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快速血浆反应素(rapid plasma reagin,RPR)高滴度(≥1∶16)的妊娠梅毒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RPR高滴度妊娠梅毒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妊娠结局?结果:随访至治疗后的第12个月时,治疗组中妊娠梅毒患者有26例血清RPR转阴,痊愈率为78.79%;对照组中妊娠梅毒患者有17例血清RPR转阴,痊愈率为53.13%?两组妊娠梅毒痊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均未发生先天梅毒?死胎?低体重儿及新生儿死亡,对照组接受治疗后出现早产1例,妊娠结局无差异? 结论: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RPR高滴度妊娠梅毒效果较单一使用苄星青霉素显著,表现在血清RPR阴转时间缩短,转阴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早期梅毒患者规范化治疗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对经TRUST初筛和TPHA阳性确诊的178例早期梅毒患者(包括一期梅毒12例、二期梅毒38例、早期潜伏梅毒128例)采用苄星青霉素治疗167例,对青霉素过敏者采用多西环素治疗11例,于最后一次治疗后3、6、9、12、18及24个月复诊,分别做TRUST定性和定量试验,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不同梅毒分期及TRUST初始滴度对血清学疗效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为52.25%,苄星青霉素组和多西环素组TRUST转阴率分别为52.69%和45.45%,不同治疗方案TRUST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分别为91.67%、60.53%、46.09%,不同梅毒分期TRUST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TRUST滴度≤1∶8组和滴度>1∶8组24个月TRUST总转阴率分别为78.05%和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梅毒采用苄星青霉素和多西环素治疗疗效肯定,多西环素可作为青霉素过敏者替代药物;一期梅毒TRUST比早期潜伏梅毒转阴快,治疗前TRUST滴度越高,转阴时间越长,应加强对梅毒患者的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苄星膏霉素肌注和多西环素口服联合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采用苄星青霉素240万,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毫升(减轻患者的疼痛)加注射用水8毫升、两侧臀部分别肌注每周1次,共5周.同时口服给多西环素分散片、每次100毫克、每日2次口服,连续用15日.对照组一:采用单一多西环素分散片每次100毫克、每日2次,连续口服30天.对照组二:变星青霉素240万,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毫升加注射用永8毫升、分别注射臀部两侧每周一次,共三周.结果 观察组20例、其中18例TRUST检测阴性,ELISA检测阳性.2例TRUST检测阳性,ELISA检测阳性,滴度试验1∶8阳性.短期内治愈率达90%.而对照组一:10例,其中4例TRUST检测阴性,ELISA检测阳性,其中6例TRUST检测阳性,ELISA检测阳性,滴度试验1∶8以上阳性.明显治愈率下降为60%.对照组二:10例;其中6例TRUST检测阴性,ELISA检测阳性.其中4例TRUST检测阳性,ELISA检测阳性,滴度试验分别1∶2,1∶4,1∶8,1∶16阳性.治愈率下降40%.结论 苄星青霉素肌注联合口服多西环素治疗早期梅毒短期内快速治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朱小利 《当代医学》2016,(32):74-75
目的:分析早期梅毒患者行不同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梅毒110例患者资料,按治疗时使用的不同抗生素分为3组,对照组32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A组35例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B组43例使用头孢曲松治疗,对比3组疗效、TRUST滴度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A组总有效97.14%比对照组65.63%高(P<0.05);且观察A组、B组治疗后第1个月TRUST滴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梅毒患者行苄星青霉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属于首选药,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TRUST滴度转阴,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而头孢曲松的效果明确,为早期梅毒替代用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神经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否有效快速降低晚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RUST滴度及安全性。方法将晚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A、B组,C组为梅毒初治患者,A组应用抗神经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B、C组常规苄星青霉素治疗。结果 TRUST滴度A组7例及C组10例均下降,而B组10例无下降,A、B组二者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与C组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滴度改变所需时间(15.14±5.58)天,与C组(66.63±33.12)天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抗神经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快速降低晚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RUST滴度;有一定不良反应,但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配合护理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门诊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青霉素钠和苄星青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配合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6%、96.8%,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4.8%、74.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头孢曲松钠联合胸腺五肽配合护理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远期疗效明显,提高了血清RPR滴度转阴率.  相似文献   

7.
