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采用血液保护、血液麻醉措施,减少体外循环(CPB)手术后出血。方法采用基本血液保护(术前预储备自体血,术中控制性降压麻醉,提前肝素化回收开胸出血,超滤回输CPB引流血等)加以下一种血液麻醉方案:1.小剂量抑肽酶;2.大剂量抑肽酶;3.大剂量止血芳酸+小剂量抑肽酶。结果术后24h纵隔及心包引流液:对照组(896±288)ml;小剂量抑肽酶组为(526±137)ml;大剂量抑肽酶组为(382±218)ml;大剂量止血芳酸+小剂量抑肽酶组为(336±160)ml。血液保护及血液麻醉各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CPB心脏手术中,采用血液保护及血液麻醉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减少围手术期输血。  相似文献   

2.
吴励文  郑慧 《广东医学》1997,18(12):809-810
选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4例,分为血液保护组(保护组)和对照组各12例,保护组麻醉后放自体供血8~10ml/kg在停体外液循环机后回输,回收循环机血,术后心包纵隔引流血,以及抑肽酶应用和控制性降压等多措施血液保护,结果,保护组输异体血例数占33%,平均输血量是150ml;而对照组输异体血例数100%,平均输血量是733ml节约血量80%(P〈0.01),术后24小时Hb,Hct,Plt两组比较差异无显  相似文献   

3.
将48例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层后随机均分为四组。对照组不给抑肽酶,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抑肽酶1.5、3.0、6.0万KIU·kg-1一次性加入预充液。用药组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在体外循环(CPB)末及术后1h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表明抑肽酶对CPB过程中继发性纤溶亢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为抑肽酶减少CPB术后失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将48例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中层得分层后随机均分为四组。对照组不给抑肽酶、小、中、大剂量组分别给予抑肽酶1.5、3.0、6.0万KIU.kg^-1一次性加入预充液。用药组血浆中D-二聚体合量在体外循环(CPB)末及术后1h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表明抑肽酶对CPB过程中继发性纤溶亢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为抑肽酶减少CPB术后失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抑肽酶对心脏体外循环术后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剂量抑肽酶对心脏体外循环(CPB)术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CBP术后24h血浆TNF-α含量,在全量抑肽酶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在单次剂量抑肽酶组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表明全量抑肽酶具有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甲状旁腺细胞凋亡的变化以及钙三醇的调控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SD大鼠,分3组:A组:CRF组;B组:CRF加用钙三醇组,每天皮下注射钙三醇50ng;C组:假手术对照组。术后8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甲状旁腺凋亡细胞比率(APO)和细胞周期,同时检测血清肌酐(SCr)、Ca+{2+}、P+{3-}、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以及尿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A组和B组大鼠CCr均较C组下降了近一半;A组ALP和iPTH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而B组和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APO、S期细胞比率(SPR)和增殖指数(PI)分别为(0.23±0.19)%、(11.99±2.73)%和(16.93±3.42)%,B组分别为(1.32±0.51)%、(2.95±1.58)%、(5.24±2.29)%,C组分别为(1.29±0.45)%、(0.73±0.46)%、(1.76±0.70)%,A组APO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A组SPR和PI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但B组SPR和PI仍高于C组  相似文献   

7.
