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VEGF-C和VEGFR-3在喉鳞状细胞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3(VEGFR 3)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 ,对 3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正常喉黏膜组织、喉癌组织及颈淋巴结组织中的VEGF C、VEGFR 3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VEGF C、VEGFR 3在喉癌组织、颈淋巴结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 ;在喉癌组织中 ,VEGF C、VEGFR 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分级有关 (均P <0 .0 5 ) ,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T分期无关 (均P >0 .0 5 )。结论 :VEGF C、VEGFR 3联合检测可望作为判断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lectin-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其在肿瘤分化,生长及转移中的相关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印记法分别对29例喉鳞状细胞癌、18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中Galectin-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Galectin-3(89.7%)和VEGF(86.2%)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凡,Galectin-3与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23,P<0.05).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lectin-3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对肿瘤的组织分化和转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喉及喉咽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治喉及喉咽癌必须考虑淋巴结转移的状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与肿瘤淋巴转移关系密切[1],是目前研究热点。本实验通过对喉及喉咽癌组织中VEGF-C表达情况的研究,分析其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探讨VEGF-C是否能成为控制肿瘤生长、转移的一个新的理想靶点的可能性。1.1材料。选择2002年7月~2003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喉及喉咽鳞状上皮癌(简称鳞癌)标本49例,有其他部位的头颈肿瘤或术前经放疗或化疗者除外。根据U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乳头状瘤(IJ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0例成人型喉乳头状瘤(ALP)、19例幼年型喉乳头状瘤(JLP)石蜡标本中EGFR、VEGF的表达与分布;并以10例声带息肉作为对照组。结果EGFR和VEGF在ALP、JLP组上皮层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GFR在ALP、JLP表皮组织全层均有强阳性表达,VEGF呈现以基底层、棘层细胞显著表达,到颗粒层表达逐渐减弱的模式。VEGF在ALP、JLP和对照组间质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中也有表达,但3组问VEGF的表达元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JLP组上皮中VEGF的表达评分结果(7.133±0.061)比ALP组(6.934±0.041)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EGFR在LP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可能在LP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和血管大量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JLP比ALP具有更强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 (L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mRNA及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semi RT 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0例LSCC组织中VEGFmRNA及蛋白的定量表达及MVD。结果 :VEGF的表达无论在基因水平还是蛋白水平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组都显著高于不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伴颈淋巴结转移组的MVD计数显著高于不伴颈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LSCC组织中MVD计数升高与VEGF高表达呈正相关 (r =0 .94 8 4 ,P <0 .0 5 ) ,且二者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VEGF表达和瘤内MVD有良好的相关性 ,提示VEGF高表达对LSCC微血管生成起重要作用 ;VEGF高表达和瘤内高MVD与LSCC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二者有可能成为预测LSCC转移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抗VEGF及其受体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成为LSCC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喉癌及喉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喉癌、喉咽癌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VEGF(vascularendothialepi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C的表达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患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喉癌35例,喉咽癌11例,按照UICC1997年的TNM临床分类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4例,Ⅳ期20例,T分级:T14例,T214例,T313例,T415例,N分级:N029例,N14例,N211例,N32例。所有患者均为M0级。既往未经任何治疗,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抗VEGF、抗VEGF-C多克隆抗体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VEGF在喉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6%(36/46),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骨髓的微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VEGF-C在喉癌中的表达率为73.91%(34/46),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骨髓微转移有相关性。结论血管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VEGF、VEGF-C参与肿瘤的血管及淋巴管的生长,促进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瘤内淋巴管生成与淋巴转移的关系,为LSCC转移和预后的判定以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病理学方法计数LSCC组织中淋巴管密度,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统计学方法对淋巴管密度(LVD)和患者性别、肿瘤TNM分期、VEGF-C表达和肿瘤分化程度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性结论.结果:喉癌瘤体内有新生淋巴管存在,喉癌组织中VEGF-C mRNA的平均水平与正常组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瘤组织比正常组织高4~5倍,而且喉癌组织内VEGF-C的水平与瘤内LVD高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在患者的性别,临床T分期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各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N分期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CC瘤组织中存在小的增殖性淋巴管且LSCC瘤内LVD的增高与肿瘤淋巴转移有关;VEGF-C mRNA在LSCC组织中的表达要比正常对照组织高,且VEGF-C mRNA的高表达可能会通过促进瘤内淋巴管的增生来促进喉癌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受体Flt1和KDR在喉癌细胞Hep2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培养Hep2和Hacat细胞,提取总细胞RNA,应用RTPCR方法检测VEGFmRNA在Hep2和Hacat细胞中的表达;Flt1mRNA和KDRmRNA在Hep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VEGFmRNA在Hep2细胞中高表达,在Hacat细胞中低表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ep2细胞中有flt1mRNA表达,平均积分吸收度(A值)为0.73886±0.13779;未检测到KDRmRNA表达。结论:VEGF及其受体与喉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是目前研究肿瘤生物学行为热点之一。