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汤敏  孙俊波 《四川医学》2011,32(2):269-270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CT表现,评价其CT诊断价值,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原发性输尿管癌CT表现为病变段输尿管管腔内软组织结节影或管壁局限性增厚、管腔狭窄,其上方输尿管、肾盂、肾脏不同程度积水扩张,增强扫描肿块均可见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CT检查可完全显示肿瘤位置、范围及周围软组织受侵情况,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贾西中 《当代医学》2010,16(24):73-74
目的探讨CT在气管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气管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CT表现。结果气管下段肿瘤10例,中段肿瘤6例,上段肿瘤8例。3例气管良性肿瘤均较小,21例气管恶性肿瘤大小不一。肿瘤形状各异,乳头状者5例,息肉状者4例,分叶状者7例,扁平附壁状生长者3例,沿管壁环状浸润者2例。肿瘤以软组织密度为主。气管肿瘤腔内型15例、管壁型5例、腔外型1例、混合型3例。肿瘤浸润周围器官6例。结论 CT能够显示气管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密度,肿瘤向气管腔内外生长情况及气管狭窄的程度,气管肿瘤沿气管壁纵向、环状浸润范围,肿瘤浸润周围器官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肝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2月-2005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12例小肝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通过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部分延迟扫描均可对小肝细胞癌作出定性诊断。结论螺旋CT作为非创伤性容积扫描技术对小肝细胞癌的早期检出、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ACC)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33例病理确诊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 33例病灶中气管17例,主支气管及段支气管11例,段以下支气管5例。临床发病率无性别差异,多发生于40~50岁,临床症状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咳嗽等或无临床症状仅为体检发现。CT表现:病灶可表现为息肉型、沿管壁增厚型及肺内肿块型,边界清楚,密度多均匀,未见钙化及坏死,增强扫描轻度或中度强化。9例有局部组织侵犯,11例远处转移,2例淋巴结转,术后9例复发。结论 ACC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利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形态及范围,从而帮助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CT诊断气管腺样囊性癌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气道肿瘤较为罕见,约占呼吸系统肿瘤的2%,其中恶性肿瘤占60%-83%,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AC)仅次于鳞状细胞癌(48%),在气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2位(33%)。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CT对下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或局部活检病理证实的36例下咽癌的CT图像.结果 梨状窝癌26例(72.2%),主要表现为梨状窝前壁、侧壁或后壁明显增厚,杓会厌皱襞增厚,梨状隐窝狭窄或消失,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咽后壁癌或环后区癌7例(19.5%),主要表现为咽后软组织增厚,杓椎距或环椎距明显增宽.混合型癌3例(8.3%),主要表现为下咽区广泛的软组织增厚,咽腔变窄.结论 CT可较准确地显示下咽癌形态、周围结构的侵犯,明确受侵器官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对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原发性肿瘤12例,均行CT轴位扫描和增强扫描。结果12例脾脏原发性肿瘤CT发现率为100%;准确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8例。认为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大部分肿瘤良、恶性鉴别可得到明确诊断,但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很困难。  相似文献   

8.
