血脂,血浆蛋白质,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测定血清甘氨胆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麦、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麦注射液干预组(5mL/kg),葛根素注射液干预组(35mg/kg)及参麦、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干预组(3mL/kg和25mg/kg),每组10只。于再灌注后1h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光镜下比较各组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LDH含量及肝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参麦、葛根素注射液干预组及二者联合应用干预组血清ALT,AST,LDH及肝组织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尸〈0.05);参麦、葛根素注射液联合应用组血清ALT,AST,LDH及肝组织MDA含量的下降程度仅较单独使用二者时稍低,组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参麦、葛根素注射液干预组及联合应用干预组的肝细胞损伤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但二者联合应用干预组的肝细胞损伤程度并未较单独使用二者时明显改善。结论:参麦、葛根素注射液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二者联合应用不能进一步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胆酸(CG)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及与肝损害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34例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出现药物肝损害肺结核患者设为观察组,32例老年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BIL、ALT及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CG及CA-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CG及CA-199水平与ALT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可促进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中TNF-α、CG及CA-19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和前白蛋白(PA)联合检测在肺结核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406例肺结核病人治疗前后血清TBA和PA,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作为对比.结果在肺结核病人治疗1个月后血清TBA和PA检测结果较治疗前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LT和AS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随着疗程的延长,血清PA显著降低(P<0.01),而TBA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1个月血清PA和TBA的异常率分别为89.9%和56%,与ALT和AST的异常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3个月后,血清ALT和AST的异常率(98%、99%)和TBA的异常率(83%)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BA和PA对判断抗结核治疗后早期肝功能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抗结核治疗后检测肝功能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既往出现化疗药物性肝损害再次化疗时对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202例既往曾出现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恶性肿瘤患者(再次化疗前肝功能指标正常)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01例,均使用原方案继续化疗。对照组化疗时不预防用护肝药物;治疗组化疗时联合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mg·d-1,维持14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比较2组治疗前后ALT、AST及TBIL的差值。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及TBIL测量值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治疗前后ALT、AST差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TBIL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既往出现过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再次化疗时具有防治肝功能损伤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表达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硬化(HLC)代偿期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HLC 1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根据GP73水平分为高GP73组(≥82.50μg/L)、中GP73组(57.98~82.50μg/L)、低GP73组(57.98μg/L)。测定3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HBV-DNA含量并进行比较,同时对GP73水平与HLC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高GP73组ALT、AST、TBIL明显高于中GP73组及低GP73组,中GP73组ALT、AST、TBIL高于低GP7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水平随着ALT、AST、TBIL含量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与ALT、AST、TBIL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632,r=0.646,r=0.726;P均0.001);3组间HBV-D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73水平与HLC的肝损害密切相关,是诊断HLC的重要指标,但与HBV的复制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8.
护肝片预防抗结核药物对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护肝片预防抗结核药物对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2002年7月使用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的肺结核患者,同时辅用护肝片护肝治疗51例为观察组,用五脂胶囊护肝治疗44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肝功能ALT、AST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护肝片对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45例,在预防性保肝药物基础上,治疗组予异甘草酸镁0.15 g,对照组予硫普罗宁0.2 g,静脉滴注1次/天,直到转氨酶降至正常。每3天复查1次肝功能,对比9 d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复常率。结果治疗组9 d内ALT复常率为95.83%,AST复常率为92.42%;对照组ALT复常率为74.23%,AST复常率为71.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具有肝功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临床疗效优于硫普罗宁。  相似文献   

20.
硫普罗宁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硫普罗宁预防抗结棱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临床抗结核治疗的l216例活动性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4例。对照组592例,前者应用硫普罗宁,后者应用肌苷、肝太乐为护肝药物,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清总胆红素(ALT/ALT SB)为指标比较两组预防肝损害的疗效。结果 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多在应用抗结核药物2周~1个月左右发生,1个月后渐减少,2个月后未发现肝损害。观察组肝损害发生率为1.28%.对照组为11.80%。结论 硫普罗宁对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有较好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