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正中 《中国药业》2009,18(10):79-79
目的选择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更有效的临床药物。方法将2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均每日1次静脉滴注,以14d为1个疗程。结果疏血通治疗组临床疗效及静息心电图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丹参注射液组(P〈0.05),两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剑伟  逄忠利  牛婵娟  陈丽萍 《河北医药》2013,35(16):2438-244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作用。方法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患者均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和治疗前后血脂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血脂水平、hs-CRP浓度治疗前后均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及降低血脂、hs-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心绞痛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优于对照组的83.3% (P <0.05);心电图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指标、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提高均不明显(均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进行观察,旨在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用低分子肝素(LMWH)进行治疗。而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心绞痛疼痛程度及发作次数方面有无明显差别及血凝指标的改变。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ECG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UAP安全有效,并可明显降低近期心绞痛的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为14d,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比较比较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用曲美他嗪口服,疗程为14d,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伴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冠心病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17例给予丹参酮注射液6ml,治疗组23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各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ivd qd,1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肌缺血程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含量、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治疗组在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FBG、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明显缓解糖尿病伴冠脉支架术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古平  贾敏  谭晓红 《中国药业》2006,15(12):56-5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与疏血通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40mg脐周皮下注射,每12h一次)及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及缺血性心电图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O.05),且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分子肝素与疏血通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陈铁牛  葛长江  杨静  孙刚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09-2910
目的研究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常规给予西药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ST-T改善情况,以及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3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使用黄芪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情况、心电图的变化。结果:黄芪注射液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此药使用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蚓激酶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29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胶囊,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C反应蛋白的水平以及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29例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C反应蛋白也有明显改变,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蚓激酶胶囊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黄芪并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黄芪并丹参注射液静滴,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日用量、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黄芪并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4例,常规西药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治疗组血脂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外加苦碟子注射液,每日40ml,连用14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82.5%。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心电图的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较对照组5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高龄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400mg,每日1次,共14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硝酸酯类用量变化、心电图ST-T改变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25例(78%),心电图改善22例(69%),对照组分别为16例(50%)、13例(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小板聚集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明显降低。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能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T改变,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库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海云  周群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65-196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葛根素注射液0.5g加0.9%NS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0天。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变化等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加用苦碟子注射液4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1次/日,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秦营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82-183
目的 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6.92%,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