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探究针药结合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于2019年6月开展实验研究,选择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各6只。采用单侧纹状体微量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模型,药物组美多巴悬浊液灌胃;电针组高频电针(100 Hz)治疗;针药结合组先美多巴悬浊液灌胃,后高频电针治疗;三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TH、GDNF的表达。结果 PD大鼠黑质TH表达减少,美多巴、电针和针药结合治疗都可增加黑质TH和GDNF表达(P<0.01),但针药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美多巴或电针(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PD大鼠可增加其黑质TH、GDNF的表达,效果优于单用美多巴或电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对经过转染核相关因子1 (nuclear related factor 1, Nurr 1)基因的大鼠骨髓源神经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derived from neural stem cells,BMSCs-D-NSCs)进行培养和诱导分化,研究其能否促进Nurr 1-BMSCs-D-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转化. 方法:(1)构建AAV-pcDNA3.1-Nurr 1载体;(2)诱导SD大鼠BMSCs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样细胞;(3)用脂质体法转染Nurr 1基因到大鼠BMSCs-D-NSCs后用GDNF进行培养和诱导分化.结果:(1)AAV-pcDNA3.1-Nurr 1载体携带预期的Nurr 1遗传信息;(2)Nurr 1基因成功转染到BMSCs-D-NSCs中并且持续表达;(3)Nurr 1-BMSCs-D-NSCs以GDNF培养后表达TH因子. 结论:GDNF能促进经过转染Nurr 1基因的大鼠BMSCs-D-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3.
陈梅玲  沈岳飞  李清华  刘开祥  曾爱源  林小慧 《重庆医学》2011,40(22):2185-2187,2190,218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干细胞(N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鼠脑组织体外分离培养NSCs,第2代NSCs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5、10、20 ng/mL GDNF进行诱导。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后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NSCs,检测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率。结果各诱导组均表达TH mRNA。神经球具有自我更新和表达巢蛋白的能力,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能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DNF诱导组TH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10、20ng/mL GDNF诱导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5 ng/mL GDNF诱导组(P<0.05),10、20 ng/mL GDNF诱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新生鼠脑组织分离出NSCs。不同浓度的GDNF均能促进N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GDNF浓度从10ng/mL提高到20 ng/mL时TH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诱导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向神经元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来源于人胚胎脑室下区(SVZ)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向神经元分化的潜能。方法:分别采用定量RT-PCR、Western印迹分析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被全反式视黄酸诱导前后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中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表达量的变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移植到动物体内后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在体外诱导后,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上升,而神经干细胞标志物表达量下降。移植动物体内,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可分化产生神经元。结论:GFAP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系在体内外可以向神经元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mtrophic factor,GDNF)在保护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过程中,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 28K,CB)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制备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注射后第7天,根据行为学分析筛选模型鼠,将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PBS组(右侧黑质注射pm)和GDNF组(右侧黑质注射GDNF)。空白对照组动物分别于6-OHDA注射后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时,PBS组和GDNF组动物分别于6-OHDA注射后第14天、21天和28天时,行黑质节段连续冠状石蜡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mxylase.TH)、CB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ous acid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显示DA能神经元、含cB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光镜观察以及细胞计数,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6-OHDA注射后第28天,GDNF组大鼠右侧黑质rrH表达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和PBS组;②C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6-OHDA注射后第7天,空白对照组大鼠右侧黑质尚可观察到cB表达阳性神经元,之后的时间点空白对照组和PBS组均观察不到,而GDNF组大鼠右册黑质处在所检测的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cB表达阳性神经元;③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空白对照组在6-OHDA注射后第7天时有少量的GFAP表达阳性细胞,于注射后第14天时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少,注射后第28天时已基本检测不到;PBS组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量与空白对照组的表现一致,而GDNF组大鼠黑质在所检测的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大量反应性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CB和(或)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GDNF保护并促进PD模型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存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分化的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细胞移植替代治疗诸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获取胎龄14.5 d的SD大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10μg/L)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0μmol/L)分别或联合对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进行诱导.