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臀骶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7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28例臀部臀骶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其中Ⅲ度褥疮23例,皮肤鳞状细胞癌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7~68岁.病程5~12个月.清创或肿瘤切除后臀骶部软组织缺损为12cm×5cm~15cm× 10cm,采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切取皮瓣范围12cm×5cm~15cm×10cm.供区宽度<8 cm均可直接缝合,余植皮覆盖.结果:术后28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及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2.5~12个月,皮瓣质地、外观及感觉良好.均未再出现皮肤溃疡.结论: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顺行岛状皮瓣可为修复大面积臀骶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小腿后侧设计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10例小腿下段及足跟周围皮肤缺损病例;皮瓣面积最大11.0cm×8.0cm,最小4.0cm×5.0cm.结果 10例皮瓣全部存活,无皮瓣坏死及血管危象的发生.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可靠、充分,操作安全、简便,可以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周围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小腿胫前中下段、内外踝、足跟及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常见,其修复也比较棘手,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但腓肠神经的离断使足外侧皮肤感觉缺失,给患者带来了永久性的局部损害.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们采用保留腓肠神经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4例,获得满意效果. 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4例,男2例,女2例.年龄47 ~ 72岁,其中右小腿烫伤感染骨外露1例,左小腿骨髓炎骨外露1例,足背部软组织缺损1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例.皮瓣最小面积为4 cm×5 cm,最大为6 cm×9 cm.蒂部最短10 cm,最长14 cm.  相似文献   

4.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及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及小腿软组织缺损5例。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营养血管在外踝与腓动脉穿通支的位置,以及血管蒂隧道的处理方案。结果足跟软组织缺损2例,外踝缺损1例,小腿内下端1例,跟腱外露1例,皮瓣最大面积16cm×12cm,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手术简单,是修复足踝部及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术式并总结其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7月,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远端缺损创面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8~55岁.重物砸伤9例,交通伤2例.其中单纯足背远端皮肤缺损、肌腱外露4例;第1跖骨头及其邻近足背皮肤缺损、骨外露6例;第3、4足趾毁损、足背远端皮肤缺损并骨外露l例.缺损范围为3 cm ×3 cm~7 cm × 5 cm.术中切取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缺损,皮瓣大小为4 cm×4 cm~8 cm ×6 cm.供区采用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均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10例植皮成活,切口I期愈合;1例植皮部分坏死,经外踝上皮瓣修复后愈合.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患足均能正常负重行走,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 结论 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是修复足背远端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远端穿支血管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选择,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以腓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足跟负重部与足踝前侧或外侧创面16例,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跟内侧创面6例,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前侧或内侧创面3例.创面面积3.0 cm×3.5 cm~8.5cm×9.0cm.结果 所有皮瓣均存活,2例远端静脉回流障碍,经换药后痊愈.1例皮瓣远端伤口裂开,重新缝合后痊愈.25例获随访8个月至5年,发现皮瓣外形满意,具有保护性感觉,无磨损破溃,患者穿鞋行走正常.结论 以腓动脉、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方法简单,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避免皮瓣张力是保证皮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的特点.[方法] 2002年6月~2008年7月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其中创面合并有足跟部空洞形成者10例,创面位于跟底行皮神经吻合13例,皮瓣面积8 cm×4 cm~20 cm×15 cm,皮瓣的切取采用先显露穿支血管后游离皮瓣的方法.[结果] 本组58例皮瓣中,46例完全存活,12例远端浅表或部分坏死,经换药、Ⅱ期缝合或植皮后创面愈合.经术后1~34个月随访,皮瓣均外观较满意,感染控制且无复发,无慢性溃疡及压疮形成,行走功能好.[结论]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创面具有血运丰富,成活面积大,手术简单,成功率高,可重建保护性感觉的优点,大部分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可用该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8.
