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部联合CTA成像技术优化.方法 将86例头颈联合CTA随机分为A(常规方案)、B(优化方案)两组中46例进行动脉血管成像,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B组与A组重建的图像无明显差异,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强化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64层螺旋CT联合头颈CTA成像时,采用优化扫描方案可重建出符合诊断血管图像,减少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2.
低流率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在兔脑CTA成像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流率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在脑CT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方法 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使用A方案(碘迈伦400 mgI/ml,流率0.5 ml/s);对照组分别使用B方案(300 mgI/ml,流率1.0 ml/s)或C方案(400 mgI/ml,流率1.0 ml/s),每次注射对比剂含碘量为0.5 g/kg体重,行脑CT同层动态扫描,获得兔大脑中动脉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对比各方案兔大脑中动脉强化峰值到达时间(PT)及到达峰值时大脑中动脉的CT值.结果 大脑中动脉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164.67±5.16)HU、(163.00±7.13)HU、(193.50±5.13)HU,C方案高于A、B方案(P<0.01),A、B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三组方案测得大脑中动脉PT分别为5 s、5 s、4 s,C较A、B方案提前.结论 在兔脑CTA扫描中,使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以大大降低注射流率而对血管强化效果无明显影响;在注射流率相同情况下,应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使血管显示更清晰.  相似文献   

3.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临床需要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增多,特别是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的患者越来越多.CTA检查需要高流速、高压力静脉团注碘对比剂,才能使目标血管内碘对比剂达到较高的浓度,满足血管成像的需要.静脉头皮针及普通套管针不能满足高速注射对比剂的要求,需要使用特殊的静脉套管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下肢动脉CTA显示远端血管成像中使用能谱CT的效果。方法:于我院疑似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2例,患者均接受能谱CT检查,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划分为对照组(31例,管电压120kVp,对比剂浓度350mgI/ml)和观察组(31例,管电压100kVp,对比剂浓度270mgI/ml)。对比能谱CT检出准确率和两种方法的检出效果。结果:对比患者能谱CT和DSA的诊断结果,能谱CT检出准确率59例(95.16%),特异性94.12%,敏感度91.67%。检出率和DSA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3.60±0.38)分,图像噪声(9.26±0.82)HU。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3.65±0.42)分,图像噪声(9.41±0.89)HU。2组成像质量和图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动脉CT值(372.45±39.65)HU,对比噪声比(13.28±1.78),辐射量(21.62±2.49)mSv。观察组下肢动脉CT值(462.12±37.32)HU,对比噪声比(15.10±1.82),辐射量(3.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6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不同触发阈值对图像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接受256层螺旋头颈动脉成像的120例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将激发层面感兴趣区均设在主动脉弓下缘降主动脉内。A、B、C组触发阈值分别设为150、120、90 HU。并测量3组图像中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处CT值。记录3组不同触发扫描阈值的延迟时间及图像质量评价情况。