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脊膜膨出为一种严重的开放性脊柱裂,其90%以上会并发下尿路功能障碍。泌尿系统并发症是其致死的主原因之一。尿动力学检查可帮助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并指导治疗。目前对于脊髓脊膜膨出手术时机的选择仍有争议,宫内手术能否改善下尿路功能仍不肯定。脊髓脊膜膨出并发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目标为保护肾功能及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其方法目前主包括保守治疗、外科治疗、神经调节等。  相似文献   

2.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尿动力学改变与上尿路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膀胱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称之为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 bladder-sphincter dysfunction NBSD)。小儿NBSD发病率很高,仅脊髓脊膜膨出(MMC)发病率为1‰~2‰,5岁前MMC患儿病死率高达14%,主要死因为肾功能衰竭。最近小儿尿动力学检查技术进步以及小儿下尿路功能障碍术语标准化使得可以更加准确评估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3.
脐膨出伴膀胱外翻一例郑光海,魏孝钰患儿:男,3小时。出生后即发现脐部包块及下腹红色肿物伴溢液,于1993年10月12日急症入院。体检:体重3.7gk,心肺正常。脐部见一囊性包块约5cm×4cm×4cm,表面有一层光泽而透明的囊膜,其内可见肠管。在囊顶...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脊髓脊膜膨出的婴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术前尿动力学检查,评估其膀胱功能。方法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脊髓脊膜膨出患儿25例,年龄45d至1个月,平均4个月,术前应用加拿大莱博瑞(Laborie)尿动力检查系统,慢速灌注充盈膀胱进行膀胱测压。结果术前尿动力检查结果:尿动力表现完全正常13例(52%);膀胱活动活跃6例(24%);间断排尿4例(16%);逼尿肌不稳定2例,其中1例膀胱顺应性3 mL/cmH2 O。所有患儿膀胱容量正常,(48.3±19.8)mL。残余尿均未见明显增加,平均(3.2±4.5)mL。因膀胱活动活跃、间断排尿多见于正常婴儿,本组23例被认为尿动力结果正常,占92%。所有患儿均经手术确定脊髓脊膜膨出及脊髓栓系诊断,其中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5例(占60%)。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术前脊髓脊膜膨出的婴儿,其膀胱功能多为正常,其神经源性膀胱的损害在1岁以内多未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显性脊柱裂术后脊髓再栓系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囊性脊柱裂手术后,脊髓因纤维瘢痕粘连而造成脊髓栓系,使得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或产生新的症状。本文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对14例脊髓脊膜膨出或脂肪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再手术时年龄2~12岁,术后随访3~12个月,对大小便失禁分别采用Kelly评分法及Bruskewize评分法。结果 第一次术后10例原有的神经损害症状进一步加重,4例无神经损害症状者术后产生新的症状。M  相似文献   

6.
骶脊膜前膨出2例岳军正,曲金龙例1患儿,男,6个月,出生后即反复小便困难及便秘,病情加重10天入院。体检: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肌力正常,膀胱区充盈饱满。直肠指诊:直肠后可及囊性包块,下界距肛门约3~4cm,上界触不到。B超检查:膀胱后能前巨大囊...  相似文献   

7.
小儿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小儿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对1986年6月~1994年6月手术治疗的46例患儿进行分析。临床凡有排尿、排便障碍,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足畸形等症,体检发现隐性脊柱裂、显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或曾行脊膜膨出手术的患儿均可疑为该病。磁共振(MRI)和Metrizamlue脊髓造影CT检查可确定诊断。本组术后随访1~8年,手术有效率52%。该病一经确诊即应尽早行脊髓拴系松解术,以缓解症状,减少神经系统病残率。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一类由于神经性病变导致膀胱、尿道功能失常产生排尿障碍的疾病,病因包括中枢性、外周性神经病变、手术、外伤及感染等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小儿主要由先天性脊髓发育不良和脊髓栓系引起,常见脊膜膨出、骶骨发育不全及脊髓纵裂等,肾脏损伤和肾衰竭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患儿提肛肌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 取22倒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患儿的提肛肌标本,另取8例排便正常儿童的提肛肌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NCAM、S—100蛋白和MBP)进行病理学观察分析。结果 脊髓脊膜膨出术后组和隐性脊柱裂患儿组,其NCAM、S—100蛋白和MBP染色强度均较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弱,但脊髓脊膜膨出术后组和隐性脊柱裂息儿组之间NCAM、S—100蛋白和MBP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患儿的提肛肌明显缺乏NCAM和神经胶质细胞,这对神经细胞的分化、诱导、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使提肛肌无法形成正常的神经支配和神经损伤后无法有效再生,严重影响提肛肌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囊性脊柱裂10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自 1 987~ 1 999年经手术治疗先天性囊性脊柱裂 1 0 4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本组 1 0 4例 ,男 63例 ,女 41例。年龄 3h~ 6岁 ,其中 2月内手术 69例。脊柱裂位于颈部 3例 ,腰部40例 ,腰骶部 54例 ,骶部 7例。脊膜膨出 40例 ,脊膜、脊髓(或脊神经 )膨出 61例。脊膜膨出并脂肪瘤、血管瘤及单个游离骨组织 3例。广基型 91例 ,有蒂型 1 3例。广基型中基底部最宽者达 1 5cm ,合并一侧下肢瘫痪者 6例 ,足内翻畸形者 8例 ,足外翻者 4例 ,大小便失禁、脑积水、脐疝各 2例 ,腹股沟斜疝 3例 ,囊肿溃破 ,脑积液外漏并感染 4…  相似文献   

