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提高肾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1992年5月~1999年2月收治3例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出现误诊,l例误诊为肾肿瘤,l例误诊为肾结石,l例误诊为急废症;阑尾炎,后经动脉造影及手术探查才得到证实,2例行肾切除,l例行肾动脉瘤切除,肾动脉原位修复术。疗效满意.结论 肾动脉瘤的诊断主要靠肾动脉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查也很有价值,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3年来收治的7例漏、误诊颅内动脉瘤的原因,认为影像学检查不典型、病变位于动脉瘤发生率较少的部位以及共有其它颅内疾病特殊症状是造成先天性动脉瘤漏误诊的原因;满足颅底脑组织挫裂伤的诊断,未进行动态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增强CT检查等是创伤性动脉瘤漏误诊的主要原因。文章对防止动脉瘤的漏误诊及误诊为其它颅内疾病而致术中大出血的动脉瘤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及水解可脱铂金弹簧圈(DC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注意事项。方法采用GDC及DCS对2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包括前交通动脉瘤5个,后交通动脉瘤6个,颈内动脉瘤7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椎基底动脉瘤2个;其中1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栓塞2次,3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Remodeling technique)或血管内支架(Neuroform)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23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按动脉瘤的填塞程度分为:完全填塞20例,不完全填塞3例;2例巨大动脉瘤行载瘤动脉栓塞;术后无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栓塞并发症,亦无神经功能障碍、瘫痪和死亡等永久性并发症;1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在栓塞后24个月行造影随访发现局部复发,再次行动脉瘤栓塞治疗。随访2-42个月,全组术后均无出血或再出血。结论GDC及DCS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动脉瘤病情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有助于提高动脉瘤栓塞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学良 《四川医学》2004,25(1):120-120
目的 通过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误诊情况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我院1994~2003年期间1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首诊误诊的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确诊方法、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分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脑血管病变、多发性大动脉炎、急腹症、胰腺炎、胆结石、胆道感染、急性肾功衰等,总误诊率72.2%。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复杂,误诊率高,预后差。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颅内大型动脉瘤误诊分析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23000)许小林,熊波关键词大型动脉瘤,误诊,开颅分类号R739.41颈内动脉大型动脉瘤,由于其CT表现酷似颅内肿瘤,造成误诊而开颅,作者曾遇见2例术前误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性,5...  相似文献   

6.
刘政芳 《中原医刊》1996,23(7):44-4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发症状与误诊刘政芳笔者收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6例,其中因首发症特殊而造成误诊45例,误诊率42.5%;被误诊的疾病有12种之多,其中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13例(28.9%),急腹症16例(35.6%),急性胃肠炎4例(8.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8个动脉瘤),其中43例行单纯GDC栓塞术,3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结合GDC栓塞,1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塑型GDC栓塞术.术前、术后造影对比,术后随访1~58个月。结果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47个,其中36个100%栓塞(76.5%),6个90%柃塞(12.8%),2个80%栓塞(4.3%),1个50%栓塞(2.1%),2个栓塞失败(4.3%),1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4例应用瘤颈辅助技术手术顺利,效果满意。术后随访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结论 GDC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多数颅内动脉瘤直径为6~15mm,可在常规麻醉方法下行夹闭术,少数颅内动脉瘤当瘤体直径大于15mm时.重要结构被其遮盖,影响视野和手术操作,易引起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死亡。国外已开展深低温停循环辅助下行此类手术.本院99年来行3例深体温停循环下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夹闭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18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以下护理措施:①术前进行疾病康复知识的指导、行为的规范及心理护理。②术后及时细致观察病情,高度重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进行及早预防、及早诊治。 结果184例颅内动脉患者瘤中,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颈夹闭术171例。孤立术3例,动脉瘤包裹术5例,动脉瘤切除术5例。治愈170例,遗有神经系统损害12例.死亡2例. 结论术前、术后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原发病的治愈率、减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院2006年9月至2013年9月26例行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颅内多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6例(23.07%),脑积水2例(7.69%),癫痫发作2例(7.69%),低钠血症4例(15.38%),高钠血症3例(11.54%),颅内感染1例(3.85%)。