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宇民 《医学综述》2007,13(23):1894-1895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对6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抗病毒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交部位不同,行星状神经、颈丛神经、椎旁神经、臀上皮神经或坐骨神经等镇痛液神经阻滞。治疗组口服中药升降散加味汤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VAS评分、SQS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神经阻滞联合中药升降散加味内服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卡普欣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卡普欣乳膏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 ,观察组用卡普欣乳膏配合神经阻滞治疗 ;对照组单用神经阻滞治疗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 1、2、4周两组的 VAS评分及两组的神经阻滞次数。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 1周 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明显意义 ( P>0 .0 5 ) ;治疗后 2、4周 VAS评分观察组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 ;神经阻滞次数 :观察组神经阻滞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卡普欣乳膏配合神经阻滞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 ,神经阻滞次数减少。  相似文献   

3.
范茂龙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43-1244
目的观察用硫酸镁注射液加1%利多卡因作痛点神经阻滞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梨状肌综合征的患者,用盲分法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40例,在透视下,采用25%硫酸镁注射液6ml加镇痛液作痛点神经阻滞;B组为对照组40例,采用镇痛液局部痛点神经阻滞。结果治疗后24h,两组效果相比无差异;14d后,A组有效率为90%;B组有效率80%;3个月后,A组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B组的70%,P〈0.05。结论在梨状肌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中,透视下用硫酸镁注射液加镇痛液作神经阻滞,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比单用镇痛液作神经阻滞疗效更显著,并且优于单纯痛点神经阻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深入探析在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中应用神经阻滞的临床施行疗效。方法随机筛选入院接受诊治的26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平均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为13例。对照组(n=13)应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n=13)常规治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将两组的施行疗效、VAS评分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施行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VAS评分得到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中应用神经阻滞,疗效更为确切,具有较强镇痛作用,医疗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神经阻滞疗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皮内注射组,n=21)和Ⅱ组﹙神经阻滞组,n=19).两组均采用0.16%布比卡因镇痛液(0.5%布比卡因5 ml,弥可保500 μg,0.9%生理盐水10 ml).Ⅰ组沿皮损或色素沉着区周围行皮内注射.Ⅱ组根据疼痛部位和色素残留区的神经分布选择神经阻滞方法.两组均隔日1次,治疗3次后根据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每周治疗1~3次.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与治疗前比较,Ⅰ组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优良率明显高于Ⅱ组.结论 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确切,是一种镇痛迅速、简便易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与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用符合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行枕神经、C2横突、颈椎关节阻滞,注射镇痛液1~5ml。镇痛液含0.75%布比卡因2ml、曲安奈德5mg、维生素B12 0.5mg、加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为1单位,每周1次,4次为1疗程,疼痛仍存在者行小针刀治疗;对照组为口服镇痛药尼美舒利2个月。结果治疗后半年随访,治疗组有效率为86.7%(39/45例),对照组为47.3%(26/55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阻滞与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燕芳 《右江医学》2004,32(5):456-456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3 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1例 ,予阿昔洛韦片口服 ,0 .2 g/次 ,每日 4次 ,维生素B1 2 5 μg肌注 ,每日 1次 ,同时用六神丸 10 0~ 2 0 0粒碾成细粉末 ,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 ,直接涂或敷于病变皮肤上。对照组 17例 ,予聚肌胞 4mg肌注 ,隔日 1次 ,维生素B1 2 5 μg肌注 ,每日 1次 ,两组一个疗程均为 7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 .2 %,对照组为 94.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治疗组的治愈时间、止痛日数、疱疹停止新发时间、水疱干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结论 阿昔洛韦与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多模式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模式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4例随机分为2组:A组(多模式治疗组,n=12),硬膜外或静脉自控镇痛,同时加用神经阻滞和皮内注射,并静脉给予神经妥乐平6 m1,稀释在0.9%氯化钠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口服用药;B组(传统治疗组,n=12)神经阻滞加口服用药,两组神经阻滞药物配方和口服用药相同。皮内注射药物与神经阻滞配方相同,用法一致,连续治疗1个月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以BCS舒适评分评价舒适状态。结果与B组比较A组VAS、BCS评分的优良率明显好于B组(P〈0.05),A组优良率66.7%(8/12例),B组33.3%(4/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6例。常规药物治疗组使用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药等;神经阻滞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与病变区域相对应的神经支配节段于鞘内注射镇痛液行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一周后VAS评分首先降低,对照组起效慢,两周后开始明显下降;治疗结束时两组镇痛总有效率均≥70%,但观察组疼痛完全缓解率(65.38%)及总有效率(84.61%)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椎旁神经阻滞疗法对带状疱疹神经痛PHN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刘洪波  高嵩 《安徽医学》2005,26(5):412-413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布比卡因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开胸手术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为对照组,术后以传统方法间断肌注镇痛药;B组为治疗组,开胸术后以0.375%布比卡因10mL在手术区行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评价在患者完全清醒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且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用布比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具有止痛确切、经济、简便等优点,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鼻或口腔点滴芬太尼复合液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将 99例施行腹部及下肢手术、选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复合液组 (Ⅰ组 ,n =5 6 )、曲马多组 (Ⅱ组 ,n =4 3) ,采用双盲法观察。