CT诊断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临床明确诊断为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凹片,纤维支气管镜与病理检查结果。重点观察病变气道内壁及管腔的形态学变化以及其病变远侧肺实质的病变情况。结果CT共诊断出气管、支气管改变31例(占73.81%)。其中管壁改变17例(占40.48%),不规则,弥漫性增厚7例,明显增厚10例。管腔改变18例(占42.85%),狭窄9例,闭塞2例,管腔局限性扩张7例。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肺不张4例,局限性肺气肿6例。合并肺内活动性结核27例(占64.28%),CT对气管、支气管病变的检出率为(74.47%)。结论cT检查能够为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助于了解病程,明确病变部位,对危重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定位准备及估计预后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文 《当代医学》2013,(26):81-8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气管憩室的64排螺旋CT表现。结果 42例气管憩室全部位于胸廓入口区气管右旁区域,CT表现边界清楚的含气囊腔,形态不一,内外缘光整或不整,囊内可见嵴状、皱襞样结构或分隔线改变,结合MPR绝大多数(34/42)可发现与气管间的通道。结论 MDCT是确诊气管憩室高度敏感和高度特异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肾盂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盂癌的CT表现特点。结果乳头状和菜花状移行细胞癌表现为肾盂、肾盏内与肾实质呈等密度结节影。广基浸润移行细胞癌表现为肾盂、肾盏黏膜局限性或较为弥漫性浸润增厚。肾盂癌可侵犯肾实质,很少引起肾轮廓的改变。肾盂癌属少血供肿瘤,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强化。CT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率为96.13%。结论肾盂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肿瘤的强化特征,提供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腔副鼻窦CT检查方法和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爱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在鼻腔副鼻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以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32例和良性肿物139列的CT表现,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冠状位CT扫描显示15例恶性肿瘤破坏25个窦腔骨壁;20例腔外软组织肿块累块累及18个相邻的结构,恶性组和良性组突出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71.9%/5.0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CT对胸廓内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14 例胸廓内甲状腺病变的CT检查资料,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甲状腺肿6 例,甲状腺腺瘤4 例,甲状腺癌4例。③结果 CT能较好显示病变的范围,病变内部的钙化、囊变,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邻界关系,并能提示出血征象。④结论 CT对于胸廓内甲状腺病变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对于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之间的鉴别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囊性成分为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特征。方法:分析12例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囊性乳头状癌CT资料。结果:所有肿物均有如下CT表现:以囊性为主,内壁有大小不等的实性软组织结节,软组织结节内有沙粒状高密度钙化点或钙化斑(囊内钙化结节)。讨论:“囊内钙化性结节”征对囊性甲状腺癌的诊断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诊断特征。②方法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8例典型的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蜂窝状囊实性软组织肿块,骨性包壳内缘见多弧状压迹。1例出现液-液平面,2例出现不规则细条状钙化。④结论边界清楚的骨质破坏区内蜂窝状囊实性肿块征象较液-液平面征象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隐匿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隐匿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对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隐匿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人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扫肝内呈混杂密度影,边界欠清晰,5例肝、脾周见液体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可见不均匀强化,1例肿瘤可见包膜及裂口,5例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多条裂隙;静脉期2例可见门静脉癌栓;造影剂渗漏均不明显。结论CT诊断隐匿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三期增强扫描十分必要,对于肝癌破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CT 图像上周围型肺癌之肺部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18 例周围型肺癌和12 例良性肺肿块对照者均经常规CT 扫描,绝大多数病人经肿块部位及其上下一层的深呼吸时相CT 扫描。结果:周围型肺癌的肺部阻塞性病变计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及肺静脉癌栓。结论:注重CT 图像上周围型肺癌的各种肺部阻塞性病变,可为肺癌确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长管骨骨转移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阅读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0例长管骨骨转移瘤病人的X线平片和CT扫描片,并记录各种征象。③结果CT表现为溶骨型转移20例,成骨型转移6例和混合型4例。溶骨型主要表现为囊状或不规则形骨质破坏,伴轻度膨胀的不完整骨壳,软组织肿块局限。④结论CT扫描在显示骨质破坏和肿瘤组织方面优于X线平片,对多数长管骨转移瘤病人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表现,包括恶性淋巴瘤15例,胸骨后甲状腺肿11例,胸腺瘤8例,神经源性肿瘤7例,生殖细胞肿瘤4例,心包囊肿2例,淋巴管瘤1例。结果不同类型的纵隔肿瘤有其好发部位及特殊CT表现,术前CT诊断准确率达95.83%(46/48)。结论CT检查对纵隔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熟悉其征象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N)的定位、定性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CT能清晰显示肿块的部位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显示肿瘤的轮廓形态,密度及其周围组织器官是否受侵犯。上述因素对肿瘤的定位、良恶性的鉴别和某些肿瘤的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 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复习15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CT 资料。结果: CT 清晰显示肿瘤大小、形态、位置及侵及范围。CT表现包括: ①鼻咽部均匀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 有明显均匀强化、肿块侵及鼻腔(14 例) 、上颌窦(8 例) 、蝶窦(7 例) 、筛窦(9 例) 、眼眶(4 例) 、翼腭窝(9 例) 、颞下窝(10 例) ;②周围骨质广泛破坏10 例; ③直接颅内侵犯6 例。结论: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CT 表现有一定特异性, CT 是检查该病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对术前诊断、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随诊判断有无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