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分型古今湿疹中医外治处方文献进行收集,通过频度分析总结治法及方药特点,以探讨各型湿疹中医外治处方辨证论治规律。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整理的方法,从《中国方剂大辞典》中及维普医药信息咨询系统中湿疹中医外治处方合计共838首。对所选文献进行治则治法、方剂统计及药物整理分析,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为主。各型湿疹在处方用药分类上均以清热燥湿药为主,剂型选择及药对各型差异较小,各型以溶液、软膏、散剂最多,但慢性湿疹外用药的类型明显增多包括酊剂、硬膏等。结论提出湿疹中医外治法共识: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是湿疹外治的一大治法,湿疹在中医外治法中对分型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主要是辨病使用;但是湿疹外治处方辨证有多样性,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外用药有所侧重或偏于清热或燥湿或祛风,还需要根据病情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
范瑛  宋坪 《环球中医药》2015,(1):108-112
中药湿敷治疗湿疹,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整理文献,归纳各家经验,关注目前中药湿敷治疗湿疹的研究进展,探讨湿疹不同病程、不同皮损部位遣方用药差异。急性、亚急性湿疹应以清热除湿为法,佐以杀虫止痒,还需根据皮损潮红、渗出、瘙痒程度,调整湿敷方用药之侧重。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应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法,兼顾清除湿热余邪,还需根据皮损肥厚、干燥、瘙痒程度,配伍相应药物。对于特定部位的湿疹,在辨证遣方时,应考虑皮损部位易感之邪、所属脏腑、所过经络;在选择药物时,需考虑药物之升降沉浮及所归经络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肛周湿疹的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治疗肛周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中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复方专利,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  相似文献   

4.
目的:统计治疗小儿湿疹的中药内服、外用方剂,分析其临床常用药和用药规律,为小儿湿疹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09—2014年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中医药期刊收录的治疗小儿湿疹的相关文献,归纳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用药规律与思路。结果:现代医家治疗小儿湿疹内治法用药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补虚药等为主;外治法以清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等为主;内外合治法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解表药等为主。结论:在小儿湿疹的治疗中,用药频次超过10%的核心药物有24味,多归于脾胃表里两经,药性多寒、温,药味多苦、甘、辛、淡,功效以清热、利湿、解毒、健脾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中医外用药物的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借鉴。方法:应用文献学方法、频数分析方法、中医计量学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217首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外用方剂中的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用药物性味及归经有明显规律。结论:外用药物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寒温为正,归经以肝、肺、心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建平教授治疗慢性湿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其门诊治疗慢性湿疹的治验处方155首,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频次在10次以上的中药27味,主要有附子、炙麻黄、细辛等,得出中药核心组合10个,新方5首。结论:米建平治疗慢性湿疹以升阳活血、宣发透毒为法,初步构建"心火脾虚-阳虚不运-湿毒蕴积-毒损络脉-气血瘀滞-贼邪袭肺"的慢性湿疹发病模型,与温阳、渗湿、化瘀、行气通滞、透疹毒、发汗解表"六位一体"的慢性湿疹综合性治疗网络,用药以辛甘温性中药为主,擅用"附子-炙麻黄-细辛"、巧用虫类药等,为其治疗慢性湿疹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建立椎动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共计99味,使用频次479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88.93%;其中药味以辛、苦为主,累积频率达61.02%;药性以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74.42%;归经以肝、脾、心为主,累积频率达58.56%.结论:本病以肝肾亏虚,气血瘀滞为主,临床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等中药运用最多.  相似文献   

