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亚最小抑菌浓度(MIC)剂量的某些抗生素能够诱导和促进艰难梭菌毒力编码基因及其毒素的表达,但具体机制不明。本文从艰难梭菌的毒力调控基因(tcdC、tcdE、tcdR)着手来试图解释亚MIC剂量的抗生素对艰难梭菌毒力编码基因和毒素的影响。方法中国株艰难梭菌BJ08分别生长在含有1/2 MIC剂量的克雷霉素或头孢噻肟或无抗生素的脑心浸液肉汤(BHI)液体培养基中。每4h,取一定量的艰难梭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毒力调控基因(tcdC、tcdE、tcdR)mRNA的表达。结果 BJ08在1/2 MIC剂量的克雷霉素存在的情况下,对毒力调控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不大;但是在1/2 MIC剂量的头孢噻肟存在的情况下,tcdCmRNA的表达在培养早期和中期低于对照组,tcdE和tcdR的表达比起对照组都增高且提前,但两者增加幅度不同,高峰期也不同。结论在某些亚MIC剂量的抗生素存在的情况下,艰难梭菌毒力编码基因和毒素表达的变化可能是通过调节调控基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临床分离的8株ST37型艰难梭菌的生存特性研究,为临床感染治疗提供初步实验依据及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将产毒型ST37艰难梭菌与不产毒ST39艰难梭菌1∶1等量混合后培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毒素基因tcdB随培养时间延长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从而了解ST37型艰难梭菌与不产毒菌株共存时的生长适应性。同理将ST37型艰难梭菌与tcdA+tcdB+的ST54菌株等量混合后测定毒素基因tcd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了解ST37型艰难梭菌与产双毒菌株共存时的特性。结果将ST37型艰难梭菌菌株与不产毒的艰难梭菌1∶1混合后培养,毒素基因tcdB在混合培养液中所占的比例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5),至第4天混合液中几乎检测不到tcdB。将ST37型艰难梭菌菌株与tcdA+tcdB+的ST54菌株混合培养后,毒素基因tcdA并未随时间延长而规律减少(P>0.05)。结论不产毒艰难梭菌菌株能抑制产毒的ST37型艰难梭菌的生长,然而只产tcdA毒素的ST37型艰难梭菌并不能抑制产双毒菌株艰难梭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在亚抑菌浓度抗生素作用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Vitek-2 compact法测定菌株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的MIC值。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K57)及毒力相关基因(rmpA、aerobactin、kfu、alls、magA、wcaG、fimH、mrkD)进行检测。根据菌株对两种药物的MIC值,配制1/2MIC、1/4MIC、1/8MIC亚抑菌浓度抗生素梯度。运用qRT-PCR检测1/2MIC、1/4MIC、1/8MIC浓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对菌株处理后毒力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改变,SPSS软件16.0版本对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质谱(MALDI-TOF MS)及ERIC-PCR检测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共收集57株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保持敏感,PCR结果显示K1型有17株,K2型21株,K20型2株,K57型8株,有9株未检出血清型。rmpA、aerobactin基因检测全部阳性,wcaG、...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山东省济南地区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情况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成人腹泻患者分离的41株艰难梭菌,对其进行PCR毒素基因检测、多位点序列分型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所分离的41株艰难梭菌中,tcdA+ tcdB+tcdC+tcdR+ tcdE+cdtA- cdtB-为最常见的毒素表达谱型;共检出13种ST型别,最常见的型别依次为ST3(11株,占26.8%)、ST2(6株,占14.6%),并发现5株ST1型高毒力RT027艰难梭菌。艰难梭菌感染患者流行病学分析显示,高龄、慢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疾病及服用抗生素等为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增强对艰难梭菌感染的认知,提升艰难梭菌感染检测能力,建立艰难梭菌感染监测体系,将有助于应对艰难梭菌感染带来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华西医院艰难梭菌腹泻致病株的药物敏感性,比较其变迁,为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和防控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方法 分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8~12月(44株)和强化感染控制措施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29株)两个时间段中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艰难梭菌致病产毒株共73株,PCR扩增毒素基因后进行测序鉴定。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甲硝唑、万古霉素、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四环素、利福昔明、非达霉素和硝唑尼特9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艰难梭菌耐药性,并对比强化感染控制措施前后的耐药性变化。结果 所有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四环素、利福昔明的耐药率分别为79.5%、26.0%、27.4%、9.5%;对非达霉素和硝唑尼特高度敏感,两药的MIC范围均为<0.008~0.5 mg/L。与2015年相比,强化感染控制措施后艰难梭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率(99.5% vs. 44.8%)、莫西沙星耐药率(36.4% vs. 10.3%)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发现一株罕见的利奈唑胺药物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其MIC 达16 mg/L。