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衍强 《家庭中医药》2005,12(10):15-15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谈起“上火”,那它到底是怎么回事?该如何治疗呢?笔者作为一名从医20多年的中医师,针对大家都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谈谈几点自己的心得。  相似文献   

2.
3.
"上火",属于传统中医术语,是指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所致的证候群,多因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而现代研究发现"上火"主症(如:口腔溃疡、牙龈炎、干眼、面部疱疹等)皆与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4.
阳气是火的物质基础,阳气郁滞是"上火"的核心病机。治疗"上火"应注重标本分治,既要直接消除阳郁状态,又需针对病因治疗。因火具有"热性"与"结聚性","清"与"散"是治疗"上火"核心治则。用药上,苦寒药物力强易伤阳,甘寒药物清火力缓,辛温药物发散力强,辛凉药物发散力缓,需结合"上火"程度及素体阳气状态选择。  相似文献   

5.
“上火”临床表现为心烦易怒、眼睛红肿、痤疮、口舌干燥、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小便色黄、大便秘结等.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1]将火分为“内火”、“外火”,认为内火“七情色欲,劳役耗神……可养而不可害”;外火“风、寒、暑、湿、燥、火及伤热饮食……可驱不可留”.本文就“外火”与四季六气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论"上火"与应激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上火”是传统的概念,没有特异性的生理指标,且因人而异。“上火”是一种生理过程中不协调的应激性反应,是失去机体内环境稳定状态的身心疲劳综合症。“上火”为由内而生,余气所致,虽不为病,但持续的余气如不能及时疏解,则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力等生理机能低下,结果导致积劳成疾。“上火”是心理情绪反应,除对中枢神经递质影响引起的精神不振外,“上火”也可以诱发体内能量代谢低下带给人们疲倦感。常言有心宽火降,心静自然凉,尽管人们可以通过减少工作量,调整生活习惯与精神状态,改善生活环境达到“泻火”目的。但事实上,单凭心理上的调整可能远远不够,因此需要针对不同人群的各自特症以相应的药物及健康食品等加以改善。如今,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体力上的劳累已不再是人们疲劳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人更多是在面对环境变化,生活习惯改变及物理化学等各种应激源带给人们的身心疲劳与“上火”。本文在简述近年来人们对抗应激研究现状的同时,也对“上火”与应激反应加以说明,旨在为“上火”这一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的认识提供参考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牙痛、鼻衄、口舌生疮、眼睛红肿、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症状,这时人们就会说这是“上火”,清清火就能好。那么,“上火”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呢?实际上“上火”是对脏腑组织及阴阳功能失调、生理功能紊乱,或某些疾病呈现出“火热”现象的一种民间通俗叫法。  相似文献   

8.
食物“上火”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食物“上火”的机理,以生花生,炒花生为例,对它们的结合水含量进行分析,从化学热力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探讨食物“上火”的机理,认为食物“上火”与其中的结合水因氢链被破坏而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9.
“上火”深处的健康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火”大家都很熟悉,有关的知识介绍也有很多,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讲出一些实际经历和应对方法来。但实际上,除了一般的怎么诊断、分哪几种、怎么治疗和预防外,上火和健康还有更多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举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0.
中医理论认为“火”是人体正气之一,没有“火”,人体的五脏六腑得不到温养,便失去生命力。人体内的“火”过多,则会戕害机体,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压力的加重、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因素导致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应激源的无序变化使得人们更容易身心疲劳而“上火”。近年来人们对“上火”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很多学者对“上火”的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从“七火”概念、机理、治疗方法三个方面的认识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人们对“上火”的进一步认识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上火”是传统医学的概念,在现代医学中并无相应的病名或相关生化检验指标.本文通过检索、浏览大量相关文献,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上火”证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为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整理服用人参引起“上火”的文献报道,对服用人参导致“上火”的传统阐释和现代机制 研究进行总结及分析。方法:通过手动检索国内外关于人参及“上火”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传统中医药学及生物 化学、药物化学等,对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服用人参过量或不当可能会导致“上火”,中医理论认为补气 过,生气速于血,“气有余便是火”。现代研究认为,服用人参过量或不当会引起机体内白介素、多巴胺、肾上腺 皮质激素等水平升高,导致人体出现睡眠障碍、口腔溃疡、鼻出血等症状。服用人参导致“上火”的化学成分认 为有人参皂苷Ro、人参皂苷Rg1、田七素三种单体成分及人参二醇、人参三醇、次生人参皂苷等一类成分。服用 人参致“上火”的相关机理研究结论有矛盾。结论:人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与“上火”时机体 内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存在相似性。服用人参致“上火”的化学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缺乏科学可信的实验数据 支持,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在校大学生"上火"的情况及其主要表现,分析其诱发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控制和降低"上火"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定"大学生‘上火’调查问卷",对105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探讨"上火"的影响因素。结果:经统计分析,经常上火的学生集中在大一和大四年级,经常熬夜(61.4%),嗜食辛辣食物(59.1%),压力大(55.2%)的学生易出现"上火"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唇燥(50.7%),口腔溃疡(49.6%),烦躁失眠(40.6%)等。结论:不良的生活规律、饮食习惯以及过度的精神刺激易导致在校大学生出现"上火"症状。  相似文献   

14.
人参自古被世人奉为补益气血,调补阴阳之佳品,然又有人参易"上火"之说,笔者结合文献与临床运用之心悟,针对人参与气血生化关系阐述人参补益与"上火"的理论根源。人参"上火"与服用剂量和用药者体质不同相关,"上火"的核心为人参健脾以生成气血之时,化生时间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5.
王庭岳 《养生月刊》2003,24(7):312-313
所谓的“上火”,系指机体内过热,人的全身或局部出现的显著热象。人的内热过重与季节有很大关联,夏季人体易生火。《素问》中说:“南方生热,热生火”。火气  相似文献   

16.
时下火锅渐成众人的习惯,烧烤、啤酒、辣椒等食物也更备受人家青睐。但是专家表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外养生尤其应注意预防上火。上火的表现不仅仅是嘴角发红、发炎、嘴唇干裂。当季人体阳气收敛,因过于辛热的饮食以及干燥暖和的室内环境更易导致人体器官上火。中医师表示,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可能上火,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防治上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学生饮食、生活方式相关的"上火"诱导因素。方法:以1 032名"上火"大学生形成病例组,1 006名非"上火"大学生作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饮食摄入、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统计学模型,分析引起"上火"的诱导因素。结果:炙烤食品、辛辣食品、≥2 000m L日均饮水量、500-1 000m L饮水量和<500饮水量、剧烈锻炼、巨大心理压力、失眠和熬夜以及极度忙碌等特征在统计学模型中具有意义(P<0.05)。结论:易"上火"饮食和诸多不良生活习惯跟"上火"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史守纪 《光明中医》2014,(9):1809-1811
本文分析了上火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多层次原因,并针对原因,试图从生活习惯、饮食等角度提出合理可行的调养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专家提醒]由于北方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人们很容易"上火". "上火"是人体各器官不协调造成的,医学上称之为应激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上火"的症状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58名志愿者的上火的原因、症状、应对措施等进行调查。结果:91%的人有过上火的经历,在调查中的发生率为4.2%。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上火,尤其是老年女性,上火后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不同性别者的上火症状亦有差异。结论:中国人日常所说的上火是一种具有燥象和热象特征的亚健康状态。不良的生活习惯是促使其发生的重要原因,症状的差异与性别、年龄相关。纠正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是预防和缓解上火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