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优缺点。方法:21例心脏病患者,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11例,房缺合并室缺3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法洛三联症1例。术不不阻断主动脉,心脏持续供血,不灌注停搏液及心脏局部冰霄降温,心脏缓慢跳动。结果:全部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无室颤和气栓,均痊愈出院。结论:本方法避免了主动脉阻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脏局部冰霄降温所致心肌冻伤,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最大限度保护心功能,简化手术操作,在做好排气措施下,该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但同时,由于心脏跳动及回心血流的影响,对复杂畸形的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许国安  方向明 《江西医药》1998,33(4):202-203
应用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的心肌保护法进行68例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 ̄185min。术中灌注后心脏不经室颤迅速停搏,心肌红润松软,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67/68(98.5%),复跳后至停机阶段动脉压为6.8 ̄14kPa,术后循环稳定,无严重心律紊乱发生,心功能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是一种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停搏液间歇灌注保护心肌的可行性;方法近年来应用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的心肌保护法进行68例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185min。结果 术中灌注后心脏不经室颤迅速停搏,心肌红润松软,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为67/68(98.5%),复跳后至停机阶段动脉压为6.8~14kPa,术后循环稳定,无严重心律紊乱发生,心功能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 29℃血停搏液间歇灌注是一种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169例先心病患者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于心脏跳动下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降温至31-35℃并维持,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灌注压在7—9kPa,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2例术后36—48h出现脑空气栓塞,经高压氧舱等治疗2周后恢复。2例术后出现低心捧综合征,药物治疗得以纠正。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简化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5.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96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并行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需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维持在30℃~32℃,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2962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873例,心脏瓣膜病和升主动脉瘤患者1089例。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率为1.45%(53/2962),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为1.33%(25/1873),心脏瓣膜病死亡率为2.57%(28/1089);全组无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发生率0.37%(11/2962)。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降低了低心排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行心内直视术,不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脏无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是近年来新兴的最接近于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措施和新的手术方法。小切口是取右腋下直切口经第3~4肋间进胸行心内直视术,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完整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1年6月,实施不停跳、小切口心内直视术185例,疗效满意。现将术后并发症观察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已经在心外科得到应用,回顾性总结我们完成的40例手术。方法 自1998—2001年12月我们采用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了40例病人。常规插主动脉灌注管和上下腔静脉引流管,预充液复温至32℃,尤其是低体重儿。视情况放置左心引流。并行体外循环者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动脉窦逆行灌注机器氧合血,不使用心脏停搏液,灌注流量200—300ml/min,逆行灌注压45—50mmHg。主动脉灌注压80—100mmHg(1mmHg=O.133kpa),平均动脉压60—80mmHg。在心脏空跳的条件下进行手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无低心排,血尿发生率1.90—3.41%。无严重心律失常,多数病人术后不用多巴胺。无1例发生空气气栓。结论 优点:1简化了操作程序,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2及时发现有无传导阻滞并可立即给与纠正,简便安全;3有利于心肌保护。缺点:l不能提供安静无血的手术野,需要较高的手术操作技术,要求术者有一个适应过程;2吸引器使用较多,增加血液有形成分的机械性损伤;3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侧枝循环丰富,影响术野显露和心内操作,不宜应用此法。  相似文献   

8.