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 探讨以指动脉或尺动脉远端皮穿支为蒂的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缺损部位的不同,分别对32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其中采用指动脉背侧穿支蒂指神经背侧支逆行皮瓣5例,拇指动脉背侧穿支蒂的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15例,指动脉指蹼穿支蒂的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7例,尺动脉腕上皮穿支蒂的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5例.皮瓣切取面积为1.9 cm×2.0 cm~7.0 cm×10.0 cm.在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中,将皮瓣中的皮神经与受区掌侧指神经缝合12例.结果 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静脉回流障碍外,其余皮瓣均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4年,皮瓣外形满意,手功能恢复良好.12例缝合指神经者,皮瓣两点分辨觉为10~12 mm.结论 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简便,血供可靠,可重建感觉功能,是修复手部创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6例小腿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受区创面面积4 cm×5 cm~6 cm×16cm,供区皮瓣面积5 cm×7 cm~8 cm×18 cm,供区一期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14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约1 cm宽皮肤坏死,基底部有软组织覆盖,经换药后愈合。1例皮瓣臃肿行皮瓣修整术。未发生血管危象,骨折无骨不连发生。供区皮片移植均一期成活,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面积、不同深度足跟后软组织缺损的新的、简便、有效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跟后缺损面积及病变性质,设计两种简便方法对其进行修复。设计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修复大面积足跟后深度软组织缺损,修复最大缺损面积12cm×9cm;另于小腿下段,设计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覆盖中、小面积跟后软组织缺损,在其上移植全厚皮片或中厚断层皮片,修复最大缺损面积6cm×4cm。结果⑴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以来,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设计的基础上,切取携带薄层(0.5~1.5cm)厚度,且小于皮瓣表面积的肌肉瓣,临床应用5例,修复足跟后、底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18cm×12cm,最小12cm×7cm。带薄层肌肉皮瓣血运丰富,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2~24个月随访,足跟功能、外形恢复满意;⑵自2004年1月~2007年4月,应用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联合瓣修复跟后软组织缺损7例,最大筋膜瓣6cm×13cm。术后转移筋膜瓣及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13个月,供受区稳定愈合,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血...  相似文献   

11.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5例,其中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足背部缺损5例,修复足跟部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例.切取皮瓣面积5 cm × 5cm~16 cm×8 cm.结果 15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外观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小腿下段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应用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应用27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11例,修复足跟处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足背处软组织缺损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6例,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及踝关节皮肤缺损各2例。切取皮瓣面积6 cm×5 cm~18 cm×9 cm。结果术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中9例成活良好,1例皮瓣表层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中下1/3段、足踝等处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改良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肢端组织创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常用皮神经营养皮瓣的改进措施,逾越常规方法下的切取面积及旋转距离局限,并提高成活面积,使其适用于各种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肢端大面积缺损.方法 以确切的粗大低位穿支为旋转点,或蒂部带入传统轴型皮瓣供血血管表浅段或传统肌皮瓣蒂远端以增加穿支数量,并使旋转点下移,对临床较为常用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股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改进,用本法修复各种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肢端中、大面积软组织缺损68例.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足背最远修复距离越过趾璞.手部超过掌指关节.股内侧皮神经营养皮瓣最远可修复小腿中下段缺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最大切取面积20m×14 cm,最长蒂长18 cm. 结论 通过本方法改进,使得上述常用皮神经营养皮瓣能够满足绝大部分情况下肢体高能量损伤创面修复需要,手术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2,他引:30  
目的 报道远端蒂及近端蒂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采用近端蒂及远端蒂、带腓肠神经或不带腓肠神经的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2 5例小腿胫前近、中、远段和踝周、足背及足跟皮肤缺损 ,皮瓣最小面积为 5cm× 4cm ,最大面积为10cm× 15cm。 结果  2 5例中远端蒂皮瓣 2 2例 ,近端蒂 3例 ,不带腓肠神经的皮瓣 3例 ,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质地优良 ,外观及功能满意。 结论 该皮瓣可行近、远端蒂转移 ,皮瓣可带或不带腓肠神经 ,均有足够的血运。本皮瓣成活率高 ,操作简便 ,不牺牲主干血管 ,是修复小腿胫前、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小腿远段、足跟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 ,采用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 ,切取皮瓣面积最大 8cm× 10cm ,最小 4.5cm× 5 0cm。 结果 临床应用 7例 ,皮瓣全部成活。 结论 此皮瓣血运可靠 ,切取简便安全 ,覆盖范围大 ,可有效地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6.
小腿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胫前踝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小腿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胫前踝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小腿中下段及踝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23例患者,其中小腿下段胫前8例,足跟部11例,足背部4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5 cm~18 cm×10 cm,均采用小腿内侧筋膜蒂皮瓣逆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6 cm~23 cm×12 cm,逆行蒂宽4 cm以上.结果 随访4~17个月,皮瓣均成活,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所有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恢复满意,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小腿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可靠,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适合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临床治疗下肢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06年4月-2012年2月应用远端蒂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复合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47例,皮瓣切取的面积为16 cm×12cm~5cm×7 cm,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共24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5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共8例. 结果 经6 ~ 24个月随访,皮瓣完全成活45例,2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皮瓣外形满意,大部分恢复感觉,行走、负重良好. 结论 小腿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并可构成复合组织瓣修复特殊类型的小腿及踝、足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腓动脉穿支蒂加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足踝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的病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创面.皮瓣面积最大20 cm×14 cm,最小7 cm×5 cm.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部分成活,骨及肌腱外露均被覆盖,经换药后植皮治愈.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或骨缺损、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8~84岁,平均36.7岁。其中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5例,跟腱外露8例,外踝溃烂1例,足跟外露伴跟骨骨髓炎6例,跖骨慢性骨髓炎1例,足背皮肤癌2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切取面积5.0cm×2.0cm~18.0cm×8.0cm。12例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19例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方法进行治疗。结果:31例中29例完全存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瘢痕愈合。经2~51个月随访(平均27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12例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患者,感染控制,无一例复发。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皮瓣解剖简单、血供可靠,手术成功率高,是临床上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膝下外侧血管蒂腓骨头瓣联合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内踝部骨与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根据内踝部骨与复合组织缺损的大小,设计膝下外侧血管蒂腓骨头肌腱瓣移植重建内踝和三角韧带、切取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内踝部软组织缺损刨面.临床应用7例,分别因机器绞伤、重物砸伤、撕脱伤所致的开放性创伤.皮肤缺损5cm×6cm~8cm× 16cm.观察术后患者内踝的影像学及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内踝及软组织缺损Ⅰ期修复,术后随访8个月至6年,移植骨及皮瓣愈合良好,踝关节稳定,关节活动正常,内踝部外形好,效果满意. 结论 以膝下外侧血管蒂腓骨头肌腱瓣联合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内踝部骨与复合组织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