VEGF-C被称为特异促淋巴管生成因子,本文就其分子结构以及VEGF-C促淋巴生成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通过对VEGF-C特异促淋巴新生功能的了解,寻找抑制该功能的可能途径,以达到扼制肿瘤淋巴转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喉癌、下咽癌颈廓清组织中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54侧经临床检查或/和CT扫描确诊为有淋巴结转移而行预廓清的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喉癌、下咽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规律可循,即LevelⅡ、Ⅲ有较高的转移率,LevelⅣ、Ⅵ的发生率较低,而LevelⅠ、LevelⅤ很少发生转移。提示:喉癌、下咽癌病人的颈廓清的施术应在颈LevelⅡ~Ⅳ廓清的同时行同侧甲状腺侧叶的切除以将颈中器官周围淋巴结清扫彻底。对LevelⅠ,LevelⅤ的清扫应在临床触诊、CT检查的证实下或术中发现转移时方可进行.以减少颈廓清手术范围、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喉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评价 87例喉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 (MVC)。资料分析采用SAS软件。结果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 ,VEGF的免疫反应主要发生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内 ,其阳性率为 77.0 %。肿瘤侵犯范围越广 ,VEGF的表达越强 ,肿瘤侵犯范围越小 ,VEGF的表达越弱 (P <0 .0 5 ) ;肿瘤分化越差 ,VEGF的表达越强 ,肿瘤分化越好 ,VEGF的表达越弱 (P <0 .0 5 ) ;VEGF的表达越强 ,MVC越多 ,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P <0 .0 1) ,且肿瘤组织中的平均MVC明显高于切缘组织中的平均MVC(P <0 .0 1)。结论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 ,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分化明显相关 ,与MVC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提示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VEGF和VEGF-C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喉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对 2 0例新鲜喉鳞癌标本、切缘组织及远离肿瘤的正常喉组织中的VEGF、VEGF C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对同一患者 ,VEGF、VEGF C在肿瘤组织、切缘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肿瘤组织中 ,VEGF、VEGF C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T分期、病理分级无关 ,VEGF、VEGF C表达与喉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VEGF、VEGF C联合检测可望作为判断喉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VEGF和iNOS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 4 0例新鲜喉鳞状细胞癌标本和远离肿瘤的正常喉组织中的VEGF和iNOS的mRNA表达。结果 :VEGF和iNOS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1) ;在肿瘤组织中 ,两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T分期无关 (P>0 .0 5 ) ,而与病理分化程度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 (P<0 .0 5及 P<0 .0 1) ,在肿瘤组织中两者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VEGF和iNOS在喉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两者可能通过相互上调表达而密切相关 ,共同参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对人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IFN-γ以不同浓度(103、104、105、106、107U/L)、不同作用时间(0、12、24、36、48、60、72 h)作用于Hep-2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测定IFN-γ(105U/L)不同作用时间(0、2、6、12、24、36、48、60、72 h)细胞VEGF mRNA含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与Realtime-PCR相同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质中VEGF-C蛋白含量.结果:①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以高浓度组表现最为明显;②不同浓度(103、104、105、106、107U/L)IFN-γ作用不同时间(0、12、24、36、48、60、72 h)后,从48 h开始,105、106、107U/L的IFN-γ对Hep-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成正比;③106U/L IFN-γ作用后,在36 h后与对照组比,VEGF-C mRNA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48 h(P<0.01);④104U/L IFN-γ作用36 h后,Western blot显示细胞中VEGF-C蛋白含量显著下降;⑤106U/L IFN-γ作用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Hep-2细胞质中的棕色颗粒明显减少.结论:IFN-γ可以在核酸和蛋白质水平下调Hep-2细胞分泌VEGF-C.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LSCC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20例新鲜LSCC标本的癌中心区(TC)、过渡区(TR)及病理证实的无癌区(TF)中eIF4E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eIF4E在LSCC的TF、TR及TC的表达水平呈递进性增高;VEGF在LSCC的TC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R及TF;eIF4E与VEGF二者密切相关。结论:过表达的eIF4E是LSCC恶性改变及判断其恶性程度的一个分子标志;VEGF的高表达与LSCC的生长及转移密切相关,其或许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二者在LSCC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为LSCC的基因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下咽癌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中VEGF、PDGF和MVD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咽癌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肿瘤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血小板来源的内皮生长因子 (PDGF/dThdPase)、Ⅷ因子测定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的差异。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ASB法检测 4 8例下咽鳞状细胞癌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中VEGF、PDGF/dThdPase、MVD的表达差异。结果 :原发灶中VEGF平均阳性标识率为 2 5 .38% ,淋巴结中为 2 1.5 2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DGF/dThdPase阳性标识率为2 9.5 9% ,淋巴结中为 4 0 .75 %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MVD测定均数为 34.9,淋巴结中均数为2 1.2 ,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以高低分组记数后VEGF在病理分级、生存与死亡组中有显著性差异 ;MVD在生存与死亡组、早晚期分组、T分期组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以标示指数和血管计数 ,VEGF、PD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MVD、VEGF可作为临床预测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PDGF在淋巴结中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 ,MVD在原发灶中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榄香烯治疗人喉癌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榄香烯对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细胞荷瘤裸鼠模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建立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模型。应用榄香烯治疗,观察移植肿瘤和裸鼠生长情况,计算肿瘤抑制率;逆转录PCR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mRNA表达情况。结果:榄香烯对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细胞荷瘤裸鼠模型移植瘤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为52.24%。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鼠净重、瘤重和瘤体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榄香烯可显著抑制人喉鳞状细胞癌裸鼠模型肿瘤的生长,其机制与榄香烯抑制VEGF-C和VEGFR-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