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棕榈炮制工艺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  郭长强 《中成药》1992,14(8):21-23
经对炒棕炭、煅棕炭和烫棕炭样品的薄层层析,水浸出物与鞣质含量测定以及高效液相分析,药理作用比较及临床验证等系统研究,从而筛选出产品得率高、质量好、疗效高的砂烫棕炭新工艺。  相似文献   

2.
杜仲不同炮制品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杜仲用于临床需经炮制。传统的炮制法是炒杜仲炭,但该法操作繁杂,质量难控制,成品收率较低。因此,有人提出推广应用砂烫杜仲炮制法,用该法炮制的成品在收率、绿原酸含量、水溶性浸出物等方面都高于或略高于杜仲炭。为了进一步验证砂烫杜仲的质量,我们用实验动物做了药理比较实验。根据文献记载,杜仲主要功效是降压和安胎,因此,我们选择了降压实验和对离体子宫的影响两个指标,比较了生杜仲、炒杜仲炭和砂烫杜仲在这两方面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炮制对荷叶中荷叶碱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荷叶碱和槲皮素含量为指标,对荷叶生品、煅炭品及炒炭品进行比较,采用HPLC法测定荷叶碱和槲皮素含量。结果:荷叶经煅炭和炒炭后,荷叶碱含量较生品依次降低99.52%和99.23%,槲皮素含量较生品依次增加608.56%和643.85%。结论:加热炮制对荷叶中荷叶碱和槲皮素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六种药材传统炮制与膨化炮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大伟  娄和坤 《中药材》1991,14(11):28-30
本文初步从成品性状、定性、定量方面比较了传统炮制与膨化炮制方法,认为膨化炮制替代传统的炒、烫、煅、制炭等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炒炭对虎杖中蒽醌及鞣质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炒炭对虎杖蒽醌及鞣质类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络合滴定法,测定虎杖炒炭前后的成分含量.结果:虎杖炭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游离蒽醌,总蒽醌含量分别比生品降低了12.7%,4.8%,15.86%,39.72%.而鞣质的含量增高了59.26%.结论:炒炭可使虎杖蒽醌含量降低,鞣质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枣的炮制方法。方法:运用7种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大枣进行炮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炮制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净制,炒黄法,炒焦法,炒炭法,砂烫法,蒸法,煮法7种炮制方法比较,各种炮制方法测得的总黄酮含量有变化,砂烫法中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且吸收峰图谱几乎与净制品和芦丁对照品的一致。结论:砂烫法为大枣较佳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鹿角炮制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盛淑光 《中成药》2003,25(8):632-633
目的:探讨鹿角的最佳炮制方法。方法:采用砂烫法进行水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水溶性成分在砂温170~180℃时没被破坏,磷酸钙、碳酸钙及氮化物皆为盐类,且为水溶性成份,在此温度下不会受到破坏。结论:水浸出物含量测定及临床实验证明砂烫鹿角优于生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地榆生品和制品止血炮制机制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地榆、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均能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1);与生地榆组比较,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均能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5)。结论生地榆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地榆炒炭、地榆煅炭后止血作用增强,且不同制炭方法对地榆止血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敏 《中成药》1998,20(10):17-18
对砂仁及其炒制品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和TLC的鉴别。结果表明,挥发油的含量,生品>炒黄>土炒>麸炒>炒焦>炒炭品;而TLC鉴别结果其成分未显示明显变化。这些研究,为今后制定砂仁合理的炮制工艺,并使之饮片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瓦楞子入药有生用及煅用二种,目前各地炮制规范及书籍均介绍采用传统煅法,即将瓦楞子置于锅内,用武火煅至红透,取出晾凉,碾成粗末。但煅法时间校长,且不易掌握,笔者在实践中探索用砂烫代替煅制,取得较好效果。砂烫的操作方法是:筛取中等粗细河砂,置于炒药锅内武火加热,将瓦楞子埋入,并继续加热,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干姜经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其主要化学成分6-姜酚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炒黄、炒炭(清炒、闷煅)、麸炒、砂炒等不同炮制工艺后干姜中6-姜酚含量的变化。结果:传统炮制中6-姜酚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炒黄>麸炒>干姜>砂炒>炒炭>闷煅。结论:炮制火候和条件是影响干姜中6-姜酚含量的主要因素,炒黄的温度条件相对最低,其6-姜酚含量最高为8.57 mg·g-1,麸炒温度条件比炒黄稍高一些,其6-姜酚含量为8.14 mg·g-1,说明一定受热程度有利于提高干姜中6-姜酚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丘花花  李莹莹  孙承三  吕文海 《中成药》2010,32(12):2111-2114
目的:探讨瓦楞子的适宜煅制温度。方法:通过制备300~900℃的系列煅制品,分析其性状、得率、水浸液pH值、水浸出物、总钙、水煎液中Ca2+含量及代表样品的X-ray分析。结果:实验证明瓦楞子宜在700~750℃范围优选煅制工艺,符合"灰白色、质地酥松"的炮制要求。结论:瓦楞子以炒代煅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清炒法对白术物性及主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对白术生品进行炒黄、炒焦、炒炭测定物性,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多糖成分,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建立标准曲线,运用Excel归一化处理,通过SPSS分析炮制工艺与物性、主成分之间关系。结果:药材某些性质改变明显,氧化值:炒焦(30.47)炒炭(21.38)生品(11.72)炒黄(4.94);多糖含量:炒黄(25.72)炒焦(25.13)生品(10.4)炒炭(0.87)。结论:炮制改变药材大分子结构,改变药材缓和之性,多糖分子排列重新组合,挥发油成分散失,通过研究控制炮制工艺技术参数,调整中药中成分的含量及其比例,确定其适宜的工艺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蔓荆子不同炮制品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对蔓荆子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减少,质量发生变化。共分离鉴定出26个化合物,生品和微炒品均检出26个。炒焦品检出20个,炒炭品检出16个。  相似文献   

