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左心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40例,二维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使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最大位移达峰时间, 并将平均D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组的LVEDd、LVEDV、LVESV均显著增加(P<0.01),LVEF显著减低(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DS比正常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DS的达峰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正常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853,P<0.01),HF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呈正相关,但较正常组低(r=0.419,P<0.05).结论 TMAD作为一种新技术成为简单、准确、客观地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MAD)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0 例,健康者30 例,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TMAD 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 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计算6 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平均值,与用简化的双平面Simpson 法计算的LVEF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 组的LVEDV 、LVESV 均显著增加(均P <0.01 ),LVEF 显著减低(P <0.01 ).AMI 组前室间隔、前壁二尖瓣环2 个位点的Ds 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均P <0.001 );其他4 个位点的Ds 及平均Ds 较对照组亦减低(均P <0.01 ).正常组二尖瓣环6 个位点平均Ds 与LVEF 呈正相关(r =0.833,P <0.01 ),AMI 组二尖瓣6 个位点平均Ds 与LVEF 亦呈正相关(r =0.678,P <0.01 ).结论 TMAD 是一种快速估测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半定量方法 ,可作为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新的简便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探讨MAD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96例观察对象,其中健康对照组30例,患者66例.记录心尖四腔及二腔观二维图像并输入Qlab6.0工作站,自动获取二尖瓣环侧壁(MADlat)、后室间隔(MADsep)、前壁(MADant)、下壁(MADinf)四个位点的MAD以及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连线中点(mid)处MAD,并计算MADmid与左室舒张末长径百分比(MADmid%).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方法获取LVEF.分析各MAD参数与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MADsep、MADlat、MADant、MADinf和MADmi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各位点MAD均与LVEF值显著相关,MADmid和MADmid%与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9(P<0.01).③MADmid评价LVEF>50%的截断点值为8.9 mm,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0%;MADmid%评价LVEF>50%的截断点值为10.9%,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5%.结论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二尖瓣环MAD与LVEF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TMAD)技术评估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心外组织活检证实的CA患者21例(CA组)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6名(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存储心尖四腔心切面二维图像,以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QLab 8.1工作站自动获取二尖瓣环位移(MAD)后室间隔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MADsep)、侧壁瓣环插入点最大位移(MADlat)、瓣环连线中点的最大位移(MADmid)以及MADmid占舒张期左心室长径的百分比(MADmid%);分析CA患者各MAD参数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CA组LVEF、MADsep、MADlat、MADmid及MADmid%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CA组MADsep、MADlat、MADmid及MADmid%与LVEF均呈正相关(P均<0.001),以MADmid%与LVEF相关性最好(r=0.840)。结论 TMAD是一种简单、准确、客观评价CA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TMAD)技术及左心室心肌的纵向应变在评价健康人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40名,二维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前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后间隔)的收缩期最大位移(Ds)及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平均值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并分析平均Ds及左心室GL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的LVEF的相关性.结果二尖瓣环前间隔位移为(12.37±2.05)cm,侧壁位移为(12.94±2.85)cm,下壁位移为(12.79±2.48) cm,前壁位移为(12.97±2.29) cm,后壁位移为(12.33±2.34)cm,后间隔位移为(11.59±1.99)cm,二尖瓣环6个位点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45,P=0.051).从基底部到心尖部左心室不同节段(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基本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988、1.902、2.379、3.164、1.278、0.044,P均>0.05);基底部、中部、心尖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F=2.871、2.752、1.560,P均>0.05).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为(12.67±1.57)cm,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的LVEF[(57.98±4.37)%]呈显著正相关(r=0.853,P<0.01);左心室GLS为(-21.81±2.61)cm,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5,P<0.01);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左心室GLS呈显著负相关(r=-0.72,P<0.01).