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步长脑心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VD模型学习记忆能力、海马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喜德镇)组及步长脑心通组,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分别于制模后、30d后进行跳台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大鼠海马部位VEGF分布情况。结果步长脑心通组学习记忆成绩优于模型组,其大鼠海马组织内VEGF明显增加。结论步长脑心通能改善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能明显增强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VEGF表达,从而减轻VD模型大鼠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VCIND)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80例VCIND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步长脑心通胶囊(3粒,3次/d)连续3个月,对照组服用尼莫同(30 mg,3次/d)连续3个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Lp-PLA2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 脑心通治疗组和尼莫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浆Lp-PLA2活性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服药3个月后,脑心通治疗组血浆Lp-PLA2活性显著低于尼莫同对照组(P<0.05).结论 VCIND患者血浆Lp-PLA2活性升高;步长脑心通胶囊能降低VCIND患者血浆Lp-PLA2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3.
步长脑心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ongas法制备大鼠脑IR模型,分为IR组、步长脑心通组;再灌注后2h开始给药,依照IR的持续时间不同又分为1d、3d、7d、10d及15d共5组。各时相点取材,用HE染色和电镜观察脑部组织学改变,用干湿重法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使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IR组比较,步长脑心通组脑组织中皱缩或肿胀神经元数目少,胞浆肿胀较轻,胶质细胞肿胀不明显,血管周围间隙水肿和渗出较轻;脑含水量及VEGF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可减少IR后脑含水量并增强VEGF表达,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移植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Va D)模型,模型建立24 h后,尾静脉移植第三代BMSC 3×106个。于移植结束后第14 d取海马组织Western blot分析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aspase-3表达量的变化,免疫荧光分析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移植组干预效果显著,VEGF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Caspase-3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且血管密度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而HIF-1α表达量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了血管生成,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录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后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通过Real-time PCR检测VEGF转录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定量检测培养基和细胞裂解液中的VEGF水平。结果纤维蛋白可以特异性诱导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EGF;加入不同浓度的纤维蛋白(0.03mg/ml、0.1mg/ml、0.3mg/ml和1.0mg/ml),24h后,1.0mg/ml纤维蛋白组的培养基VEGF水平显著增高(P<0.001);1.0mg/ml纤维蛋白与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分别培养0、2、4、8、24、48h,VEGF浓度在共培养2h已经升高,8h时显著升高,在24h时仍然保持在显著升高表达水平(P<0.005),48h有所下降;Real-time PCR结果提示,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 mRNA的上调呈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加。结论纤维蛋白可以上调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的VEGF。 相似文献
6.
目的皮下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于血管性痴呆大鼠,研究用药前后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12只,分治疗组6只,痴呆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皮下注射bFGF于治疗组中血管性痴呆大鼠。治疗5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较痴呆组明显增多。结论皮下注射bFGF后能迁移至海马,诱导海马产生具有ChAT活性神经元,所产生的ChAT活性神经元可能就是胆碱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王本孝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0,37(6)
血管性痴呆(VD)是痴呆的常见类型,是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脑部损伤所致的智力损害综合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属于胰岛素家族,脑内IGF-1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促进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在脑缺血性损伤后,脑组织中IGF-1及其受体表达增加,能减少梗死面积,修复损伤的神经元。血管性痴呆患者组织病理学上有胆碱能活性降低,IGF-1是脑内胆碱能系统潜在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8.
