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空斑特性病毒致病力的差异,为禽流感病毒跨种属传播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方法利用病毒蚀斑技术,从A/Beijing/01/03(H5N1)(BJ01)病毒中分离纯化不同蚀斑特性的病毒——较大和较小蚀斑病毒。采用纯化的大、小斑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观察并记录感染后14d小鼠体重和死亡数变化,分析大、小斑病毒致病力的差异。结果 BJ01株原始病毒呈现大小不一的混合斑状态,从BJ01株分离纯化了大斑病毒L1、L2和小斑病毒S1、S2、S3,其中小斑病毒S1和S2的致病力较强,大斑病毒L1和小斑病毒S3的致病力较弱,大斑病毒L2病毒致病力最弱。同种空斑特性的病毒致病力差异显著,不同空斑特性病毒在致病力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H5N1病毒的空斑大小与病毒致病力没有线性相关性,但可以根据空斑大小,利用蚀斑技术分离纯化出致病力差异明显的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国内外H5N1禽流感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基于Web of Knowledge文献数据平台(SCI),综合应用Bibexcel、VOSviewer和Pajek等软件,展示全球H5N1禽流感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前沿。结果从文献分析结果来看,全球H5 N1禽流感研究从2005年开始持续多年处于高水平态势,美国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紧随其后。结论 H5 N1禽流感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显示,全球多国科学家常年都十分重视H5 N1禽流感研究,美国H5 N1禽流感研究整体实力最强,我国与国际相关研究机构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应加强H5 N1禽流感研究,提高我国H5 N1禽流感研究整体实力水平,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A/goose/Jilin/hb/2003)核蛋白(NP)与NF-κB 诱导激酶(NIK)是否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探讨H5N1 NP对NIK诱导的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从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的总RNA中经逆转录和PCR获得NIK的全长cDNA双链片段,分别以其和pcDNA3-Flag-NP载体为模板,pCMV-Myc-N和pGEX-4T-1为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NIK和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NP (GST-NP),并通过免疫共沉淀及GST pull-down实验检测H5N1 NP和NIK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H5N1 NP对NIK诱导的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免疫共沉淀及GST pull-down实验表明,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NIK和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NP(GST-NP)均能正确表达,H5N1 NP与NIK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报告基因结果显示,H5N1 NP蛋白能明显抑制NIK诱导的NF-κB转录活性.结论 H5N1 NP与NIK之间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并抑制NIK诱导的NF-κB转录活性,为进一步研究H5N1的致病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致病机制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可导致严重的致死性疾病,已给全球禽类养殖及相关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并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近30年来,H5N1病毒已在东南亚、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呈区域性流行.尽管目前还未发生人际传播,但该病毒一旦与人流感病毒重组,将会转变为町人问传播的高致死性流感病毒,从而导致新的流感大流行.直接接触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或其含病毒的排泄物是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主要途径.禽流感病毒经过不断变异后有可能突破种属屏障而传播给哺乳动物及人类,从而进一步在病毒和宿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宿主发病乃至死亡.目前,疫苗接种仍是预防人禽流感的有效手段,同时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抗病毒药物在禽流感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2009年3月始,新型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美国暴发流行,疫情迅速蔓延至全球.现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09年10月确诊并成功救治的福建省首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甲型H1N1流感病毒早期也曾被称为"猪流感"或"猪源流感"病毒,是此次暴发于墨西哥和美国的流感大流行的病原体.早在2009年3月18日,墨西哥的流行病监测网络在墨西哥联邦区就发现了流感流行.  相似文献   

7.
一、临床资料 例1,女,35岁,乘务员.2009年6月24日,执行马尼拉-厦门航班,负责在机舱门为登机旅客测体温.当时1名菲律宾籍旅客发热,体温38.5℃,被当地医疗部门接走,但两名同行者(菲律宾籍)无发热.在飞行途中1名中国旅客发热,体温38.5℃.26日该乘务员在家休息,有少许流涕症状.27日6:00自测体温37.2℃,13:30在医院急诊科就诊,排除甲型H1N1流感.28日上午体温正常,下午体温37.2℃~37.3℃,自觉疲劳.29日晨体温正常,18:00执行深圳-上海过夜航班,在飞机上给旅客送餐后流涕不止,即戴上口罩.  相似文献   

8.
