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5年间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及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动态改变,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结果 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中,以老年男性病例多见,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各占50%,其中前壁心肌梗死占多数,为45.83%,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分别占25%和20.83%,并发症中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多见,Ⅱ级以上心功能不全占87.50%,心律失常中以房性早搏多见,占41.67%,病因与长期缺氧、血液粘稠度改变、电解质紊乱、年龄、合并多个心肌梗死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5年间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及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动态改变,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结果 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中,以老年男性病例多见,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各占50%,其中前壁心肌梗死占多数,为45.83%,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分别占25%和20.83%,并发症中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多见,Ⅱ级以上心功能不全占87.50%,心律失常中以房性早搏多见,占41.67%,病因与长期缺氧、血液粘稠度改变、电解质紊乱、年龄、合并多个心肌梗死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部分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重庆市城区某社区进行抽样流行病学调查,了解COPD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为COPD的防治提供客观和可靠的基本资料.方法 选择重庆市南岸区某社区40岁及以上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进行调查.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0.7为诊断COPD的肺功能标准,对符合该标准的患者通过询问病史、X线胸片和心电图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肺功能损害的心肺疾病.结果 共1518例接受调杳,男517例,女1001例.COPD的累计患病率为12.78%,其中男性为23.02%,女性为7.49%.主要的危险凶素为吸烟[OR=2.88,95%CI(2.118~3.928)]和室内的油烟污染[OR=1.98,95%CI(1.685~3.317)].吸烟者被检出为COPD达22.06%.调查中诊断为COPD的患者仅有9.30%过去知道自己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COPD.结论 重庆市城区COPD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患者对自己患COPD的知晓率也非常低,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大同某矿区煤矿工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下属煤矿的工人5 740名,对所有入选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凡肺功能检查FEV1/FVC<70%和FEV1<80%预测值,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所有肺功能检测异常者行X线正位胸片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1980年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诊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结果实际调查5 168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为7.7%,肺心病患病率1.0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的患病率井下工人8.5%和1.26%,井上工人5.8%和0.53%。结论煤矿工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井下工人的患病率高于井上工人,影响患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工龄、工作环境、吸烟、经济状况、卫生知识的掌握和是否遵守劳动纪律,在上述疾病防治策略中应努力改善煤矿工人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加强工人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我院5年间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及1979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动态改变,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 结果 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中,老年男性病例占多数,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各占50%,其中前壁心肌梗死占多数,为45.83%,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分别占25%和20.83%,典型心绞痛症状占16.67%,并发症中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多见,Ⅱ级以上心功能不全占87.50%,心律失常中以房性早搏多见,占41.67%.经治疗20例病情逐渐好转,3例表现为顽固心衰、呼吸衰竭,1例因左心衰并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肺病合并心肌梗死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典型心绞痛症状少见.病因与长期缺氧、血液粘稠度改变、电解质紊乱、高龄、合并多个心肌梗死危险因素有关.氧疗、扩张血管、抗感染、抗凝、强心利尿等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误诊发生,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从症状、体征和检查方面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误诊的原因:COPD病程中反复发生肺部感染;COPD老年患者,其痛觉反应较迟钝;严重肺气肿常掩盖典型的气胸体征;病情危重无法行X线检查,或某些X线检查难以发现;某些COPD患者心电图酷似AMI;慢阻肺合并气胸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如不认真体检,及时行X线检查。结论对COPD患者应常规作X线胸片检查,特别是疑为SP。必要时作CT检查或检查抽气,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我院5年间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及1979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动态改变,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 结果 2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中,老年男性病例占多数,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各占50%,其中前壁心肌梗死占多数,为45.83%,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分别占25%和20.83%,典型心绞痛症状占16.67%,并发症中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多见,Ⅱ级以上心功能不全占87.50%,心律失常中以房性早搏多见,占41.67%.经治疗20例病情逐渐好转,3例表现为顽固心衰、呼吸衰竭,1例因左心衰并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肺病合并心肌梗死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典型心绞痛症状少见.病因与长期缺氧、血液粘稠度改变、电解质紊乱、高龄、合并多个心肌梗死危险因素有关.氧疗、扩张血管、抗感染、抗凝、强心利尿等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孙蝶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143-144