结果 A组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分别为(420.28±46.02)、(421.34±45.16)HU;B组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分别为(408.83±52.84)、(413.21±58.78)HU;C组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分别为(311.22±39.22)、(339.08±33.21)HU,C组与A、B组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头颈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从对比剂开始注射到机器自动触发扫描所用时间分别为(12.26±1.57)、(10.23±2.24)、(7.76±3.49)s,每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56层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将120 HU作为监测触发阈值时,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从对比剂开始注射到触发扫描前延迟时间,并相应减少了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分次团注对比剂单期增强能谱CT成像对肾透明细胞癌的显示及辐射剂量。方法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患者的知情同意。收集经腹部彩超及超声造影诊断怀疑肾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分次团注单期增强扫描能谱成像,对照组采用单次注射对比剂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实验组扫描方案:先团注70 ml对比剂,注入对比剂后25 s再注射50 ml对比剂并以相同流率跟注40 ml生理盐水。在第一次注射对比剂开始后70 s行能谱CT扫描。利用后处理软件,计算显示肿物、肾动脉和肾静脉的最佳单能量keV,并重组图像。对照组扫描方案:一次性注入对比剂120 ml,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于动脉CT值达到100 HU时扫描动脉期,延迟60 s扫描静脉期。测量肿瘤组织和相邻肾皮质间的比值LKR(LKR越远离1肿瘤显示越好)和对比噪声比CNR,肾动脉、肾静脉的CT值。记录患者BMI指数和辐射剂量。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结果实验组中肾透明细胞癌43例,嫌色细胞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各1例。对照组肾透明细胞癌44例,肾乳头状癌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和BM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显示肾肿物、肾动脉的最佳单能量为58 keV,显示肾静脉最佳单能量为67 keV。实验组58 keV单能量图肿瘤显示力和CNR(0.7±0.02和10.3±3.2)优于常规组动脉期(1.08±0.04和5.3±2.2)(P0.01);实验组58 keV单能量图肾动脉CT值198±20.3 HU与常规组动脉期肾动脉CT值203±14.5 HU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67 keV单能量图肾静脉CT值200±34.0 HU高于常规组静脉期肾静脉CT值140±12.6 HU(P0.05)。实验组扫描剂量长度乘积[(735±162)mGy·cm]明显小于常规组[(1032±324)mGy·cm](P0.01)。结论分次团注对比剂单期增强能谱成像在肾透明细胞癌、肾动脉、肾静脉的显示等同于或优于常规双期增强扫描,同时辐射剂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对比剂MSCT犬颈部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CT血管造影(CTA)已成为血管及血管相关性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颈部CTA由于其扫描范围大,所以临床上采用高浓度较大剂量的对比剂来维持血管内的碘浓度,以保证血管显影.但剂量越大对肾脏的损害越大,即便是等渗性非离子型对比剂也是如此,而且高浓度对比剂对肾脏及血液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故在不影响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使用低浓度小剂量对比剂完成CTA将有重要的意义.多层螺旋CT具有更快的扫描速度,能在碘浓度达到峰值的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扫描,为低剂量对比剂CTA提供技术支持.为此,作者应用16层螺旋CT使用高、中和低剂量对比剂进行了犬颈部动脉成像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比剂的两种注药流速以及扫描延迟时间对肾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300例行肾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影像学资料,其中150例按对比剂注药流速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分别以4.5ml/s以及5.0ml/s的注药流速进行扫描,分析比较两组图像质量。150例按扫描延迟时间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以20s、25s及30s不同的扫描延迟时间进行扫描,并分析比较3组图像质量。结果对比剂注药流速5.0ml/s组的肾动脉及各级分支的显示级别明显高于4.5ml/s组(P0.05),CTA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87±0.177)分和(3.885±0.18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延迟时间为20s时肾动脉及各级分支显示级别明显高于25s及30s两组(P0.05),CTA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40±0.123)分、(4.065±0.119)分和(4.072±0.076)分,优于延迟时间为25s、30s(P0.05)。结论对比剂两种注药流速以及扫描延迟时间均可影响肾动脉CTA图像质量,采用较快注药流速结合最佳扫描延迟时间能获得优质的肾动脉及各级分支CTA图像。  相似文献   

9.