安力 《吉林医学》2013,(27):5615-5615
目的:观察对比早期梅毒的患者在使用头孢曲松钠与苄星青霉素治疗后的疗效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调查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使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复查两组患者的RPR滴度,在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16例转阴,2例RPR滴度下降,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6例转阴,7例RPR滴度下降,有效率为65%;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钠在治疗早期梅毒的患者时,疗效较为可观,不良反应小,比之苄星青霉素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头孢曲松联合匹多莫德对血清固定梅毒病人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头孢曲松联合匹多莫德对血清固定的梅毒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59例血清固定的梅毒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给予头孢曲松2.0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5 d,同时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800 mg,每日1次,连用15 d。对照组单用头孢曲松2.0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5 d。治疗后3、6个月复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02,P<0.05)。结论头孢曲松联合匹多莫德治疗血清固定的梅毒病人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临床效果及血清学效果。方法103例早期梅毒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n=57)和对照组(n=46)。治疗组采用头孢曲松钠2g/d连用10-15d,同时联合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wk,共用2-3次;对照组应用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wk,共用2-3次。结果治疗组血清学试验(TRUST)阴转率达100%,平均阴转时间5.6d;对照组血清学试验(TRUST)阴转率88.3%,平均阴转时间9.7d,两组差异显著(P〈0.05和P〈0.001)。结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高并能显著缩短梅毒血清阴转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方法 60例梅毒产妇规范治疗后血清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持续低滴度阳性(滴度≤1 ∶4,时间>2年)且排除HIV感染和神经梅毒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61例治疗后TRUST转阴的女性梅毒患者和63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CD3和CD4淋巴细胞亚群均低于2个对照组(P<0.001),而CD8则高于2个对照组(P<0.05);3组的Th17淋巴细胞亚群、血IL-17和IL-23的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孕妇产后血清固定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分析及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探索梅毒血清固定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54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分析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初始滴度、疾病分期、治疗用药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4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与32例正常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一期梅毒血清固定者占1.85%(1/54),二期梅毒占11.11%(6/54),隐性梅毒占87.04%(47/54);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51例均应用苄星青霉素规范驱梅治疗,2例因青霉素过敏应用四环素替代治疗,1例一期梅毒应用罗氏芬治疗;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梅毒血清固定患者CD4+细胞比例(32.37±5.49)及NK细胞比例(18.39±7.93)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7.34±8.19,P〈0.05;22.84±8.47,P〈0.05)。结论隐性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发生率高。CD4+T细胞及NK细胞减少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冯维勇 《西部医学》2014,26(10):1280-1282
目的 探讨苄星青霉素、头孢三嗪单药治疗与二者联合用药治疗梅毒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将收治的150例梅毒患者依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苄星青霉素组(45例)、头孢三嗪组(55例)及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治疗组(5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时间、治愈时间,以及一年后随访RPR阴性率.结果 三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表明,用药安全性均良好,偶遇不良反应可通过用药或自行消除,不影响治疗进程.联合治疗组的平均有效时间和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0.8±0.2)个月和(2.5±0.3)个月,均低于两个单药治疗组(F=4.89,1.38,P<0.05),一年后随访的RPR阴性率(治愈率)为95.6%,远高于两个单药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93,P<0.05).