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周雪丹  张科  吴卫  于明帅  吴晓红 《西部医学》2023,35(2):282-286+292
探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唤醒时间、镇痛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于我院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6),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0.8 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 min内静脉泵注体内,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而后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插管前(T0)、插管后10 min(T1)、唤醒前10 min(T2)、唤醒期间(T3)、唤醒后5 min(T4)、加深麻醉后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后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唤醒时躁动发生率,拔管即刻、术后2、6、24 h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麻醉前、术后2 h及6 h应激反应[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血糖(Glu)]水平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HR、MAP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时间段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唤醒时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r、ALD、Glu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段内外周血Cor、ALD、Glu水平均依次递增(P<0.05),且观察组术后2、6 h外周血Cor、ALD、Glu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4,P=0.694)。结论 脊柱侧弯矫形术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有利于提高术中唤醒质量,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改善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地佐辛全身麻醉诱导用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急诊患者80例,按照麻醉诱导用药的不同将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地佐辛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诱导.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手术结束即刻(T4)及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值;记录注药后60s内有无呛咳反应、拔管时间(停药至符合拔管指征拔除导管);记录拔管时躁动评分及拔管5min后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拔管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术后8h内追加止痛药例数.结果 组内与T0比较,T1、T3和T4的MAP、HR下降,T2MAP、HR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1比较,T2、T3的MAP、HR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T5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注药后60s内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时躁动评分、拔管5min后镇静评分和术后8h内追加止痛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地佐辛可替代芬太尼行全身麻醉诱导用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并发症减少,麻醉质量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陈健  丛海涛  王琳  钱家树  卢光涛 《浙江医学》2016,38(24):2007-201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麻醉(PVNB)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及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64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PVNB复合全麻(观察组)82例和单纯全麻(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诱导插管后、手术切皮后5min及术后拔管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麻醉前、术后2、12、24、48h血清Cor、CRP水平及术后2、12、24、48hVAS变化。结果围术期观察组的MAP及HR基本稳定(P>0.05),而对照组均较术前(T0)显著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h(T4~7),观察组的血清Cor、CRP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T7时,观察组的PCA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PVNB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能够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均采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患者入室后基础值(T0)、插管后3min(T1)、气腹后10min(T2)、气腹后40min(T3)、解除气腹后20min(T4)的MAP、HR、PETCO2等指标,于相应时点采集静脉血3m1测定血清皮质醇(Cor)浓度及血糖(Glu)含量。结果两组间MAP、HR、Glu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r含量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含量较低;各时间点比较,术中两组MAP、HR均升高,但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r、Glu含量均先升后降,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间与组间交互效应,HR、MAP各时间点与组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Cor各时间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舒芬太尼组中T1、T2、T3、T4时间点测得血清Cor含量均较芬太尼组低,Glu在术中各时间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舒芬太尼组T1、T2、含量比芬太尼组低。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均有效地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刺激所造成的应激反应,但舒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引起的Cor分泌,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5.
杨晓辉 《现代医学》2014,(11):1336-1338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的9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BIS监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50),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后,手术结束时,清醒拔管前、后5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手术结束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随访术中知晓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结果:两组间性别比、年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及两组间各时间点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各时间点间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全身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与全身麻醉诱导前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全身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术中知晓情况以及术后认知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技术应用于指导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全身麻醉的安全性,促进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苏春蕾  吴文冬  赵辉 《海南医学》2010,21(18):28-29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指导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维持期镇静深度调控的有效性。