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洁清 《当代医学》2008,(16):102-103
目的 探讨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以单侧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功能检查情况及疗效.结果 36例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其中29例听力曲线为低音型,中高频基本正常,听力损失为轻度,经治疗后均痊愈.7例患者在初诊后5h~18h听力由轻度下降至中、重度,曲线呈以高频下降为主的下降型,并伴有眩晕.经治疗1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结论 对以单侧耳闷为主诉的患者,应考虑突发性聋的可能,早期进行听力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龚洁清 《当代医学》2008,(15):102-103
目的 探讨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以单侧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功能检查情况及疗效.结果 36例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聋患者,其中29例听力曲线为低音型,中高频基本正常,听力损失为轻度,经治疗后均痊愈.7例患者在初诊后5h~18h听力由轻度下降至中、重度,曲线呈以高频下降为主的下降型,并伴有眩晕,经治疗1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结论 对以单侧耳闷为主诉的患者,应考虑突发性聋的可能,早期进行听力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伴发耳闷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突发性聋伴发耳闷症状的发生及转归。方法:收集突发性聋患者230例临床资料,前瞻性研究分析耳闷组与无耳闷组患者听力学特点,耳闷组患者不同病程的治疗效果,以及不同治疗结果的听力学特点。结果:耳闷组98例,无耳闷组132例,耳闷的发生率42.61%。耳闷患者和无耳闷患者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例伴发耳闷的患者行耳闷程度评分结果表明,男性得分较女性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833,P=0.067);耳闷治疗1周的改善率为42.86%,一个月累积改善率为85.71%,1个月治愈率为74.29%,半年累积治愈率为97.14%;发病2周内治疗的患者耳闷1个月累积改善率达87.50%,1个月治愈率可达81.25%,发病2周后治疗的患者1个月累积改善率为81.82%,1个月治愈率为59.09%;治疗1个月耳闷术愈组与耳闷消失组比较,耳闷未愈组患者年龄相对较大,高频型听力曲线相对较多,听力损失相对较重。结论:突发性聋患者的耳闷首诊发生率超过1/3。即使错过听力的最佳恢复时间,患者的耳闷感经治疗也可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袁婧  董钏  罗刚 《四川医学》2018,39(12):1387-1389
目的分析以突发性耳聋为首发表现的听神经瘤病例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421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确诊为听神经瘤的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421例突聋患者中确诊听神经瘤5例,占1. 19%;男5例,年龄32~48岁。其中4例伴有耳鸣,1例伴有眩晕。听力损失轻度2例,重度3例;听力曲线类型呈高频下降型2例,平坦下降型3例。3例ABR异常。管内型3例,中型1例,中大型1例。3例管内型患者采取观察治疗策略,2例手术。结论部分听神经瘤患者的首发临床表现可为突聋,尤其是局限于内听道的小肿瘤。突聋患者应常规行ABR和MRI检查,以免漏诊听神经瘤。根据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气血亏虚型突发性聋的中医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02例气血亏虚型突发性聋患者,采取中医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中药辨证内服为主,配合针灸等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疗效,并与《中国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的1 024例患者的西医治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1)总体疗效:经中医规范化综合治疗后,102例患者中,痊愈26例,显效30例,有效24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78.43%。(2)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疗效:以平坦型疗效最好,低中频下降型和全聋型稍差,中高频下降型预后不良,但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主要伴随症状缓解情况:91例伴耳鸣患者中,有效83例(占91.21%),无效8例(占8.79%);59例伴耳闷患者中,有效56例(占94.92%),无效3例(占5.08%);18例伴眩晕患者中,有效18例(占100.00%),无效0例(占0.00%)。(4)不良反应情况:除1例因首次针灸时出现晕针而未继续针灸以及1例糖尿病患者足背有小面积溃疡而未行中药沐足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完成所有治疗,且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5)与《中国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西医治疗结果比较,其总体疗效、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疗效及主要伴随症状的缓解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血亏虚型突发性聋的中医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案不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探讨前庭功能与突聋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视频眼震电图(Vdeo - nystaghograhy,VNG)技术检查8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功能.结果:眼视动系统检查出现一项或以上异常共20例(4%);变位试验诊为水平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25例(32%);温度试验单例减弱30例(36%);伴优势偏向5例(16%)无固视抑制失败,视动试验双侧对称.前庭功能检查对突发性聋预后及听力损失与前庭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是一致的.伴眩晕组,合并有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颈椎病)伴眩晕单侧半规管功能受损者高频及重度听力损失高于半规管正常者,预后也差.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伴眩晕的慢性病(如高血脂、高血压、颈椎病)25%,不伴眩晕并发症者5%;结论:伴眩晕的突发性聋发生率高,突聋伴前庭功能损害者其高频或重度听力损失发生率高于突聋且前庭功能正常组,预后亦差,因此,前庭功能检查对突发性聋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55-6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关系及各类型突聋的治疗效果,探讨高频突发性聋患者疗效较差原因。