结论: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癫痫发作、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合理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及其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48例颅内动脉瘤的DSA影像表现,分析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状、数目及检查方法。结果 检出动脉瘤单发44例.多发4例;后交通动脉瘤23例.前交通动脉瘤15例.颈内动脉瘤5例,其它部位9例;小型11例,中型22例,大型17例.巨大型2例;囊状37例.梭状14例。夹层1例。结论 DS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并发症、疗效。方法2000年8月-2003年11月对10例12个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电解可脱弹簧栓塞术。其中9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2个,Ⅱ级3个,Ⅲ级3个,Ⅳ级3个.Ⅴ级1个。8例行急诊栓塞手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动态监视下完成。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给予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9例.1例死亡。术后随访2—22个月.1例重残.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异常,其余恢复良好。结论短期随访结果表明,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可靠;部分填塞可能导致动脉瘤继续扩大,破裂出血。破裂动脉瘤应急诊栓塞治疗.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朱斌  王晓玲 《浙江实用医学》2012,17(4):292-294,315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A与DSA误诊和漏诊颅内动脉瘤的原因,探讨避免误诊和漏诊的措施.方法 选择经外科手术或介入诊疗证实经多层螺旋CTA与DSA误诊和漏诊的颅内动脉瘤11例,回顾性分析其CTA及DSA影像学资料.结果 误诊4例,漏诊7例,其中CTA误诊3例,漏诊5例5个动脉瘤,其中2例为多发动脉瘤,分别漏诊1个动脉瘤,1例首次CTA表现为阴性,3个月后复查CTA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后经DSA证实;DSA误诊1例,外院漏诊2例.结论 多层CTA与DSA误诊和漏诊颅内动脉瘤均不可避免.加强诊断医师对颅内动脉瘤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提高医师技术操作水平可以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颇内动脉瘤夹闭术效果。方法: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结果: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5h,住院天数20d,术后恢复优良27例,致残2例,死亡3例。结论:颅内动脉瘤应该尽早夹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水解脱铂金圈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微导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动脉瘤腔栓塞术,针对患者的术前Hunt-Hess分级、动脉瘤的部位特征、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患者恢复情况以及随访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0例中17例患者成功地接受了栓塞术,共栓塞动脉瘤17个。手术成功率85.0%。致密填塞11例,致密填塞率64.71%。术中出血2例,术后再出血死亡1例,术后梗死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微导管栓塞术可有效地闭塞动脉瘤,降低急性期动脉瘤二次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报告股骨大粗隆部溶骨性病损27例。其中骨囊肿10例(37%),骨结核5例(18.6%),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14.8%),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11.1%),骨血管瘤2例(7.4%),软骨母细胞,骨巨细胞瘤,毛细血管扩张性骨肉瘤各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10例术前与术后诊断不相吻合。本病应综合临床,X线及病理三者所见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诊断。对误诊病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瘤是血液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该血肿沿主动脉壁延伸使之剥离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工作中较少见,极易误诊。我院1997~2002年共收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17例,其中误诊7例,误诊率达41.2%。现将有关病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应用新型的机械可脱弹簧圈(detachablecoilsystemDCS)栓塞颅内动脉瘤。方法用DCS栓塞5例动脉瘤,其中2例巨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使用J型圈编织网篮,再以其他型号的弹簧圈填充动脉瘤腔,较小的动脉瘤使用相应型号的螺旋型弹簧圈。调整位置满意后,逆时针旋转推送导丝解脱弹簧圈。结果5例中2例完全栓塞,2例近全栓塞,DCS弹簧圈的推送和调整均安全有效,解脱速度快。一例巨大宽颈动脉瘤,因弹簧圈不能停留,而放弃DSC栓塞,改行颈内动脉闭塞术。结论DCS是一种新型动脉瘤栓塞材料,使动脉瘤栓塞的手术时间缩短。J型弹簧圈的盘绕方式独特,适用于巨大动脉瘤。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dissectinganaurysmADA)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空延伸分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它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临床上因其发生部位、器官受压和组织穿破程度不同,表现不一,常被误诊,我院自1986~1990年收治8例ADA,除2例马凡氏综合症外,其他6例均被误诊,误诊率达75%.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误诊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股资料;6例均为男性,最小27岁,最大64岁,平均46.3岁.误诊时间4~78天.5例由超产证实,一例尸检证实.根据DeBaKey分型[1],Ⅲ型2例,均为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5例,结果4例动脉瘤腔完全闭塞,1例颈内动脉分叉区巨大动脉瘤905。术后仅1例出现一过性右侧肢体扁瘫和失语,24h后恢复。对其适应证,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