自体血液回收保护与回输技术在现代外科实践中愈来愈受到重视 ,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自体血液保护和回输 ,可以避免输异体血引起的并发症。在急诊手术时可以及时解决血源 ;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我们从 1998年开始采用抑肽酶和ACD保养液保护回收的自体血液 ,再回输病人体内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急诊胸、腹外伤出血及急性宫外孕出血的患者 2 4例。随机分为 2组 ,抑肽酶组 12例 ,对照组 12例。1 2 保护方法 :抑肽酶组采用ACD血液保养液和抑肽酶保护回收血 ,保养液按回收自体血液 2 0 0ml中加 5 0mlACD…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术(theMisgavLadachmethod)与传统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Pfannenstiel)。方法:比较54例新式剖宫产与42例传统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新方法包括:使用JoelCohen方法开腹,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与腹膜,一层缝合子宫下段切口,腹壁切口仅缝合2~3针。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为(5±3)min,对照组为(10±4)min,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为(134±62)ml,对照组为(193±105)ml,P<0.01;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0±9)h,对照组为(34±9)h,P<0.01,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为(9±11)h,对照组为(24±12)h,P<0.01。观察组均术后5d拆线。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具有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减少住院时间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围术期红细胞内丙酮酸激酶(PK)活性的变化。方法:将3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分成硬膜外阻滞(EB)和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IPBA)两组。结果:两组病人血糖于手术60分时均开始明显升高,术后第一天值与基础值比较,EB组:(8.29±50),(4.80±0.18)mmol/L(P<0.01);IPBA组:(6.36±0.33),(4.55±0.18)mmol/L(P<0.01)。红细胞内2,3-DPG浓度无明显改变。但两组PK活性于术毕60分时明显下降。其术后第一天值与基础值分别相比较,EB组:(7.59±1.01),(11.62±1.06)IU/gHb(P<0.05);IPBA组:(7.75±0.94),(11.84±1.12)IU/gHb(P<0.05)。结论:在手术创伤后的高血糖反应下,红细胞内PK活性明显下降,2,3-DPG浓度无变化。这可能与红细胞内糖酵解通路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观察腹膜炎与非腹膜炎病例硬膜外麻醉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实验组为24例腹膜炎手术,对照组为20例非腹膜炎手术,麻醉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局麻药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分别观测两组的起效时间、切皮不痛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肌松程度,并均于麻醉前测定病员血液PH及血气实验组的起效时间4.63±0.64(min)、切皮不痛时间17.39±1.23(min)、麻醉持续时间38.64±3.43(min)及肌松程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分别为:3.12±0.48min、11.90±1.26min、56.17±4.49min);实验组血液PH7.21±0.04亦较对照组7.38±0.05有显著性差异,P<0.01。腹膜炎病例的硬膜外麻醉效果较非腹膜炎病例的麻醉效果差,酸中毒、血液PH降低可能是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40日龄雄性Wistar大鼠40只,分为对照(C)组:腹腔注射赋形剂;糖尿病(D)组:腹腔注射STZ,55mg/kg体重;糖尿病胰岛素及时治疗组(Cont.D):给STZ3天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胰岛素延迟治疗(Del.D)组:注射STZ30天后胰岛素治疗,睾丸ABP和培养支持细胞功能被研究,结果是:C,Cont.D,Del.D和D组的睾丸ABP平衡解离常数(Kd)分别是5.91±1.74,2.21±0.45,2.13±0.79和5.54±1.10nmol/L,Cont.D和Del.D组显著低于C和D组(P<0.05,n=3);ABP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分别是31.78±5.47,29.88±3.74,26.74±3.69和28.69±4.54fmol/mg蛋白,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n=3);培养支持细胞的ABP24h分泌量各组分别是23.54±5.57,23.61±8.60,18.06±7.53和14.92±7.89fmol/10 ̄6细胞,D组显著低于C和Cont.D组(P<0.0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11例正常人及14例严重脑外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受体(GCR)为6561±1660位点/细胞,皮质醇(8Am)为208.9±54.7ng/ml;高受体组患者GCR为5259±1686.3位点/细胞,皮质醇(8Am)为880.4±469,3ng/ml;低受体组患者GCR为3004±1005.6位点/细胞,皮质醇为1565.1±631.8ng/ml。高受体组患者4例均痊愈,低受体组患者10例中死亡8例,两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GCR与脑外伤患者临床应激状态及糖皮质激素的疗效,预后密切相关。