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种简易的人体解剖学内脏塑化标本制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塑化技术(Plastination)是德国汉堡大学的Hagens教授发明的[1],其基本原理是选用多聚化合物作为生物塑化剂代替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和脂肪进行固化.所采用的塑化材料是硅胶,即先用丙酮将人体标本进行梯度脱水,脱水时间就需要数月之久.  相似文献   

2.
生物塑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生物塑化技术是七十年代末期诞生的一项生物标本保存技术,其基本步骤包括固定、脱水扣脱暗、真空内强制浸渗和聚合等,使生物标本中的水分和脂类被高分子多聚物所替代,从而制备出干燥无味可长期保存的标本。本文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基本步骤及部分操作过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生物塑化技术是由德国解剖学家哈根斯教授于1978年发明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生物类标本的塑化保存。目前.生物塑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解剖学教学领域。尽管生物塑化技术对标本的保存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对塑化标本保存效果的评价多见于标本的大体水平,而对塑化后标本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研究较少。因此,探究生物塑化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成人整体分层塑化标本提高人体塑化标本在解剖教学、科研和科普中的价值。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选用液态高分子多聚化合物单体为塑化剂,经过固定、漂白、脱水、真空浸胶、造型修复、固化等流程,完成成人整体分层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成人整体分层塑化标本在展示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社会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德国Hagens[1]发明的一项组织保存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和艺术等相关领域。生物塑化过程是将生物组织中的水分和脂类用多聚物替代的过程。根据所用的多聚物不同,分为硅橡胶、多聚化乳胶、聚酯共聚体和环氧树脂4种技术[2]。P45断层塑化技术属于生物塑化中的聚酯树脂技术,由隋鸿锦教授[3]于2003年发明。运用该技术制作的塑化断层标本具有干燥、无毒、不变形、便于手持观察等特点,还实现了透明化,  相似文献   

6.
生物塑化技术及其在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张绍祥,刘正津,何光篪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生物塑化(Plastination)技术是将高分子化学和真空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用于处理、保存和研究生物标本的一种新技术。由德国海德堡大学解剖学研究所Gunthe...  相似文献   

7.
程明亮  冯培勋  陈晨 《解剖学研究》2021,43(1):后插1-后插2,封3
目的 为探讨爬行纲动物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技术.方法 本文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6种爬行纲动物暹罗鳄、绿鬣蜥、大鲵、玳瑁、王锦蛇、巴西红耳龟经过固定、解剖、脱水脱脂、真空渗透、造型修复、聚合硬化等流程,完成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 发现运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爬行纲各类群代表动物的塑化标本,不仅能真实地保持动物的外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脊椎动物皮毛塑化标本的制做技术。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羊驼、马、鲨鱼经过选材、测量、固定、剥皮、鞣质、生物塑化等流程,完成脊椎动物皮毛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标本不仅具有生物塑化标本无毒无味、便于保存的特点,还能更好的展示脊椎动物的内部结构和主要特征,同时还能展示动物的皮毛,使标本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9.
蒋福贵 《解剖学研究》2001,23(2):186-187
生物塑化技术是将高分子化合物和真空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 ,用于处理、保存和研究生物标本的一种技术。经生物塑化技术处理后的标本呈干燥透明状态 ,无毒无味 ,具有一定韧性和弹性 ,不破坏标本原形和组织器官和位置关系 ,是目前形态学研究中具有较好性能和广泛用途的新方法 ,受到了国际上较为普遍的承认 ,并得到了推广。该技术是由德国汉德堡大学解剖学研究所哈根斯于 1978年发明的 ,并在国外获得广泛应用。如Taguchi[1] 等专家论述了生物塑化技术是将硅胶或环氧树酯浸入有机体的一种保存解剖物质的新技术。我国在 1996年 ,大连医科…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塑化标本已在解剖学教学和科研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1-8]。制作塑化标本,一般选择经调色乳胶或其它填充剂灌注过的或没有灌注过的标本,这两种标本在丙酮脱水、脱脂塑化后,其血管、神经颜色都很接近,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塑化标本并验证染色塑化标本是否具有自发荧光。 方法 选取1个手掌标本经超薄生物塑化技术做成组织块,进行连续切片,切片数量56张,并按切片顺序进行染色处理:原始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凡尔霍夫- 酸性品红染色,亚甲蓝-天青Ⅱ号染色,在扫描仪、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效果和组织结构特点并进行比较。 结果 3种染色技术都可应用于塑化切片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显示肌肉、结缔组织呈红色或紫红色,骨质呈紫蓝色或蓝色。凡尔霍夫-酸性品红染色显示弹力纤维呈黑色,胶原呈红色,其他组织为黄色或棕黄色。亚甲蓝-天青Ⅱ号染色显示肌腱呈紫红色,骨质呈粉红色,软骨呈紫罗兰,其他组织呈紫色。但细胞内结构的染色效果并不理想。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肌肉纤维具有自发荧光,结构清晰可辨。结论 常用的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适合于超薄塑化切片染色,染色切片的各种组织结构比未染色的观察效果好。染色后,塑化切片中具有自发荧光的结构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亦可清晰显影。  相似文献   

