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田志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0):105-105,10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该文对我室近4年来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经临床资料和手术证实的34例IE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检出瓣膜赘生物32例(94%),血培养阳性率7例(20%),发热和栓塞的发病率分别为19例(56%)和11例(30%),瓣膜赘生物发生于左心系统31例,尤以主动脉瓣多见,瓣膜返流,心力衰竭和栓塞是IE的常见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对IE的诊断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有42例超声探及瓣膜赘生物,最大有2cm,最小的有0.2cm,多见于左心系统,二尖瓣最多见(28例),主动脉瓣次之(13例),肺动脉瓣及三尖瓣较少见。同期血培养阳性者仅8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且可了解心脏基础病变,应作为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UCG)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IE病人作UCG检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热40例(95.2%),脾肿大26例(61.9%),栓塞24例(57.1%),血培养阳性12例(28.6%),UCG检出瓣膜赘生物36例(85.7%),多发生于左心系统,尤以主动脉多见,有基础心脏病者25例(59.5%),死亡10例(23.8%),结论:UCG不仅可提供IE的病因,病理诊断,而且对判断其并发症,以及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鲍晓峰  刘学明  游向东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03,25(4):249-250,256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endocarditis,IE)是一种发生在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状态 ,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与致残性 ,其临床预后有赖于早期诊断与治疗[1 ,2]。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并伴有心脏杂音是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而血微生物培养阳性具有决定性诊断价值 [3]。但由于不正规的抗生素治疗及激素等的广泛应用 ,典型临床表现和血培养阳性的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1 ,4]。超声心动图作为心脏疾病的常规检查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诊断价值已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一些特…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简称IE)是一种具有高度破坏过程的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临床特征、病原体和菌种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一些患者常因漏诊延误治疗而造成死亡。而超声心动图是早期诊断IE的可靠方法之一。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1年-2002年住院的4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超声心动图所见进行分析;结果:各例均有基础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18例(41.86%),先天性心脏病13例(30.23%),钙化性心瓣膜病4例(9.30%),其他8例(18.60%),检出赘生物29例(67.44%);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基础心脏病、赘生物,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应结合临床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评价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超声心动室王安安,宁静,竺清瑜,索文生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致命性疾病,超声心动图能直观显示心脏瓣膜赘生物的位置、大小、运动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本文报告用超声心动图对39例IE患者心脏瓣膜赘生...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指致病微生物造成心瓣膜、心血管内膜等结构炎症性病变,内膜赘生物是基本病理改变。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观察心瓣膜毁损、心内膜赘生物形成及分布情况。本文回顾分析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及瓣膜损害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敏  潘丽  文佳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54-85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附着部位、形态、大小、回声,观察瓣膜厚度、穿孔、腱索断裂、瓣膜反流及程度。结果发现赘生物大小在3.0~18mm之间,其中附着于二尖瓣5例,附着于主动脉瓣3例,附着于三尖瓣2例,发现瓣周漏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穿孔各1例。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特征、瓣膜损害、反流及程度观察,以及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超声心动图特征性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IE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漏诊1例,探测赘生物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活动度及瓣膜功能。结果:男10例,女6例,平均28.3岁(年龄2岁~48岁),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15例瓣膜有赘生物形成,其中6个主动脉瓣,3个二尖瓣,3个肺动脉瓣和2个三尖瓣上赘生物,赘生物最小为0.5cm×0.35cm,最大为4.2cm×3.6cm。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测IE声像图观察比较直观,能探测到瓣膜的赘生物,具有诊断价值,为指导临床处理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40例感染性内膜炎瓣膜赘生物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左心瓣膜赘生物最多见 ,但先心病组右心瓣膜赘生物发生率高于左心 ,赘生物大的呈团絮状、息肉状 ,小的如绿豆和米粒状 ,边缘多模糊或呈毛刺状、杂草样改变 ,呈中、高强度回声 ,粘附于瓣膜或心腔血管内膜上 ,随血流冲击而摆动或呈连枷样运动。较新近形成的赘生物回声较低 ,多呈团絮状 ,活动度大 ;形成时间长的赘生物回声明显增强 ,强度似钙化组织 ,后方有声影。经治疗后 ,赘生物可以缩小或无变化 ,回声较强 ,且较固定。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较精确地判断赘生物的附着部位、大小、形状、活动度以及瓣膜的损害情况 ,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IE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6例IE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发热21例(58.33%)、心脏杂音33例(91.67%)、心脏增大29例(80.55%),心力衰竭21例(58.33%),心包积液3例(8.33%),细菌培养阳性10例(27.78%);超声心动图瓣膜赘生物检出34例(94.44%),并且赘生物大小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超声心动图不仅对IE患者作出准确的诊断,而且尚能评判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而小儿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早期诊断对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改善其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超声心动图对IE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住院的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例中20例有基础心脏病变,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钙化、高血压病性室壁肥厚。检出赘生物者有,瓣周脓肿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基础心脏病、赘生物,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1年—2002年住院的4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超声心动图所见进行分析;结果:各例均有基础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18例(41.86%);先天性心脏病13例(30.23%);钙化性心瓣膜病4例(9.30%);其他8例(18.60%)。检出赘生物29例(67.44%);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基础心脏病、赘生物,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应结合临床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致病微生物所造成瓣膜和心血管内膜等结构的炎症性病变,赘生物形成是其特征性改变。其中以瓣膜赘生物的形成及其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尤为重要。瓣膜赘生物一旦脱落将引起重要器官栓塞或炎症蔓延而危及生命,病死率很高。因为赘生物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异性表现,所以对其检出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超声发现心内附着赘生物是诊断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分析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39例,全部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64例,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以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 )对感染性心内膜相关并发症以及赘生物的检出情况,比较TTE与TEE诊断患者心内膜受累各种病理变化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结果:TTE 检出赘生物31例(48.44%)、TEE检出赘生物49例(76.56%),两种检测方式对赘生物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TE检出平均赘生物的大小显著低于TEE检出赘生物的大小( P<0.05);在瓣周脓肿、瓣周漏、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并发症检出方面,两种检测方式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若以TEE检测作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则TTE检出敏感性为63.27%、TTE检出特异性为86.67%。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诊断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中TEE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检出更为敏感,但是TTE对也能够提供较为肯定的证据,目前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诊断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9.
孔秀珍 《中原医刊》2007,34(7):37-3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IE患者作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热33例(84.6%)、脾肿大20例(51.2%)、栓塞6例(15.3%)。33例作血培养,8例培养阳性,占24.2%;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基础心脏病者34例,占87.1%;发现赘生物25例,占64.1%,死亡4例,占10.2%。结论由于IE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减少,给诊断带来困难,延误治疗。超声心动图对IE不仅可提供病因、病理诊断,而且能对其并发症及预后作出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和处理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超声心动图已广泛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 ,其优势在于能直接显示赘生物 ;了解有无基础心脏病变 ;继发性损害和合并症 ;判定心功能状态 ,估计预后 ;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超声心动图已被公认在诊断和处理感染性心内膜炎时是优于其他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1 超声检查目的1 1 当患者临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成立时 ,超声检查的目的为 ①探查有无赘生物 ,其附着部位、大小、形态、数量、活动度等。②受损瓣膜有无穿孔、腱索断裂、反流及其严重程度。③有无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心脏病变。④有无其他合并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