连续收集50例头颈CTA病人,研究组使用碘克沙醇(270mg I/m L),80 KVp,对照组使用碘克沙醇(320mg I/m L),120 KVp;记录每组CT扫描自动生成的剂量参数,包括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两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CT值差别。结果使用双低剂量扫描,两组CTA扫描图像中各支动脉的CT值均大于300HU,客观评价比较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固定其它扫描参数前提下,管电压从120KVp降至80KVp时,其CTDIvol、DLP分别下降了64.08%、6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CT头颈CTA应用双低剂量扫描是可行的,在满足临床诊断同时,显著降低对比剂危害及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TA)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疑似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接受造影剂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检查,观察组(25例)接受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头颈部血管CT参数值(颈总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同层静脉CT差、椎动脉起始部、同层静脉CT值)均比对照组高,延迟扫描时间平均造影剂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可准确评估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血液循环情况,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horter delay time on the interpatient variability in coronary enhancement and appropriateness of scan timing i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TA) using bolus tracking method with 320-row CT. The bolus tracking scan was performed at the level of the bifurcation of the trachea for first 50 patients (group 1) and at the center level of the diagnostic scan for the last 50 patients (group 2). The CT number of the proximal coronary arteries was measured in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and the left main trunk (LMT). The CT numbers of the right ventricle, left ventricle, ascending aorta, and descending aorta were also measured to consider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scan timing. The delay time was longer in group 1 than in group 2 (7.0 vs. 2.6 s; p < 0.0001). The CT number within the RCA was 390 ± 75 HU for group 1 and 419 ± 42 HU for group 2. The CT number within the LMT was 396 ± 72 HU for group 1 and 420 ± 40 HU for group 2. The difference of average (p = 0.02 and 0.04) and standard deviation (p = 0.03 and 0.02)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scan timing was early or late in 15 patients for group 1, but only 2 patients for group 2 (p = 0.0002). Shortening the delay time could reduce the interpatient variability in coronary enhancement with appropriate scan timing in coronary CT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宽体探测器CT进行心脑血管CTA"一站式"扫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心脑血管CTA扫描患者的图像,根据扫描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n=32)注射1次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A扫描后立即行头颈部CTA扫描;B组(n=41)注射2次对比剂分别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扫描。对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比较其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结果 A组和B组CTA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且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冠状动脉和头颈部CTA中,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支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冠状动脉CTA的噪声和CNR、头颈部CTA的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51.00±6.69)ml和(105.41±14.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2组CT容积剂量指数和有效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宽体探测器CT应用于心脑血管CTA"一站式"扫描时,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且能明显降低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3.