12.
塑化标本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德兴  张文光 《解剖学研究》1999,21(2):142-142,136
<正> 为改善人体解剖学与生命学科在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条件,塑化标本将可能取代福尔马林浸泡的标本,成为教学标本的主流.为此,我们依据Har-gens发明的生物塑化技术,对某些人体解剖学教学标本进行了塑化尝试,获得了成功.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 人体心脏、肾、脾、手等教学标本.10%甲醛、生理盐水、50~100%丙酮溶液、酒精、麝香草酚、硝酸钾、苯甲酸、甘油、硅橡胶(南京苏艺厂产品)、硬化剂等.1.2 方法1.21标本制备 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的人体心脏、肾、脾及手等标本,先用自来水冲洗2~3天,尽量除去标本残留的福尔马林后,再作精细解剖以确保高质量的塑化效果.1.2.2 标本的脱水脱脂 以梯级浓度丙酮(50%~55%~60%~65%~刀%~75%~80%~85%~90%~95%~100%)对标本进行逐级的脱水处理,各级丙酮浸泡3~5天,浸泡脱水时间共约为30~35天.1.2.3 标本的硅胶塑化 将经脱水、脱脂处理后的标本移入南京苏艺工厂生产的生物塑化硅胶内,在真空、间断负压条件下浸透处理,全过程约需30天左右.在浸胶过程中须确保标本全浸没于液面之下,并经常翻动,以保证标本各面与硅胶的完全接触.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骆驼经过固定、大体制作、脱水脱脂、渗透、定型、修复固化、清理、上色等流程,完成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骆驼标本,无毒无味,经久耐用,肌肉纹理清晰,并具有一定的弹性,真实地保持了骆驼的形态结构,避免了传统制作方法的缺点。这为大型动物塑化标本的制作积累了经验,也为生物塑化技术在国内生物标本制作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真空浸渍是生物塑化技术的重要步骤 ,浸渍彻底与否是标本塑化成功的关键。真空浸渍是指在低压或真空状态下 ,易挥发的中间剂气化后形成气泡从组织细胞内移出 ,组织内形成负压 ,同等量的粘稠度高的、分子量大的塑化剂则进入组织细胞内填补 ,由于中间剂移出留下的空间 ,使塑化剂与器官内部各个结构密切连接[1] 。如果塑化剂不能完全或大部分占据组织细胞中间剂的位置 ,那么标本内就会有空隙 ,塑化剂就不能起到对组织结构的包埋作用 ,势必造成器官内部多个组成结构之间结合松散 ,甚至脱落 ,从而导致失败。现将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改进措施作简…  相似文献   

15.
出土古尸的塑化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采用生物塑化保存技术,通过固定、脱水、真空浸渗和硬化成型四个基本步骤同侧的舌下前置核塑化保存一具400年前的明代古尸标本。结果:塑化后的古尸标本保持了原有的形态,重量增加,色泽有明显的改善。软组织尚有弹性,无味无毒性,表面干燥,可以直接触膜,达到不需特殊条件可以长期保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诞生的一种生物标本保存技术.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我们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于生物类出土文物的保存和展示领域,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一种文物的塑化保存方法".近年来,应用生物塑化专利技术对珠三角地区出土的部分生物类文物进行保护和展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文物塑化保存和展示对传承和...  相似文献   

17.
水凝胶是一种半固态的人造胶状物质,由亲水性聚合物高分子链构成,能吸收大量的水分。鉴于其独有的水溶性或亲水性特征,水凝胶成为模拟天然生物组织功能的最佳选择。因此,水凝胶也被广泛应用到了医疗领域,常作为人体组织工程学支架或药物传输系统被植入患者体内。不过,这些人造水凝胶物质也常会出现断裂或撕裂的情况,为患者的长期使用带来了不少困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型哺乳动物整体塑化标本的制做技术。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将3种大型哺乳动物牛、鹿、马经过固定、解剖、脱水脱脂、真空渗透、造型修复、聚合硬化等流程,完成整体塑化标本的制作。结果标本具有无毒无味、便于保存,能更好的展示哺乳动物种类间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同时肌肉、血管、神经清晰可见具有传统动物标本无法比拟的优点,能更好的满足教育、科普和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病理学是一门注重形态教学的医学基础课.病理实验课是学习病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形象、直观的病理大体标本是病理实验教学中不可替代的教具,是重要的知识载体.但是,现在大多数病理大体标本均用福尔马林浸泡保存,在教学过程中散发出甲醛气体,直接对老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学生对大体标本"敬而远之",影响教学效果.为改善此现象,我们尝试将福尔马林浸泡的病理标本利用硅橡胶浸渍技术进行塑化处理.硅橡胶塑化技术是由德国学者von Hagens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明.这项技术主要利用硅橡胶塑化剂对标本进行渗透,取代组织中的水分和脂类而达到长期保存标本的目的[1].利用塑化技术制作的病理标本无气味,亦能很好的显示病变结构,可触摸,存放时间长,在实验教学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  相似文献   

20.
人体解剖塑化标本的制作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正> 自从Hargens发明生物塑化技术以来,国内已有医学院校将此技术应用于人体解剖标本的制作。我们引进了Hargens的生物塑化技术,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制作了一系列的塑化标本,以适应药学院教学模式转制及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