结果 Ⅰ组、Ⅱ组术后镇痛时间分别为 (5 .15± 2 .0 6 )h、(2 .6 8± 1.4 7)h ,Ⅰ组镇痛时间比Ⅱ组长 (P <0 .0 5 ) ;两组镇痛优良率分别为 5 3.6 %、5 1.2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心率都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芬太尼复合液经鼻或口腔点滴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且具有无明显副作用及用药不易过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 (ACV)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采用注射用ACV 0 .5g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连续 7天 ,同时外搽阿昔洛韦软膏 ,每日 6次 ;对照组采用聚肌胞 2mg、维生素B1 1 0 0mg、维生素B1 2 50 0 μg ,肌注 ,每日1次 ,连续 1 0天 ,同时外搽炉甘石洗剂 ,每日 3次 ,口服消炎痛片 2 5mg,每日 3次。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 =2 0 .2 90 ,P 均 <0 .0 1 )。结论 ACV治疗带状疱疹能迅速使水疱干涸、结痂 ,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洛赛克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0 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予口服洛赛克治疗 (治疗组 ) ,并与 10 7例口服法莫替丁 (对照组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 =9.691,P <0 .0 1;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 ,χ2 =14 .5 0 2 ,P <0 .0 1;1年后溃疡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2 0 .191,P <0 .0 1。结论 洛赛克可作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使用静脉套管针采用改良肌间沟法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及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19~67岁的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及实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一针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毕行皮下镇痛,镇痛药配方以全身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为主;实验组使用外周静脉套管针,采用改良肌间沟法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毕接镇痛泵,镇痛药配方以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为主。观察二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术后0h.2h.4h.8h、16h,VAS镇痛评分及Ramesay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术中麻醉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优良率分别是97.5%和92.5%,无统计学意义;术毕0h、2h VAS镇痛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毕4h、8h、16h两组无明显区别(P〉0.05);术毕0h、2h Ramesay镇静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区别,而术毕4h、8h、16h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毕恶心呕吐:0h、2h、4h无区别,8h、16h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经改良肌间沟法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分析神经阻滞治疗与常规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带状疱疹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42)和对照组(n=40)。研究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2组疼痛评级情况比较分析。结果采用神经阻滞治疗的研究组疼痛评级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对防止患者神经痛等后遗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胸背部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肋间神经阻滞组(A组)和阿昔洛韦组(B组)。每组30例。两组均用阿昔洛韦5mg/kg加入5%GS500ml静脉滴注3次/d;A组再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5~7d1次。于术后各时点观察VAS评分以及镇痛、止疱、结痂时间与痊愈率。结果两组间VAS评分、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及痊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胸背部带状疱疹采用阿昔洛韦治疗的同时给予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明显;可缩短止痛、止疱、结痂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柳霞  张弘  刘桂玲  朱秀梅 《医学争鸣》2007,28(10):929-931
目的:研究神经阻滞配合紫外线照射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确诊为带状疱疹的44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n=245)接受神经阻滞和紫外线照射治疗;Ⅱ组(n=198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5 d前后的疼痛VAS评分,止痛、止疱、结痂时间以及有无后遗神经痛.结果:在治疗5 d后患者疼痛VAS评分,Ⅰ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Ⅰ组低于Ⅱ组(P<0.05);Ⅰ组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优于Ⅱ组(P<0.05).治疗5 d后痊愈率、总有效率Ⅰ组高于Ⅱ组(P<0.01).Ⅰ组后遗神经痛11.02%,Ⅱ组后遗神经痛高达 61.11%(P<0.01).结论:神经阻滞配合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布洛芬对小儿发热退热作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远文  王鸿雁 《海南医学》2003,14(11):47-48
目的 了解布洛芬的作用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 2 62例病人分别口服布洛芬糖浆和肌注复方氨基比林。结果 服布洛芬组降热效果明显优于肌注复方氨基比林组 (X2 =10 .9,P <0 .0 0 1)。结论 布洛芬糖浆可作为小儿解热镇痛的首选药物 ,可用来代替注射退热针剂为高热患儿降温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异丙酚静脉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普外科手术的安全性 ,将 40例中下腹手术病儿随机分成异丙酚 -硬膜外阻滞组 (A组 )和单纯硬膜外阻滞组 (B组 ) ,分别观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呼吸、镇痛和肌松效果以及苏醒时间。结果显示 :MAP、HR ;A组于切皮后 ,腹腔探查前较基础值及静脉注药前明显下降 (P <0 .0 5或 0 .0 1) ,腹腔探查时无显著变化。B组则于手术 15min后明显升高 (P <0 .0 5或 0 .0 1) ,其升高幅度明显大于A组 (P <0 .0 5或 0 .0 1)。镇痛及肌松效果 ,A组明显优于B组 (P <0 .0 5或 0 .0 1)。苏醒时间 ,与B组追加氯胺酮比较 ,A组明显缩短。认为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中下腹手术肌松良好 ,镇痛完全 ,应激反应轻 ,苏醒更快 ,虽有一定循环呼吸抑制作用 ,但易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 )对母乳量及宫缩、排气、睡眠的影响和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科分娩的健康足月产妇 ,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分为自愿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 (n =5 0 )于关腹后保留硬膜外导管 ,接光达电子泵行 PCEA 4 8h,采取负荷量 +持续量 +PCEA给药模式 ,镇痛药物为吗啡镇痛合剂。对照组 (n =5 0 ) ,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 ,术后疼痛时遵医嘱予肌肉注射哌替啶。结果 :镇痛组 VAS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镇痛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 (P <0 .0 1) ,镇痛组哺乳时间较对照组稍提前 ,2 4 h泌乳次数较对照组多 (P <0 .0 5 ) ,镇痛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少 ,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镇痛组睡眠、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宫缩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SPO2 、HR、MAP都在正常范围 ,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泵 ,疗效确切 ,安全方便 ,是目前剖宫产术后镇痛较理想的方法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