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二维应变及TMAD与LVEF存在显著相关性,二尖瓣环取点简便、快捷、无角度依赖,TMAD有望成为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机械运动同步性.方法 3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两组:A组,LVEF≤35%;B组,35%<LVEF<50%.3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C组).采集受试者心尖两腔观、三腔观、四腔观及胸骨旁左室短轴观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的清晰图像,用Qlab软件测量各切面二尖瓣水平和乳头肌水平各节段自QRS起点至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的时间,推算左室12节段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应变率不同步参数:达收缩期峰值时间标准差(Tsb12SD、Ts1r-12SD、Tsr-12SD、Tsrr-12SD、Tsc-12SD、Tscr-12SD)和最大时间差(Ts1-12Dif、Ts1r-12 Dif、Tsr-12Dif、Tsrr-12Dif、Tsc-12 Dif、Tscr-12 Dif),比较三组参数.分析LVEF与各参数的相关关系.根据统计学原理,推算C组各参数的不同步界限,计算A、B组各参数的不同步检出率,组内比较各个率值.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各项不同步参数均显著增大(P<0.05),B组TsI-12SD、Ts1-12Dif、Ts1r-12SD、Ts1r-12 Dif及Tsr-12SD显著增大(P<0.05).病例组各项不同步参数均与LVEF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A、B两组内各项参数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以TsI-12SD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2D-STI技术能定量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纵向参数较径向、圆周参数检出不同步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的收缩不同步特征,并探讨其与心衰程度的关系.方法 CHF组42例,其中CHF 1组19例,35%<左室射血分数(LVEF)≤50%;CHF 2组23例,LVEF≤35%;正常对照组35例.常规超声心动图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LVEF;应用2D-STI测量自心电图QRS波起点至左室在心尖长轴观上的收缩期纵向应变率达峰时间(Tsrsl)及胸骨旁短轴观上的径向和环向应变率达峰时间(Tsrsr,Tsrsc).计算左室各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rsl-SD,Tsrsr-SD,Tsrsc-SD)及任意两节段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rsl-diff,Tsrsr-diff,Tsrsc-diff)为判断收缩期不同步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 1、CHF 2组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标Tsrsl-SD、Tsrsr-SD、Tsrsc-SD及Tsrsl-diff、Tsrsr-diff、Tsrse-diff均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HF1组比较,CHF 2组上述不同步指标均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收缩不同步指标与LVEF值相关分析:2D-STI收缩不同步指标Tssrl-SD、Tsrsr-SD、Tsrsc-SD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904~0.912,均P<0.05),Tsrsl-diff、Tsrsr-diff、Tsrsc-diff与LVEF亦呈显著负相关(r=-0.916~0.967,均P<0.05),其中LVEF与2D-STI在径向和环向的不同步指标相关性大于纵向.结论 2D-STI可检测CHF左室收缩不同步性,心力衰竭程度越重,2D-STI不同步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测定二尖瓣瓣环位移(MAD),探讨MAD作为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对50例患者均采用Simpson’s法描记心内膜面来测定左室收缩功能以及应用2D-STI技术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定收缩期二尖瓣瓣环向心尖方向的位移,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2D-STI测定收缩期二尖瓣瓣环中点位移(MADMidpt)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良好(r=0.97, P<0.01),用2D-STI测定收缩期二尖瓣瓣环中点位移距离5.3mm作为一个切断点值,预测LVEF≤30%的敏感性90%,特异性90%。结论:用2D-STI技术测定二尖瓣瓣环位移是一种快速可靠,简便的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二尖瓣环位移技术(MAD)快速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活动异常。方法随机入组63例,其中健康志愿者43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例(病例组)。所有研究对象存储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二维图像,以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应用Qlab8.0工作站,自动获取二尖瓣环侧壁(MADlat)、后室间隔(MADsep)二个位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以及二尖瓣环连线中点处MAD(MADmid),并计算MADmid与左心室舒张末长径百分比(MADmid%)。分析各MAD参数与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研究者MADsep、MADlat、MADmid及MADmid%均与LVEF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P=0.0000),0.54(P=0.0000),0.66(P=0.0000),0.72(P=0.0000)。病例组MADsep、MADlat、MADmid及MADmi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对照组vs.病例组MADsep:(11.95±2.43)mmvs.(8.46±3.29)mm,P=0.00007;MADlat:(13.38±3.09)mmvs.(9.58±2.18)mm,P=0.00006;MADmid:(12.95±2.66)mmvs.(9.09±2.65)mm,P=0.00003;MADmid%:15.84±3.25vs.10.28±3.60,P=0.00001]。结论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MAD与LVEF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且能快速、稳定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60 例根据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检测结果分为左心舒张功能正常组与舒张功能减低组,对照组25 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心尖四腔观二维动态图像,应用TMAD 技术测量记录二尖瓣环后间隔和侧壁位点的舒张早期位移,及舒张晚期位移,计算后间隔与侧壁两个位点位移均值及其比值,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病组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位点的舒张早期位移及舒张早期位移与晚期位移比值较对照组减低(P <0.01).结论 TMAD 技术可以评价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斑点追踪法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应用最新的超声二维(2D)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AD),分析其与实时三维超声(RT3D)所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49例(DCM组),平均(51±14)岁;43名年龄(46岁±14岁)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hilips Sonos iE33超声仪,取心尖四腔观采集2D、RT3D全容积图像,将2D及3D图像输入QLAB 6.2工作站分别获取MAD各参数及RT3D-LVEF值.