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衃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伤寒论》有关下法的条文达30余条,涉及痛证10余种,足见仲景对下法的重视。兹将其用下方法,归纳如次。一、苦寒攻下即以苦寒泻下之品,攻导积滞、荡涤热结。其用意有三: 一日通腑。如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搏而成阳明腑实。治用三承气汤(250条、218条、213条),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以釜底抽薪,邪去病愈。此三方均以苦寒通下的大黄为君,并量其热结的轻、重、缓、急.在组方用法上又各有特点“大承气汤,硝黄后下,且加枳实、厚朴以行气导滞、破结除满,故攻下之力最速,主治痞、满、燥、实、坚俱备之阳  相似文献   

2.
第二章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统称为泻下剂,属“八法”中下法。本章共选方12首,按其功效不同,可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五类。一、寒下寒下剂是以苦寒泻下的药为主组成,具有泻热通便作用,适用于里热积滞的实证。其代表方剂大承气汤和大陷胸汤,均能泻下热结。但两方鉴别要点是:大承气汤以峻下热结而通便为主,为治疗胃肠里陷积滞而致大便燥结的主要方剂,而大陷胸汤则以泻结逐  相似文献   

3.
大黄伍石膏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彬 《四川中医》1997,15(7):21-21
大黄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肺、心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表、祛瘀之功,《本经》曰:“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本草纲目》论:“……故号为将军。专攻心腹胀满、胸胃蓄热,积聚痰实,便结瘀血,妇人闭经。盖热淫内结,用此开导阳邪.宣通涩滞,奏功独胜。”石膏性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同时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本草纲目》曰:“止阳明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痛。”大黄与石…  相似文献   

4.
浅谈下法     
一、下法的形成与发展下法亦称通下法、泻下法、攻里法,乃“汗、吐、下、和、清、温、补、消矽八法之一,用以治疗实热内结,肠胃积滞,或水饮停蓄之里实证。通过荡涤肠胃内的实质病邪,使停留在肠胃内的燥屎、实热、宿食、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用泻下法排到体外,从而使病证得到消除或缓解。但也有的病证,不一定是实邪,如肝昏迷、尿毒症等,使用下法,亦可以使病证痊愈或改善病情、缓解症状,亦属下法使用的范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这些都是指应用下法而言。里实证致病因素不同,有寒结、热结、燥结、水结、血结之分,治法亦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下瘀  相似文献   

5.
通下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下法是指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近年来中医对运用此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研究颇多,兹就相关文献报道综述于下。1通下法应用依据研究1.1急性脑出血病机特点的研究邵氏[1]、蓝氏[2]、王氏[3]、卢氏[4]等认为,急性脑出血病位在脑,但与脾胃关系密切。中焦窒塞不通、气机升降失常、气血逆乱于脑是其中心病理环节,故调气通腑是治疗关键。权氏[5]认为瘀热互结是该病的病理特点,通下泄热,则散瘀而血止,血行则风息,热泄则阳降。杨氏[6]提出本病肝肾阴虚为本,…  相似文献   

6.
<正> 仲景运用大黄严谨、灵活、广泛。《伤寒》及《金匮》中运用大黄约120多条,方35首。大黄苦寒泄降,有泄实热、破积滞、行瘀血、荡涤胃肠、去陈生新、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等功效。配伍组方,治疗肠胃积滞,大便燥结,火热亢盛,迫血上滥,瘀血腹痛、经闭,黄疸,症瘕积聚、痰饮、下痢、腹水、肠痈、热痞、呕吐等证。如: 1.泻火(热)荡涤通便:大黄配芒硝,用于胃肠实热积滞,腹账满拒按,便燥不通的阳明腑实证。如大、小调胃承气汤证,大陷胸汤证。以大黄酒洗为君,配芒硝泻热润燥,则泻热荡涤力宏,有润中推下之功。2.攻积导滞、消痞陈满:大黄配枳、朴治阳明腑实,兼痞满重证。如大、小承气汤证,厚朴三物汤证,麻子仁丸证。取大黄泻热攻积,配枳朴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吴鞠通云:“枳实开幽门之不通,厚  相似文献   