结论 华西医院艰难梭菌对克林霉素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需限制使用;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可以经验性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的毒力情况,并运用核糖体分型技术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采集住院腹泻患者的未成形粪便标本,无水乙醇处理后接种CDMN选择培养基行艰难梭菌分离培养,并通过革兰染色、耐氧试验和凝集试验行菌落鉴定;提取菌株DNA,选择特异性引物用PCR法扩增毒素基因tcdA和tcdB;核糖体分型针对细菌基因组16S~23S rDNA间区序列进行扩增,并根据电泳带型的多态性实现分型.结果 共计分离得44株艰难梭菌,3种毒素型分别为A+B+型、A-B+型和A-B-型,分别占 57% 、34%和9%;18种核糖体型中以R8 型和R4 型为主,分别占 20%和18%.结论 本研究临床分离的艰难梭菌菌株中,毒素型以A+B+型为主,核糖体分型存在相对优势的型别;无证据提示存在院内艰难梭菌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艰难梭菌的毒素基因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方法对163例医院感染性腹泻患者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艰难梭菌,用常规PCR法分别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的基因tcdA和tcdB,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DAD组和非CDAD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采用E—test法检测其中的产毒艰难梭菌对甲硝唑、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和莫西沙星的敏感性。结果在163份临床标本中共培养得到50株(30.7%)产毒艰难梭菌;两组在发热、水样便发生率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为33株(66O%),A^-B^+为17株(34.0%);产毒株对甲硝唑、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0%、18%、68%和48%。结论艰难梭菌A^-B^+菌株有较高的分离率,50株艰难梭菌均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敏感,但对克林霉素和莫西沙星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食源性腹泻患者中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毒力型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非食源性腹泻住院患者粪便样本分离的86株产气荚膜梭菌,其中59株分离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患者,27株分离于非AAD患者。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菌株的6种毒素基因,即产气荚膜梭菌alpha毒素(cpa)、beta毒素(cpb)、epsilon毒素(etx)、iota毒素(ι-iap)、肠毒素(cpe)和坏死性肠炎B毒素(netB),依据毒素类型将菌株分为A~G 7种毒力型,分析毒力型分布以及AAD组和非AAD组间毒力型的差异。结果 86株产气荚膜梭菌中,毒素基因cpa、cpb、etx、ι-iap、cpe和netB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5.8%、0.0%、0.0%、18.6%和2.3%;A~G毒力型分别占74.4%、0.0%、5.8%、0.0%、0.0%、17.4%和2.3%。A毒力型在AAD组和非AAD组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物学活性的影响,阐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MRSA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株ST239型MRSA临床分离株,采用1/10和1/2最小抑菌浓度(MIC)亚胺培南与其体外共培养1.5、6.0和12.0h,分为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亚胺培南)、1/10MIC组(培养液中添加1/10MIC浓度亚胺培南)和1/2MIC组(培养液中添加1/2MIC浓度亚胺培南)。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MRSA株毒力相关基因纤维黏连蛋白A(fnbA)、葡萄球菌蛋白A(spa)、α溶血素(hla)、白细胞毒素D(lek-D)和E(lek-E)、肠毒素A(sea)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MRSA株体外增殖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共培养6.0和12.0h时,1/2MIC组MRSA株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培养1.5和6.0h时,6个MRSA毒力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培养12h时,1/10MIC和1/2MIC浓度组MRSA株各毒力相关基因mRNA表达未能检测到。结论: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对ST239型MRSA多种毒力相关基因mRNA表达具有明显抑制效应,高浓度亚胺培南可抑制MRSA的体外增殖,提示亚胺培南对于重症MRSA感染患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南京市哨点医院急性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携带的毒力基因及抗生素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8—2021年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的肛拭子标本1 805份,分离鉴定出74株副溶血弧菌,用PCR方法检测其毒力基因tlh、tdh、trh,并用微量肉汤法检测分离菌株的抗生素耐药性。用IBM SPSS 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74株副溶血弧菌tlh基因均为阳性,其中5.41%的菌株tdh(+)trh(+),86.49%的菌株tdh(+)trh(-),8.11%的菌株tdh(-)trh(-),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43,P<0.001)。