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彬  王火  魏路清 《武警医学》2006,17(1):58-59
一种禽类间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SN1型,已经在亚洲打破了种群的障碍,引起了多人死亡并引起世界性恐慌。本文综述了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由于许多重要问题悬而未决,所以此综述内容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一、临床资料 例1,男性,46岁,民航B737客机机长,飞行时间20 000 h.2009年7月,患者与其儿子(在英国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密切接触7 d后出现"咽痛、发热",体温38.2℃,门诊就医:①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②服用利巴韦林(0.2 g,3次/d)、头孢丙烯咀嚼片(0.25 g,2次/d)治疗.与其儿子密切接触第9天,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报告为阳性,即刻住院隔离治疗.予口服奥司他韦胶囊治疗5 d(0.15 g,1次/d),服药1 d后体温正常,服药后第10天,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报告为阴性.痊愈出院.出院后地面观察39 d,恢复飞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5例呼吸衰竭甲型H1N1流感患者经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无效后改用HFOV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呼吸力学指标[氧浓度(FiO2)、平均气道压(Paw)、静态顺应(Cst)、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分析肺活检病理资料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HFOV治疗后6~8h,3例患者氧合较前改善,24~48h后明显改善,48~72h后改为CMV,144h后成功脱机;2例患者经HFOV治疗,8h内病情恶化改用CMV治疗,1例75h后死亡,1例经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145h后死亡。结论 HFOV可明显改善甲型H1N1流感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与CMV序贯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国产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共治疗245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全部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123例,服用奥司他韦75mg,2次/d,共5d)及对照组(122例,不服用奥司他韦),两组同时给予双黄连注射液(3.6g,1次/d,共5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归及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以了解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5.61%和9.84%(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和54.92%(P〈0.01);退热时间治疗组(28.17±15.92)h,对照组(52.12±20.70)h(P〈0.01);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对乙酰氨基酚使用率均降低(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奥司他韦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可以明显缩短疾病持续时间,快速缓解症状,且其安全、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规律,分析NA蛋白酶活性位点以及糖基化位点变化情况.方法 从NCBI检索获得110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对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世界各地不同毒株间的NA基因同源性极高,达到99.5%~100%,但与以往甲型H1N1人流感病毒的NA基因差异较大.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欧洲A/swine/H1N1的NA基因同源性高,达到89.6%~92.9%,且糖基化位点分布一致,分别在50、58、63、68、88、146、235和386位存在糖基化现象.另外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A/chicken/H5N1的NA基因同源性也较高,达到83.6%~85.3%.绝大部分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蛋白酶活性中心及周围相关位点氨基酸组成保守,仍然表现为R118、D151、R152、R225、E277、R293、R368、Y402、E119、R156、W179、S180,D199、1223、E228、H275、E278、N295和FA25,但丹麦、日本、我国香港及湖南分离到的4株病毒出现H275Y突变.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可能来源于欧洲A/swine/H1N1流感病毒,并与A/chicken/H5N1病毒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非由以往人H1N1流感病毒逐渐进化而来,而是一种新型重排病毒,我国湖南地区发现的一株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H275Y奥司他韦耐药变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爆发以来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进化变异及重组情况.方法 从NCBI基因数据库下载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A/H1N1)代表性全基因组序列,先用MEGA4.0软件对8个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比对和拼接;然后将历史上流行的H1N1、H5N1、H3N2等不同宿主(人、禽、猪)的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用MEGA做比对拼接,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采用Simplot 3.5.1软件分析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重组情况.结果 自2009年3月爆发新型甲型H1N1流感以来,截至9月,病毒基因没有出现变异,同源性为99.69%~99.93%.基因重组分析显示,新型甲型H1N1病毒株PIE、PBI、PA、HA、NP和NS基因来源于近年来北美地区猪源人H1N1,同源性分别为95.25%,95.08%,95.21%,93.52%,95.23%,94.78%;NA和MP与欧洲地区猪H1N1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0.21%,94.43%.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北美地区猪H1N1病毒同源性最高,为92.22%.