结果 DCM组的MAD各项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MAD各测值与3D-LVEF之间相关性良好(P<0.01), 各测值的可重复性均较高.MAD各测值中,以胸壁为参考点的瓣环中点最大位移占左心室长径百分比(TMADm%)与LVEF相关性最好, 且重复性最高.结论 MAD能客观反映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方法简便易行,可重复性高,有望成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个新的、甚至可替代LVEF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组织追踪法评价犬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组织追踪法观察左室收缩功能改变对犬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的影响.方法选用11只健康杂种犬,分别在基础状态时、静脉注射多巴酚丁胺后、静脉注射心得安后以及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发生急性心肌缺血后,用组织追踪法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及心尖长轴切面测量二尖瓣瓣环6个不同位置的收缩期位移(DS);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下移距离(DM);用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在改变犬心肌整体收缩功能的过程中,用组织追踪法测量的二尖瓣瓣环6个不同位置的收缩期平均位移与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平均下移距离显著相关(r=0.94, P<0.001);同时,二尖瓣瓣环收缩期平均DS与用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测定的LVEF显著相关(r=0.92, P<0.001);发生急性心肌缺血时,用组织追踪法测量的二尖瓣瓣环6个不同位置的收缩期平均位移与用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测定的LVEF也呈显著相关(r=0.78, P<0.001),但相关性相对较低.结论超声心动图组织追踪法测量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可快速、直观、无创性地定量评价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测量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二尖瓣环收缩期最大位移达峰时间(peak time,PT)及校正的达峰时间(corrected peak time,PTc),探讨其在评价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DCM患者和36例健康成人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图像,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测量二尖瓣环4个位点PT,通过RR间期矫正获得PTc,比较两组上述参数值,对PT、PTc绘制ROC曲线并分别获得相应界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CM组PT分别在室间隔、侧壁低于对照组,下壁、前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位点的PTc与对照组相比均延长.ROC分析显示,PTc的ROC曲线下面积0.849(95%CI:0.699~0.929,P=0.000),以PTc=410 ms为截断点,判断LVEF<50%的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66.7%.结论 DCM患者的PTc明显延长,PTc可评价DCM患者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使用斑点追踪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左室舒缩功能,了解甲减患者在出现临床心血管并发症前是否存在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异常。方法 对20例甲减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进行检查,测量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中间段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及应变率,并脱机运用QLAB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甲减组和正常组的左室收缩功能和左室中间段组织多普勒运动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中间段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比较,斑点跟踪技术能更好地反映甲减患者左室舒缩功能的减低,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获取标准心尖位左心长轴观、二腔观和四腔观,分别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离线分析10例正常人和1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计算峰值速度(Vs)及收缩期各取样点向心尖方向位移(Ds);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收缩期二尖瓣环下移距离(Dm);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方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各节段Vs、Ds和Dm比正常人显著减低。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测量的二尖瓣环水平Ds与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Dm显著相关(r=0.63,P=0.03)。二尖辨环水平的平均Vs(r=0.75,P=0.005)、平均Ds(r=0.63,P=0.03)与LVEF亦分别显著相关。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技术可快速、直观、无创性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issue imaging,STI)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舒张性心功能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临床确诊的DHF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各32例.分别存储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7.0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记录上述三个短轴切面共18个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记录基底水平、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计算左心室扭转峰值(Twist).结果 DHF组的各节段径向应变率曲线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似,两组内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间的径向应变率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HF组左心室心尖水平前间隔、侧壁、后壁、下壁,乳头肌水平后壁、后间隔,基底水平后壁、下壁及后间壁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DHF组左心室心尖、基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均较正常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DHF患者早期存在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