7.
大黄又名黄良、将军、火参、肤如,其性本苦寒,能荡涤肠胃,除肠胃之热结,治心下之痞满;能推陈致新,为治疗热结便秘之良药。  相似文献   

8.
<正> 大黄味苦性寒,乃临床上泻热通下之良品,用若得当,可收桴鼓之效。其作用一般认为专于实热病证。然观仲景用大黄组方之意,则不独于此,诸如瘀血、血热、水饮等病,亦每常用之。《伤寒论》与《金匮》两书中,用大黄者即有三十余方。许多著名方剂如三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等,均是以大黄为主组方的。本文试就仲景对于大黄的临床运用规律,提出加以分析如次: 一、用大黄攻下以荡涤热结凡阳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不通、腹满胀痛,壮热烦渴,神昏谵语等症,仲景每用大黄为主,配芒硝、枳实、厚朴等味攻下以荡涤热  相似文献   

9.
通下法,也称攻下法,是根据《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等理论和《伤寒论》中“随其实而泻之”、“此有燥也,乃可攻之”的理论而制定的一种攻导里实,逐邪下泄的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八法”中的“下法”。它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下水饮、瘀血、寒积等作用,常用来治疗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蓄血、蓄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用大黄经验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擅用苦寒通泻之大黄。据统计,在其《伤寒》、《金匾》方中,用大黄者达80余处,约占总方的四分之一,且组方严谨,应用灵活。兹就其应用规律浅探如次:互.苦寒攻下即借大黄苦寒攻下之性,以破积导滞、荡涤肠胃、速通腑气。其用意有四:~日通腑:如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八里化热,与胸中燥屎相搏而成阳明腑实者。仲景立一水”(”之法,创“三承气汤”,以泻热通便,荡涤肠胃,意在釜底抽薪,祛邪安正。此三方均以苦寒攻下之大黄为君,但在立法、组方及应用上又各具特点。大承气汤以苦辛通降、咸寒泻热立法,重在荡涤热结,方中以大黄…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论便血,多指大便下血,但亦可为小便溺血,病机有"热结膀胱""瘀热在里""热在下焦""热入血室""日久瘀血",其病多因热而起,也有虚寒之便脓血,故便血不可以热概之。太阳阳明便血为下焦瘀热互结之蓄血证,其血热瘀结,结而不甚者,治以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通下瘀热。若血热瘀结甚者,治当以抵当汤,并中病即止。少阴虚寒便脓血证系下焦虚寒,阳虚统摄无权,大肠滑脱而致下利便脓血,故用桃花汤温阳散寒,涩肠固脱治之。厥阴病热盛阴虚便脓血证,为阳热盛而阴血虚,势必热灼营血,血络灼伤,化腐成脓所致,以柏叶阿胶汤治之。  相似文献   

12.
大黄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药物,炮制品有生大黄、酒制大黄及大黄炭。其作用各有差异,清代.张璐《本经逢原》云:“若峻用攻下生用。邪气在上,必用酒浸上行,而驱热下行。……实热内结,势不可缓,酒蒸用之。”生大黄味苦性寒,走而不守,能清阳明蕴热,荡涤宿食,推陈致新,故以攻积导滞、泻火解毒为主,常用于热积便秘和热毒壅盛之证,制大黄采用酒蒸后,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由沉降药变为升浮药,性变微寒,泻  相似文献   

13.
生大黄味苦性寒,走而不守,能清阳明蕴热、荡涤宿食、推陈致新,故以其攻积导滞、泻火解毒之效常用于治疗热积便秘、热毒壅盛之证。大黄药用酒蒸后,可借酒之升提之性引药上行,由沉降之药变为升浮之药,而性变微寒,泻下之力变弱,清热化湿之力增强,故多用于治疗温邪化热、湿热内阻等证。酒炒大黄味苦、性微寒,并借酒之大热大辛之性使大黄微辛,可增强善走血分、活血化瘀之功效,故多用于治  相似文献   