方法择期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异丙酚静脉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B组为异丙酚静脉全麻,两组均行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使BIS值维持在50-60之间。记录麻醉诱导前(T1)、切皮时(T2)、术中探查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15min(T5)的循环指标,麻醉药用量、平均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和拔管后1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切皮、术中探查时和手术结束时的SDP、DBP和HR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药用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拔管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通过脑电双频指数的指导,可以预防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术中知晓,减少异丙酚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用量,从而提早苏醒时间,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麻(GA)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GEA)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2011年8月~2013年5月择期行LC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麻醉后行气管内插管,实验组患者采用GEA麻醉;在麻醉前、插管后、气腹后、术中30 min和拔管后的5个时间节点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血糖(Glu)、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记录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30 min和拔管后的Glu、Cor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R、SBP、DBP和MA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EA与GA相比,对老年患者LC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更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醚麻醉在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经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和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每组21例。对比观察两种麻醉方式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毕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程度(采用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判断),随访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MAP明显低于术前(P〈0.05),插管后2 min、摆体位后、OLV 10 min、拔管即刻两组患者MAP、HR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S组躁动患者明显多于P组。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均能达到术后苏醒迅速、血流动力学平稳的效果,但复合丙泊酚的苏醒质量更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115例行MV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身麻醉期间应用盐酸羟考酮者纳入观察组(n=54),应用舒芬太尼者纳入对照组(n=61)。比较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时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两组拔管即刻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血糖(Glu)、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苏醒质量指标(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4分时间)水平及拔管后1 d内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2、T3、T4时,两组HR、MAP水平均较T1时有显著提升(P<0.05),T2、T3时观察组HR、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两组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刻,观察组Glu、NE、Co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4分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 d内,两组心动过缓、眩晕/嗜睡、苏醒期躁动、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应用于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全身麻醉可稳定血液动力学指标和激素水平,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舒芬太尼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用于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认知的影响。方法: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0例(ASA I-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艾司氯胺酮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艾司氯胺酮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开始时(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T1和T2时点BIS值和麻醉诱导中麻黄碱使用量,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2 h、24 h、48 h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艾司氯胺酮组MAP在T1时高于对照组,MAP和HR在T2、T3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点MAP和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麻醉诱导期麻黄碱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和24 h两组患者MoCA评分均较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指导降压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以舒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和维库溴铵麻醉诱导,对照组麻醉维持应用舒芬太尼0.5μg·kg-1·h-1和丙泊酚3μg·kg-1·min-1,复合艾斯洛尔150μg·kg-1·min-1控制性降压,研究组根据BIS值调节丙泊酚用量.记录诱导前(T0)、降压后10min(T1)和停止降压后10min(T2)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eat,HR),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T1时刻2组MAP和HR与T0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MAP和HR恢复至T0水平,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维持BIS 45~55的丙泊酚用量为3.3~3.9μg·kg-1·min-1,停止麻醉后患者均很快苏醒,麻醉恢复期无躁动,有5例出现恶心呕吐,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效果显著.结论 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BIS指导降压,可以控制较理想的镇静程度,自然苏醒理想,避免了全麻药物的过量或不足,有效地减少了术中知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朱成云  梁燕红 《华夏医学》2014,27(1):103-10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麻术后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5 min(T3)时的MAP、HR、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的含量,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的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几T1时MAP和T1、T2时HR、E、NE、Cor浓度与T0时比较均升高(P<0.05);T1时,B组的MAP(102±8) mmHg、HR(132±4)次/min、E(110±13) nmol/L、NE(202±31) nmol/L、Cor(812±91)μmol/L均高于A组MAP(89±7)mmHg、HR(116±6)次/min、E(69±11) nmol/L、NE(176±28) nmol/L、Cor(710±8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抑制小儿全麻后气管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且不影响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3.