背景:组织缺血初期,机体通过代偿性调节与修复,实现血管的新生,使组织供血得以维持,在此代偿过程中,多种细胞因子,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目的:观察下肢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缺血组织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特点及规律。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11在东直门医院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将4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6组:对照组、造模后4 h、3 d、1周、2周及4周组。
方法:将模型组大鼠用100 g/L水合氯醛麻醉后行左侧股总动脉结扎离断术制作下肢缺血模型,于造模成功后4 h、3 d、1周、2周及4周抽取大鼠腹主动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清;同时分离大鼠左小腿腓肠肌组织。对照组大鼠麻醉后直接取材。
主要观察指标: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缺血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量、ELA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
结果:缺血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缺血后4 h即开始增多,3 d时达到高峰,3 d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逐渐减少,至缺血2周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最少,2周后缓慢回升,至缺血4周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量接近正常组织。缺血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立即下降,缺血后即刻至缺血4 h下降幅度最大,缺血4 h~1周下降幅度减少;缺血1~4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少量增加,至缺血4周时仍显著低于正常组(P < 0.01)。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为至缺血4 h迅速下降,缺血1周降至最低点,1周后缓慢升高的趋势。
结论:大鼠后肢缺血后,缺血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呈现先升高-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呈现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即呈现血清水平低,局部组织水平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制做VD小鼠模型。通心络灌胃(0.2 g·kg-1·d-1)处理小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加生理盐水组(安慰剂组)、模型加通心络组(治疗组)。处理30 d后应用RT-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测定小鼠海马部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 (1)RT-PCR:对照组与安慰剂组的eNOS基因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而治疗组eNOS mRNA表达明显增强,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VE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Western Blot:安慰剂组的eNOS和VEGF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eNOS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上调,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通心络能明显增强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VEGF和eNOS表达,提高其脑血管储备能力,从而减轻VD模型小鼠的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材料和方法:取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体重2 0 0~2 5 0g) 2 4只,制作糖尿病模型[1] ,随机分成糖尿病组(DM组)和治疗组,每组再分为2周、6个月组,每组6只。鼠龄配对的12只正常雄性大鼠为对照组。治疗组在造模后立即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后肢肌肉注射80 0U·kg-1·d-1。2周及6个月后,将大鼠麻醉,取一侧坐骨神经,用于蛋白印迹检测。组织经蛋白提取、定量,再制样、电泳、转印、抗体孵育、ECL化学发光检测。结扎该侧下肢后,灌流固定,取另一侧坐骨神经固定、脱水及包埋,按SP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图像分析仪分析(结果以积分吸光度值表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颅咽管瘤中是否表达、肿瘤血管生成和囊肿形成中是否发挥作用。方法 根据术前影像和术中所见将 31例颅咽管瘤大体形态进行分类 ,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和分型 ,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 ,Ⅷ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染色显示微血管并进行微血管计数 ,VEGF多克隆抗体染色显示VEGF并行阳性结果判断 ,将VEGF表达情况与肿瘤大体形态、病理类型、微血管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例中 9例肿瘤细胞有VEGF表达 ,VEGF表达率为 2 9% ,鳞状表皮型 13例中 ,7例有VEGF表达 ,牙釉质表皮型 18例仅 2例有VEGF表达 ,第Ⅷ因子染色见于所有肿瘤基质结缔组织内的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与鳞状表皮型或实质性肿瘤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鳞状表皮型颅咽管瘤VEGF表达明显高于牙釉质表皮型 ,提示VEGF可能在鳞状表皮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及痴呆(Va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脑梗死143例,随访3个月,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VCIND)组、血管性痴呆(VaD)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水平,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VEGF的水平,并对血浆ET-1和VEG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VaD组患者血浆ET-1含量明显高于VCIND组及N-VCI组,VCIND组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N-VCI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VaD组患者血浆VEGF含量明显低于VCIND组及N-VCI组,VCIND组亦明显低于N-VCI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2)血浆ET-1水平与VEGF存在明显负相关(r=-0.808,P〈0.01)。(3)VaD组患者血浆ET-1与MoCA值成负相关(r=-0.719,P〈0.01),VaD患者血浆VEGF与MoCA评分成正相关(r=0.670,P=0.01);而N-VCI、VCIND组患者血浆ET-1、VEGF与MoCA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ET-1和低VEGF参与了VCI及VaD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浆ET-1与VaD病情成正相关,血浆VEGF与VaD病情成负相关,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作为判断VaD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人脑组织和人脑血管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以了解其在血管母细胞瘤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对32例人脑血管母细胞瘤、10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血管母细胞瘤组织中VEGF高于正常脑组织中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VEGF可以为人脑血管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抗VEGF治疗可能成为治疗人脑血管母细胞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颅脑外伤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颅脑外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ⅥEGF与脑损害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及正常脑组织的VEGF表达水平。结果外伤组及正常组脑组织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73.3%和20%(x-±s)分别为42.1%±14.2%和14.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变性坏死神经细胞数达到40%之前,VEGF阳性率与之呈明显正相关(r=0.6348,P<0.05);当变性坏死神经细胞数超过40%时,其与VEGF阳性率呈明显负相关(r=-0.6657,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脑缺血状态能诱导VEGF表达,VEGF可能在继发性脑损害的内源性防卫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the vasculature of oligodendroglioma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ristov Christov Adle-Biassette Adle-Biassette Le Guerinel Le Guerinel Natchev Gherardi & Gherardi 《Neuropathology and applied neurobiology》1998,24(1):29-35
