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不同的药物干预方式对乳腺区段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的影响,为短小手术预防PONV药物干预方案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复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地塞米松组)、Ⅱ组(托烷司琼组)、Ⅲ组(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联合用药组)3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后,Ⅰ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Ⅱ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Ⅲ组静脉联合注射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观察和记录术后24 h患者发生PONV的患者数量,对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 3组患者中,Ⅲ组PONV等级(WHO标准)和术后PONV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托烷司琼相比较,静脉联合注射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对预防乳腺区段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李晓松  康英 《河北医药》2006,28(7):609-609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及增加痛苦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预防PONV,我们将格拉司琼、恩丹西酮分别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对两者预防术后PONV的疗效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3.
对全麻术后恶心呕吐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后恶心呕叶(PONV)是围术期影响患者恢复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静吸复合全麻手术,PONV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分析了引起PONV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病因采取了积极的护理措施,使PONV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与镇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恶心呕吐因素众多,包括手术、病人原有的病理生理状态、麻醉药物以及与麻醉没有直接关系的因素:如前庭性、代谢性、心源性疾患等.70年代初,有人发现异丙酚作麻醉诱导时的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ting,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巴比妥类药,以异丙酚为基础麻醉的PONV发生率也低于氟类吸入麻药.最近Myles等对4 173例术后病人的PONV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Sneyd等的总结也从统计学上证实异丙酚可明显减少PONV的发生率.1 镇吐剂量及给药方法有关异丙酚的镇吐作用最初仅限于临床资料的收集.未做相应的统计学分析及血药浓度监测.Alain等采用异丙酚与安慰剂(一种外观似异丙酚的脂肪乳剂)随机抽查矫外、妇科、胃肠手术病人的PONV,随评分(PONV等级评分)不同,单次iv gtt异丙酚每次10mg/ml,发现亚催眠剂量的异丙酚有直接镇吐作用,可有效地逆转PONV.Ewalenko等在甲状腺术后的镇吐研究中发现给予0.5~1mg/(kg·h)异丙酚同样起到明显的镇吐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麻药品使用后出现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因素,为全麻后采取预防PONV发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施行全身麻醉的986例患者,对应用全麻药品后发生PONV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86例患者中,发生PONV的162例,发生率为16.43%;全麻药品导致PONV的发生,在性别、年龄、PONV或晕动史、诱导期血压波动、吸烟和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浓度吸氧、术中胃肠减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麻药品导致PONV发生的危险因素:女性、低年龄段、有PONV或晕动史、不吸烟(OR>1,P<0.05)。防止全麻药品引发PONV发生的保护因素:术后未使用阿片类药物和诱导期血压波动较小(OR<1,P<0.05)。结论麻醉医生应全面了解全麻药品发生PONV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患者使用全麻药品后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LC)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腹腔镜技术的CO2气腹,全麻药物及麻醉手术操作刺激等因素导致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高达53%~72%[1].PONV可导致伤口张力增加,静脉压增高,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误吸、窒息等并发症[2].因此,预防PONV已成为麻醉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应用高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5-HT3)受体拮抗药阿扎司琼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LC术后PONV,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帕诺洛司琼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择期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帕诺洛司琼组(Ⅰ组)和托烷司琼组(Ⅱ组),各50例.采用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Ⅰ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Ⅱ组给予托烷司琼5 mg.所有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2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的术后镇痛泵.观察术后48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 h内,Ⅰ组PONV的发生率(44%)与Ⅱ组(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 48h内,Ⅰ组PONV的发生率(6%)显著低于Ⅱ组(20%)(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帕诺洛司琼可安全有效的用于预防迟发性PONV.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9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缚组30例.麻醉诱导前 10 min 静注托烷司琼4 mg(T组)、托烷司琼4 mg 加地塞米松5 mg(TD组)或生理盐水5 ml(C 组).观察术后6 h内、6 h~24 h PONV情况以及拔管时、拔管后1 h、4 h醒觉程度评分(OAAS).结果 与C组相比,T组及TD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与T组相比,TD 组术后24 h内恶心程度下降,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托烷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妇科科腹腔镜术患者可减少PONV的发生,比单独应用托烷司琼更好.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外科常见手术.但其全麻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高达53~72%.