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银平 《美中医学》2006,3(1):48-49
目的 评价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1996年至2004年,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截瘫程度按Franel分级,术中经患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结果 23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均恢复良好,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及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作者认为该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操作方便,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徐杰  陈建伟  黄立新 《海南医学》2012,23(21):35-37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53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其中24例使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为观察组,29例使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s角的矫正情况等。结果①治疗前后行组内比较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椎体前缘压缩率升高均较显著(P<0.05),两组手术前后Cobb’s角减少均较显著(P<0.05)。②治疗后与随访期行组内比较发现,观察组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s角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椎体前缘压缩率随访期间较术后显著降低(P<0.05),Cobb’s角则显著增加(P<0.05);③随访期间观察组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s角的恢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爆裂型骨折患者中复位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后及长期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植骨融合的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1966—2009年)、EMBASE(1980—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数据库。手工检索6种主要中文骨科杂志。收集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同时行植骨融合与非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4篇,221例患者,按植骨融合手术方式不同分成3个亚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椎体后外侧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二者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及内固定物失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同时行椎体后外侧加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和P〈0.0001)。植骨融合组与非植骨融合组在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植骨融合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普遍高于非融合组,且术后伴随相当比例的供骨区疼痛。结论单纯的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或椎体内植骨融合对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效果并不优于非植骨融合组,同时行椎体内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对严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时可能是需要的。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刘自贵  张彬 《四川医学》1998,19(3):193-194
采用脊椎前路减压、aneda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截瘫32例,随访0.5-3.2年,脊柱X线正侧位片均显示内固定牢固,脊柱后突畸形矫正度85%,伤椎前方楔形变平均恢复0.8cm,侧方压缩基本恢复。植骨块1.5月愈合。神经功能分别1-3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同时,对伤椎经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33例,观察手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3例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伤椎高度、Cobb角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脊柱稳定性恢复,后期随访无丢失。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行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变化。结果随访6~36个月,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AF内固定行椎板间植骨治疗.结果:经11~26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伤椎高度和脊柱生理弧度基本回复正常,内固定无松动及断钉,神经功能改善,椎管重建良好.结论:AF内固定加植骨能达到良好复位固定和椎管有效减压,操作简单,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方法、临床疗效以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研究2006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87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65例随访8~30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12例无神经损伤者,术后功能良好,其中3例下腰椎前路术后患者述性功能减退;骨折并不全瘫者42例中35例有1~3级恢复;11例完全截瘫中,2例4级恢复,6例1~3级恢复,3例仅部分感觉恢复。全部患者X线片或CT均显示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发生。结论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重建脊柱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对男性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谨慎实施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9.
王栋  赖奇恒  曾德斌  林乔 《安徽医学》2019,40(10):1152-1155
目的研究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Denis A/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54例Denis A/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相关指标,随访2年以上,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6个月、2年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及椎管通畅率,评价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损伤分级。结果 5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失血量(132. 45±32. 12) m L,手术平均用时(130. 23±20. 11) min,平均住院时间(9. 01±1. 54) d,平均植骨量(4. 15±0. 54) g;术后1个月、6个月、2年伤椎矢状面Cobb角、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椎管通畅率、伤椎前缘高度比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年较术后1个月伤椎矢状面Cobb角显著升高、伤椎前缘高度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6个月、2年较术前ASIA分级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慢性腰痛,无脑脊液漏、内固定断裂、神经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纠正后凸畸形、神经减压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F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42列全部采用后路植骨椎管减压加AF内固定。