结论 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梅毒的临床效果较两种药物的治愈时间更短,RPR阴性率更高,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苄星青霉素对妊娠合并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6月在该院血清学检查确诊为妊娠期梅毒的孕妇60例,分为孕期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在孕期使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抗梅毒治疗1~2个疗程,对照组患者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孕妇在使用苄星青霉素后,妊娠结局比对照组好。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治疗组分娩出正常新生儿的例数要多,且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概率要低,流产和死胎的发生率也比较低。两组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梅毒的患者在孕期使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后,有效地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概率,是一种对于妊娠期梅毒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婴儿的血清学特点。方法孕前采用中药治疗的(32例)育龄期梅毒血清固定女患者为中药治疗组;对照组选择同期56例妊娠合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根据孕期是否规范治疗分为青霉素治疗组(31例)和未治疗组(25例)。比较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并定期随访母婴的血清结果。结果妊娠结局:中药治疗组足月分娩率为90.63%,早产发生率为3.13%,不良结局(自然流产和死胎死产)发生率为6.25%青霉素治疗组分别为90.32%、6.45%和3.22%;未治疗组分别为88%、4%和8%;三组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预后:中药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占96.67%、早产儿占3.33%、先天梅毒为0;青霉素治疗组分别为93.33%、6.67%和0;未治疗组分别95.65%、4.34%和0。三组新生儿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血清结果:在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TRUST滴度持续上升,且滴度均〈母亲TRUST滴度的4倍;TRUST在3-6个月内均逐渐阴转,TPPA在6-12个月内均逐渐阴转;所有婴儿的19S-IgM-TPPA(-)。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在孕前给予中药治疗对妊娠结局无影响,定期随访是评估母婴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妊娠梅毒初次治疗过程中吉海反应的发生率。方法188例梅毒孕妇按有无症状和TRUST滴度分为3组,观察初次苄星青霉素治疗过程中吉海反应的发生率。结果188例孕妇均完成了治疗,潜伏梅毒且TRUST滴度1:8组、潜伏梅毒且TRUST滴度≥1:8组、有症状一期和二期梅毒组分别发生吉海反应0、2、2例,发生率分别为0、6.67%、25%。结论妊娠梅毒初次治疗过程中吉海氏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尤其是潜伏梅毒TRUST低滴度时。  相似文献   

16.
梅毒血清抵抗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梅毒血清抵抗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131例确诊梅毒患者,分析梅毒血清抵抗的发生率以及血清抵抗与年龄、性别、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初始滴度、疾病分期、治疗用药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间梅毒血清抵抗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初始滴度、疾病分期和治疗用药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RPR初始滴度较低患者血清抵抗发生率较高,其中滴度为1∶8患者抵抗发生率高达61%.潜伏梅毒患者血清抵抗发生率高达45.6%,而一期梅毒血清患者仅为10%.苄星青霉素治疗后血清抵抗发生率仅为28.3%,而大环内酯类为72.7%.结论 初始滴度较低、潜伏梅毒及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梅毒患者较易发生血清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梅毒治疗以及梅毒TRUST滴度对梅毒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太原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妊娠梅毒患者共82例,其中26例终止妊娠,8例失访,48例完成随访。①根据结束妊娠前是否行抗梅毒治疗,将48例妊娠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未治疗组23例,记录各组妊娠结局情况。②将48例妊娠梅毒患者分成TRUST滴度≤1∶4和TRUST滴度1∶4两组,TRUST滴度≤1∶4组患者29例,TRUST滴度1∶4组患者19例,统计各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发生新生儿先天梅毒6例(24.00%),无流产,死胎和死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4.00%(6/25);未治疗组流产2例(8.70%),死胎1例(4.35%),死产1例(4.35%),新生儿先天梅毒12例(52.17%),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达69.57%(16/23)。未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TRUST滴度≤1∶4组的患者7例(24.14%)产生不良妊娠结局,TRUST滴度1∶4组的患者14例(73.68%)产生不良妊娠结局,滴度高的妊娠梅毒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滴度低的妊娠梅毒患者。结论:梅毒孕妇抗梅毒治疗可预防新生儿先天梅毒,并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妊娠梅毒TRUST滴度的检测有助于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若妊娠梅毒TRUST滴度较高,宜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