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亚最小抑菌浓度(MIC)剂量的某些抗生素能够诱导和促进艰难梭菌毒力编码基因及其毒素的表达,但具体机制不明。本文从艰难梭菌的毒力调控基因(tcdC、tcdE、tcdR)着手来试图解释亚MIC剂量的抗生素对艰难梭菌毒力编码基因和毒素的影响。方法中国株艰难梭菌BJ08分别生长在含有1/2 MIC剂量的克雷霉素或头孢噻肟或无抗生素的脑心浸液肉汤(BHI)液体培养基中。每4h,取一定量的艰难梭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毒力调控基因(tcdC、tcdE、tcdR)mRNA的表达。结果 BJ08在1/2 MIC剂量的克雷霉素存在的情况下,对毒力调控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不大;但是在1/2 MIC剂量的头孢噻肟存在的情况下,tcdCmRNA的表达在培养早期和中期低于对照组,tcdE和tcdR的表达比起对照组都增高且提前,但两者增加幅度不同,高峰期也不同。结论在某些亚MIC剂量的抗生素存在的情况下,艰难梭菌毒力编码基因和毒素表达的变化可能是通过调节调控基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T4DNAligase购自New England Biolab公司. 厌氧发生剂、脑心浸液(干粉)购自生物梅里埃公司(bioMerieux). 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d VPI10463)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购买. 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及质粒PET22b( )系南方医科大学消化研究所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表达艰难梭菌毒素A羧基末端受体结合区功能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PCR扩增艰难梭菌毒素A羧基末端受体结合区功能基因(CDTAR),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载体经EcoRⅠ,XhoⅠ双酶切鉴定及测序进行分析,并以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生物活性。结果构建了含CDTAR的重组质粒pET—CDTAR,生物信息学分析示该序列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及疏水性。结论艰难梭菌毒素A羧基末端受体结合区功能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艰难梭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兴化地区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为预防艰难梭菌感染的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兴化市某医院住院腹泻患者(年龄≥18岁)的粪便标本229例,进行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Xpert实时荧光PCR法,赛沛公司)、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glutamate dehydrogenase antigen, GDH)和毒素检测(酶联免疫层析法,美艾利尔公司)。结果 229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Xpert法检出艰难梭菌阳性19例(tcdB阳性,未检测到cdtA和tcdC缺失)、酶联免疫层析法检出艰难梭菌阳性19例(GDH阳性15例、毒素阳性3例、2者同时阳性1例),诊断为艰难梭菌感染19例(感染率8.30%)。结论 兴化地区住院腹泻患者存在艰难梭菌感染病例,应做好相关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艰难梭菌毒素A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克隆分析及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用于细胞增殖的分析;透射电镜及单细胞凝胶电泳用于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及DNA片段的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数及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0.018~4.690 mg/L的毒素A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克隆形成,并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方式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SMMC-7721细胞与4.690 mg/L毒素A共同培养48 h,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单细胞凝胶电泳显示细胞DNA的损伤;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0.073~4.690 mg/L毒素A诱导6.8%~41.8%细胞凋亡;0.293~4.690 mg/L毒素A降低Bcl-2、增高p53蛋白的表达。结论: 艰难梭菌毒素A对SMMC-7721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活性,此作用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毒素筛查,以了解患儿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为院内感染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VIDAS艰难梭菌AB毒素(CDAB)检测试剂对2013年6月~11月收集的146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毒素检测,并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46例患儿中有10例检出CDAB,阳性率6.8%。10例CDAB阳性患儿均使用过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克洛等抗生素,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56例)的17.9%。结论住院患儿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感染率较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是诱使艰难梭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年幼体弱的儿童更容易感染艰难梭菌。  相似文献   

7.