诱导2周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RT-PCR检测NSE、TH及转录因子Nurrl和Lmxlb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较对照组NSE和TH阳性率高,且IL-6和BDNF联合处理组较单用IL-6或BDNF处理组的细胞阳性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仅有NSE的表达,而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有NSE、Nurrl、Lmxlb和TH mRNA的表达.结论:IL-6和BDNF均可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DA神经元分化,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NSC提取自新生Wistar大鼠的海马区,经培养、鉴定。制作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于伤后第7d移植NSC。实验分为3组:NSC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GDNF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RT-PCR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1,3,5d,A组GDNF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化结果分析,移植术后第7,14,28d GDN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SC在移植后可上调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鉴定,分别用GDNF基因重组腺病毒(pAdEasy-1-pAdTrack-CMV-GDNF)和空质粒腺病毒(pAdEasy-1-pAdTrack-CMV)感染BMSCs建立BMSCs/GDNF和BMSCs/GFP两种细胞。两种细胞用DMSO/β-ME/ATRA进行诱导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Hoechst染色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和分化情况。结果:与BMSCs/GFP组相比,BMSCs/GDNF组的BMSCs经诱导后细胞凋亡率降低,NF-200阳性细胞率上升,但GFAP阳性细胞率无明显变化。结论:GDNF基因修饰有利于BMSCs抗细胞凋亡和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这为进一步研究GDNF基因修饰的BMSCs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是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TGF - β)家族中的一员。G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通过与由GDNF家族受体(GDNF family receptor alpha 1, GFRα1 )和c-Ret组合成的复合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发挥营养神经、抑制神经元变性坏死的作用。多项实验室及临床研究显示,GDNF对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和外周的神经元如交感神经元、副交感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等有营养和保护作用。最有希望成为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及外周神经元变性坏死的有效治疗手段。如何通过采用恰当的给药途径及方式,既能使其在体内高效稳定地发挥作用,又能将不良反应减到最低程度是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PD模型(PD)、假刺激(s-rTMS)及磁刺激(rTMS)组,每组8只.后3组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皮下注射建立PD小鼠模型.rTMS组鼠每天接受1 Hz、1 T 的rTMS治疗(共5个序列,25脉冲/序列),疗程为2周.经rTMS干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黑质(SN)区酪氨酸羟化酶(TH)和BDNF的表达变化,并借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PD组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阳性(TH-ir)和BDNF免疫组化阳性(BDNF-ir)细胞计数、校正光密度值(CD)较NS组减少(P<0.01);rTMS组TH-ir和BDNF-ir、CD值较PD组和s-rTMS组增加(P<0.05);s-rTMS组与PD组间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黑质区TH-ir与BDNF-ir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949,P<0.01),相应的CD值比较亦呈正相关(r=0.880,P<0.01).结论:rTMS对PD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而上调黑质区BDNF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1- 甲基-4- 苯基-1,2,3,6- 四氢吡啶(MPTP)诱导帕金森模型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Ephrin B2、磷酸化c-Jun(p-c-Jun)表达的影响,探索GDNF 治疗帕金森病的价值。方法 选取84 只小鼠并采用MPTP 复制帕金森病模型,选取72 只模型复制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模型组,每组36 只;另随机选取36 只健康小鼠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小鼠右侧侧脑室注射GDNF,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 d 后比较3 组小鼠TH 神经元变化、检测TH mRNA、Ephrin B2 和p-c-Jun 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和实验组毁损侧神经元数、神经纤维密度少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神经元数高于模型组(P <0.05);模型组TH mRNA 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 <0.05)。模型组小鼠Ephrin B2、p-c-Jun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 <0.05)。结论 GDNF 能够提高MPTP 诱导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TH 表达,降低Ephrin B2 和p-c-Jun 蛋白表达,进而对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提示GNDF 可能在治疗人帕金森病上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Parkinson disease(PD) is a neurodegenerative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the loss of melanin-containing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parscompacta (SNpc ) and a reduction in striataldopamine.The cause of PD remains unknown,but itis related to genetic,environmentalfactors,etc.Someevidence[1] indicated that multiple mechanisms wereinvolved in the pathogenic procedure of PD,such asoxidative stress,susceptibility to neurotoxin,excitingamine acid toxicity,immune factorand apoptosis,etc.In immune …  相似文献   

13.
