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院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表型、基因型及流行情况.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Etest法检测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vanA、vanB、vanC1和vanC2-3基因型,PFGE分析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同源性.结果 219株肠球菌中检出3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检出率为1.3%;该菌株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耐药,但对利奈唑胺敏感;基因型检测显示3株屎肠球菌均为vanA型,PFGE结果显示该3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不属于同一型别.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中已出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以阻止这些VRE菌株在院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中日友好医院肠球菌耐药情况,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进行筛查,检测Ⅰ类整合子基因,为肠球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药敏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WHONET 5.3统计耐药率;万古霉素确证试验筛查VRE,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其van基因,Etest法测定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VRE的MIC;PCR检测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果: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程度很高;449株肠球菌中有6株检出vanC1基因,表型和基因型一致;未检出Ⅰ类整合子基因。结论:肠球菌耐药严重,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VRE感染与传播,VRE筛查未见Ⅰ类整合子基因介导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3.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及I类整合子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中日友好医院肠球菌耐药情况,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进行筛查,检测I类整合子基因,为肠球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药敏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WHONET 5.3统计耐药率;万古霉素确证试验筛查VRE,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其van基因,Etest法测定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VRE的MIC;PCR检测I类整合子基因。结果: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程度很高;449株肠球菌中有6株检出vanC1基因,表型和基因型一致;未检出I类整合子基因。结论:肠球菌耐药严重,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VRE感染与传播,VRE筛查未见I类整合子基因介导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进行表型及基因型分析,了解临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流行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48株肠球菌,按常规方法进行鉴定,并采用琼脂筛选法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进一步筛选。将筛选出的3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以多重PCR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共检出3株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其中1株为天然耐万古霉素株。基因型分析结果为1株VanA型,1株VanCl型,另1株基因型不明。结论:已发现3株VRE。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止VRE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肠球菌对六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同时检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耐万古霉素基因型。方法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以及庆大霉素等六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含6μg/mL万古霉素的琼脂稀释筛选平板法(ADSP)筛选VRE菌株,并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PCR)检测VRE的耐万古霉素基因型。结果 100株临床分离肠球菌中以粪肠球菌(86%)和屎肠球菌(11%)为主。除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外,屎肠球菌对其它几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0.05);庆大霉素高耐株检出率为54%,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低耐株(P〈0.05)。用ADSP法筛选出3株(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其中只有一株铅黄肠球菌为耐万古霉素基因型阳性(VanC2),其余两株均为Van基因阴性。结论 ADSP法用于筛选VRE较K-B法检出率高;本次研究只分离出一株VanC2型VRE,没有发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VanA和VanB型VRE;肠球菌对庆大霉素(120μg/片)的耐药率为54%,建议临床慎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氨苄西林及氨苄西林/舒巴坦均可作为治疗粪肠球菌感染的药物,但需密切注意肠球菌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引起血流感染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的检出情况,并对其进行耐药基因型、毒力和多位点序列分型 (MLST) 研究。 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5年7月从笔者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的68株屎肠球菌和28株粪肠球菌,采用含6μg/ml万古霉素的脑心浸液平皿筛选VRE。采用多重PCR法检测vanA、vanB及粪、屎肠球菌种特异基因,另一种多重PCR法检测常见5种毒力基因 (esp、hyl、gelE、asa1和cylA)。采用MLST技术分析菌株序列型 (ST) 从而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96株肠球菌中共检出22株VRE (22/96,2.9%),包括20株屎肠球菌 (20/68,9.4%) 和2株粪肠球菌 (2/28,7.1%)。所有VRE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一致,属vanA型。20株屎肠球菌VRE仅esp (16/20,0.0%) 和hyl (10/20,0.0%) 阳性;2株粪肠球菌VRE仅gelE和 asa1阳性。20株屎肠球菌VRE分属7个ST型,包括8株ST78 (8/20,0.0%)、6株ST17 (6/20,0.0%) 以及2株ST18和ST389、ST414、ST571、ST564各1株。 结论 笔者医院VRE耐药问题严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携带率高。20株屎肠球菌VRE经eBURST软件分析均属于与医院感染相关的CC17克隆复合群。  相似文献   

7.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分子特征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YM  Cao B  Wang H  Li BB  Yang CX  Wang QT  Du XL  Li F  Wang SS  Qu S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1):760-763