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00.00%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对头孢唑啉耐药,21.62%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菌株普遍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及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常用抗生素敏感,敏感率达90.00%以上。对硫霉素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0%。结论 南京市腹泻患者粪便来源的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携带率高,对常用抗生素较敏感,对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8(ROP18)和微线体蛋白2(MIC2)的基因融合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udCE4.1-ROP18-MIC2,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体外转染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采用RT-PCR在48h时检测转录水平, SDS-PAGE在72h时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udCE4.1-ROP18-MIC2构建正确,经RT-PCR、SDS-PAGE鉴定,弓形虫ROP18、MIC2可在HFF细胞中瞬时表达。结论 成功获得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udCE4.1-ROP18-MIC2,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疫苗的免疫保护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杀白细胞素(PVL)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 PCR筛选出8株 PVL 阳性金葡菌。常量稀释法测定克林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值(MIC);荧光定量 PCR 测定前3种抗生素对 PVL 阳性金葡菌在1/8、1/4、1/2 MIC 作用下 PVL mRNA 相对变化。 ELISA 法测定4种抗生素1/4、1/2 MIC 时 PVL 蛋白含量。结果克林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在1/8、1/4、1/2 MIC 时均可降低 PVL表达。 PVL mRNA 在3种抗生素作用下分别降低17%~82%、8%~85%和11%~78%;PVL 蛋白水平在1/4、1/2 MIC 克林霉素和利奈唑胺作用下,分别下降了65%和83%、40%和61%,替加环素仅1/2 MIC 时降低较明显,达64%。万古霉素不影响 PVL 表达。结论不同抗生素亚抑菌浓度时对 PVL 表达影响不同。克林霉素和利奈唑胺可明显降低PVL 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替加环素只在较高浓度时抑制PVL 表达,万古霉素对 PVL 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e susceptibility of 39 toxin producing Clostridium difficile isolates from stool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as determined, by disc diffusion, to six antibiotics. All but one isolate (toxin A negative) produced toxin A and toxin B. A wide variation in susceptibility to clindamycin, tetracycline and chloramphenicol was noted. Erythromycin and cotrimoxazole showed a clear-cut discrimination in resistance and susceptibility, while all isolates were sensitive to vancomycin. Erythromycin sensitive isolates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diarrhoea (60.9%, 14/23, p < 0.001). These strains were predominantly found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the West Indies (UHWI, 94.1%, 16/17). Strains resistant to erythromycin and clindamycin together were commonly found at the National Chest Hospital (NCH, 68.2%, 15/22). All erythromycin sensitive strains found at the NCH were from patients transferred to that hospital.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common strain of C difficile (erythromycin resistant) at the NCH different from that found at the UHWI; the resistant pattern seen with isolates from the NCH was typical of toxigenic serogroup C strain and could be typed by the the disc diffusion method. Patients at the NCH who were colonized with either of the two strains of C difficile were likely to get diarrhoea, once there was suppression of the normal microflora by antibiotics and colonic overgrowth with C difficil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弓形虫微线体MIC8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设计合成弓形虫MIC8引物,运用PCR方法扩增其基因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从而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MIC8。