15.
鸡内金不同炮制品对小鼠胃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白鼠胃中游离酸、总酸、胃蛋白酶为指标,对鸡内金生品、清炒品、砂烫品、醋炒品及烘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砂烫品或烘品入药为好。  相似文献   

16.
苍耳子的炮制方法与药效及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耳子具有祛风湿、通鼻窍之功.但生品有毒,毒性成分可能与毒性蛋白质或苍耳甙和生物碱有关,加热后,能破坏其毒性.<中国药典>(1995年版)要求炒至黄褐色,去刺后应用.笔者在炮制过程中发现.生苍耳子全体密被钩刺,易相互粘连,炒制时受热不均,难以达到理想要求,而将炒法改为砂烫法,砂粒能与药材紧密接触而使其受热均匀,程度适中,且砂烫后质地疏松,易于煎出药效.结台上述特点,本文对苍耳子不同炮制品的脂肪油含量、薄层层析、水浸出物等项目进行测定,并探讨了各品种的镇痛作用及毒性情况,为苍耳子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炒、烫法为重要的传统炮制方法,但烫法(包括砂烫,滑石粉烫等)容易污染药材,炒法易出现大量的烟雾和刺激性气味,成品质量难以控制、成品收率低。我们在工作中试用烘法代替传统的烫、炒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介绍于下。实验方法及结果采用天津实验仪器厂生产的201型电热干燥箱,药材均购自惠民地区药材批发站.炒、烫法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炮制通则项下制备。烘法炮制:阿胶、鹿角胶须先在供箱内用60℃烘软,切成1厘米的方块备用,杜仲切成1.5厘米的小块,穿山甲、水蛭、藕节等大小分档。先将烘箱  相似文献   

18.
气质联用法分析炮制对青皮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维深  黄培良  陈芃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88-1389
青皮为中医常用理气药。临床上多用炮制品。青皮“生品性烈、辛散力强”,以破气消积为主,醋制后可缓和辛烈之性,增强疏肝止痛、消积化滞作用;青皮炭则有减低燥性,理肠止血的功效。中医认为青皮挥发油是燥性之物,炮制可使之降低,从而减低青皮辛烈之性。现代研究有报道个青皮生品挥发油中9个成分的含量[1]。另有研究证明青皮醋制品、麸炒品、青皮炭中挥发油含量、物理常数、化学组分、油室微观结构等与生品比较发生变化[2,3]。未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蚕砂炒炭前后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蚕砂炭止血机理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空白组,蚕砂生品低、中、高剂量组,炒炭品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剪尾法和毛细管法分别测定不同组别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蚕砂生品低、中、高各剂量组能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但组间差别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炒炭品低、中、高各剂量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生品相比,蚕砂炒炭品各剂量组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P<0.01),其中高剂量组更为显著.结论:蚕砂生品具有一定止血之功,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且炒炭品止血与剂量存在关联,说明蚕砂用于止血时,宜采用炒炭制法.  相似文献   

20.
中药炒炭方法一般有三种:一是直火清炒法。就是把药物直接放在锅内,不加辅料拌炒。二是用河砂烫炒。根据药物不同,分别选用细砂、中砂、粗砂拌炒,砂温保持在250~300℃左右。三是用(桐)油砂烫炒。待油砂加热至220~240℃时倒入药品同炒。笔者认为: 一、不含粉末、不易粉碎的根茎类及体积较大的炒炭品种,宜选用河砂或油砂烫炒,可以省力省时。如地榆、大蓟、大黄等。二、粉末状、含粉末、易粉碎的炒炭品种以直火清炒为佳。如蒲黄、侧柏叶、荆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