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隔离症2625例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1998年至2008年肺隔离症262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胸部CT平扫及x线胸片表现、肺叶定位及肺段定位、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术前误诊情况。肺隔离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无症状或体检时发现占13.36%;胸部CT表现以肺内肿块影居多(49.00%),肺内囊性病变次之(28.57%);隔离肺位于左下肺后基底段居多(66.43%),右下肺后基底段次之(20.16%);叶内型占83.84%;供血动脉主要起源于胸主动脉(76.55%)和腹主动脉(18.47%);术前平均误诊率为(59±20)%。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SCT)和多平面重建(MPR)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并通过复习文献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10例患者做了胸部正侧位片、平扫与增强CT、MPR检查。结果10例肺隔离症中有7例为肺叶内型,3例为肺叶外型;7例位于左肺下叶,3例位于右肺下叶;9例胸片表现隔离的肺组织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较均匀的团块影,1例呈薄壁含气肺肿;9例CT扫描示胸椎旁软组织密度肿块,1例示左下肺肺气囊。增强CT均显示供血动脉。MPR能显示其异常供血动脉的起源、行程和分支,其中有9例为降主动脉供血,1例为腹主动脉供血。结论MSCT及MPR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两法结合可取代普通X线、断层摄影、支气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作为肺隔离症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SCT检查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肺隔离症患者的X线、CT资料,其中3例患者有MRI资料.结果 均为肺叶内型.左下叶后基底段6例,左下叶内前基底段1例,右下叶后基底段2例.7例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影,内部密度均匀;2例呈斑片状实变,其内可见囊样透亮区,增强后不均匀强化.3例显示降主动脉发出异常血管,1例于肿块旁显示一异常小血管断面,1例肿块内有血管影,3例显示肺静脉引流.5例患者进行图像后处理(MPR、MIP和VR),均显示出异常动脉来自降主动脉、肺静脉引流.隔离的肺组织在T1WI和T2WI上均表现为稍高信号块影.MRA及CE-MRA显示3例患者病变异常供血动脉源自降主动脉,1例CE-MRA可见其引流静脉入右下肺静脉.结论 肺隔离症的MSCT检查可部分取代有创性DSA检查,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人肺隔离症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分析7例被血管造影或手术证实的成人肺隔离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均行胸部平片及MSCT检查,2例行胸主动脉插管造影,5例行肺叶切除术。7例均为肺叶内型,6例位于左下肺后基底段,1例位于右下肺内基底段。病灶以不规则软组织块影为主4例,3例为多发囊性病变伴斑片状影,相邻肺野见斑点状影6例,肺野透亮度增高3例,肺纹理走向异常2例,5例CT见粗大扭曲的供血血管与降主动脉相连。结论:MSCT可以判断病灶的位置及范围,了解是否合并感染,MSCT增强显示其异常供血动脉可以明确诊断,是肺隔离症临床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肺隔离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的6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过程中先行肺动脉造影术和主动脉造影术,对于单支迷走供血动脉且近端血管直径< 12 mm的病例选用Amplatzer Plug进行血管栓塞;对于多支迷走供血动脉和(或)近端血管直径>12 mm的病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 肺动脉造影术显示,6例患者均显示左下肺动脉缺如.主动脉造影共发现异常的迷走供血动脉8支,均起于降主动脉.6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5年,患者咳血症状均消失,胸部增强CT显示左下隔离肺缺血性萎缩或消失.结论 介入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64层螺旋CT机对22例肺隔离症患者进行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22例病例,13例为肺叶内型,9例为肺叶外型:18例位于左下肺,4例位于右下肺。22例共显示24条异常体动脉供血血管,14例来自腹主动脉,8例来自胸主动脉。结论:64层CT对肺隔离症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包志瑶  时国朝  万欢英 《上海医学》2005,28(6):536-536,F005
患者男,15岁。因高热伴咳嗽2d至外院就诊,体温最高达39℃,热型不规则,咳嗽无痰。外院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咳嗽症状消失;复查CT示左下肺后基底段近胸椎处有片状未吸收影,内部密度不均,考虑为慢性炎症,肿瘤待排。为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门诊。根据以上病史,结合患者为年轻男性、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CT示病灶为片状,排除急性炎症的可能,也暂不考虑慢性炎症和恶性肿瘤。因病灶位于左下肺后基底段,临床考虑肺隔离症可能。我院增强CT示左下胸腔后内部斑片状实变影,其内未见气道影(图1,见英文目次后)。血管重建图示胸主动脉下段发出1支较粗的动脉供应左下实变肺段,未见肺动脉分支供应,静脉回流至左下肺静脉(图2~4,见英文目次后)。