目的 研究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的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的基因型及同源性.方法 采用WHONET软件调查北京朝阳医院2003年6月至2007年3月VRE的发生率,收集这段时间分离的、来自不重复患者的38株VRE,采用含6 ms/L万古霉素筛选平皿确定VRE.多重PCR及序列分析确定糖肽类耐药基因的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确定耐药株的亲缘关系.结果 VRE较多出现在重症监护病房(34.2%,13/38).2003至2007年,VRE的分离率如下:2003年2.6%(5/190),2004年1.8%(6/340),2005年0.7%(2/271),2006年6.8%(20/294),2007年1至3月3.3%(5/153).38株VRE中,PCR和序列分析证明15株为vanB基因型,均为粪肠球菌,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在16~48 ms/L,替考拉宁MIC在0.4~0.5 ms/L;23株为vanA基因型,均为屎肠球菌,万古霉素MIC≥256 ms/L(除E31为32 ms/L),替考拉宁MIC在2~32 mg/L.23株vanA基因型屎肠球菌中有12株表现为vanA基因型、vanB表型.PFGE共分为10型,15株粪肠球菌中有14株均来自同一克隆(B型),1株分型未明;23株屎肠球菌中21株分为9型,主要是A、D、E、F型,2株分型未明.结论 北京朝阳医院流行的VRE主要有vanA、vanB两种基因型.vanA基因型屎肠球为多克隆传播,vanB基因型粪肠球为单克隆传播.部分vanA基因型屎肠球存在基因型与表型不一致现象.  相似文献   

8.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同源性及耐药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的同源性及主要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我院临床分离的9株VRE,采用E-test法检测其对万古霉素等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值,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多重PCR技术扩增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并测序。结果9株VRE均为屎肠球菌,共分为6个克隆,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均为vanA型。结论本院VRE为vanA基因型,VRE的增加与局部克隆传播、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以及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张彩虹  张学忠 《西部医学》2018,30(5):711-715+719
【摘要】 目的 研究儿科住院患者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定植菌耐药基因型与表型,了解菌种构成、耐药基因型与表型特点,为儿科临床感染诊断、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6年1月~12月期间于淄博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患儿的170个肛门拭子,接种培养,筛选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米诺环素、氨苄西林8个药物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提取肠球菌的DNA,PCR法检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基因型及菌种,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成像分析及基因测序。结果 170个拭子培养中共筛选出21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24%),对大部分测定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超过50%,包括环丙沙星(905%)、 青霉素(810%)、 氨苄西林(762%)、庆大霉素(HLAR 619%),但仍对利奈唑胺 (100%)与米诺环素(952%)敏感。21株VRE菌种包括屎肠球菌最常见为667%。经PCR检测vanA基因型是本研究中VRE最常见的耐药基因型。追踪VRE定植阳性者,未发现VRE感染。结论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以屎肠球菌最常见。VRE耐大部分抗菌药物,但对利奈唑胺、米诺环素较敏感,可作为治疗VRE感染的选择药物。 本研究中vanA基因型最常见,临床分离菌存在基因型与表型不一致菌株,临床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株产生和传播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株的产生和传播机制,为预防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产生和控制VRE播散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万古霉素对敏感肠球菌菌株进行诱导耐药,作药敏试验、检测其基因表型、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性、体外质粒结合试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 应用万古霉素对敏感肠球菌菌株进行诱导耐药,产生52株万古霉素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水平及耐药基因簇的差异,糖肽耐药性肠球菌分为VanA~G等6种基因型.质粒结合试验7株有菌落生长,即接合子.结论 万古霉素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多数是由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耐药基因簇引起的.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有向金黄色葡萄球菌转移现象,这就是种间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我院2010年至2012年肠球菌在临床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变迁。方法对2010年至2012年我院检出的肠球菌做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特征的回顾分析。结果 3年间我院共检出肠球菌262株,分离出的菌株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主要分离自尿液及伤口分泌物等标本,两种菌对万古酶素、替加环素及利耐唑胺有较好的敏感性,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肠球菌属的耐药问题严重,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地区2001年临床分离致病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给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用药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用英国先德公司Aris全自动鉴定仪鉴定细菌,药敏试验按NCCLS推荐的K-B法。结果:采用非重复性统计,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致病菌2371株,G^ 球菌79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80株,耐苯唑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4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株,耐苯唑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43株,肠球菌144株,链球菌属74株。G^-杆菌157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00株,克雷伯菌属268株,铜绿假单胞菌308株,不动杆菌属225株,肠杆菌属181株,沙雷菌属83株,柠檬酸杆菌35株,变形杆菌3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4株。药敏结果显示MRSA占74%,MRSCON占64%,ESBL占34%。