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虹  严中亚  郑理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24-1325
目的总结房间隔缺损(房缺)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下修补的经验。方法171例房缺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并行循环,收紧上下腔静脉套带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度维持在(33±1)℃,均在心室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术后血液动力学平衡,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无心律失常,无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术后住院天数减少,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下修补房间隔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方法简单易行,心肌保护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缪冬梅  周易  甘玉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08-3410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术的心肌保护。方法:30例心内直视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两组。停跳组降温致食管温度(25±1.35)℃,并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冷高钾停跳液,灌注量15ml/kg,同时在心脏表面及心腔内冰盐水浸泡,致心脏停跳,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组降温至食管温度(31±1)℃,只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主动脉,控制心率在40~70次/分。结果:两组病例术中血液动力学均较稳定,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CK-MB、CK、LDH、α-HBDH均较术前增高,尤以停跳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内直视术麻醉采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对心肌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冷停搏液与缺血预适应(IPC)加冷停搏液联合应用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病人20例,随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C,n=10)和对照组(n=10)。IPC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前实施缺血预适应(即3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注),阻断升主动脉,灌注(4℃)St Thomas‘停搏液,心脏完全停跳后开始心内手术;对照组则不进行缺血预适应方案。两组均于并循前、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300min、60min时经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各项备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心肌功能恢复情况、动脉血气及电解质变化。结果:CPB后IPC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快(P<0.05),心肌收缩有力,血压维持良好,需辅用多巴胺等强心药维持血压的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动脉血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加冷停搏液联合应用能促进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血流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观察在成人心脏手术中腺苷联合冷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的患者 100 例、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 30 例, 每个手术组中又随机分为 2 组: 腺苷组用 6 mg 腺苷注射液在阻断升主动脉 后即刻经升主动脉根部一次性快速注射, 随即灌注高钾冷氧合血心肌停搏液; 对照组只单纯灌注高钾冷氧合血心肌 停搏液。2 组患者均每 30 min 复灌半量不含腺苷的相同成分的冷血停搏液, 比较 2 组的相关临床指标和心肌酶学 测定结果。结果 对于行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 腺苷组的停搏诱导时间、 ICU 停留时间、 术后辅助通气时间及多巴胺 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 < 0.05), 2 组灌注停搏液的次数、 灌注总量、 主动脉阻断时间、 转机时间、 自动复跳率无明显差 异 (P>0.05)。对于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 腺苷组的停搏诱导时间、 多巴胺用量少于对照组 (P < 0.05), 2 组灌 注停搏液的次数、 灌注总量、 主动脉阻断时间、 转机时间、 ICU 停留时间、 术后辅助通气时间及自动复跳率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行 2 种手术的患者, 均是主动脉阻断后 4 h, 腺苷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低于对照组, 主 动脉阻断后 4 h 及 24 h, 对照组的心肌肌钙蛋白 ( I cTnI) 均明显高于腺苷组 (均 P < 0.05)。结论 心脏血运阻断后即 刻经由主动脉根部灌注稀释腺苷液及高钾冷氧合血心肌停搏液, 能够使心脏快速停跳、 减少心肌酶的释放, 减少术 后血管活性药的用量, 缩短术后辅助通气时间以及 ICU 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氧合血心肌停搏液与冷晶体心肌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心脏瓣膜直视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氧合血心肌停博液组(I组)、冷晶体心肌停博液组(Ⅱ组)各60例。I组采用4:1高钾冷血停搏液(4℃-8℃)灌注诱导心肌停跳,术中每隔20min用4:1高钾冷血停搏液维持,在开放升主动脉钳之前用温血灌注。Ⅱ组采用4℃冷晶体心肌停搏液灌注,术中每20min复灌1次。结果:I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Ⅱ组(P<0.001);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术后应用心肌正性肌力药物量及时间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氧合血心肌停博液较冷晶体心肌停搏液具有更好的保护心肌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指体外循环插管后,仅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主动脉,也不应用心脏停搏液灌注仍保持心脏跳动下的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33例,全部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结果全组患儿心脏手术操作完毕均可顺利脱机,不需作辅助循环,CPB时间12~46(23.1±10.2)min,明显短于同期常规手术组。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更适合于时间短、畸形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矫治。  相似文献   

14.