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18岁,该患生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伴口唇发绀,活动明显受限,有明显的喜蹲踞现象,有多次晕厥病史,无心衰及双下肢水肿。查体:口唇发绀,双手双足紫绀,有明显杵状指趾,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0次min,节律规整,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彩超检查:肺动脉闭锁,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心导管检查:右股动脉进路,导管经主动脉骑跨部引入右心室及支气管动脉开口处造影。右心室造影:左右心室几乎同时显影,主动脉骑跨于左右心室之上,升主动脉扩张,肺动脉在起始2cm以远处闭锁,心室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螺旋GT血管造影(SCTA)及最大密度投影法三维重建(MIP)对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方法4例患者均做了胸部正侧位片、平扫与增强CT、SCTA与MIP。结果5例肺隔离症中有4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4例位于左肺下叶,1例位于右肺下叶。胸片表现隔离的肺组织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较均匀的团块影。CT示降主动脉后方软组织密度肿块,周围伴有肺气肿。增强CT显示了2例供血动脉。而SCTA及MIP均显示了其异常供血动脉,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结论SCTA及MIP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有利于确诊此病和制订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5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30年,近2个月出现明显心绞痛症状于2006年4月6日入院。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无改善。查体: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柔和的连续性杂音,其余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心电图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根部发出一根异常的粗大动脉分支,在心脏的前方迂曲盘旋成蜂窝状,然后汇入到主肺动脉内(图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血管造影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叶内型肺隔离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的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对异常供血血管进行后处理重建,并与手术资料结果对比。结果 4例位于右下叶后基底段,另外9例病灶位于左下肺,其中7例位于左下叶后基底段;1例表现为含气的单房囊状影,8例表现为含气或和含液的多房囊状影,囊壁薄,增强后未见强化,4例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增强后有中等强化;血管重建均可显示病灶内供血的异常血管(其中3例来自腹主动脉上段,另外10例来自胸主动脉下段),并能清楚显示其起源、分支及行程,血管显示情况与手术一致。结论MSCT血管成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病灶内异常的供血动脉,对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2.
杨志远  陈超  马万辉  尹阳  李娜 《四川医学》2018,39(7):815-818
目的探讨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MSCT表现。方法收集6例确诊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影像资料,通过后期图像处理,对异常供血动脉、肺动静脉、支气管及肺实质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可见胸降主动脉左侧发出单支粗大异常动脉走行于左下肺静脉后下方,起始处较肺内段窄,血管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呈"S"形改变,然后发出数个分支,供应左下肺下基底段。6例左肺下叶上段肺动脉均未受累,4例左下肺下基底段肺动脉及其远端缺如,缺如区域由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2例双重供血,左下肺下基底段肺动脉显示正常。6例均由左下肺静脉引流,3例左下肺静脉受压,远端较近心端膨大。1例粗大异常动脉壁可见钙化。6例受累肺组织支气管结构正常,肺体积缩小,实质呈现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阴影内血管迂曲、血管断面增粗、密集。结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MSCT有特征性表现,CT增强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肺隔离症1例     
1资料患者,男性,25岁,无明显症状,体检时X线发现左下肺野后基底段椭圆形阴影,大小为3·5cm×4·6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最后经主动脉造影确诊为肺隔离症。肺隔离症又称为支气管肺离症,本病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而且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这种畸形可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肺叶内型是肺隔离症病变区与邻近正常肺组织为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裹,隔离的肺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肺叶外型肺隔离症为副肺叶或副肺段被独立的脏层胸膜所包裹。临床症…  相似文献   

14.
