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66例多灶性脑梗塞并脑白质疏松、脑室扩大患者的症状、体征、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头颅CT图像作双额径、双尾径及Ⅲ脑室外侧至半球外侧裂径与其相应颅腔径比率测定。结果表明有痴呆患者BC比率增加,ⅢV—S比率减少,与健康对照组及脑梗塞并白质疏松非痴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84例影像学表现与临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诊断标准。方法 对84例SAE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进行跟踪观察。结果 临床以慢性进行性智能减退为主要表现,中晚期呈皮层下痴呆,多伴有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CT 与MRI示脑室周围白质疏松。结论 对SAE的临床诊断应强调存在智能障碍,不宜过分强调痴呆,不宜过分强调痴呆。并提出SAE的诊断应该是动态的,对不典型病例应进行跟踪观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多梗塞性痴呆(MID)患者的头颅CT图像作双额径(BF)、双尾径(BC)及Ⅲ脑室外侧至半球外侧裂径(ⅢV-S)与其相应颅腔径比率测定。结果表明MID组的BC比率增加,ⅢV-S比率减少,与健康对照组及脑梗塞非痴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文认为多梗塞性痴呆不论梗塞灶的部位和容量大小,其痴呆的产生与Ⅲ脑室外侧壁、丘脑和脑岛之间的结构损害累及丘脑及其投射和Papez环路有关。同时,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头颅CT检查有助于鉴别腔隙状态所致的痴呆、Alzheimer氏病的痴呆,以及多发性脑梗塞合并Alzheimer氏病。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塞部位及促发因素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24例血管性痴呆(其中基底节6例、丘脑7例、内囊6例、左皮层大面积及皮质下基底节4例,左侧额叶1例)。多发性梗塞灶19例,单发性梗塞灶5例,梗塞灶少者1个,多者8个,平均为4个梗塞灶。1年内复发者12例,2~3年复发10例,5年以上复发2例,其中2次以上发病占90%。所有血管性痴呆全部有脑萎缩,且呈中央性萎缩。并就脑梗塞部位,反复发作性及多灶性梗塞、脑萎缩等成因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性痴呆与Alzheimer病患者脑局部区域的血流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测定多灶脑梗塞痴呆及Alzheimier病患者的脑局部区域的血流量(rCBF),方法 用^133氙(^133Xe)吸入法测定10例多灶脑梗塞痴呆患者。10例Alzheimer病及20名正常人的rCBF。结果 两个病例组双半球,脑干-小脑rCBF均明显低于正常健康组,脑梗塞痴呆组多数病例双侧半球灰质rCBF降低呈斑块状,Alzheimer病例组均为双侧大脑半球弥散性对称性的rCBF降低,前乾脑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科治疗65例痴呆病人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5例老年性痴呆病人均为1993年5月~2000年5月我科住院病人。男45例,女20例,平均69±8岁(60~81岁)。所有病人经神经心理韦氏成人智能测定及头颅CT检查。全部患者和对照组50例均完成11项分测验,将结果分析根据量表得出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及总智商(FIQ)。 65例均检查了头颅CT,并进行定量分析,脑萎缩线性定量测定,如第三脑室宽度、平均脑回宽度、尾状指数及脑室指数等,局灶性病变的大小、数量及部位,脑室周围白质疏松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50例Binswanger病的临床及试验室资料,着重指出本病常见的症状为智能衰退,最终可导致全面痴呆,大多数患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卒中发作,并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脑血管疾患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或有心肌梗塞病史,CT及MRI脑扫描均能发现脑室周围低密度((PVLD),后者对本病诊断尤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讨论Binswanger病生前诊断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重度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使用脑室及原发出血灶双侧置管并进行尿激酶持续灌注治疗38例重度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效果。结果按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6例,无效及恶化死亡10例,总有效率73.68%,治愈率31.57%,病死率26.32%。结论早期采用脑室及原发出血灶穿刺和尿激酶持续灌洗引流治疗重症继发性脑室出血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脑梗塞引起痴呆的25例和未引起痴呆的63例二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探讨脑梗塞引起痴呆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痴呆发生可能性最大的危险因素,既往卒中发作史和心脏疾患为痴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CT表现为双侧半球梗塞灶、多发梗塞灶、底节丘脑区梗塞灶与痴呆的发生关系密切,也应视为脑梗塞引起痴呆的重要临床因素。对诸危险因素易致痴呆的机理和痴呆组的一些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 3 4例老年人多灶脑梗死痴呆与 2 1例非老年多灶脑梗死性痴呆与 2 1例非老年多灶脑梗死性痴呆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以探讨老年人多灶脑梗死性痴呆的特点。现整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取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 ,头颅CT扫描证实为多灶性脑梗死且符合DSM -Ⅳ—关于多灶脑梗死性痴呆诊断标准的 5 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发病年龄自然分成老年组 (≥ 60岁 )及非老年组 (<60岁 )。老年组 3 4例 ,男 2 4例 (70 6% ) ,女 10例 (2 9 4% ) ,男∶女 =2 4∶1,发病年龄 60~ 85岁 ,平均 67 8±…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VaD)在临床上定义为由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脑部损伤所致的获得性智力损害[1]。