葡萄球菌中未分离出耐万古霉素的菌株;肠球菌中未检出万古霉素中介和耐药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结论:G^-杆菌分离率高于G^ 球菌;G^ 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甙类,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敏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临床标本中耐高浓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肠球菌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分布及耐药频率,以配合院内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肠球菌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466株病原菌,其中肠球菌63株占13.5%。肠球菌对庆大霉素高耐药率69.8%,低耐药率6.3%,敏感率23.8%;对链霉素高耐药率74.6%,低耐药率20.6%,敏感率4.8%。肠球菌高耐率分别占庆大霉素与链霉素耐药率91.7%与78.3%。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肠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性应引起临床和检验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Much has changed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ever and neutropenia, including the patterns of microbial flora and drug resistance, and the drugs used. Gram-positive organisms have overshadowed the gram-negative ones as causes of bacteremia. Changes in therapy may include antimicrobials directed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 or fungi. Due to the high risk for colonization by 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i, vancomycin use is restricted as first line empiric therapy unless the patient is at high-risk for serious gram-positive infection.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therapy may increase the selection of resistant strains and should be avoided. Therapy with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is only considered for patients who remain severely neutropenic and have documented infections that do not respond to appropriate antibacterial therapy. Patients stratification for risk of infection-associ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s essential to facilitate treatment decision.  相似文献   

15.
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学及耐药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梅  樊剑锋  沈颖 《北京医学》2008,30(6):351-353
目的 探讨目前儿童泌尿系感染致病菌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 分析2000年3月至2006年1月住院治疗的338例尿培养阳性的泌尿系感染患儿的临床情况、致病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在597株尿阳性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8.0%,其中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0.2%;革兰阳性球菌占26.5%,其中肠球菌占17.8%;真菌占5.5%.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及其他多数头孢类抗生素普遍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为0.8%,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呋哺妥因及少部分第二、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相对较低,为11.5%~51.0%:肠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呋喃妥因耐药率低.结论 大肠杆菌仍是住院小儿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感染增多,细菌耐药现象普遍,治疗前应尽量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院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菌的分布、病区分布和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情况,为临床不同科室合理、及时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各科室患者清洁中段尿尿培养阳性的252例标本,共分离出270株病原菌,分析这些病原菌菌种、药敏及耐药性情况,同时分析其病区分布情况。结果:270株泌尿系感染的菌株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计202株(74.81%),尤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共121株(44.8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4株(8.89%)、铜绿假单胞菌10株(3.70%)、产酸克雷伯菌9株(3.33%);在革兰阳性菌中以屎肠球菌最为多见,共20株(7.41%),其次为草绿色链球菌12株(4.44%)、粪肠球菌10株(3.70%);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共28株,占所有杆菌的13.86%。产ESBLs的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10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美罗培南耐药的杆菌共有8株,占所有202株杆菌的3.96%。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1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5%。不同科室间病原菌有所不同,ICU科患者屎肠球菌感染排第1位,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干部病房患者屎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率相同,其他主要科室以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以杆菌为主,但球菌所致的尿感应引起重视。细菌对多种药物有一定耐药性,不同临床科室泌尿系统感染的优势致病菌有所不同,提示对不同患者应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致病菌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将患者痰、尿、便、血液、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的VITEK AMS-60全自动微生物系统GPI细菌鉴定卡和GPS-107药敏卡片,部分抗生素采用kirby—Bauer法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275株革兰氏阳性细菌,其中葡萄球菌179株占65.09%,肠球菌96株占34.91%,分离率较高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7.27%)、表皮葡萄球菌(18.18%)、粪肠球菌(17.45%)等。药敏试验显示: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本院感染致病革兰氏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占多数,肠球菌较少,其中MRSA68%;MRCNS88%;这些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医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参考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