11.
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治疗小儿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及隐性脊柱裂所致的神经源性大便失禁的治疗方法。4~14岁患儿56例均表现为排便异常。病理改变为盆底肌肉瘫痪,肌层薄弱,盆底下垂,肛门松弛。全组患儿均采用改良的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直肠悬吊术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3年。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直肠悬吊术是治疗神经源性大便失禁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膀胱高压和上尿路功能损害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脊髓发育不良患儿影响上尿路功能的高危因素。方法 60例患儿行常规尿流动力学检查和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时膀胱尿道造影。按漏点压高低分成两组,32例漏点压高于40cmH2O为高压组,漏点压低于40cmH2O28例为低压组。22例年龄小于1岁的患儿仅做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出现上尿路功能损伤,高压组患儿中17例(53.1%),低压组5例(17.9%),P〈0.05;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的患儿出现上  相似文献   

13.
脊膜脊髓膨出患儿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膜脊髓膨出患儿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116023)徐立新德国美因兹小儿神经中心BSchreoter本文对脊膜脊髓膨出患儿进行了神经、心理、智力及记忆等方面的检测,以探讨本病患儿在神经心理功能障碍方面的特点。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14.
脊髓纵裂1例尸检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患儿:男,1岁6个月。出生后发现脊柱侧凸。体检:胸腰段脊柱左侧凸,背部有2cm×3cm血管荡,右足短1.5cm,右下肢较对侧细1.0cm,肌力稍差。脊髓造影胸12~腰3呈岛屿征。CT检查:腰1水平见一骨峙前后横穿椎管。脊髓探查术后患儿持续昏迷,抢救无效死亡。尸体解剖:脑、心、肺和肝脏等无异常,右肺下叶发育不良。胸腰段脊柱旋转侧凸,肋骨椎板多处畸形,胸12~腰4椎管呈梭形,增宽2倍。腰1有由前上向后下之骨嵴,背侧以软骨与畸形椎板连接,分隔椎管、硬脊膜、脊髓为左右两半(图1)。脊髓长约28cm,胸1…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胆囊管囊肿1例田治国患儿:女,12岁。自觉右上腹肿块3天,以“肝下囊肿”入院。患儿3天前开始觉右上腹痛,即觉右上腹一囊性包块,用抗生素3天不见好转。查B超:肝门及胆囊窝处可见-8.8cm×5.9cm大小囊性暗区,门脉受压,胆囊5.1cm×1.9...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脊髓脊膜膨出术后尿失禁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总结小儿脊髓脊膜膨出切除术后合并尿失禁的再次手术治疗效果。对小儿脊髓脊膜膨出术后56例全部行椎板减压、神经松解,椎管内肿瘤,各种病理性组织及手术瘢痕切除,切断牵张的终丝,解决脊髓拴系与压迫,恢复血运与神经功能。临床基本治愈33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术后无病情加重和死亡。充分的椎板减压,椎裂修补和神经松解,切除病理团块和占位性肿瘤是小儿脊髓脊膜膨出再次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治疗瀣和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隐性脊柱裂所致的神经源大便失禁的治疗方法。4014岁患儿56例均表现为排便异常。病理改变为盆底肌肉瘫痪,肌层薄弱,盆底下垂,肛门松弛。全组患儿均采用改良的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直肠悬吊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胼胝体脂肪瘤合并脑膜膨出1例邵彤,刘学宽,李洛患儿:男,5岁。额部长一肿物增大半年。体检:智力低下,头围49.8cm,额部中线皮下一软性肿物7.0cm×6.0cm×2.0cm,哭闹时稍增大,透光试验阴性。鼻根部增宽。X线片示额骨裂4.0cm×3.8c...  相似文献   

19.
重型尿道下裂的治疗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总结近7年来应用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联合阴囊中缝皮管治疗重型尿道下裂的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57例,平均年龄3.8岁,阴茎囊型30例,有囊型20例,会阴型7例。平均重建尿道长度4.5cm。所有病例在术后1个月内检查1次,其中30例得到1-5年的随访。结果:一其手术成功率87。8%,阴茎外观满意。尿瘘6例(10.5%),尿道口凭空再次成形1例(1.7%)。本组中27例伴有阴茎发育不良,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尿动力学改变与上尿路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6例脊髓脊膜膨出患儿行泌尿系彩超、静脉肾盂造影及尿动力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与上尿路损害密切相关的尿动力学危险因素。结果36例患儿中,泌尿系彩超检查提示15例存在上尿路损害,21例无上尿路损害。尿动力学检查提示上尿路损害组中逼尿肌漏尿点压(47.2±21.9)cm H3O,显著高于未损害组(15.7±9.6)cmH2O;逼尿肌漏尿点压〉40cmH2O的发生率为66.7%(10/15),显著高于未损害组中发生率0.0%(0/21);膀胱顺应性(4.5±2.4)mL/cmH2O,显著低于未损害组(12.8±13.2)mL/cmH2O;残余尿量(137.8±99.7)mL,显著高于未损害组(32.3±36.7)mL;残余尿量≥50mL的发生率为93.3%(14/15),显著高于未损害组中的发生率19.0%(4/21);排尿期逼尿肌反射低下或无反射的发生率为66.7%(10/15),显著高于未损害组中的发生率14.1%(3/21)。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漏尿点压升高、膀胱顺应性降低、排尿期逼尿肌反射低下或无收缩以及残余尿量增多与上尿路损害关系密切;逼尿肌漏尿点压〉40cmH2O、残余尿量〉150mL、排尿期反射低下或无反射的发生可有效提示上尿路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