双源CT双能量颅脑CTA虚拟平扫诊断脑膜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颅脑CTA虚拟平扫在脑膜瘤术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脑膜瘤患者的CT图像,包括常规平扫(CNC)及双能量增强图像,经处理得到虚拟平扫(VNC)图和碘图;对比两组平扫病灶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评分、病灶形态及辐射剂量。应用双能去骨获得颅脑CTA图像,观察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肿瘤供血动脉。结果肿瘤组织CNC平均CT值、SNR及评分均高于VNC(P均<0.05),VNC图像质量评分均在3分以上,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种平扫显示脑膜瘤的大小、形态、瘤内钙化、坏死及瘤周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NC显示脑膜瘤钙化不足;双能量CTA的辐射剂量较CNC加增强扫描降低约1.71mSv(61.07%)。结论通过一次增强扫描,DSCT双能量颅脑CTA可获得VNC图像、碘图及颅脑CTA图,是一种较好的脑膜瘤术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及重建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支不同类型及直径的冠状动脉支架,分批注入6种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在120kVp条件下的CT值:A组,138HU;B组,186HU;C组,205HU;D组,250HU;E组,374HU;F组,414HU),将其置于水箱中,利用GE Discovery CT750HDCT机采用不同方式扫描及重建:单扇区扫描标准重建,单扇区扫描细节重建,高清扫描标准重建,高清扫描高清重建。采用4级评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高清扫描高清重建时,各浓度组支架均显示清晰。两两比较,A~E组高清扫描高清重建方式与其他扫描重建方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组单扇区扫描细节重建方式与高清扫描高清重建方式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清扫描高清重建与其他两种扫描及重建方式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高清模式下各浓度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其他扫描和重建方式比较,高清扫描高清重建对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较佳。但当管腔内对比剂浓度较高(CT值414HU)时,其与单扇区扫描细节重建方式之间对支架的显示无明显差别。对比剂的CT值在138~414HU之间时对高清模式评估支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最佳扫描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传统方法与自动团注追踪法在确定肝脏多期扫描动脉早期时间上的价值,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的最佳扫描时间.方法将66例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男50例,女16例,年龄15~73岁,中位年龄49.5岁)分为三组,均行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肝实质期三期扫描,动脉早期的扫描时间分别采用常规延迟方法(20 s)及两种不同阈值/间隔时间(100 Hu/3 s;75 Hu/6 s)的团注追踪延迟方法确定.利用动脉早期及晚期数据分别进行肝动脉及门静脉的CT血管成像(CTA),并评价三组间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团注追踪法及一组传统方法扫描获得的肝动脉及门静脉CTA三组间无显著差异.肝动脉及门静脉CTA质量最佳组延迟时间分别为(23.74±4.32) s及(41.78±3.68) s.结论团注追踪法确定扫描时间在获得血管成像方面与传统方法间尚无显著差异,传统延迟方法仍然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动脉早期及动脉晚期的扫描时间可分别定为注药后22~25 s及41~43 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4排螺旋CTA评价犬股骨头血运的价值。 方法 对18只犬双侧髋关节行4排螺旋CTA和DSA检查,观察股骨头血供与血液循环(FHCP)显示情况,与DSA对照评价CTA显示旋股内、外侧动脉(MCFA、LCFA)、支持带动脉(RA)、头凹动脉(LT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犬股骨头血供主要来自MCFA、LCFA,尤其前者发出的RA。CTA准确显示了所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股深动脉、骶正中动脉及其分支,显示MCFA、LCFA、RA的敏感度分别为94.44%(34/36)、88.89%(32/6)、3.03%(5/165),特异度均为100%。CTA未能显示LTA和FHCP,其评价RA、LTA和FHCP的能力明显低于DSA(P<0.001)。 结论 4排螺旋CTA评价犬股骨头血运的价值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4-MDCT胸痛“三联”CTA(TRO CTA)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不典型胸痛患者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CT扫描,扫描长度自胸锁关节平面至心膈面下2 cm。扫描完成后测量4个心腔和22个血管节段的CT值,评估图像质量,并评价TRO CTA的诊断价值。结果 56例中,1177个血管节段(1177/1232,95.54%)CT值>250 HU,36个(36/1232,2.92%)CT值200~250 HU,19个(19/1232,1.54%)CT值<200 HU。血管节段图像质量为优937个(937/1232,76.06%),良235个(235/1232,19.07%),一般36个(36/1232,2.92%),差24个(24/1232,1.95%)。TRO CT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30/33)、98.79%(163/165)、93.75%(30/32)、98.19%(163/166),Youden指数为89.70%,Kappa值为0.908(P<0.01)。结论 TRO CTA 方便、安全,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阈值法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的可行性.方法 制作7个不同体积的血管床模型,注入不同浓度的碘普罗胺,行CT扫描.分别采用-600、-500、-300 HU,-200 HU作为阈值下限进行分割,测量血管模型体积和体积相对误差.对20例患者先后进行2次胸部CT增强扫描,采用-300 HU作为阈值下限进行分割,由2名操作者测量肺血管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除阈值下限为-300 HU时测量的肺血管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其余阈值下限测得的肺血管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浓度碘普罗胺时测量的肺血管模型体积与实际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次CT扫描测量的血管体积有很好的一致性(r=0.94,95%CI:0.85~0.98),且2名操作者间亦有很好的一致性(r=0.96,95%CI:0.91~0.99).结论 阈值法可准确、可靠地测量CT图像中肺血管体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血管CT成像中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AIDR)3D算法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ATOM 701-D型成年男性仿真人头颅模型,配置碘水混合对比剂模拟脑血管.采用320排容积CT以100 kV、300 mA、0.5 s进行颅脑单圈扫描,分别采用AIDR 3D 4个等级(off、mild、standard、strong)进行图像重建.获得轴位血管CT值及噪声、脑组织CT值及噪声、SNR和CNR.不同迭代算法等级重建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不同AIDR 3D等级重建的血管噪声、脑组织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血管CT值及脑组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不同AIDR 3D等级降低噪声效果和提高图像质量能力不同,等级越高,图像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