8.
湿疹中医外治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古今湿疹中医外治处方文献进行收集,通过频度分析总结治法及方药特点,以探讨湿疹中医外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整理的方法,从《中国方剂大辞典》中及维普医药信息咨询系统中湿疹中医外治处方合计共838首。对所选文献进行治则治法、方剂统计及药物整理分析,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①湿疹外治法以清热、燥湿、祛风为主;②用药以清热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解表药等为主,以苦参、黄柏、白鲜皮、黄连、冰片、枯矾、苍术等为核心药物;③治疗湿疹外用药物主要药味以苦、辛二味为主,药性以寒性为多;④常用药对为苦参、黄柏;⑤常用剂型为溶液;⑥有使用毒性药物,以古代方剂明显。结论: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是湿疹外治的一大治法,同时湿疹外治处方辨证有多样性;外用药也需要辨证论治,立足病机;自拟方黄柏、苦参、白鲜皮、蛇床子、枯矾可用于急性湿疹治疗,常用剂型为溶液剂,多采用冷湿敷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祛湿止痒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口服,观察组予中药祛湿止痒方煎汤口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祛湿止痒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湿疹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CNKI中运用中医方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文献,筛选其中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方剂数据库,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整理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剂101首,共使用中药131种。诸方中以补气温阳、利水消肿、活血化瘀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药物组合是黄芪-葶苈子,出现40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组,新处方8首。结论: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温阳补气、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为主,进而揭示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杜丹 《四川中医》2012,(9):113-114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按湿疹各种类型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在湿疹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中医的治疗原则是以祛除风、湿、热邪气为主;而在湿疹慢性期的治疗原则以健脾益气、养血活血等扶正治疗为主[1]。在内服中药的同时,外擦中药青鹏膏剂,使其作用于局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薄肤止痒之功。结论:内服及外擦中药综合治疗湿疹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外治湿疹的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关于外治湿疹的中药复方专利,录入Excel 2019进行选录,借助SPSS Modeler 18.0软件、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网状图展示。结果 通过筛选共纳入中药复方专利142项,涉及中药445味。单味中药苦参71次(50.00%)、黄柏53次(37.32%)、蛇床子51次(35.92%)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味中药。中药功效以清热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平、寒、温为主,药味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主要归属于肝、肺、胃经。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苦参-地肤子,白鲜皮、苦参-黄柏,白鲜皮、苦参-百部”等。聚类分析得到7类“苍术、牡丹皮、地肤子”、“防风、白芷、紫草”等。结论 中药复方专利外治湿疹有规律可循,以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基本原则,符合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盆腔炎选穴及所用中药的性、味、归经等规律特点,为慢性盆腔炎穴位敷贴治疗标准化提供参考和借鉴,为腧穴配伍及穴位敷贴用药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自建刊以来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文献,采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次分析方法,分析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选穴及用药规律。最终纳入文献32篇,包括23个穴位、43味药物。结果与结论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经脉穴位选择上,多以关元穴为主穴,经脉选择以任脉为主,穴位类型以募穴为主;在用药上,以选用延胡索、三棱、大黄为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归经理论,指导中医骨伤科用药。方法:分别统计《中医伤科学》中各种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内外用药)中代表方剂的药物归经。结果:治疗骨折的药物归经,归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经药物的次数分别为:47、37、15、20、13。用药频数分别为:267、297、87、71、67。结论:中医治疗骨折与治疗药物归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选用中药时,以肝肾经为主,同时兼顾心经用药,有助于提高中药的靶向作用,提高骨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慢性湿疹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尤其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期儿童,病因复杂且病情反复,表现为局部皮肤浸润肥厚,呈苔藓样改变,且伴有顽固性瘙痒,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西医多以止痒、抗过敏等对症治疗为主,常选用抗组胺药物、外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易产生药物依赖性等不良作用,且临床疗效欠佳。鲁艳芳教授认为儿童慢性湿疹多因血热风燥、邪伏肌表所致,强调清热润燥、祛风凉血为其治疗原则,自拟消疹止痒方为治疗儿童慢性湿疹经验方,临床运用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口服中医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用药规律,并做出新方预测。方法:收集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药内服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建立方剂数据库,对方剂进行用药频次、药物组合及新方等分析。结果:筛选出112首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药处方,共144味中药,常用中药有29味,常用药对有8个,新处方7个。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用药以大剂量健脾益气升提为主,多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加减,佐以补肾固冲,常用清热利湿药物以治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文献探究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相关文献,建立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用药规律进行探究,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结果: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文献中所含中药复方104首,中药129味,药物种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和收涩药为主;药物性味以甘、苦为主,药性多为寒、平;归经以肝经、肾经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出4个聚类组合,另外对所涉及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规则17条,药组(3味药、4味药)规则36条。结论: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药物性味以甘苦为主,归肝肾两经,核心单味药为黄芪、丹参、生地黄等,临床治疗方法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探讨急性湿疹外洗方剂组方的规律,进而揭示近年来急性湿疹外治法中医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和整理近10 a治疗急性湿疹外洗方剂155首,将方中药物按功用分类,并做各单味药物的使用频率统计;同时归纳药物的五脏归经,各种治法的使用频次、配伍频次。结果:清热解毒药与燥湿止痒药是其主要部分或基本组成,外洗的治则以清热燥湿为主。结论:热邪与湿邪郁于肌肤为急性湿疹的首要病机,外洗方剂的组方原则多为清热化湿。  相似文献   

19.
此文探讨了源自《医方集解》中龙胆泻肝汤的源流出处以及方名释义和立法依据,龙胆药物来自龙胆科根及根茎植物,具有清利肝胆实火、清泻肝经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皮肤病病机通常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证,急性期常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病机与湿、热、虚、瘀有关,急性湿疹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湿疹以脾虚湿蕴为主,慢性湿疹以血虚风燥、血瘀为主,热重于湿型以龙胆泻肝汤和其他方剂配伍加减。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为风邪、湿热、血燥,治以疏表祛风止痒、清热利湿止痒、滋阴润燥止痒,方选龙胆泻肝汤加祛风止痒药物,此文通过对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分析,阐述龙胆泻肝汤对于湿热型皮肤病急性期的显著效用,并列举了部分龙胆泻肝汤在皮肤科病证中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陈志强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方法:随机抽取陈志强教授的中医男科门诊慢性前列腺炎病例119例,通过调查慢性前列腺炎(CP)基本用药的分布频率及慢性前列腺炎的基本证型、年龄分布,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19例门诊病人中,常用的中药为补肝肾强筋骨药、行气活血化瘀药、清热利湿解毒药及健脾补虚药等组成,其中牛膝(68.9%)、桑寄生(58.8%)等10味中药的出现频率较多;中医证型调研中以湿热蕴结证居多占54.62%,气滞血瘀证居第二位占20.17%,其次为肾阳虚损者占16.81%,阴虚火旺者占8.4%.常用中药的分布在CP年龄、证型中存在差异.结论:CP以邪实证为主,湿热、血瘀多交互为患;虚证多为兼夹证,相对较少见.陈志强教授治疗CP强调从肝脾肾论治,平补肝脾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