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转DSA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岛津1 250 mA CCD数字减影C臂X光机系统,对35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常规正侧位造影检查和旋转DSA检查,比较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35例疑似患者中,经旋转DSA技术检出32例,且清晰显示瘤颈及载瘤血管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常规DSA检出27例,其中有9例动脉瘤的载瘤血管动脉与周围血管显示不清,6例瘤颈显示不清.结论:旋转DSA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瘤体、瘤颈及载瘤血管与周围血管关系,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16层螺旋CTA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我科2004年5月~2005年9月期间,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使用CTA软件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脑血管,诊断31例颅内血管性病变。评价其诊断病变的价值。结果 31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9例,静脉瘤2例,动脉狭窄2例。SCTA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对动静脉畸形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等特点,可作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的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3.
旋转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了45例分别施行过常规 DSA和旋转DSA的脑动脉瘤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8-67岁,平均42.6岁。常规DSA 为正位及侧位影像,旋转DSA 360°旋转采集图像。结果旋转DSA对45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且均能在适当的角度,清晰显示瘤体颈部的结构,开口大小和方向,准确的把血管弯折与动脉瘤鉴别开来。常规DSA 检查发现40例动脉瘤。其中15/40动脉瘤的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关系不清,19/40动脉瘤的颈部显示不清。结论旋转DSA对颅内动脉瘤病变显示极佳,可更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64排螺旋CT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科2007年8月-2009年7月31例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并进行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评价SCTA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栗:31例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9例、静脉瘤2例、动脉狭窄2例。SCTA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对动静脉畸形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SCTA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等特点,可作为颅内血管性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DSA)在颅内动脉瘤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西门子Angiostar Plus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56例患者进行正、侧位造影和对其中38例进行BDSA检查,研究RDSA的技术参数及应用价值。结果56例中,18例常规DSA能清楚显示,其余38例在常规DSA基础上加RDSA,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得到清楚显示。结论R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成像、治疗及复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使用PHILIPS Allura Xper FD20血管造影机对疑有颅内血管病变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DSA和旋转DSA检查,通过遮盖表面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三维重建方法进行颅内血管重建.结果通过3D-DSA检查24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26个动脉瘤),1例确认为后交通动脉起始端壶腹样膨大.在3D-DSA检查中25例患者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24例患者26个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尺寸、与相邻血管间的关系均可清晰显示或测量.结论 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造影中可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用于颅内血管性病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例颅内血管性病变的患者,应用三维DSA造影技术进行对患者进行诊断作为实验组,此外,同时选择应用造影检查(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再次对这30例颅内血管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诊断,作为对照组,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经过三维DSA技术进行诊断,28例诊断为脑动脉瘤,1例为烟雾病,1例无造影异常表现。其中28例脑动脉瘤患者经三维DSA造影技术检查出35个动脉瘤。所有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应用不同造影技术诊断后,DSA组患者疾病检出率(93.33%)明显高于CTA组患者疾病检出率(60.00%)、MRA组患者疾病检出率(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三维DSA造影技术明确动脉瘤形态、结构、大小情况,制度合理的治疗方案,其中24例进行介入栓塞治疗,4例患者行外科手术进行夹闭治疗。根据三维DSA造影技术检查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手术成功率100.0%。术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访,1年后,动脉瘤复发率为0.0%,研究统计,13例患者经CT、MRI影像学检查后,动脉瘤完全消失。感染、发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0%,患者死亡率为0.0%。结论三维DSA造影技术在颅内血管性病变诊断中具有科学、准确、安全性高的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应该广泛应用于临床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 (CTA)在颅内血管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simens -plusSCT机行头颅螺旋CT扫描 ,原始图像用最大强度投影法 (MIP)和表面阴影成像法 (SSD)进行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结果 :11例患者中 ,显示动脉瘤 4例 ,动脉瘤合并AVM 1例 ,AVM 2例 ,大脑中动脉闭塞 1例 ,未见异常 3例。CTA能显示颅内血管性病变和部位和性质。对动脉瘤瘤体、瘤蒂的大小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大小及形态、回流静脉均可清晰显示。结论 :CTA是一种安全、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 ,对颅内血管性病变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尤其适用于SAH和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病因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经手术证实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术前进行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旋转DSA造影,分别阅片并记录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瘤颈显示情况、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常规DSA诊断16个动脉瘤;旋转DSA诊断23个动脉瘤(P<0.05).常规DSA检出的动脉瘤中,清楚显示瘤颈者4个,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11个;旋转DSA组清楚显示瘤颈者17个,清楚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关系者21个(P<0.05).结论旋转DSA能更清晰地显示瘤体的大小、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提供血管内治疗的最佳工作角度,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三维DSA技术在颅内血管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DSA造影和3D造影,根据三维重建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结果24例患者诊断为脑动脉瘤,1例诊断为烟雾病,1例未发现异常造影表现。