结果:随防6~24个月临床优良率86.7%,术后6~12个月X线椎体高度恢复治骨融合。结论: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一种固定牢固、复位满意、手术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同定结合椎间植骨。术前,术后及随访观察骨折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神经恢复情况及内固定物有无断裂松动情况。结果:术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矫正后凸Cobb角丢失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手术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显著差异,无术后并发症。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经椎弓根椎间植骨、GSS-Ⅱ型内固定后,可以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伤椎椎体内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损害、载荷分享评分≥7分的胸腰椎A型、部分B型骨折86例,并观察患者椎体术前术后的椎体矢状位后凸角。[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00±6.00)个月。86例患者术后椎体后凸角均显著恢复,但有8例患者术后9个月发现椎体后凸角明显丢失平均12.5°(占9.3%)。[结论]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可以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及伤椎前缘高度,又能重建椎体的骨密度,有效防止日后矫正度的丢失,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前提下,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本科制定AF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类型,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取后正中切口,以伤椎为中心,显露两侧椎板及椎间小关节,椎弓根钉固定伤椎上、下相邻椎体撑开复位;后严格规定卧床时间和内植物取出时间。结果68例患者中,随访10—26mo,平均16mo,均见骨折复位后,高度无丢失,内固定器取出后,均恢复了原有的生活和工作。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根据受伤的暴力及方向,可出现不同的骨折类型,只要严格掌握AF治疗脊柱骨折的原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降低内植物的失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制植骨器并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 对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并对伤椎行内固定撑开复位后 ,再经椎弓根通过植骨器向伤椎椎体内植入自体松质骨。结果 通过 14例手术发现植骨顺利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术后放射学检查显示骨折椎骨密度增加 ,未见透光腔隙。结论 临床证明研制的植骨器设计独特 ,临床使用方便 ,植骨确切 ,骨折愈合较快 ,骨折椎高度丢失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的手术特点、适应症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9月以来,对6例平均年龄32岁,受伤平均12d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行前路减压、植骨与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C级4例,D级2例;脊柱后凸角(cobb法)15~40°;术前椎管占位50%~60%。结果本组经6~16月(平均11月)随访,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胸腹部感染,脊髓神经损伤无加重,植入物无松动,断裂,按ASIA神经功能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2级;Denis腰背痛指数评价:5例轻度腰背疼痛,1例有中度疼痛,需偶尔服药治疗,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脊柱排列基本正常。结论胸腰椎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减压充分,骨融合可靠,可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比较 3 3例患者平均随访 12 .5个月 ,神经功能恢复 :A级 3例 ,E级 3例无变化 ,其余提高 1-2级。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 5 5 %恢复到 95 % ,Cobb’s角由 2 0 .5°恢复到 2 .5°。结论 SF内固定系统能准确恢复脊柱生理凸和椎体高度 ,且操作简便 ,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36例胸腰椎骨折病例:男27例女9例;年龄20~66岁。损伤节段;T1211例,L112例,L28例,L32例L4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6天,均为爆裂骨折。术前椎管占位率35%-80%。脊柱后凸程度(Cobb’s角):20~40度。椎体高度压缩至正常的30%~70%。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6例,D级8例,E级16例。治疗按置钉、减压、复位、植骨步骤进行。结果随访6~18个月,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0%~100%。椎管占位率2%-10%。Cobb角平均3度,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7例,E级23例。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通过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为前柱提供长期稳定,避免复位后形成“蛋壳”椎体,减少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精心护理,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和治疗效果。方法与每一位不全截瘫或完全截瘫患者或家属一起,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落实到位;同时实施阶段性健康指导。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本组28例患者精神状况良好,食欲恢复正常和接近正常,未出现压疮,无泌尿系及和肺部感染发生。出院前照片复查,未见内固定松动现象,随访6mo-2a(平均14mo),全组不全截瘫患者生活都能自理,其中21例患者能胜任一般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护理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仔细观察和对患者实施悉心周到的护理,既可防止患者并发症或意外情况的发生,又可使患者的身心早日得到康复,同时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高志成  郭素银  陈晓斌  郝夏 《医学综述》2011,17(7):1113-1115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横突椎板间植骨或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骨折48例。结果经9~24个月的随访,4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33%恢复到术后的94%,Co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24°降低到手术后的平均4°,椎管内骨块复位率达9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脊柱及椎管减压的目的,后期随访椎体高度及Cob角丢失率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谷茂 《中外医疗》2016,(12):17-19
目的:研究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分析该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1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而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36例,采取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联合外侧植骨方式治疗,术后随访观察3~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Worter指数达到0.51±0.28,Cobb 角(9.27±4.27)°,前缘高度(90.12±10.74)%,对照组Worter 指数达到(0.87±0.26),Cobb 角(17.38±4.36)°,前缘高度(75.34±11.2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15,P=0.0279);两组患者对比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26,P=0.1414)。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