刘海潮 《中外医疗》2010,29(22):171-17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搜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隔离症5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及薄层增强扫描。结果 4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3例位于左下肺,2例位于右下肺。增强MSCT显示5例均有血管影自主动脉与病灶相连。结论多排螺旋CT对肺隔离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1岁,既往饮酒致肝损伤病史1.5年,右侧小腿伤史6年,无高血压病史。因摔伤头面部、胸部及下肢等处后4h入院,胸痛、胸闷,以左侧为著,无意识丧失。入院后行胸部CT 检查结果提示:创伤性湿肺,左侧气胸,纵膈血管旁高密度影,考虑纵膈内血肿,主动脉管壁欠光整,可疑附壁血肿,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左侧第4肋骨折;行主动脉CTA结果提示:主动脉峡部造影剂凸出管腔,考虑主动脉夹层或假性动脉瘤可能,周围有血肿,较前有所增加;心脏彩超提示心脏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主动脉夹层(III型)可能性大。病人有继续出血表现,不积极治疗死亡率极高,考虑病变距左侧锁骨下动脉距离可满足置入覆膜支架要求,遂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在全麻下行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植入术,主动脉造影结果示:主动脉夹层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侧2 cm 处,于病变部位成功植入REL A Y支架1枚,再次造影示支架贴壁良好,无残余狭窄,夹层破口消失。术后5 d复查胸部CT 结果提示:主动脉覆膜支架贴壁良好,未见夹层影像。术前影像学检查见图1。  相似文献   

16.
右肺下叶切除治疗肺动静脉瘘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3岁。反复气短,鼻出血17年,甲唇发钳4年。查体:甲唇发钳,杵状指(趾),毛细血管扩张,右4~5肋间及右肩胛下闻及3级以上收缩期杂音,胸片提示右下肺斑片影,并有粗大血管与之相通,右下肺动脉增粗。肺动脉造影诊断为“右肺下叶内段、后段及部分外段区域呈海绵状肺动静脉瘘”。 RBC7.42 ×1012/L,Hb224g/L。术中病理所见:右肺下动脉增粗,外膜增厚,管壁变薄,弹性较差,并有弥散性小分枝,下叶表面纤维蛋白附着,质硬,弹性差。术后甲唇紫绀消失,血管杂音消失,病理报告“肺动…  相似文献   

17.
凯鸽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3):128-128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辅助心脏彩超诊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急性肺栓塞患者23例辅以心脏彩超诊断的临床资料。结果:以心脏彩超、肺动脉造影和动脉血气分析阳性率最高,达100%,而胸部X线平片、肺CT阳性率最低占6%,心电图特异性改变占30%。结论:急性肺栓塞为大块血栓堵塞肺主动脉或主要分支,在无放射性核素扫描、超高速CT的情况下心脏彩超无疑是一种首选检查手段,及早诊断、治疗,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一种少见肺血管畸形的螺旋CT表现并对其命名进行探讨。方法分析4例左下肺基底段动脉局限性缺如、由体动脉供应左下肺基底段患者的胸部螺旋CT表现。结果4例中2例病变累及左肺下叶各基底段,2例病变累及部分基底段,相应肺段肺动脉缺如,病肺密度呈磨玻璃样增高,支气管树连接正常,4例均见有1支异常血管约在第8胸椎水平起自降主动脉的左前外侧或左外侧,对应基底段肺静脉扩张,回流正常,与异常供血动脉间无直接交通。结论该病在增强螺旋CT图像中有特异性表现,作者认为命名为局限性肺动脉缺如比较合适,更能反映本病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 患男,2.7岁。因活动后气短,易患肺炎就诊,以动脉导管未闭诊断入院。查体:无紫绀,R38次/min,心前区隆起,心界明显向左扩大,P120次/min,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2音亢进。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双心室肥大。X线胸片示双肺充血,心界向两侧扩大,肺动脉段突出。二维超声心动图示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间有异常通道。心血管电影造影显示主动脉右弓右降,左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动脉导管未闻。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9岁,活动后心悸、胸闷2a。查体:发育差,无紫绀,血压100/60mmHg(13.3/8kPa),心率86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P2亢进胸部X线片示:左室大,心胸比0.57,肺充血,肺动脉段突出。彩超:左室、左房扩大,主肺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