杨晓强  王亚东  孙勇  陈学清  姜泊 《医学争鸣》2006,27(18):1649-1651
目的:克隆并表达艰难梭菌毒素A羧基末端受体结合区 (CDTAR)基因.方法:PCR扩增CDTAR基因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 ),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构建了含CDTAR基因的重组质粒pET-CDTAR,IPTG诱导后SDS-PAGE显示表达出Mr约为35.7 ku的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6.1%,可溶性表达占上清的22.2%,包涵体中约占24.9%.结论:成功克隆了CDTAR基因,并构建表达了CDTAR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DTAR功能及研制艰难梭菌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的毒力情况,并运用核糖体分型技术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采集住院腹泻患者的未成形粪便标本,无水乙醇处理后接种CDMN选择培养基行艰难梭菌分离培养,并通过革兰染色、耐氧试验和凝集试验行菌落鉴定;提取菌株DNA,选择特异性引物用PCR法扩增毒素基因tcdA和tcdB;核糖体分型针对细菌基因组16S~23S rDNA间区序列进行扩增,并根据电泳带型的多态性实现分型.结果 共计分离得44株艰难梭菌,3种毒素型分别为A+B+型、A-B+型和A-B-型,分别占 57% 、34%和9%;18种核糖体型中以R8 型和R4 型为主,分别占 20%和18%.结论 本研究临床分离的艰难梭菌菌株中,毒素型以A+B+型为主,核糖体分型存在相对优势的型别;无证据提示存在院内艰难梭菌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寻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艰难梭菌的方法.方法以艰难梭菌毒素A和毒素B基因3'末端高度保守重复区分别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反应,同时在同一体系相同反应条件下使用相同引物分别以大肠杆菌和乳杆菌DNA为模板进行扩增,比较二者结果.结果从艰难梭菌成功克隆了毒素A基因3'端重复区域960 bp的基因片段及毒素B基因3'端重复区域1851 bp的基因片段,不同来源的菌株出现了相同的2条电泳带,并通过测序鉴定;而对照的大肠杆菌和乳杆菌株无特异电泳带出现.结论从艰难梭菌毒素A、毒素B基因3'末端重复区域克隆的基因片段具有保守性,可以作为基因探针在临床上进行艰难梭菌检测,该方法简便、灵敏,可直接用粪便标本进行检测.此外,这些基因编码的多肽具有较高的疏水性并存在着膜受体结合区域,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基因工程蛋白质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艰难梭菌是医院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艰难梭菌感染严格依赖于艰难梭菌产生的蛋白质毒素。近年来对艰难梭菌毒素的进一步研究有了新的发现,也发展和建立了一些新的艰难梭菌毒素检测方法。本文对艰难梭菌毒素的生物学和艰难梭菌毒素及其基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艰难梭菌感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艰难梭菌的毒素基因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方法对163例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艰难梭菌,用常规PCR法分别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的基因tcdA和tcdB,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DAD组和非CDAD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采用E—test法检测其中的产毒艰难梭菌对甲硝唑、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和莫西沙星的敏感性。结果在163份临床标本中共培养得到50株(30.7%)产毒艰难梭菌;两组在发热、水样便发生率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为33株(66O%),A^-B^+为17株(34.0%);产毒株对甲硝唑、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0%、18%、68%和48%。结论艰难梭菌A^-B^+菌株有较高的分离率,50株艰难梭菌均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敏感,但对克林霉素和莫西沙星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非产毒艰难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用艰难梭菌产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感染前后分别用非产毒艰难梭菌进行预防与治疗,以小鼠的死亡数、盲肠内容物上清液的细胞毒性和盲肠黏膜的病理变化为观察指标,判断非产毒艰难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结果非产毒艰难梭菌不能预防艰难梭菌的感染,但在艰难梭菌感染后能明显降低盲肠黏膜的病理损伤。结论非产毒艰难梭菌对感染艰难梭菌的BALB/c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Clostridium difficile (C.difficile) inf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hospital-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However,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status of C.difficile infection in Chinese healthcare settings.Given the large and increasing elderly population and the well-recognized problem of over-prescribing of broad spectrum antibiotics in China,it is critical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y and potential risk factor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C.difficile infection in China.A literature review of available published studies,including those in Chinese language-based journals,was conducted.A review of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literature suggested the presence of C.difficile infections in China,but also suggested that these infections were not particularly endemic.This finding should lead to better designed and greatly expanded studies to provide a more reliable epidemiologically-based conclusion on the actual status of C.difficile infection in China,inclu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y associated risk factors.Such information is ultimately valuable to develop appropriate strategies to prevent C.difficile infection and the vast negative impact of such infections i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腹泻患者中分离的艰难梭菌( CD)耐药情况及耐药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广州3 家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67 份。PCR 方法直接检测粪便中CD 种特异性tpi 基因,对tpi 基因阳性的粪便标本富集芽孢后,采用厌氧培养法用CCFA 培养基进行CD 的分离培养,然后PCR 鉴定可疑菌株的CD 种特异性tpi 基因;采用Etest 法测定CD 对常用抗菌药物的MIC 值并判定菌株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对耐药菌株,通过PCR 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相关的耐药基因如克林霉素耐药相关基因ermB 及喹诺酮类耐药主要相关DNA 旋转酶基因gyrA 和gyrB 的突变情况。结果 467 份粪便标本共检测出tpi 阳性标本29 份,从中共培养出22 株CD。药敏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甲硝唑、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未检测到对上述5 种抗菌药物耐药和中介的菌株。测试菌对克林霉素、青霉素、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90畅9%(20/22)、27畅3%(6/22)和13畅6%(3/22)。所有耐药菌株中,有2 株同时对克林霉素、莫西沙星、青霉素耐药。20 株对克林霉素耐药的CD 中,有40%(8/20)的菌株ermB 基因阳性,3 株莫西沙星耐药菌株中均检出gyrA、gyrB 基因发生突变。结论 广州地区CD 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不高,但对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ermB 基因的存在是CD 对克林霉素耐药的原因之一,而gyrA、gyrB 基因的突变与CD 对喹诺酮类耐药有关。另外,已出现同时耐3种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CD 菌株。  相似文献   

17.
DetectionoftoxigenicClostridiumdifficilebypolymerasechainreactionChenCunlong(陈村龙);ZhouDianyuan(周殿元);PanLingjia(潘令嘉);WangJide(...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艰难梭菌感染(CDI)的流行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其感染率的增加及病情的加剧,CDI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CDI曾在北美和欧洲数次暴发流行,同样艰难梭菌也已成为亚洲地区重要的院内感染病原体,但目前国内对CDI的认识和临床感染监控还不够。了解CDI的流行状况和艰难梭菌耐药情况,可以为临床预防及治疗CDI提供依据。本文将就CDI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