方法对2012年6月~2016年6月151例确诊为S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对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平均阈值与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将不同类型患者疗效与全国SHL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进行对比。结果全聋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SHL患者的听力损失平均阈值与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存在相关性(P0.05)。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SHL患者的听力损失平均阈值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存在相关性(P0.05)。高频下降型疗效较差(P0.05)。结论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方案应不同,疗效较差的高频下降型可考虑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突发性聋伴眩晕四种听力类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与血管损伤因素相关检查的临床价值及意义,了解血管因素在突发性聋伴眩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例,按听力曲线类型分成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全频下降型、全聋型4组,分析其颅多普勒(TCD)、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检查结果异常的分布情况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例中全聋型占35.7%、高频听力下降型24.5%,低频听力下降型20.4%,平坦下降型19.4%.血管相关检查结果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异常检出率为83.7%,MRI为67.3%,颈部彩超为52.0%,TCD为17.3%.低频下降型患者血管相关检查异常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人中,低频下降型血管因素影响较小.同型半胱氨酸和MRI检查是突发性聋伴眩晕病人血管损伤性因素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不同听力曲线分型突发性聋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自2009年1月~2014年12月对268例突发性聋患者及5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按照听力曲线将突发性聋患者分为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及全聋型等四个组别,并对比分析总分值及各个因子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值在健康对照组、低中频下降型组、中高频下降型组、平坦型组及全聋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递增趋势;各组间总分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个因子评分在健康对照组、低中频下降型组、中高频下降型组、平坦型组及全聋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抑郁、焦虑2个因子差异性更大(H100),且呈递增趋势。低中频下降型组及中高频下降型组中,单纯耳聋患者、耳聋合并耳鸣患者、耳聋合并耳鸣眩晕患者三者间的SCL-90总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坦型组及全聋型组中,单纯耳聋患者、耳聋合并耳鸣患者、耳聋合并耳鸣眩晕患者三者间的SCL-90总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递增趋势。结论突发性聋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听力曲线不同,其影响不同,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平坦型及全聋型患者中,其生活质量依次呈递减趋势。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及全聋型患者中,产生抑郁、焦虑的可能性依次增大。耳鸣、眩晕症状对不同听力曲线类型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不同,其低中频下降型及中高频下降型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但对平坦型及全聋型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疗程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聋患者185例(228耳)的临床资料,分别就性别、年龄、耳侧、伴随症状、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损伤频率平均听阈及疗程对总有效率的影响,筛选出相关因素后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8耳中无效144耳,有效31耳,显效23耳,痊愈30耳,总有效率为36.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损伤频率平均听阈及疗程均与总有效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耳侧及眩晕、耳鸣及耳闷等伴随症状无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治疗时间、疗程与总有效率有相关性(P<0.05),而听力损伤频率平均听阈与总有效率无关(P>0.05)。结论女性患者预后优于男性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发病至治疗时间的延长,总有效率呈下降趋势;低频下降型预后最好,平坦下降型、全聋型次之,高频下降型最差。早期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而对第1疗程无效者,宜再继续治疗2个疗程。  相似文献   

11.
变压性眩晕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占国  徐先荣  王淑红  张素红 《医学争鸣》2006,27(23):2149-214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5岁. 在一次潜水上升时出现了突发性眩晕、恶心及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上岸后症状未消失,遂到附近医院就诊. 经查:前庭功能示双侧前庭功能下降,纯音测听示双耳2000 Hz以上中高频区听力下降50~90 dB(HL),诊断为"眩晕症". 经对症治疗后眩晕症状缓解. 半月后患者又在乘客机上升过程中出现了轻度视物旋转,晃动感;下降时捏鼻鼓气后产生了严重的眩晕症状,自觉听力明显下降,伴耳鸣、恶心. 下机后症状持续约36 h. 遂来我院诊治. 专科查体未见异常,中耳、内耳CT扫描结果正常,听力测试结果同前,经过扩张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眩晕消失,右耳听力提高平均10 dB(HL),左耳听力提高不明显. 患者既往有多次晕车、晕机病史.  相似文献   

12.