普遍认为,血管性病变是造成痴呆的第二大类原因,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2]。VaD的特点是,起病突然,病情呈阶梯性恶化,早期功能缺陷呈斑片状分布,有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大多数学者将VaD分为以下几种病理类型[1]:(1)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2)单发性梗死性痴呆;(3)小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4)低灌注性痴呆;(5)出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积水可由脑出血、肿瘤、炎症、中脑导水管或第四脑室孔迅速阻塞引起。中脑导水管阻塞可因异物或游离脂肪所致但脑室内游离结石所致者罕见,本文报告一例。 患儿,男,10岁,突起头痛、呕吐、几小时后意识障碍,CT扫描示急性脑积水收入院手术治疗。入院时呈半昏迷状态(GCS 6分),除肌腱反射亢进外无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甘露醇静脉点滴后意识呈木僵状态。颅骨平片正常,CT示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张,第三脑室后部见一椭园形高密度影,CT复查发现结石在导水管上口嵌顿。行脑室引流术后次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麻痹性痴呆(GPI)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麻痹性痴呆早期以认知及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影像上主要为脑室扩大,实验室检查有特征性改变。结论:麻痹性痴呆早期临床容易误诊,应重视梅毒血清和脑脊液抗体的检查,结合CT、 MRI可以诊断,大剂量足疗程青霉素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通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认为术前对患者进行脑室测量并矫正和脑血管造影检查,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和减少并发症。现结合我院52例手术结果分析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52例,其中帕金森氏综合征28例,主要以丘脑腹外核为毁损灶,癫痫20例,其毁损灶主要为双侧杏仁核;精神病4例均为男性,毁损灶主要为双侧扣带回。二、脑室测量结果及诊断依据。(1)本组52例发现脑萎缩31例,且均有不同程度脑室扩大。其中帕金森氏综合征23例,癫痫5例,精神病3例。三脑室扩大22例,侧脑室扩大28例。(2)本组脑室扩大诊断依据为国內吴氏标准,即:三脑室宽度大于7mm为扩大,侧脑室前角宽度大于21mm为扩大。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正常颅压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5例SAH继发NPH。其主要发病机制是CSF循环和吸收障碍所致,与破裂动脉瘤的位置、脑室积血、脑室扩张持续时间及病情程度有关。同时发现脑室扩张后易在动静脉交界处或脑室周围形成小梗塞灶,加重NPH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脑室脊索瘤样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三脑室脊索瘤样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和病理检查结果,并结合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入院时精神状态较差,白天睡眠次数增多。术前头颅MRI示鞍上三脑室区域团块状异常信号灶,约2.5 cm×2.5 cm×2.12 cm大小,T1W呈等低信号,T2W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见病灶均匀强化明显。考虑:①三脑室脑膜瘤;②淋巴瘤;③生殖细胞瘤。手术经纵裂胼胝体入路作肿瘤部分切除。病理检查为三脑室脊索瘤样脑膜瘤(WHOⅠ~Ⅱ级)。结论:成年人三脑室脊索瘤样脑膜瘤少见,确诊需病理证实,其生物学特征有待更细致和深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脑电活动及脑影像学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PD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量表、BEAM频谱分析及脑影像学检查,对经MMSE初步测查后可疑认知功能障碍者进一步行成套神经心理学评估(FOM、RVR、DST、BD、BNT、HAMD)。结果PD痴呆组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分值明显降低,痴呆组慢波(δ、θ频段)相对功率谱较非痴呆组明显增高(P〈0.01),而快波(β1、β2频段)的相对功率谱显著降低(P〈0.05);痴呆组额叶、颞叶的皮质萎缩及皮质下萎缩程度明显增加,且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者明显高于非痴呆组;PD认知功能损害与额叶脑沟宽度、外侧裂宽度、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前角指数及δ波功率值相关。结论神经心理学测验有利于发现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PD认知功能障碍与额颞叶皮质萎缩、皮质下机构萎缩程度、δ波功率及抑郁障碍密切相关,合并LA者痴呆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脑白质疏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40例痴呆患者、120例无痴呆脑血管病患者及60例临床既无痴呆也无脑血管病病史的“正常”老人CT和MRI资料,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痴呆(62.50%)、脑血管病(34.17%)和“正常”老人(15.00%)。推测脑白质疏松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脑室周围半卵圆区缺血、缺氧及炎症反应所致脑白质神经纤维脱髓鞘。脑白质疏松可能加重或导致智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的脑CT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3例血管性痴呆与同年龄组健康老年人的脑CT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间的脑室系统指数及白质疏松情况有显著性差异,血管性痴呆脑CT主要表现在中央性萎缩,白质疏松的发生率较健康老年人组高,血管性痴呆组中,左侧半球大灶性病损发生率高于右侧,小灶性病损最常见于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视丘,两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混合性痴呆26例为研究组,老年前期型老年性痴呆31例和多发性梗塞性痴呆30例为对照组,通过采集病史、体检、智力测定及头颅CT平片的方法进行追踪调查。结果表明:不论有无高血压,有潜隐缓慢起病;有中风史,缓慢发展的痴呆病程;有局灶神经体征,智力减退较明显,CT证实有脑萎缩及梗塞灶,大多可考虑混合性痴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