为了有效降低PONV的发生,我们对LC病人90例,分别静脉注射格拉司琼、胃复安观察其对术后PONV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的因素,为临床优选个体化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止吐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随访北京积水潭医院468例骨科术后患者,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吸烟史、晕动病史、术后恶心呕吐(post 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史、手术部位、手术时间、麻醉方式以及静脉镇痛泵使用情况11个因素对PONV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史、晕动病史、PONV史、手术部位以及静脉镇痛泵使用情况与PONV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49,95%CI:1.37~4.53)、有PONV史(OR=4.44,95%CI:1.82~10.82)、有晕动病史(OR=2.05,95%CI:1.22~3.43)和使用静脉镇痛泵(OR=2.24,95%CI:1.14~4.41)是PONV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在选择患者PCIA止吐方案及评估PONV时,需综合考虑患者性别、PONV史、晕动病史和静脉镇痛泵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在生理上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增高颅内压、伤口裂开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并且还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全麻手术后呕吐还可以发生酸性胃液误吸,危及生命.因此,PONV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观察颅脑外科手术中应用阿扎司琼、格拉司琼预防PONV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术后疼痛的治疗和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采用胆囊窝内注射罗哌卡因和可乐定混合液的方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及PONV的预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丙泊酚和高乌甲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loecystectomy,LC)适用于无手术禁忌证的所有良性胆囊疾病,已被证明是最少发生并发症和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最合适手术方法[1].术后疼痛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LC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我科采用丙泊酚联用高乌甲素既减轻患者疼痛,又降低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正>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外科和麻醉技术的进步,PONV的发生率有所降低,但依然存在。影响PONV的因素有患者特征、麻醉技术、手术类型和术后护理,其中腹腔镜手术和女性为PONV的高危因素~([1,2])。昂丹司琼是临床常用的一类止吐药,其作用机制为选择性阻断神经末梢的5-羟色胺3(5-HT3)受体,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与透皮东莨菪碱联合治疗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将全麻或椎管内麻醉术后6h内出现PONV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与透皮东莨菪碱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透皮东莨菪碱治疗。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恶心、呕吐反应的分级标准,确定对PONV控制的评价,在术后24h对两组治疗进行PONV控制评价。结果治疗组对于PONV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与透皮东莨菪碱联合治疗PONV效果好于单纯采用透皮东莨菪碱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术中不同浓度的补充氧对进行改良式根治性乳房切除术病人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的影响 .方法:在一个随机、双盲研究中,60个病人接受标准全麻技术被随机分配到3个组,每组20个病人.A组术中接受30%氧,B组和C组术中分别接受50%和80%氧.术后PONV和有害事件发生被记24h.结果:在改良式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24h PONV发生率在3个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麻下进行改良式根治性切除术病人,术中高浓度氧给予经过24h跟踪随访发现不能预防PONV.  相似文献   

17.
纪洪波  李泽宇  王国林 《江苏医药》2021,47(10):1020-1023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循环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影响.方法 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麻醉期间,R组输注复方乳酸钠30 mL/kg,GR组给予复方乳酸钠15 mL/kg+聚明胶肽15 mL/kg.以TEE监测心室充盈为目标导向指导输液速度,测量心脏指数(CI)评估液体治疗效果.记录术后24h内的PONV发生率;观察术中CI、B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 GR组术后24h内PONV发生率低于R组(13%vs.32%)(P<0.05).两组术中BP、HR、SpO2和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可以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CI,采用TEE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特别是复合应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能快速恢复并有效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减少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椎管内麻醉后的发生率为13%~42%,尤其是腹部手术并术后镇痛的患者PONV发生率更高。因此,预防PONV是术后镇痛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往研究证明,单用氟哌利多或地塞米松对预防PONV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十分理想。本研究将氟哌利多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预防P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与单独使用恩丹西酮或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157例LC手术,全部女性病人,随机分成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组、恩丹西酮组、地塞米松组及对照组.观察术后24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恩丹西酮组、地塞米松组术后24 h内PON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P<0.05).联合组术后2~12 hPON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2~24 hPON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及恩丹西酮组、地塞米松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能有效预防PONV,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恩丹西酮或地塞米松,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157例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和托烷司琼(A组40例)、托烷司琼(B组39例)、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C组38例)、治疗对照组(D组40例),观察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例数分别为A组3例,B组8例,C组5例,D组22例;术后2~24h内PONV发生次数A组低于D组(P<0.01),也低于B、C组(P<0.05),术后12~24hA组低于D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托烷司琼能有效预防PONV的发生,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托烷司琼或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