结论 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2005年北美地区猪H1N1病毒与欧洲猪H1N1的NA和MP片段重排进化而成,新病毒暂未发生变异,H1N1新流感疫苗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疫情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甲型H1N1流感疫情正在从北美洲向全球逐步蔓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此次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概况及特点,分析了病毒的遗传学特征,并尝试性地对新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流行态势及对我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估。初步分析认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极有可能引发一次全球范围的流感大流行,但其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程度会比1918、1957和1968年3次流感要低;在中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散发病例甚至小规模的局部暴发流行,但近期造成大规模暴发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人用禽流感疫苗H5N1株三级毒种库,为生产疫苗提供毒种.方法:用SPF鸡胚培养病毒.对型别、滴度和无菌等各项检测合格后,建立人用禽流感疫苗H5N1株三级毒种库.结果:在33℃培养52 h条件下,毒种滴度为1:640~1:1 280;厌氧茵、细菌、真菌、支原体、血吸附病毒、非血吸附病毒和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检测均为阴性.将毒种在鸡胚上传至12代,滴度在1:320~1:640之间,中和抗体滴度在1:160以上,EID50在6.7以上;毒种HA、NA基因序列检测与公布的HA、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O%,代次之间达99.9%.结论:本工作为研制人用禽流感疫苗贮备了标准毒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及临床转归。结果:75.3%的患者为青少年学生,发热(100%)、咳嗽(74.1%)和咽痛(37.0%)是其主要症状。体征可见咽部充血(96.2%)和扁桃体肿大(40.7%)。67.9%的患者表现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而出现肺部X线异常的比例低(7.4%)。96.3%的患者未经抗病毒治疗临床治愈。结论:此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与普通季节性甲型流感类似。对甲型H1N1流感的抗病毒治疗共识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利用聚合酶螺旋反应(PSR)快速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方法.方法 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HA基因设计了6套引物,通过实时浊度法和显色法两种方法判断结果.结果与结论 从6套引物中筛选出了最佳引物,并确定最佳温度为65℃;进一步实验表明最佳引物能特异性地检测H1N1病毒,与14种其他呼吸道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达到100拷贝,与PCR敏感性一致.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适合现场和基层单位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基因的进化规律及M2蛋白的氨基酸替代情况.方法 从NCBI数据库下载甲型H1N1病毒M基因179条进行预分析,最终选取50条采用MEGA 4.0软件对其进行比对,采用NJ法构建进化树,同时采用MEGA 4.0软件对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不同地区新型甲型H1NI流感病毒M基因同源性高,达99.6%~100.0%,但与历史上流行的H1N1和H3N2流感病毒M基因差异较大,仅与1999-2002年间香港地区流行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同源性较近,为96.7%~97.7%.2009年流行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历年来流行的H1N1人流感病毒相比,在第11、13、14、16、20、28、31、43、54、57、77、78、82、86、89、93位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与历年来流行的H1N1禽流感病毒相比,在第13、14、16、31、43、55、77、89位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与H1N1猪流感病毒相比,在第13、14、19、43、55位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历年来流行的H3N2人流感病毒相比,在第11、13、16、20、28、31、43、54、57、77、78、82、86、89、93位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与历年来在欧亚大陆流行的猪流感病毒相比,所比较的19个位点均有部分毒株发生变异;而与1999-2002年间在香港流行的H3N2猪流感病毒相比,仅在第13、14、21、43位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结论 此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可能由香港地区流行的H3N2猪流感病毒重组而来.M2蛋白胞外编码区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提示在疫苗研制方面应注意由此带来的影响.跨膜区的突变可能是导致此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类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原因,第43位氨基酸位点可能为引起此次耐药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5种国产病毒RNA提取试剂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的相对效率、耗时和成本,为各级实验室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检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滴度为105pfu/ml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参考株悬液作10-1~10-4系列稀释,采用德国Qiagen公司的QIAamp Viral RNAMini Kits和5种国产试剂盒对上述样本进行核酸提取,用复合探针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其提取效率进行平行检测,分析5种国产试剂盒与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s提取效率的差异,同时对试剂盒提取时间及价格进行比较。结果对不同稀释度流感病毒样本的提取检测,各试剂盒存在显著差异,均以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s提取效率最高。综合提取效率、耗时及成本等因素考虑,B试剂盒性价比最高。结论不同核酸提取试剂盒对病毒核酸的提取,可影响RT-PCR的检测效果,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及试验目的,合理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试剂盒对临床样本进行核酸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