黄超  陈晖  李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84-185
目的:总结64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经验,评价其对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64例应用此方法手术的心脏病病例。患者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不阻断升主动脉,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手术。结果:全组手术顺利,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8~80分钟,平均(48.1±30.5)分钟。术后恢复良好,无低心排综合征、栓塞、心律失常及残余漏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0±2.2)天。随访3~28个月,能参加正常活动,无心脏杂音及残余分流。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减少了手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缩短少手术时间,减少少术中心肌损伤,从根本上避免了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促进了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中应用冷停跳液和温氧合血间断灌注与冷停跳液心肌保护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采用冷停跣液和温氧合血间断灌注,观察43例不同类型心脏手术病人心肌保护效果。并与同期随机选择30例采用冷停跣液冷氧合血灌注的病人对比。结果 全部被观察病人心脏停搏完全,主动脉开放后,除4例心搏无力外均能自动复跳,术后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 临床观察表明,温血灌注可改善心肌的组织供氧状态,提高心脏的自动复跳率,增加心肌的能量储备,减少再灌注损伤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心肌处于缺血状态,且主动脉开放后同样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情况,导致白细胞的大量激活,炎性介质释放和自由基的产生。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实施除采用停搏液、低温等方法尽量降低外科缺血再灌注损伤外,减少体外循环引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减轻心肌损伤及术后并发症,近年来成为心脏外科关注的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纯机器氧合血灌注诱复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40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存均分两组,A组开放主动脉前用温血停搏液灌注+纯机器氧合血顺-逆灌注,待心脏复苏后再开放升主动脉;B组开放升主动脉前单用温血停搏液灌注后即开放升主动脉.于转流前、术毕、术后6 h和1、3、5 d取外周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记录心脏复跳、主动脉阻断、辅助循环、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结果 两组术后cTnI均较转流前增高,A组增高明显少于B组(P<0.01);A组自动复跳率高于B组,辅助循环、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均短于B组(P<0.05).结论 主动脉开放前纯温血顺-逆灌注诱复后再开放方法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心肌保护方法 .方法 30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经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前壁插针荷包固定,间歇温血停搏液顺灌-冷血停搏液顺灌-温血停搏液顺灌,首次灌温4:1氧合血高钾心脏停搏液,待心脏停搏充分后,每间隔30~40分钟再次使用冷4:1氧合血低钾心脏停搏液,开放升主动脉前温4:1氧合血低钾心脏停搏液灌注.结果 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25例,20WS除颤1次后复跳4例, 自动复跳后室颤20WS除颤2次心脏复跳1例.复跳前血钾(4.81±0.45)mmol/L.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采用间断经主动脉温血停搏液顺灌-冷血停搏液顺灌-温血停搏液顺灌起到了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自动复跳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华丽  李坚  王雄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38-253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手术中,单次灌注含钾冷血停跳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50例患者采用4:1血液晶体停搏液灌注.灌注量20 ml/kg,术中心电图不出现活动波形,则不再重复灌注.结果:患者CPB时间(76.78.±18.5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08±10.44)min.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48例(96%),复跳后除颤2例(4%),术后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单次灌注含钾冷血停搏液心肌保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磷酸肌酸钠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cP)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择期在体外循环(ECC)和心脏停搏下,行法洛四联症(TDF)根治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主动脉阻断后于其根部插针顺行灌注4℃停搏液,试验组灌注CP停搏液(在单纯冷晶体高钾停搏液中加入CP,浓度为10 mmol/L),对照组灌注单纯冷晶体高钾停搏液.2组患儿分别于ECC前、主动脉阻断(ACC)30 min后,术后2、24、48 h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血清心肌酶(CK-MB、cTnI)的浓度;分别记录,临床观察指标(心脏诱导停搏时间,自动复跳时间,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维持时间、ECC停止及术后24 h多巴胺、盐酸肾上腺素用量和使用率).结果 试验组在各临床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血清心肌酶均于ACC 30min后开始上升,并于术后24 h达高峰,与ECC前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2组间比较,试验组在ACC 30 min后各时点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心内直视术中应用含CP的冷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的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关键词l磷酸肌酸钠;冷晶体停搏液;心内直视术;未成熟心肌;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