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猴脑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猴脑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对2只恒河猴经右侧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成偏侧PD模型猴后,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黑质和纹状体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偏侧PD模型猴MPTP注射侧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均呈病理性改变: 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肿胀和部分空泡化、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囊腔扩张、脂褐素增多,星形胶质细胞呈增生性改变. MPTP注射侧对侧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未发现异常变化. 结论: 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的病理性变化从而导致黑质-纹状体-黑质环路功能障碍,是引发PD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损伤脊髓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方法:利用Nystrm法制备大鼠胸髓压迫损伤模型.蛛网膜下腔置管至损伤局部,连续1周给予GDNF.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顺行追踪技术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中丝(NF)免疫组化活性的变化来评价外源性GDNF对伤区皮质脊髓束和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脊髓损伤后4周GDNF治疗组GFA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NF标记轴突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皮质脊髓束部分再生并通过损伤区至远端0.5 cm.结论:外源性GDNF局部给药能减少胶质细胞增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皮质脊髓束轴突再生和神经骨架蛋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C57BL/6J小鼠相关代谢指标和黑质小胶质细胞增龄性变化规律,探讨帕金森病临床前期老化和炎症的相互关系.方法 40只健康雄性C57/6J小鼠,分为青年组(3个月)、中年组(9个月)、老年组(16个月)和造模组(16个月),每组10只.造模组采用慢性给药(MPTP)5周.测量小鼠体质量、饮食、饮水等代谢指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和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光镜下分析比较4组小鼠黑质区激活型小胶质细胞数量及其占小胶质细胞总量的比例.结果 造模组的饮食、饮水量和体质量相比于其他组明显降低(P<0.05).小鼠黑质激活型小胶质细胞计数和所占小胶质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12±3.54和(9.3±1.21)%(青年组);13.19±3.86和(15.5±1.47)%(中年组);19.32±3.07和(20.3±1.53)%(老年组);28.16±3.33和(29.5±1.29)%(造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的代谢指标增龄性衰退,黑质区激活型小胶质细胞数增龄性增多,造模组激活型小胶质细胞数占小胶质细胞总量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尼氏染色方法,观察第3~10月人胎黑质神经元的分布、数量和形态学发育变化。结果如下:①在人胎第3~10月,黑质神经元位于中脑腹侧大脑脚底与红核之间,并可区分为腹侧细胞稀疏的网状部和背则细胞密集的致密部。致密部在第3~4月为连续的细胞带,第5月以后渐变间断而形成明显的细胞群。②随着胎龄增加,每张中脑横切片上黑质神经元的数目略有减少,神经元的密度逐渐降低,尤以第8~10月最明显。③从胎龄第3~10月,黑质神经元胞体逐渐增大,胞质逐渐增多,神经元的形态从胎龄早期无明显突起的小圆形细胞为主,逐渐发育为胎龄晚期的锥形和梭形细胞为主,并带有一个或多个胞质突起。结果提示:人胎黑质神经元的细胞形态学发育在胎龄3~4月时尚不成熟,而第9~10月时已接近成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对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模型去卵巢(OVX)大鼠黑质(SN)多巴胺能神经元、铁含量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6-OHDA制备的OVX PD模型大鼠,侧脑室给予genistein或(17-β-estradiol)17-β雌二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和Bcl-2蛋白.Perls铁染色检测SN铁含量.结果 Genistein和17-β-estradiol可明显减少6-OHDA制备的PD模型大鼠单侧旋转行为(P<0.01).在损毁侧SN,genistein和17-β-estradiol能促进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铁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genistein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通过降低SN铁含量及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其对6-OHDA所致PD模型大鼠SN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疏筋解毒方对PD大鼠黑质纹状体Bcl-2/Bax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筋解毒方对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Bcl-2mRNA/Bax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其对PD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PD大鼠黑质纹状体Bcl-2mRNA/BaxmRNA分布及表达。结果疏筋解毒方有提高PD大鼠中脑Bcl-2mRNA/BaxmRNA分布及表达的趋势。结论疏筋解毒方可能在基因调控层面。通过提高Bcl-2mRNA/BaxmRNA比率,达到抑制PD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