陈永伦 《四川医学》2009,30(12):1915-1916
目的比较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58例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9例,观察两组的MAP、HR以及术毕停药后患儿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恶心呕吐、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2、T3、T4和T5时MAP、HR均较T1时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瑞芬太尼组T2、T3、T4和T5时MAP、HR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芬太尼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罩麻醉在Ⅰ~Ⅱ型重症肌无力(M G )患者胸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在该院择期行正中开胸胸腺切除术的MG患者60例(Ⅰ~Ⅱ型),ASA Ⅰ~Ⅱ级,均采用无肌松剂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呼吸机通气管理,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呼吸机通气管理。分别记录麻醉前(T1)、插管时(T2)、劈胸骨时(T3)、清醒时(T4)、拔管时(T5)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分析(PaO2、PaCO2、pH、Lac、Glu)、麻醉前和拔管时潮气量(VT)、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麻醉药用量、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呛咳发生率、分泌物过多致返流误吸发生率、术后咽痛发生率、术后48 h内再插管率。结果两组患者MAP、HR在 T2、T4、T5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波动小于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呼吸功能指标与T1比较均降低(P<0.05);麻醉药用量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观察组明显较短(P<0.05);拔管呛咳发生率、术后咽痛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均未发生反流误吸,术后48 h均未进行再次插管。结论喉罩作为Ⅰ~Ⅱ型M G胸腺切除术患者的麻醉通气方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小剂量地佐辛组(D1组),中剂量地佐辛组(D2组),大剂量地佐辛组(D3)。D1、D2和D3组在全麻诱导后静脉分别予地佐辛0.1mg/kg、0.2mg/kg、0.3mg/kg,4组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即刻(T0)、拔管后1min(T1)、3min(T2)、10min(T3)的镇静躁动评分(S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浆皮质醇水平(Cor),以及各组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其余3组T0~T3的SAS评分、MAP、HR、Co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相比,D2组、D3组T0~T3的SAS评分、MAP、HR、Co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与D3组T0~T3的SAS评分、MAP、HR、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D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D1、D2组比较,D3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mg/kg剂量地佐辛超前镇痛可明显减轻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腹腔镜手术中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实用性.方法 选择腹腔镜手术气管内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记录术中两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T2、T3时点MAP与T0相比P<0.05,BIS组麻醉用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而且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腹腔镜手术中起到指导麻醉用药,有助于判断麻醉的深度,减少麻醉药用量,改善麻醉苏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在胸腔镜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临床应用。方法将收治的186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62例,分别为:舒芬太尼组(SS),瑞芬太尼组(RR),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组(SR)。观察诱导前(T0)、诱导后3min(T1)、插管时(T2)、切皮时(T3)、手术开始30min(T4)、拔管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记录麻醉苏醒睁眼时间、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发生例数。结果 RR组麻醉诱导的MAP和HR下降较SS组与SR组更显著(P<0.05);SS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拔管时间较RR组与SR组显著延长(P<0.05)、SS组在麻醉维持期间MAP和HR较RR组及SR组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R组术后躁动发生率较SS组与SR组显著增多( 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对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麻醉苏醒快速平稳,术后躁动发生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防全身麻醉拔管期应激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腹子宫全切手术8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术毕前30min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并记录入室后各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评价患者拔管期合作情况。记录术后躁动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拔管即刻(T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0min(T4)的MAP、HR变化与术前(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上述各时点的MAP、HR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拔管期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毕前30min用帕瑞昔布钠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患者合作程度高,是预防全身麻醉拔管期应激反应的较好药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地佐辛对丙泊酚靶控输注全身麻醉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 年10 月-2015 年7 月于该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100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4 组,每组25 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分别静脉滴注1μg/kg 芬太尼(F 组),0.05 mg/kg 地佐辛(D1 组),0.1 mg/kg 地佐辛(D2 组),0.15 mg/kg 地佐辛(D3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前(T)、给药前即刻(T0)、给药后每隔3 min 各时间点(T1~T5)的HR、MAP、BIS 及AEPI 值,最多记录至15 min。结果 F 组内部各个时间点的HR、MAP、BIS 和AEPI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F 组各个时间点比较,D1 组的对应的HR、MAP、BIS 和AEPI 值升高,D2 组的HR 和MAP 值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D3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T0时间点比较,D1 组的HR、MAP、BIS 和AEPI 值在各时间点升高,D2 组的HR、BIS 和AEPI 值升高,而D3组的MAP 值在T2 ~ T5 时间点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丙泊酚全身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麻醉深度有一定影响,剂量为0.15 mg/kg 地佐辛可用于全身麻醉,可达有效的麻醉深度,维持术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后,对抑制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方法: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n=40).F组:术前10min氟比洛芬酯1mg/kg静注;FD组:术前10min氟比洛芬酯1mg/kg+术毕前5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缓慢静注.记录患者基础(T0)、拔管前1min(T1)、拔管后1min(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min(T4)的HR、MAP值并评估患者T3、T4的Ramsay镇静(RSS)评分和VAS疼痛评分,记录患者苏醒、拔管时间.结果:T1 ~T4时间点,FD组HR、MAP升高幅度均显著小于F组(均P<0.05).RSS评分:T3、T4时间点,F组与FD组相比评分显著降低(P<0.05).VAS评分:F组与FD组相比评分显著升高(P<0.05).唤醒、拔管时间方面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10min给予氟比洛芬酯1mg/kg+术毕前5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 g/kg,可有效降低术后躁动且不影响苏醒、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