24例诊断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常规正侧位DSA造影,共检查出27个动脉瘤,经3D造影并行三维重建后,共检查出30个动脉瘤。根据三维重建明确动脉瘤的形态和空间结构关系,21例成功行介入栓塞治疗,3例行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结论三维DSA技术对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优势突出,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指导明确,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薛玉富  罗勇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42-3044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DSA)在颅内动脉瘤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疑有颅内动脉瘤的43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DSA检查,对其中27例进行RDSA检查,研究RDSA的技术参数及应用价值。结果:43例中,16例常规DSA能清楚显示,其余27例在常规DSA基础上加RDSA,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得到清楚显示。结论:常规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必要检查方法,RDSA是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颅内动脉瘤的成像、治疗及复查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脑血管造影表现,就其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检查方法综合分析。结果30例颅内动脉瘤25例单发、5例多发,DSA造影可明确动脉瘤分布部位及大小。结论1 DSA造影能够多角度立体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情况与载瘤动脉关系。为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明确数据。2旋转DSA技术在动脉瘤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rtist FA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46例疑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正、侧位及其中37例行旋转DSA检查.结果:25例确诊为动脉瘤,4例排除动脉瘤,12例狭窄患者,能正确评估狭窄程度及长度.4例动静脉畸形及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可清楚显示病变结构及瘘口.结论: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血管狭窄的诊断更为安全,为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平板旋转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治效果。方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怀疑颅内动脉瘤的52例患者行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造影,先行正侧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再加做3D-DSA,比较两者在动脉瘤检出率、瘤体大小测量、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以及栓塞治疗的评价效果。结果 52例患者41例确诊为动脉瘤患者,共发现44枚动脉瘤。44枚动脉瘤经2D-DSA检出36例(38枚动脉瘤),3D-DSA检出41例(44枚动脉瘤);3D-DSA较2D-DSA更清楚显示瘤颈,3D-DSA对脑动脉瘤子瘤显示较2D-DSA显示佳。在治疗中,3D-DSA较2D-DSA更准确判断动脉瘤填塞程度及残留腔隙。结论 3D-DSA能任意角度观察,有效排除血管成角、重叠等因素的干扰,提高了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在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以及瘤体形态显示更清楚,对栓塞治疗效果的评估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和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瘤62例、血管畸形26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47例)经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 MRA可以对124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靶MIP、MPR和原始像,其诊断符合率为91.9%.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7%;动静脉畸形为84.6%;47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与DSA相一致.3D TOF可显示1-5级脑血管分支;2D TOF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3D TOF增强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方烂基 《微创医学》2004,23(6):705-707
目的 探讨旋转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使用荷兰PHILIPS-INTEGRISV5000型DSA系统对15例疑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常规和旋转DSA检查.结果常规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1例,4例疑似动脉瘤,其中7例未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加摄旋转DSA检查,4例可疑病例得以证实,所有病例的动脉瘤全貌、瘤颈位置与结构及其与载瘤动脉关系清晰显示,15病例均成功地进行栓塞治疗.结论旋转DSA采集的图像可多方位的、立体的观察动脉瘤全貌及其周围的血管解剖结构,是对常规DSA一种重要补充,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三维重建放大技术在颅内微小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58例,利用三维重建及重建放大技术,使微小动脉瘤的载瘤动脉显示更清晰,使瘤颈、瘤体的生长方向显示更理想.结果 158例患者共发现194个动脉瘤,其中发现长径在3 mm以下的微小动脉瘤68个,分别采取了栓塞、手术夹闭、定期观察等治疗方案.结论 DSA血管三维重建放大技术能够清楚显示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载瘤动脉和瘤颈、瘤体等结构,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方烂基 《医学文选》2004,23(6):705-707
目的 探讨旋转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使用荷兰PHILIPS-INTEGRISV5000型DSA系统对15例疑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常规和旋转DSA检查。结果常规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1例,4例疑似动脉瘤,其中7例未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加摄旋转DSA检查,4例可疑病例得以证实,所有病例的动脉瘤全貌、瘤颈位置与结构及其与载瘤动脉关系清晰显示,15病例均成功地进行栓塞治疗。结论 旋转DSA采集的图像可多方位的、立体的观察动脉瘤全貌及其周围的血管解剖结构,是对常规DSA一种重要补充,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MSCTA(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37例,术前均行 MSCTA 和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比较 MSCTA 和 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的差异;比较 MSCTA 和 DSA 显示颅内动脉瘤类型的差异;以及 MSCTA 和 DSA 显示大脑中动脉瘤对比。结果:术中发现45个颅内动脉瘤,其中 MSCTA 检查发现41个颅内动脉瘤,准确率为91.11%;DSA 检查发现38个颅内动脉瘤,准确率为84.44%;两种检查方法发现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CTA 检查4例颅内动脉瘤未显示,其中颈内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DSA 检查7例颅内动脉瘤未显示,其中颈内动脉瘤3例,大脑前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DSA 检查不能明确诊断左前交通动脉处造影剂充盈为动脉瘤,MSCTA检查可较清楚的显示前交通处动脉瘤,说明MSCTA检查对DSA 检查有很好的补充作用。结论:虽然 MSCTA 检查在发现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方面与 DSA 检查无显著差异,但对DSA 检查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名临床怀疑脑动脉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图像.应用MIP(最大密度投影)及VRT(容积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动脉瘤159个(9例多发),手术证实83个(75例),DSA证实76个(74例).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与DSA结果 和手术结果 基本一致.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评估中具备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