14.
大承气汤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虹  葛来安  龚蔚 《江西中医药》2005,36(11):59-59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和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这些病证的共同病机为实热积滞内结肠腑,热盛津伤。治宜急下实热燥结,以存阴救阴,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方中大黄为君,泻热通便,荡涤肠胃;芒硝为臣,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散结;厚朴、枳实共为佐使,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该方配伍简洁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有广泛的应用,笔者临床用之,屡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抵当汤出自《伤寒论》,由水蛭、虻虫、桃仁、大黄四味药物组成。方中水蛭直入血络,其作用与虻虫相似,逐恶血,行瘀攻结,通瘀破积,故两味常并施;桃仁亦破血行瘀,兼润燥滑肠,有祛瘀生新之功;大黄荡涤热邪,推陈致新,导瘀下行。四味共组成行血逐瘀之峻剂。仲景于《伤寒论》“太阳”、“阳明”两篇和《金匮·妇人杂病》篇都用此方,以证运用范围之广,据仲景所论,如其病机属瘀血内结,病深而重,全无下通之机,则不用重剂难起沉疴。四味相合,实有斩关夺隘之功,虽奇毒重疾,多能获效。对于病情较轻、不可不攻而又不可峻攻、其证势深而缓者,仲景灵活地减轻分量,改汤为丸而为缓攻之剂。由于其药物峻猛,医家慎用。兹将吾师周连三先生生前有关论述和  相似文献   

16.
大黄药对在仲景著作中的应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的作用主要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药品化义)谓之“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考仲景《伤寒论》、《金区要略》方剂,用大黄者有数十方,其配合之巧,功用、主治变化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此就大黄药对在经方中的应用规律略作探讨,冀对临床有所种益。三同类相须,荡涤肠瞩实效供结大黄、芒硝均为攻下药,仲景于伤寒邪传阳明化热化操之阳明腑实病证,善以大黄、芒硝相须为用,以求荡涤肠胃实热操结而泻热通便。大黄走而不守,直降下行,芒硝软坚润燥,二药为伍,成攻润互济之势,故能使便闭得通,院腹痞满胀痛得除。《伤寒论》…  相似文献   

17.
连翘     
《光明中医》2014,(10):2043-2043
味苦平。主寒热,火气所郁之寒热。鼠瘰,痈肿恶疮,瘿瘤结热,皆肝经热结之证。蛊毒。湿热之虫。凡药之散寒、温凉,有归气分者,有归血分者。大抵气胜者治气,味胜者治血。连翘之气芳家留滞之邪毒也。  相似文献   

18.
下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为"邪治则下"的重要治疗手段,具有调畅气机、下排邪毒等作用。临床上通过通导大便,荡涤邪实而攻逐水饮、寒积、瘀血、虫积、脏毒,应用十分广泛。现代肝病危急重症因肝功能严重受损而致肝脏致解毒功能障碍,代谢产物和毒素的蓄积又加重了肝脏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以致衰竭,急以中医下法治之,多能促进有害物质的外泄,减轻肝脏负担,保护受损肝脏而起沉疴。笔者列举了通腑逐瘀、泻热凉血、泄浊解毒、通腑逐水、搜络攻毒救治肝细胞性黄疸、重型肝炎、肝性脑病、难治性腹水和肝脏恶性肿瘤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伤寒杂病论》瘀热证治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晋生 《四川中医》1999,17(7):16-17
“瘀热”为临床常见之证,但历代医家论述较少,而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却详尽论述了其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为后世医家研究和治疗瘀热之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探述如下。1表热随经侵血,博结阻于少腹仲景对太阳病不解,表热随经入腑,与血相结少腹(后人称蓄血证)者,采用活血化瘀、通下瘀热之法,但治分缓急轻重。若蓄血尚轻但发病较急,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者,予以桃核承气汤。如《伤寒论》第106条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中以桃仁破血祛瘀,大黄下瘀泄热,合用而瘀…  相似文献   

20.
大柴胡汤为仲景名方之一,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功擅通肠利腑、攻下燥结,为治少阳病不解,又内兼阳明腑实之主方。通过详细分析《伤寒论》中大柴胡汤证相关原文及药物功效,认为大柴胡汤除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效外,尚具有和解少阳、清泻腑热,和解少阳、消食导滞,和解少阳、破血祛瘀等效,并附验案三则,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