C. Christov, H. Adle-Biassette, C. Le Guerinel, S. Natchev and R. K. Gherardi (1998) Neuropathology and Applied Neurobiology 24, 29–35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the vasculature of oligodendroglioma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ppears to be implicated in tumour angiogenesis. In the present study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VEGF was evaluated in 34 oligodendrogliomas (13 grade II, 21 grade III [WHO]). VEGF immunoreactivity was found in 31 of 34 cases. Expression of VEGF was observed in endothelial cells and som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but not in neoplastic oligodendrocytes. Vessel counts, percentages of VEGF-positive vessels and vessels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 were assessed. The degree of VEGF labelling and vascular-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each vessel were evaluated using a 3 degree intensity score. Expression of VEGF was higher in grade III than in grade II oligodendrogliomas as assessed by percentage of VEGF positive vessels (55.8 ± 29.2% vs 17.0 ± 19.0% [P < 0.001]) and by VEGF immunostaining intensity (1.90 ± 0.60 vs 0.90 ± 0.40 [P < 0.001]). VEGF expression did not correlate with vessel density. Intensity of VEGF expression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hat of vascular-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grade III tumours (r=+0.47 [P < 0.05]). The percentage of VEGF positive vessels showed some degree of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ercentage of vessels showing vascular-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 (r=+408 [P < 0.10]). Within individual grade III tumours 67.5 ± 29.6% of all vessels with vascular-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 were VEGF-positive and 31.0 ± 20.5% of all VEGF-positive vessels showed no evidence of vascular-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 We conclude that (i) expression of VEGF is observed in the vasculature of oligodendrogliomas; (ii) marked expression of VEGF is observed in grade III oligodendrogliomas; (iii) VEGF may be one of the interrelated causative stimuli acting in concert to induce vascular-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 相似文献
16.
摘要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血管的增殖,加快组织愈合。
目的 探讨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否促进血管向损伤半月板的白区生长及半月板白区愈合。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与2008/2009在潍坊医学院动物实验基地完成
材料: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方法 制备新西兰白兔后肢半月板后角损伤的模型,关节内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术后1、3、6、12周切除半月板,制作切片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 术后1周,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丰富,并且有透明软骨细胞出现。术后3周,实验组的软骨层明显较对照组厚。术后12周,实验组软骨层出现成骨基质和成骨细胞。
结论 术后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了血管的发生,从而促进损伤区的修复;但晚期,随血管的长入,促进了软骨内化骨,损伤了已修复的软骨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肿液及其外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CSDH患者血肿液和血清中VEGF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SDH血肿外膜的VEGF蛋白表达,并根据F.Ⅷ因子在血管内皮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微血管密度(MVD)的计数,利用电镜观察血肿外膜的超微结构,分析在CSDH中VEGF对血肿外膜毛细血管的生成作用及血肿外膜中毛细血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血肿液中VEGF的含量明显高于血清中的含量(P〈0.01),血肿外膜中可见明显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大量的炎症细胞,VEGF与F-Ⅷ因子均呈强阳性染色。电镜结果显示血肿外膜中存在大量新生毛细血管,血管通透性增高。结论VEGF与CSDH血肿外膜的毛细血管生成及血管通透性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胶质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胶质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标本中的诱导型NO合酶(iNOS)、VEGF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①对照组无iNOS表达,胶质瘤组iNOS阳性表达率为62.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②iNOS阴性组微血管密度为(22.40±12.62)个·视野-1,iNOS阳性组为(36.90±22.21)个·视野-1,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胶质瘤VEGF阳性表达率为6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VEGF阳性组微血管密度为(38.09±21.69)个·视野-1,阴性组为(19.19±9.05)个·视野-1,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⑤iNOS阳性组中VEGF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iNOS阴性组(P<0.01)。结论 NO和VEGF参与了胶质瘤的血管形成及肿瘤生长,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病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