结果PCR扩增弓形虫MIC8基因序列正确,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MIC8经PCR、HindⅢ和XbaⅠ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结论成功获得真核表达重组质粒3-pCDNA3.1-MIC8,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疫苗的免疫保护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感方单用及联合头孢噻肟对肺炎克雷伯菌( KP)生物被膜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二倍稀释法测定肺感方及头孢噻肟对KP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制备KP菌悬液及灭菌载体,将灭菌载体放入含有菌悬液的无菌24孔板内37℃恒温培养以建立体外生物被膜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灭菌生理盐水)、1/4 MIC 肺感方组、1/4 MIC头孢噻肟组、1/4 MIC头孢噻肟+1/4 MIC肺感方组。每组均在建模时、建模第3天和第7天加入相应干预药物,在建模第3天和第7天银染法鉴定生物被膜,并采用连续稀释法行活菌计数。结果受试菌株建模3 d时可形成生物被膜,7 d时可形成较稳定生物被膜。在建模第3天及第7天,1/4 MIC头孢噻肟组、1/4 MIC肺感方组、1/4 MIC头孢噻肟+1/4 MIC肺感方组的生物被膜菌丝粘连及细菌团块形成依次减少;建模第7天,模型组、1/4 MIC肺感方组、1/4 MIC头孢噻肟组、1/4 MIC肺感方+1/4 MIC头孢噻肟组生物被膜活菌数依次减少(P<0.05)。结论1/4 MIC肺感方可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形成,并可破坏已形成生物被膜,联合1/4 MIC头孢噻肟时作用更为显著,两药具有协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Wu WJ  Hong XH  Zhang H  Jiang YQ  Lu Q  Ni Y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9):605-608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链球菌ermB基因表达及传播特性。方法收集上海地区对红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共86株,用E试验和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双纸片法(D试验)确定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用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ermB、mefE和Tn1545、Tn917中ermB基因调控序列,经测序、BLAST比对分析调控序列多态性并按菌株携带Tn1545和Tn917的不同分为Tn1545组和Tn917组,分析二者介导的耐药表型的不同;用BOX—PCR分析不同菌株遗传背景。结果(1)86株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中ermB、mefE、Tn1545、Tn917检出率分别为94%、46%、87%、7%,基因型为ermB^- mefE^+的5个菌株未检出Tn1545和Tn917。(2)Tn1545组和Tn917组Sp大多对红霉素高度耐药(最低抑菌浓度MIC50 256μg/ml),Tn917组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低于Tn1545组,对四环素、复方磺胺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前者亦低于后者。(3)Tn917组中三株菌发生ermB基因启动子区194bp片段的删除和前导肽N末端TAAA认插入,可能导致ermB基因由诱导型转变成组成型表达;Tn1545组菌株主要表现为cMLSB表型。(4)BOX—PCR图谱呈散发性,未发现单一的耐药克隆株流行。结论上海地区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链球菌主要是由ermB基因介导的高水平、组成型耐药,ermB基因大多由Tn1545携带并水平转移传播。  相似文献   

17.
陈喜悦  丁家华 《海南医学》2013,24(12):1781-1783
目的研究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SP)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2年1~4月我院下呼吸道感染小儿送检的标本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共96株,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性,E-test法测定其对10种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96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比较高,分别为96.9%、95.8%及94.8%、82.3%;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0%、100.0%、97.9%、96.9%、68.8%、50.0%。结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Zhuo C  Qian YS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2):1883-1887
目的 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产金属 β 内酰胺酶的酶学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以MBL E试验筛查到的一株产金属 β 内酰胺酶 (MBL)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75 0为研究对象 ;MBL的等电点、对酶抑制剂的酶稳定性及抗生素的水解率按常规测定 ;抽提细菌染色体、PCR扩增blaMBL全基因并进行测序 ;构建blaMBL pET32a( )重组体 ,并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进行表达。结果 菌株 75 0仅产一种 β 内酰胺酶 ,其pI为 6 6 ;以对亚胺培南的水解率为 10 0 %计 ,对青霉素、拉氧头孢、头孢他啶、氨曲南的相对水解率分别依次为 14 2 0 %、2 7%、9%和 1% ,酶活性可被EDTA抑制 ,但不受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影响。染色体DNA模板的PCR结果显示 ,酶全基因全长为 86 7bp ,经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 ,与已报道的金属酶L1的编码基因blaS(注册号AJ2 916 72 )和blaL1(AF0 10 2 82 )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 99 31% ,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9 31%和 98 96 %。大肠杆菌BL2 1(DE3)转化含酶基因的blaMBL pET32a( )重组质粒后 ,MBL E试验为产MBL阳性 ,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MIC分别为 12mg/L和 2mg/L ,对亚胺培南的MIC较母株低 10倍左右 ;SDS PAGE分析发现 ,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为 4 8kDa ,其中酶蛋白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