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代替脑组织活检用于GCR检测具有取材方便、可反复观察、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可反映脑组织GCR的变化趋势,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血液系统及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330例CPB心脏手术患者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抑肽酶组(A组,n=170)CPB预充液中一次性加入抑肽酶(5万U/kg);对照组(B组,n=160)加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比较失血量、止血时间、输血量、呼吸支持时间及肺部感染等临床指标;监测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及白细胞(WBC)计数等实验室指标。结果:A组较B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止血时间、术后6h心包纵隔引流量、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呼吸支持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两组术后Hb、HCT、PLT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WBC均明显上升(P<0.01),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抑肽酶对CPB心脏手术血液系统及呼吸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33例健康人及32例肾脏病患者进行唾液及血液尿素氮含量的测定,结果血尿素氮健康组为(123±31.8)mg/L,病人组为(522.2±149.1)mg/L,唾液尿素氮健康组为(30.4±8.3)mg/L,病人组为(151.9±45)mg/L,健康组r=0.5966,P<0.01,病人组r=0.7731,P<0.01。二者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用3种剂量的黄芪组方保元汤,给小鼠灌胃7日后,观察小鼠体重和外周血RBC、WP的变化。结果发现:各剂量组皆能增加小鼠体重、RBC和WBC,尤以大剂量组明显。小鼠体重净增数为1.6±0.60g/只,RBC和WBC分别为821.7±65.8百万/ml,10333.3±2341.5个/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行经皮球囊二尖瓣分离术(PBMC)9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与近年基本条件相似而行外科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CMV)的40例患者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PBMC组二尖瓣口面积(MVA)由0.92±0.24cm2增至2.14±0.71cm2(P<0.001);CMV组MVA由0.85±0.22cm2增至2.35±0.54cm2(p<0.001)。MVA增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50)。②B超二尖瓣形态特征记分,两组结果相仿。③两组患者术后1~2周X线心胸比例,无论与同组术前相比较或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50),但肺淤血、心功能均明显改善。④PBMC不需开胸,创伤小,康复快,对术后再狭窄患者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对2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PBMC体外诱生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进行测定,同时与20例健康志愿者(HC)进行对照,结果UC组与HC组IL 6活性分别为26148±8201U/ml和100.00±57.65U/ml,P<0.001。UC组静止期与轻、中、重度3组比较,IL 6活性依次为121.06±43.00U/ml,240.23±61.60U/ml,275.83±78.46U/ml,315.00±142.92U/ml。P分别<002,002,0001。而静止期与HC相比,P>005。按病变累及部位,全结肠组与左半结肠组IL 6活性分别为31233±107.34U/ml,244.88±69.97U/ml,P>005。说明UC活动期患者IL 6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与静止期患者,且随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IL 6活性与病变累及部位无关。提示:观察IL 6活性,可反映疾病转归。针对IL 6活性进行调控,为UC治疗新动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连续研究了128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和风湿性心脏病(RHD)手术中,用或不用小剂量抑肽酶(2×106KIU),在术后失血和补血方面的作用。方法:抑肽酶(2×106KIU)一次性加入机器预充液中。结果:抑肽酶组较对照组术后失血和血制品的使用明显减少(P<0.01)。CHD和RHD术后18小时的出血量和输血量,较对照组分别减少43%、19%和35%、40%。抑肽酶组无术后剖胸止血者;RHD非用药组再剖胸止血6.7%。结论:提示小剂量抑肽酶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和用血,预防过多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抢救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 28例中毒患者根据病情采用血液灌流每日1次,或每2小时更换灌流器,连用2—3次,血液灌流次数平均为2次(1-5次),另27例中毒患者不用血液灌流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血液灌流治疗患者的治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0.4%(P〈0.05)。昏迷清醒时间:血液灌流组(9±4)h,对照组(13±6)h(P〈0.01)。平均住院时间:血液灌流组(5±4)d,对照组(10±7)d(P〈0.05)。结论 血液灌流是治疗急性中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和恶性实体瘤患者血浆脂蛋白a及其它脂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冠心病(CHD)、恶性实体瘤(MPT)病人和正常对照(NC)血浆脂蛋白(a)(Lp(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结果显示,CHD组(19例)Lp(a)水平(mg/dl)为22.07±12.65,MPT组(26例)为23.28±11.80,两均显高于NC组(40例)的16.65±7.61(分别为P〈0.05,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