[背景]探讨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34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伴眩晕及体位试验结果分为突发性聋伴BPPV组(62例)、突发性聋伴眩晕非BPPV组(66例)和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220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善情况及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BPPV的疗效.结果见,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多为全聋型及平坦下降型,多累及后半规管;突发性聋不伴眩晕组听力有效改善率明显高于突发性聋伴BPPV组(P<0.05);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经1~3次复位治疗后均可痊愈.[讨论] BPPV可能是影响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恢复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业军  刘建设 《当代医学》2021,27(30):101-103
目的 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6例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眩晕分为眩晕组(n=82)和非眩晕组(n=9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患耳数、诱因、耳鸣、耳闷胀感、伴随基础疾病、家族遗传及中耳CT、1.5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情绪心理、前庭功能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 d后,眩晕组眩晕恢复正常62例,其中46例听力明显提高,仍伴眩晕22例,其中9例听力明显提高,眩晕恢复正常组听力明显提高占比高于眩晕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眩晕与全聋性突发性聋密切相关,改善眩晕可明显提高患者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期做到突发性聋的早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143例(共155耳)突发性聋患者的病历资料,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到治疗时间、诱因、伴发症状、合并症、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案对治疗总有效率的影响,从而筛选得出对治疗总有效率有影响的因素,再将上述因素纳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患者155耳,治疗总有效率6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到治疗时间、眩晕和听力损失程度3个因素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到治疗时间(P<0.000 1)和听力损失程度(P =0.029 4)是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就诊时间越短,预后越好;轻度听力损失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鼻咽癌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分析41例鼻咽癌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中,听力下降36例,耳痛无听力下降5例,其中伴耳鸣31例,头痛7例,面部麻木疼痛6例,眼球外展受限6例等.本组患者易被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误诊患者中以浸润型(43.48%)和黏膜下型(26.09%)鼻咽癌为主,活检时如取材不深不易确诊.结论 对可疑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鼻咽癌者应仔细检查鼻咽部,多次活检可以降低鼻咽癌的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规范化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791例(791耳)采用中医规范化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耳别、病程、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伴随症状(耳鸣、耳堵、眩晕)和既往治疗史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总体疗效方面:791例患者中,痊愈179例,显效115例,有效141例,无效356例,痊愈率为22.63%,总有效率为54.99%。(2)疗效的影响因素方面:老年患者的疗效较中青年患者差;病程越短则疗效越好;耳聋程度越轻则痊愈的可能性越大;听力曲线为低频下降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全聋型者,其痊愈率依次降低;伴有眩晕者的痊愈率较无眩晕者低;既往经过西医治疗无效患者的疗效较未经过任何治疗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规范化治疗突发性聋具有一定的疗效,而患者的年龄、病程、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眩晕、既往有无治疗史等因素对疗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经西医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运用中医综合治疗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4-66
目的分析高压氧综合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突发性聋高频下降型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突发性聋高频下降型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HBO组)和药物组(对照组),HBO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各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HBO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听阈降低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高压氧治疗可较好地改善突发性聋高频下降型患者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369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频下降型82例,高频下降型37例,平坦下降型105例,全聋型145例;男性145例,女性224例;平均年龄(50.2±10.5)岁.按照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分型统计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计算NLR,分析其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结果]全聋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7.0×10~9/L组与≤7.0×10~9/L组痊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7.0×10~9/L组与≤7.0×10~9/L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为无效与有效、显效、治愈3种疗效患者NLR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低频下降型与其他3种类型NLR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突发性聋患者4种听力曲线类型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与NLR均可反映预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NLR高则预后好,支持炎症理论在突发性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其中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均较其他3种听力曲线类型高,提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是评估突发性聋预后的可靠指标,在评估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时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360例老年人听力普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对山西省临汾地区360例50~83岁老年人进行听力普查,其中305例诊断为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耳聋。根据语频及高频听阈均值。老年性聋的听力曲线可分为三种类型:高频下降型、斜坡型和平坦型。早期老年聋以高频损害为主,对语言频率影响较小,不易引起人们重视。因此,对老年人群进行听力普查有助于老年聋的早期发现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突发性耳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48例居住海拔>3000米突发性耳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变位试验及眼震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 分为突发性耳聋伴BPPV组45例(BPPV组)和突发性耳聋不伴BPPV组103例(不伴BPPV组);根据听力曲线再将2组分为4型:低中频下降型(Ⅰ型)、中高频下降型(Ⅱ型)、平坦型(Ⅲ型)、全聋型(Ⅳ型).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伴BPPV患者按照BPPV类型进行了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并随访3~12个月.结果BPPV组中高频下降型患者较多(48.89%),不伴BPPV组中平坦型患者较多(43.69%),BPPV组治疗后听力的听阈降低值[(16.74±3.72)dB]低于不伴BPPV组[(25.59±3.46)dB],BPPV组总有效率(35.56%)低于不伴BPPV组(5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经手法复位后均治愈.结论 高原地区突发性耳聋伴BPPV治疗后听力改善不明显,疗效较差,耳石复位是治疗BPP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