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识别前驱症状、病理特点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AFE的早期症状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加强孕期保健、合理应用催产素、减少分娩人为干扰,可有效预防AF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董小莎 《工企医刊》2010,23(4):68-69
肝性昏迷又称肝性脑病,在严重肝内疾病时出现的神经综合症。可分为行为异常型、中间型和昏迷型。慢性肝性昏迷是肝硬化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有明确的诱因。在昏迷前出现先兆症状,若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预后较好。现将肝昏迷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上感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婴幼儿上感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不显著,可引起高热惊厥;年长患儿链球菌性上感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疾病。感染向下蔓延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笔者临床观察表明,及时发现前驱症状并采取中西医调护防治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减轻上感症状。所以本文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以生化基础知识来介绍肝昏迷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原则。氨中毒学说临床证明凡能使血氨增高的因素(如胃肠道出血、高蛋白膳食或口服铵盐)可使肝硬化病人诱发肝昏迷;部分病人的脑部症状与血氨浓度有关;凡昏迷初期血氨超过200μg%者预后不良,故该学说认为血氨增高是肝昏迷的主要发病因素。一、正常血氨的来源: 1.肠道吸收——肠菌对蛋白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18例肝昏迷患者(肝昏迷组),16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及10例无肝病的危重症患者(对照组),重点观察了其血浆去甲基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肝昏迷组:为维也纳大学第一内科监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72例肝硬化病人和15种肝昏迷病人的观察治疗体会,指出肝昏迷病人在肝硬化的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医院感染是有并发症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在72例肝硬化的患者中,并发症38人次,其中医院感染占28人次,占并发症的73.7%,15例肝昏迷患者并发症为22人次,其中医院感染占12人次,占总并发症的54%,从而得出结论:并发症是肝硬化引起肝昏迷的关键,而医院感染又是各种并发症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进而指出;减少医院感染是防止肝昏迷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重症肝炎最早出现的症状与急性肝炎相似。但来势凶猛,黄疸迅速加深,血胆红素呈直线上升,皮肤由枯黄色变成金黄色,甚至黑黄色,尿色由淡黄色变深黄、浓茶色,甚至呈酱油色。如病情恶化,异常迅速,1—3周会出现肝昏迷,因此,认真观察细心护理在临床治疗中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乙型病毒性肝炎不仅从流行病学上看比甲型更多见,在临床症状及预后上也比甲型肝炎更为严重。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相似年龄及性别的患者中观察,可以看到发生肝昏迷的重症肝炎在乙型为3%,甲型为0.5%,组织学上证实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者乙型为7%,  相似文献   

9.
王敏  贾伟 《职业与健康》1997,13(4):64-64
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肝昏迷的发生主要由于肝功能损害严重及广泛的侧支循环形成,来自肠道的毒物直接进入人体循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其诱因如下:(1)上消化道大出血;(2)镇静剂、利尿剂使用不当;(3)高氮质血症;(4)感染;(5)外科手术;(6)外因性高蛋白负荷。临床根据其发病表现可分为四型:(1)暴发性肝昏迷;(2)急性典型性肝昏迷;(3)慢性间歇性肝昏迷;(4)暂时性肝昏迷。其主要  相似文献   

10.
于明辉 《现代保健》2009,(15):32-32
目的观察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用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肝昏迷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用治疗肝昏迷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我院内科自1975~1979年收治肝硬化并发肝昏迷共12例,其中门静脉性旰硬化并发肝昏迷11例,胆汁性肝硬化并发肝昏迷1例。肝昏迷前血钾测定如下表  相似文献   

12.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数有明确的诱因,在临床中如能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去除诱因,及早控制肝昏迷的发展,预后较好。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自1997—2003年共收治患者36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泽惠 《药物与人》2001,14(10):58-58
生活中,有些皮肤瘙痒症是周身性疾病或脏器疾患的局部表现或前驱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症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重症肝炎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根据初始出现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进行临床分型.结果 SBP临床分型:普通型50例(41.7%),无症状型19例(15.8%),肝昏迷型16例(13.3%),顽固性腹水型21例(17.5%),休克型14例(11.7%).肝昏迷型及休克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存活率较低.结论 重症肝炎并发SBP临床表现不典型,将其分成5型,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SBP的认识,早期诊断,减少漏诊.肝昏迷型及休克型SBP预后差,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徐传荣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657-265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防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重要作用。方法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2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普通护理。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30例,5例发生肝性脑病,2例治疗无效死亡;对照组28例,13例发生肝性脑病,5例治疗无效死亡。两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采取一系列预见性干预措施,对减少肝性脑病发生,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rrjk》2017,(2)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抢救肝炎并发肝昏迷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细化预见性护理步骤,提升整体护理水平。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抢救治疗的76例肝炎合并肝昏迷的患者。我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保持这两组患者的数量一致,各有38例。我们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记录,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在昏迷时间、死亡人数、并发症发生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昏迷时间为(3.08±0.75)d,死亡4人,发生并发症3人,对照组昏迷时间(7.78±1.25d,死亡9人,发生并发症15人。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其死亡人数、并发症发生的人数也明显要少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炎并发肝昏迷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缩短昏迷时间,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7.
0 引言 肝性脑病(HE)是肝衰竭或严重慢性肝病时出现的一系列代谢紊乱,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的一种综合征,又称肝昏迷[1].我院消化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HE 17例,经过系统的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人指出,甲胎蛋白浓度的增高提示暴发型肝功能衰竭的预后良好,但这仅见于病程的后期.至于半乳糖排泄试验虽然对预后的估计也有一定帮助,但操作困难.1975年,Damock等提出,如果第Ⅶ凝血因子浓度低于正常的9%,则暴发型肝功能衰竭的预后不良.但这一结论来自轻重不等的肝昏迷.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第Ⅶ因子测定究竟能否有助于4级肝昏迷预后的判断.作者对昏迷已36小时的12例暴发型肝功能衰竭所致的4级肝昏迷患者进行了观察.每例于入院  相似文献   

19.
肝昏迷(肝性脑病)是对肝病患者威胁极大的精神神经综合征,多发生于肝硬化的晚期。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是由一种或多种因素长期反复刺激后使肝组织出现弥漫性损伤,最后使肝质地变硬。肝硬化可引起一系列问题,其中肝昏迷最令患者及其家属担心。一旦发生肝昏迷...  相似文献   

20.
左旋多巴(Levodopa)为多巴胺生物合成的前体。进入体内通过血脑屏障后,经过大脑多巴脱羧酶的作用变为多巴胺,从而提高了脑组织中的多巴胺的水平。显著地改善了临床症状,是治疗震颤麻痹及肝昏迷的常用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常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及不适当的配伍。不利于临床的治疗,故应加强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