目的探讨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误诊发生,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从症状、体征和检查方面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误诊的原因:COPD病程中反复发生肺部感染;COPD老年患者,其痛觉反应较迟钝;严重肺气肿常掩盖典型的气胸体征;病情危重无法行X线检查,或某些X线检查难以发现;某些COPD患者心电图酷似AMI;慢阻肺合并气胸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如不认真体检,及时行X线检查。结论对COPD患者应常规作X线胸片检查,特别是疑为SP。必要时作CT检查或检查抽气,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于小兵  吴定钱 《医学文选》2000,19(6):900-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有关研究多集中在COPD与胃食管反流(GER)的关系。为了合理选用消化系统药物,提高COPD的治疗效果,本文收集71例COPD并发消化系统症状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6月至1999年9月COPD住院患者71例,其病史、体检、X线胸片和肺功能检查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1]。既往无肺动脉高压、高血压、冠心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男54例,女17例,年龄52~74岁,平均(63±3)岁。全部病例应用抗菌药、支气管舒张剂、吸氧等常规治疗。1.2 并发消化系统症状 大便异常49例(69.0%),其中…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北京市什刹海社区常住居民COPD患病及诊断情况.方法 对北京市什刹海社区年龄在40~75岁自愿接受调查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既往有无诊断COPD及其他疾病情况,呼吸道症状,吸烟史、是否戒烟、吸烟量、吸烟时间、是否有被动吸烟、饮酒史、职业、收入情况等.肺功能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6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对FEV1/FEV6<70%的受试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200μg后FEV1/FEV6<70%者诊断为COPD.结果 共对1290例受试者进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者1270例,完成合格问卷及肺功能检测者共1261例,平均年龄58.0±9.1岁.其中男382例,平均年龄59.8±9.0岁;女879例,平均年龄57.1±9.0岁.诊断为COPD 77例,其中男39例(50.6%),女38例(49.4%).COPD患病率为6.10%,其中男性患病率10.21%,女性患病率4.32%.COPD患者平均年龄62.4±9.8岁.COPD患者中既往明确诊断COPD受试者仅24.68%(19/77).无症状患者为49.35%(38/77),多为COPD早期(GOLDⅠ级占82.14%,Ⅱ级占33.33%,Ⅲ级占20.00%,Ⅳ级占0%),而GOLD Ⅰ级 COPD患者诊断率仅为3.57%.COPD漏诊与GOLD Ⅰ级明显相关(P=0.034),而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累积吸烟量与COPD是否漏诊并无明显关联.结论 COPD是北京市区居民常见疾病,但诊断率低,漏诊率高.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社区居民中对COPD的认知度,并增强社区医生对COPD的识别能力,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Homoharringtonine (HHT)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late stage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aemia (CML),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long term maintenance during complete cytogenetic response. Long term efficacy and toxicity profiles of low dose HHT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 patients with CML received 1.5 mg/m^2 of HHT alone by continuous daily infusion for seven to nine days every four weeks. Of 79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31 were treated with interferon α (IFN-α) and 48 with hydroxycarbamide. For 17 patients who failed to achieve cytogenetic response within 12 months' treatment of IFN-α, HHT was administered. Quantitative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BCR-ABL mRNA expression in 36 Philadelphia positive CML patients enrolled after 2007. Haematological and cytogenetic responses were evaluated in all patients at the 12th month of follow-up. Long term efficacy was assessed in a follow-up with a median time of 54 months (12 months-98 months). Results After 12 months of therapy, cytogenetic response rate of the HHT, IFN-α and hydroxycarbamide groups were 39/106, 14/31 and 3/48, and corresponding molecular cytogenetic response rates 6/18, 3/8 and 0. Of the 17 patients who received HHT as salvage treatment, 6 achieved cytogenetic response (3 major). At the 48 months' follow-up, cytogenetic response was maintained in 32/39 patients treated with HHT. Patients who had cytogenetic response in HHT group or treated with IFN-α also showed longer median chronic durations, which were 45 months (12 months-98 months) and 49 months (12 months-92 month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 longer survival time. Conclusions Low dose HHT alone showed considerable short term and long term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late stage CML. It may also be a good choice for patients who have failed imatinib, IFN-α treatment or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or cannot afford these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2.
13.
Corticosteroids in chronic bronchiti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Xie G  Cheng X  X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56-1359
目的 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影响。方法 1992年对≥15岁的67251名农民普查发现1999例未发生COPD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收集吸烟、COPD家族史、炉灶情况、粉尘接触、肺功能等基线资料。整群随机分为干预区和对照组,对干预区实施戒烟宣传等干预措施。2000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114例进行复查。结果 应答且资料完整者869例(占1114例的78.0%)。吸烟、基线COPD家族史阳性使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或第1秒用力呼气量百分比(FEV1/FVC)随年龄下降速度加快,戒烟者与不吸烟者下降速度无显著差异。COPD8年累积发病与基线年龄、吸烟、COPD家族史阳性呈独立的正相关,而与基线FEV1和FEV1/FVC呈独立的负相关,戒烟与不吸烟者发病危险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衰老、吸烟、COPD家族史、肺功能低下且慢性支气管炎患者COPD发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特别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戒烟可使吸烟者发病危险降低至近似于不吸烟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潘永正  王飞  戴星  张敬东  盛琪 《现代医学》2003,31(6):382-383
目的 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1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成 2组 ,其中试验组 82例 ,男 3 6例 ,女 46例 ,年龄 ( 3 4.5± 12 .4)岁 ,给予咪唑斯汀治疗 ;对照组 78例 ,男 41例 ,女 3 7例 ,年龄 ( 3 2 .8±11.7)岁 ,给予西替利嗪治疗。均为 10mg ,每天 1次口服 ,疗程 14d。 结果 咪唑斯汀起效迅速 ,可明显改善荨麻疹患者的全身症状 ,总有效率达到 91.5 % ,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2008年1月随机抽取了160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在门诊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患者,对几种常见的CP/CPPS诱发因素如饮酒、吃辣椒、骑自行车、过频性生活等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对诱发因素引起相应症状的程度、时间和转归等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